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5第八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暨2025大健康食品發展論壇在滬召開

   2025-04-10 食品伙伴網411
核心提示:秉持著促進食品行業技術發展與創新的使命,4月9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八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暨2025大健康食品發展論壇”在上海龍之夢酒店隆重舉行。……(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秉持著促進食品行業技術發展與創新的使命,4月9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八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暨2025大健康食品發展論壇”在上海龍之夢酒店隆重舉行。論壇秉持“科學創新、技術落地”的宗旨,共設立了一個主論壇,8大平行分論壇,近90場報告。論壇內容涉及:政策法規、益生菌、功能食品、藥食同源、合成生物學、乳品飲料、未來食品發酵、感官評價實踐應用等領域。本次論壇邀請了管理機構領導專家、行業科學家、高校知名教授以及一線生產企業研發總監等,分享最新食品科技前沿研究、法規與產業應用,共同探討健康食品行業新趨勢,分析行業現狀,一起助力大健康食品科技創新與發展!
  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教授指出,食品科技的創新不僅僅是在實驗室里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創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讓技術真正落地,服務于產業和消費者。本次論壇以“科學創新、技術落地”為主題,聚焦食品科技前沿趨勢與應用,探討如何將科學創新成果有效地轉化為應用技術,促進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期望通過本次論壇,能夠進一步促進科研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食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食品伙伴網董事長李遠釗先生致辭中,首先對各位領導專家對本次大會的支持表示誠摯歡迎和衷心感謝,然后介紹了食品伙伴網的發展歷程,食品伙伴網作為食品行業的重要平臺,對推動食品行業的深度交流與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食品行業向前發展的源動力。通過科技創新,賦予產品健康、時尚、價值體驗等多重屬性,以滿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這既是市場的需求,亦是食業走向更大成功的必由之路。為支持、鼓勵食品行業的創新,“第八屆食品科技創新論壇”從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兩個方向設立了科技創新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金征宇教授,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教授為獲得產品創新獎的企業頒獎(排名不分先后):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維利奧(上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濟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麥孚營養科技有限公司、森永乳業(上海)有限公司、完美(中國)有限公司、星創優選(昆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SynBalance SRL。


  “產品創新獎”頒獎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院長艾連中教授、食品伙伴網董事長李遠釗先生為獲得技術創新獎的企業頒獎(排名不分先后):善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B-Biotics S.A.、仙樂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歐帝瑪(廣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麥孚營養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生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環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潤圣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脂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技術創新獎”頒獎
 
  主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金征宇教授在《聚焦尖端科技,推動食品領域發展‘奇點’到來》的報告中主要分享了尖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式AI,應用AI,機器學習的工業化)、數字化技術(下一代軟件,數字信任與網絡安全技術)、計算與連接前沿技術(先進連接,沉浸式現實,云計算與邊緣計算,量子技術)、尖端工程技術(未來機器人,未來生物工程技術)等在食品領域的前沿應用,這些技術能有效驅動食品領域的創新發展,為食品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院長艾連中教授在《未來功能性益生菌研究與開發》報告中主要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利用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等技術手段,在益生菌高效基因編輯系統、基因組規模代謝網絡模型、以及未來益生菌在異源表達功能活性成分和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等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為我國益生菌基礎理論研究和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建議。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助理研究員歐曈分享了《新食品原料管理現狀與健康效益文獻分析情況》的報告,重點圍繞我國新食品原料的基本概念、申報流程、評審要求、最新管理進展,以及基于國內外系統文獻的健康益處分析情況等做了詳細介紹與分析。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質營養與調味技術中心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李庫分享了《酵母蛋白賦能大健康食品創新發展》的報告,結合全球蛋白需求升級的大背景,介紹了安琪酵母蛋白的科學突破與酵母蛋白健康食品的創新應用。據介紹,酵母蛋白憑借完整氨基酸譜、98%消化率和低致敏性優勢脫穎而出,已成功應用于代餐粉、銀發營養品及植物基食品開發。善恩康生物科技(蘇州)有限公司高級科學事務經理岳芬芳在《下一代益生菌AKK菌研究前沿暨《2025AKK菌學術白皮書》發布》報告中聚焦腸道微生態健康,主要闡述下一代益生菌AKK菌的安全性及功能研究,助力其產業化落地。同時發布了《2025AKK菌學術白皮書》,當前,AKK菌研究正邁向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關鍵躍遷,《2025AKK菌學術白皮書》系統梳理了AKK菌研究的最新進展與核心突破,深入探討其在健康領域的研究進展。


