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等五部門部署,省政府食安辦會同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廳聯合印發《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瞄定整治目標明確5個方面17項重點任務,利用6個月的整治行動時間推進“1+3+25+4”的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機制落地。全省各地穩步推進排查整治工作。
2023年12月22日,吉林省政府食安辦召開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視頻會議,傳達國務院食安辦會議精神,部署我省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長 春
長春市政府食安辦組建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專班,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學校(含幼兒園)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管理不規范、責任不落實、環境不整潔等突出問題。在學校食堂、學校食堂承包經營企業和校外供餐單位自查自改基礎上,開展“監餐”試點工作,對學校食堂、校園周邊及校外供餐單位全覆蓋監督檢查,嚴防嚴控嚴管校園食品安全。
磐 石
磐石市抓住寒假前的特定時期,以高等院校食堂安全監管為牽引,召開排查整治培訓會,為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奠定基礎。
——超前培訓理清排查重點。對17項整治內容逐一解讀,明確學校責任,理清排查重點,分析問題難點,形成自上而下思路統一、共同推進的工作態勢。
——以實為實細化自查重點。根據不同學校供餐實際,對食品采購、貯存、加工、配送、餐具消毒等環節自查內容進行細化,形成有針對性的《排查清單》,指導學校結合食堂管理特點有針對性進行自查排查,精準查找風險,解決突出問題。
——查改結合落實整治重點。充分利用寒假前的“窗口期”,全面組織學校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自查,針對學校不會查、查不準等問題,指導學校制定問題清單,落實整改措施,推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落地見效。
四 平
四平市深化學校食堂“互聯網+監管”。排查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四平市市區153家學校已經全部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工作,縣(市)級“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視頻信號也陸續接入省“吉惠食安”智慧監管平臺,累計對學校、集體配餐單位在線巡查1000余家次,發現整改問題50余個,實現了學校食品安全監管由傳統監管向遠程、便捷、高效、智慧監管的全面轉變,初步形成政府部門嚴格監管、經營主體嚴格自律和社會公眾廣泛監督的“三位一體”監管新模式。
白 城
白城市打造四項“聯動機制”推進專項行動走深走實。聚焦整治重點、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取得工作成效。
——打造聯動會商機制。市政府食安辦會同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成立白城市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圍繞壓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屬地管理責任、行業主管部門責任、監管部門責任等4個責任會商確定17個方面的排查整治重點任務。
——打造聯動檢查機制。專班成員單位抽調業務骨干成立聯合檢查組,由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主管局長帶隊深入一線實地檢查督導。截至目前,已抽查3個縣(市、區)34個學校和幼兒園,排查整改土豆發芽、食品和非食品未分開存放、食品留樣不規范、索證索票不全等風險隱患19個。
——打造社會聯動機制。印制《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公示牌》,在校園顯著位置張貼,公開校園主體責任、分類級別、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姓名和職責、包保干部的姓名、承諾書、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等內容,建立“兩個責任”公示制度,以社會聯動監督促責任落地。
——打造聯動考核機制。成立考核抽查工作組,以“四不兩直”方式組織開展工作考核抽查,相關情況通報各縣(市、區)食安委。對于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不扎實、不深入、走過場,考核驗收未通過的,運用“三書一函”(掛牌督辦通知書、約談通知書、整改通知書、提醒敦促函)等方式加大整改力度,確保本次行動走深走實。
梅河口
梅河口市多措并舉加強部門合作,穩步推進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提前部署高站位。市政府食安辦組織召開全市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動員會,要求做好屬地管理責任、市場監管責任的有效銜接,校方、受托企業落實“雙總監、安全員”制度,形成工作閉環,確保行動取得實效。
——加強管理列清單。加強學校食堂監督檢查,嚴格要求“開學兩張表、放假一清零,地不濕、桶清潔,兩提倡、兩禁止”,針對監督檢查和自查制作《風險管控清單》,按照問題清單逐一銷號。
——強監管抓重點。對校園食堂采購的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及其制品、調味品等重點食品開展專項監督抽檢,對抽檢發現不合格食品,嚴格閉環處置,通報教育部門和包保干部。
——智慧監管再升級。利用智慧食安監管系統實現AI智能抓拍,用先進技術實現有害生物防治,用智慧化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效能。
延 邊
延邊州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并召開會議,謀劃專項行動具體舉措,搶在寒假之前部署落實到位,確保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在全州迅速開展。要求各學校食堂、學校食堂承包經營企業和校外供餐單位將“三防”不嚴不細、陪餐流于形式、整改結果不能得到長期堅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淡薄、承包后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不明確等突出問題作為整治重點內容,認真分析食品安全的風險點,對食品安全管理進行全面“體檢”。各市、縣市場監管局組織成立自查指導小組,吸收地方包保干部參加,跟蹤指導各相關單位開展自查自糾,對排查出問題進行“會診”,幫助整治對象分析原因并完成整改。
