世界食品網

國家衛生健康委就提升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獲得感舉行發布會(文字實錄)

   2023-11-24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673
核心提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定于11月24日(周五)15:00,在國家衛生健康委2號樓新聞發布廳(西城區北禮士路甲38號)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提升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獲得感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國家衛生健康委定于11月24日(周五)15:00,在國家衛生健康委2號樓新聞發布廳(西城區北禮士路甲38號)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提升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獲得感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
 
  文字實錄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副司長 胡強強: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也是我委“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四場。
 
  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季節,多種呼吸道疾病交織疊加。近期,我委指導各地加強統籌調度,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發揮醫聯體作用,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診療能力和重癥識別的轉診能力。同時,指導各地對外公布本地區可以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信息,方便就近就醫。專家建議:癥狀較輕的患兒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綜合醫院兒科就診;也可通過醫聯體轉診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后續治療或居家治療。
 
  另外通報一個情況。11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相關司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相關專家與世界衛生組織舉行了呼吸道傳染病技術交流視頻會議,介紹了我國近期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形勢和病原體監測、臨床診療、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情況。經了解,目前我國的監測和醫院系統報告的病例是由已知的流行病原體感染引起。
 
  以上是有關事項提示。
 
  食品安全與營養關系著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身體健康。我國在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提升基層營養服務能力、促進居民平衡飲食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多元化、健康化、個性化的食物消費和營養健康需求。
 
  今天的發布會以“提升群眾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獲得感”為主題,重點介紹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工作進展。
 
  出席本次發布會的嘉賓有: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長田建新先生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女士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先生
 
  請他們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進入今天的現場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舉手提問。
 
  2023-11-24 15:04:09


  新華社記者:


  我們知道,標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法規依據,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的。中央提出要以“最嚴謹的標準”來要求,請問在踐行“最嚴謹的標準”方面,以及如何讓他們落實落地,國家衛生健康委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2023-11-24 15:47:57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長 田建新:
 
  謝謝您的提問。“最嚴謹的標準”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的重要內容。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圍繞落實“最嚴謹的標準”的要求,堅持以保障公眾的健康為宗旨,會同有關部門扎實做好標準相關工作:一是持續優化完善標準管理制度,打造嚴謹的標準管理體系。我們從標準的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到標準的審查、發布各環節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作出了嚴格規定。對于標準的審評來講,我們聘請了多部門、多領域近400名專家對標準進行嚴格審核技術把關。同時,針對標準執行情況,我們還進行跟蹤評價,發現問題及時修訂,這樣就對標準的管理形成了一個動態管理的“閉環”。
 
  二是強化標準體系建設,打造嚴謹的標準指標體系。截至目前,我們一共發布了156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涉及安全指標有2.3萬余項,這些指標涵蓋了我國居民消費的所有30大類340個小類食品,包括了影響居民飲食安全的主要健康危害因素,覆蓋了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到最終產品的全過程,包括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
 
  您剛才提到標準怎么樣才算是嚴謹的,從標準的制定過程來講,首先程序嚴謹,要公開公正透明;從標準指標來講,要科學恰當,要既能有效保障群眾飲食安全,同時還要契合我國的發展實際,保證這些標準在實踐中落得下去,同時也有助于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以我們今年新發布的85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例,我們這樣來看標準的嚴謹性。
 
  第一,體現了更有效的防控風險,保護消費者健康。比如我們新修訂的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標準,像日常使用的炒鍋、鐵鏟等金屬制品,為了防止有害物質遷移到食品中,我們新的食品標準,將原標準管控的雜質和合金元素,由原來的5類增加到現在的13類,像不銹鋼制品新增了錳和鎳類等遷移限量,同時,調低了原來對鉛、砷的遷移限量標準,也就是更嚴了。
 
  第二,標準的覆蓋面擴大,填補了有關空白。比如我們今年新發布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油墨標準,比如我們見到的一次性紙杯或者食品包裝袋,上面可能有一些印刷的字體、印刷用的油墨,我們國家用標準來管控里面的重金屬的限量。應該說,也使我國成為繼瑞士和德國之后,國際上第三個用標準來管控食品接觸材料用油墨的國家。像這些平常不太容易關注到的風險,我們也要把它們管起來,應該說我們的標準網是織得更密、更嚴了。
 
  第三,強化食品生產過程管理,提升監管效能。比如我們新修訂的嬰幼兒配方食品生產規范,還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乳制品良好生產規范,這些都是一些嬰幼兒、特殊人群的規范,要求很高。我們這次修訂的時候,對生產過程中,像一些原料的使用、殺菌效果的評估、微生物控制,還有可能導致致敏的物質,管控要求更加明確和強化,這樣就能推動企業在生產的時候采取更加系統、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使我們標準的網織得更牢固。
 
