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九月五日表示,中心正積極跟進涉及魚露花甲的食物中毒個案,包括派員到涉事食肆,并在該處抽取的一個魚露花甲樣本檢出含過量副溶血性弧菌,中心正跟進事件。
中心發言人說:「中心早前接獲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通報后,隨即派員到位于旺角懷疑涉事的食肆進行調查,并抽取一個魚露花甲樣本送到化驗所化驗,結果顯示,該樣本每克含一百四十萬個副溶血性弧菌。根據《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即食食品每克含超過一千個副溶血性弧菌即屬不滿意。」
中心已知會有關食肆上述違規事項,該食肆已按中心指示停售及棄置相關食品。中心亦已向食肆負責人和員工作出食物安全和衛生教育,并要求該食肆檢視和改善生產流程及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如有足夠證據,中心會提出檢控。
根據《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第54條的規定,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食物,不論進口或本地生產,必須適合供人食用。若觸犯有關法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發言人說:「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常見并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天然存在于海水中,并常見于海產。由這種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通常與進食未經徹底煮熟或生的海產(尤其是貝殼類海產),或于配制時處理不當而受細菌污染的食物有關。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常見的癥狀包括腹瀉、嘔吐、輕微發燒及腹痛,通常于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后一至兩天出現。患者通常可于數天內康復,但幼童、長者、孕婦和免疫力較低的人士較易出現嚴重癥狀。」
?中心會繼續跟進事件及采取適當行動,以保障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日期:2024-09-09
中心發言人說:「中心早前接獲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通報后,隨即派員到位于旺角懷疑涉事的食肆進行調查,并抽取一個魚露花甲樣本送到化驗所化驗,結果顯示,該樣本每克含一百四十萬個副溶血性弧菌。根據《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即食食品每克含超過一千個副溶血性弧菌即屬不滿意。」
中心已知會有關食肆上述違規事項,該食肆已按中心指示停售及棄置相關食品。中心亦已向食肆負責人和員工作出食物安全和衛生教育,并要求該食肆檢視和改善生產流程及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如有足夠證據,中心會提出檢控。
根據《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第54條的規定,所有在香港出售的食物,不論進口或本地生產,必須適合供人食用。若觸犯有關法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發言人說:「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常見并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天然存在于海水中,并常見于海產。由這種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通常與進食未經徹底煮熟或生的海產(尤其是貝殼類海產),或于配制時處理不當而受細菌污染的食物有關。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常見的癥狀包括腹瀉、嘔吐、輕微發燒及腹痛,通常于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后一至兩天出現。患者通常可于數天內康復,但幼童、長者、孕婦和免疫力較低的人士較易出現嚴重癥狀。」
?中心會繼續跟進事件及采取適當行動,以保障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日期: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