  益生菌創新分論壇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李鳳琴研究員分享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GB 31615.2)解讀》的報告,對即將頒布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GB31615.2)進行了深入解讀,主要介紹了該標準的起草背景、對擬評價微生物所需的基本資料、評價方法(包括菌種鑒定、耐藥性檢測、毒性/致病性測定等)、結果判定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副主任董銀蘋研究員在《食品用微生物菌種的致病性及耐藥性評價》報告中介紹了食品用菌種致病性評價方法、食品用菌種耐藥性評價方法、食品用菌種全基因組測序及數據分析、安全性評定原則。AB-BIOTICS亞太區商務總監律冉的報告主題是《海外益生菌產品注冊與益生菌健康聲稱管理體系》,分享了全球益生菌法規領域中對于益生菌類產品的健康聲稱管理。據介紹,加拿大通過注冊天然健康產品獲批特定的健康聲稱,澳大利亞通過登記制、評定登記制和注冊制補充藥品申請不同級別的健康聲稱,最后介紹了AB-BIOTICS的相關成產品案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陳臣教授分享了《增香乳酸菌資源的開發及其在發酵乳制品中的應用》的報告,圍繞發酵乳制品中的關鍵香氣與協同增香作用、增香菌的開發及其產香機制、增香發酵劑的制備與其產業化應用做了詳細介紹。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學術部高級科長李晹在《基于臨床研究的副干酪乳酪桿菌代田株(LcS)科學依據》報告中介紹了副干酪乳酪桿菌代田株在調節腸道功能、免疫調節、預防感染和緩解精神壓力等方面的臨床科學依據。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耿偉濤副教授在報告《新型益生菌馬乳酒樣乳桿菌的代謝和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中介紹了馬乳酒樣乳桿菌的來源、分布與分類學研究、菌種的代謝特點及其在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增強免疫應答、緩解焦慮行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闡述了其在食品工作中的應用。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乳業研究院王禕天研究員在《益生菌及其胞外多糖參與腸道內減排重金屬鉛的作用研究》報告中主要圍繞乳酸菌及其胞外多糖減排重金屬技術的研究背景及面臨的挑戰、牛類芽孢桿菌BD3526在麩皮培養基中產的胞外多糖體外排鉛功能評價、發酵粘液乳桿菌B44及其胞外多糖體內/體外減排鉛作用研究,最后還介紹了國內外減排重金屬的乳酸菌產業化及應用情況。江蘇海洋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房耀維教授分享了《轉化EA生成 Uro-A菌株發酵粘液乳桿菌FUA033的研究》的報告,主要介紹了轉化鞣花酸(EA)生成尿石素A(Uro-A)的發酵粘液乳桿菌FUA033的篩選及鑒定、發酵粘液乳桿菌FUA033篩選及鑒定的安全性和益生性研究、發酵粘液乳桿菌FUA033對不同UMs腸道菌灌胃小鼠轉化EA生成Uro-A的水平和腸道菌群的影響、確定了菌株FUA033催化EA生成尿石素的內酯酶1563,該表達水平顯著影響轉化效率。
 