  另外,為了方便標準便民利民,我們近期還開展了食品數字標簽試點工作,有的同志也關注到,我們這周剛剛開了一個數字標簽的沙龍活動。所謂的數字標簽,通俗說就是食品包裝上給印上二維碼,通過手機掃一掃,里面的信息就很清楚地顯示出來。除了要求的一些信息,還可以由一些視頻展示更多信息內容,這樣就突破了標簽的版面限制,解決了大家都希望能看到更多標簽信息,但是客觀上受版面限制,標不上那么多,或者標上后字非常小,看起來比較困難的問題,我們就通過新技術手段,解決了這個矛盾,這樣既方便低視力人群或者老年人的閱讀,同時有些人希望更多地了解一些食品信息,通過數字標簽就能夠挑選到更加適合自己需要的食品。這是數字標簽的工作。目前已經有包括肉制品、方便食品,10類食品20多家企業參與試點,這些商品將陸續上市。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擴大試點。在此,也希望產業界和消費者積極支持我們這項工作,能夠把數字標簽的試點工作抓好抓實。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落實“最嚴謹的標準”要求,不斷提升標準的嚴謹性,配合監管部門和企業抓好標準的落地實施,打造一個既更加適合我們國家發展實際,又符合國際先進風險管理理念的標準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在“防風險、保健康、促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謝謝!
 
  2023-11-24 15:48:18
 
  總臺中國之聲記者:


  消費者其實非常關心自己吃的食品是不是足夠安全,包括食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質會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我們國家衛生健康委也依據風險評估制定了很多限量標準,制定這些限量標準是如何考慮的?謝謝。
 
  2023-11-24 15:48:57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李寧:
 
  謝謝您的提問。其實剛才田建新司長已經介紹了,國家衛健委共制定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563項,涵蓋的安全指標有2.3萬多個,在這些指標里面,涉及限量標準制定的,我們都是建立在科學的風險評估基礎之上的。風險評估是各個國家制定限量標準都必須要遵循的一個科學原則,一方面是保護健康,另一方面是促進國際貿易公平性。
 
  說到風險評估,我們風險評估的含義要知道,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就是對食品中的各種危害,包括化學性的和生物性的,對健康不良影響的可能性及嚴重程度來進行評估。我們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來判定是否需要制定及制定的限量標準是多少。根據評估結果,如果我們發現這個危害可能對健康有存在風險,就需要對這個危害物進行管控,通行的做法就是制定限量標準。但并不是所有食品中的各種危害都需要制定限量標準,通過過程控制等方式,風險是可控的。也就是說,食品中哪些指標需要制定標準,以及制定的限量標準是多少,都是以科學的風險評估為基礎的,這也是國際上通行的一個做法。
 
  食品中的危害對我們健康影響的大小,取決于消費者通過這個食物攝入的危害物的量,也就是攝入量。這個攝入量怎么計算呢?是通過危害物的含量水平和食物消費量來進行計算的。由于不同國家食物消費量和膳食結構的模式不同,加之氣候和種養殖環境因素的影響,食品污染物、危害物可能分布特征也有差異,所以各個國家對食品中同一污染物的風險評估結果可能就有所不同,這就是各個國家制定的食品限量標準,即使同一個危害的限量標準,不同國家可能是會有差異的,也可能是一致的。我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問題。
 
  一個是微生物的指標,比如水產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由于受養殖水域環境的影響,水產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對我們健康的影響是我們國家關注的風險問題。因此我們就制定了即食生制動物性水產制品的副溶血性弧菌的限量。但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和其他國家對這個限量都沒有制定的,也就是別的國家對這個風險是不關注的。
 
  另一個例子是大米中鎘限量標準,由于大米是我們的主食,我們的消費量非常高,所以我們對大米中鎘的限量采取了嚴格的管控,所以我們的標準是嚴于國際標準的。當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也是食品安全法確定的一項制度,自這個制度頒布實施以來,國家衛健委也一直在加強我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的建設,從機構建立,包括制度完善,包括各種指南的發布,規范風險評估工作等等,我們開展的風險評估工作也為食品安全限量標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成為“最嚴謹標準”要求的科學基石。
 
  謝謝!
 
  2023-11-24 16:06:26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依法承擔著新食品原料等“三新食品”安全性審查與食藥物質目錄管理的職責。對于“三新食品”,公眾可能還不太了解,請舉例談談“三新食品”安全是如何審查的,以及食藥物質又是如何界定和管理的?謝謝。
 
  2023-11-24 16:08:57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長 田建新:
 
  謝謝你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食物觀”,要求我們向耕地、向草原、向森林、向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這是非常契合我們國家需要的,我國人口眾多,要保障好食物供應安全,任務非常艱巨。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角度來講,我們落實大食物觀,主要是兩項工作:一方面,修訂食藥物質的目錄。因為大家知道,食藥物質是我們傳統的物質,我們要向傳統的物質要資源,要發揮好傳統食養的作用。第二方面,我們要做好新的食品原料或者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等,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新食品”的審批,向新技術、新科技要資源,來豐富我們的食品供應,滿足群眾的多元化營養健康的需要。
 