供稿:餐飲服務處
日期:2024-01-18
2023年12月22日,吉林省政府食安辦召開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視頻會議,傳達國務院食安辦會議精神,部署我省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長 春
長春市政府食安辦組建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專班,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學校(含幼兒園)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管理不規范、責任不落實、環境不整潔等突出問題。在學校食堂、學校食堂承包經營企業和校外供餐單位自查自改基礎上,開展“監餐”試點工作,對學校食堂、校園周邊及校外供餐單位全覆蓋監督檢查,嚴防嚴控嚴管校園食品安全。
磐 石
磐石市抓住寒假前的特定時期,以高等院校食堂安全監管為牽引,召開排查整治培訓會,為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奠定基礎。
——超前培訓理清排查重點。對17項整治內容逐一解讀,明確學校責任,理清排查重點,分析問題難點,形成自上而下思路統一、共同推進的工作態勢。
——以實為實細化自查重點。根據不同學校供餐實際,對食品采購、貯存、加工、配送、餐具消毒等環節自查內容進行細化,形成有針對性的《排查清單》,指導學校結合食堂管理特點有針對性進行自查排查,精準查找風險,解決突出問題。
——查改結合落實整治重點。充分利用寒假前的“窗口期”,全面組織學校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自查,針對學校不會查、查不準等問題,指導學校制定問題清單,落實整改措施,推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落地見效。
四 平
四平市深化學校食堂“互聯網+監管”。排查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四平市市區153家學校已經全部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工作,縣(市)級“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視頻信號也陸續接入省“吉惠食安”智慧監管平臺,累計對學校、集體配餐單位在線巡查1000余家次,發現整改問題50余個,實現了學校食品安全監管由傳統監管向遠程、便捷、高效、智慧監管的全面轉變,初步形成政府部門嚴格監管、經營主體嚴格自律和社會公眾廣泛監督的“三位一體”監管新模式。
白 城
白城市打造四項“聯動機制”推進專項行動走深走實。聚焦整治重點、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取得工作成效。
——打造聯動會商機制。市政府食安辦會同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成立白城市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圍繞壓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屬地管理責任、行業主管部門責任、監管部門責任等4個責任會商確定17個方面的排查整治重點任務。
——打造聯動檢查機制。專班成員單位抽調業務骨干成立聯合檢查組,由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主管局長帶隊深入一線實地檢查督導。截至目前,已抽查3個縣(市、區)34個學校和幼兒園,排查整改土豆發芽、食品和非食品未分開存放、食品留樣不規范、索證索票不全等風險隱患19個。
——打造社會聯動機制。印制《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公示牌》,在校園顯著位置張貼,公開校園主體責任、分類級別、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姓名和職責、包保干部的姓名、承諾書、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等內容,建立“兩個責任”公示制度,以社會聯動監督促責任落地。
——打造聯動考核機制。成立考核抽查工作組,以“四不兩直”方式組織開展工作考核抽查,相關情況通報各縣(市、區)食安委。對于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不扎實、不深入、走過場,考核驗收未通過的,運用“三書一函”(掛牌督辦通知書、約談通知書、整改通知書、提醒敦促函)等方式加大整改力度,確保本次行動走深走實。
梅河口
梅河口市多措并舉加強部門合作,穩步推進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提前部署高站位。市政府食安辦組織召開全市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動員會,要求做好屬地管理責任、市場監管責任的有效銜接,校方、受托企業落實“雙總監、安全員”制度,形成工作閉環,確保行動取得實效。
——加強管理列清單。加強學校食堂監督檢查,嚴格要求“開學兩張表、放假一清零,地不濕、桶清潔,兩提倡、兩禁止”,針對監督檢查和自查制作《風險管控清單》,按照問題清單逐一銷號。
——強監管抓重點。對校園食堂采購的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及其制品、調味品等重點食品開展專項監督抽檢,對抽檢發現不合格食品,嚴格閉環處置,通報教育部門和包保干部。
——智慧監管再升級。利用智慧食安監管系統實現AI智能抓拍,用先進技術實現有害生物防治,用智慧化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效能。
延 邊
延邊州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并召開會議,謀劃專項行動具體舉措,搶在寒假之前部署落實到位,確保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在全州迅速開展。要求各學校食堂、學校食堂承包經營企業和校外供餐單位將“三防”不嚴不細、陪餐流于形式、整改結果不能得到長期堅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淡薄、承包后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不明確等突出問題作為整治重點內容,認真分析食品安全的風險點,對食品安全管理進行全面“體檢”。各市、縣市場監管局組織成立自查指導小組,吸收地方包保干部參加,跟蹤指導各相關單位開展自查自糾,對排查出問題進行“會診”,幫助整治對象分析原因并完成整改。
供稿:餐飲服務處
日期: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