  關于食藥物質,就是指一些中藥材,在民間同時又作為食材被廣泛食用。到底哪些中藥材可以食用呢?這就需要我們組織對它的食用安全性進行審核和確認。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布了3批102種食藥物質名單,最新的一批是剛剛發布的9種,包括黨參、肉蓯蓉、鐵皮石斛、黃芪、天麻、靈芝等等,應該說我們把這些食藥物質發掘出來后,結合傳統的食養文化,我們就能夠開發出更豐富的食養產品,比如在前一階段的新冠和甲型流感的集中感染和康復期,我們就發布了食養建議,我們還針對成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也發布了食養指南,其中食藥物質就發揮了很重要的積極作用。
 
  關于“三新食品”的審批方面,2021年以來,我們公告批準了“三新食品”216項,比如說我們批準的新的植物油就有10多種,比如牡丹籽油、茶葉籽油、杜仲籽油等等這些,里面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對于有這些需求的消費者,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比如我們又新審批了可用于食品的食品菌種50多種,這些食品菌種在食品工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的能大幅度提高生物轉化的效率,有的能夠改善腸道菌群,有的能高效生產蛋白,幫助實現向“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有行業調查顯示,近些年我們批準審批公告的新食品原料有大約1/3批準以后已經在規模化的食品企業里得到了應用。所以可以說,我們的新的食品原料的審批,在滿足群眾營養健康的新需求同時,也為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剛才記者提到的一些公眾可能對新食品原料的審批安全性不太了解,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首先,我們強調一點,像食藥物質目錄修訂一樣,“三新食品”的審批,它的核心也是要審查食品食用的安全性。主要依靠的就是剛才李寧主任講的,要對它的安全性進行科學的審查。需要開展科學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就像標準制定一樣,也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流程,首先要經過專家組的初審,通過以后,還要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行業的意見,還要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每一個環節如果有人對食用的安全性提出任何的質疑,我們都要認真逐一研究,確保我們“三新”食品的審批能夠依法、科學、公正、透明。所以,我們對“三新”食品原料審查的安全性,我們有理由是感到放心的。謝謝。
 
  2023-11-24 16:30:23
 
  澎湃新聞記者:


  家庭常見的食源性疾病發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謝謝。
 
  2023-11-24 16:31:01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李寧:
 
  謝謝您的提問。食源性疾病我們以前都叫食物中毒,現在世界衛生組織規范了名稱,都叫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就是因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和有毒動植物導致的疾病,家庭也是特別容易發生食源性疾病的場所。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就建立了食品安全監測網絡,其中有一個重要網絡就是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從2010年到去年我們監測的數據顯示,發生在家庭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有2萬多起,占總事件的50%;發病人數大概8萬多人,占到總數的大概25%;死亡人數1423人,占總的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數的85%。從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出,特別需要關注的,食源性疾病死亡病例都來自于家庭,在家庭經常發生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排在第一位的主要是采食毒蘑菇中毒。從2010年到去年的監測顯示,因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數、發病人數、死亡病例約占家庭總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50%左右,就是一半都是由毒蘑菇中毒引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居民誤采誤食毒蘑菇導致中毒。毒蘑菇中毒不光發生在農村,在城市里也經常發生。大家如果關注的話,最近幾年北京也發生了幾起因居民在綠化帶、公園采食野生蘑菇,誤采了毒蘑菇導致中毒。毒蘑菇肉眼是比較難辨的,民間有一些辨別的方法,其實有一些是不靠譜的,而且毒蘑菇中毒癥狀是特別兇險的,死亡率比較高,所以預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辦法就是不采不食野生蘑菇。
 
  家庭經常發生的食源性疾病還有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排在前兩位的主要是沙門氏菌和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主要原因是在家庭烹調過程中,做飯的時候生熟不分,生熟交叉污染或者儲存不當所造成的。在家庭預防這類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最好的做法就是一定要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食品安全五要點,在這里我也強調,一個是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安全儲存等,這都是比較重要的。
 
  另外,近五年,我們國家也連續發生了多起由酸湯子,還有河粉等發酵食品,以及泡發木耳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的事件,這些食品的制作特點就是在制作過程中都需要長期浸泡,如果在浸泡過程中污染了,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這個菌污染,就會產生米酵菌酸,就容易引起中毒,而且這個米酵菌酸對我們機體的多臟器可以造成損害,致死率還是比較高的。因此,家庭如果制作這類食品,特別是酸湯子等這些發酵食品的時候,首先要保證原料的安全性,比如酸湯子主要用玉米面做的,這個玉米面原料就不能被污染,一定是安全的,在制作過程中一定要勤換水,保持這個過程是清潔的,而且是低溫儲存的,儲存的時間也不能太長,一旦發現霉變了或者有異味,就不能食用。另外,泡發木耳過程中,時間也不能太長,如果泡發過程中發現木耳發黏了,有異味了,這個也是不能食用了。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此。
 
  2023-11-24 16:31:35



日期:2023-11-24
 
標簽: 衛生 食品安全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