  功能食品分論壇
 
  清華大學藥學院王釗教授分享了《基于提升機體內在能力的抗衰功能性食品》的報告,從衰老的定義、人類成熟期后隨增齡發生的主要功能的退行性變化入手,探討了基于提升內在能力來改善表型功能的相關食品及其功能成分的作用與機制。仙樂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科學家吳迪的報告主題為《仿生增效技術釋放營養素潛能》,主要介紹了仙樂健康將廣泛應用于醫藥領域的“仿生”概念嫁接到營養健康飲食的研究中,發布了E立方仿生增效技術平臺,最后介紹了DHA藻油萃優酪的仿生增效案例。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養與健康原料事業部技術營銷經理張霞在報告《雙A組合:守護關節健康的創新力量》中介紹了華熙生物ACTIVENAG?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改善關節健康的功效機理應用以及UItraHA@J骨關節專用透明質酸鈉改善關節健康的臨床驗證,最后分享了“雙A組合”在改善關節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森永乳業首席科學家、順天堂大學客座教授肖金忠博士報告的主題為《森永乳業的酶分解乳蛋白利用技術:從減低抗原性到功能性多肽開發》,介紹了森永乳業乳蛋白與酶分解技術、過敏源性的酶分解蛋白在嬰幼兒奶粉中的利用以及降尿酸多肽等新型功能性多肽的研究開發進展。濟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應用研發經理甄文博分享了《L-阿拉伯糖對腸道健康影響試驗報告及相關創新應用解決方案分享》的報告,主要介紹了L-阿拉伯糖對腸道健康影響的動物試驗報告以及L-阿拉伯糖在食品中的創新應用解決方案。環特生物市場營銷總監梁權龍分享了《特殊食品人體試食試驗,解鎖功能食品的科學密碼與市場潛力》的報告,介紹了人體試食在功能食品循證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環特人體試食功效評價平臺的實踐。青島明月海藻生物科技集團研發工程師李紫薇在《不止養胃更抗炎,深度解析巖藻多糖的健康密碼》報告中介紹了巖藻多糖在抗炎、清除幽門螺桿菌和護胃等方面的機理并詳細闡述了其在國內外市場的利用現狀。寧波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執行院長邵興鋒教授分享了《桃果實及其關鍵成分改善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結構鑒定研究》的報告,介紹了水蜜桃果肉對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糖脂代謝及腸道菌群影響的研究,進一步提取桃果實功能性成分多糖,探究了桃多糖對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糖脂代謝及腸道菌群影響,最后分離了桃多糖,借助體外實驗,篩選出桃多糖發揮降血糖作用的關鍵組分。完美(中國)有限公司創新研究專業經理高業成的報告主題為《衰老研究新突破:完美抗衰前沿探索與實踐應用》,介紹了全球抗衰研究進展,然后剖析了抗衰特色原料的種類、作用機理等。介紹多維安全與功效評價平臺,及其對抗衰特色原料及產品組合物開展的功效驗證研究。


  乳品飲料創新分論壇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毛學英教授在《乳源活性成分的營養健康作用及加工穩定性》的報告中介紹了乳蛋白、乳脂肪球膜等乳源活性成分的營養健康作用、加工環節對乳源活性成分穩定性的影響以及乳源活性成分的加工穩定性。愛爾蘭食品局駐華代表處高級專員吳靜女士進行了《愛爾蘭-功能性乳品的可持續營養之道》的報告介紹,闡述了愛爾蘭乳業的概況、愛爾蘭乳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功能性乳蛋白市場及發展前景以及愛爾蘭可持續乳品原料的市場應用。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浩教授在《果蔬汁飲料加工技術革新:品質提升與功能化開發趨勢》的報告中,闡述了果蔬汁飲料的市場現狀與消費趨勢的變化,剖析了當前消費者個性化的健康需求,還介紹了冷壓榨、超高壓殺菌等新加工技術的優勢,最后介紹了針對特定人群的功能化產品開發。維利奧(上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技術與合規總監李艷紅分享了《高端乳原料的應用》,介紹了紹其上市產品無乳糖濃縮牛奶蛋白MPC65的理化性質和營養特性,并進一步詳述了其在國外針對濃縮牛奶蛋白高蛋白飲品應用中對德國消費者的調研結果。上海理工大學董慶利教授分享了《乳品飲料微生物防控及聯合抑菌開發及機制研究》的報告,主要介紹了在模擬食品介質中益生元和益生菌聯合處理對單增李斯特菌的抑菌作用機制進展,包括低聚果糖聯合植物乳桿菌對單增李斯特菌生長能力、體外粘附和入侵宿主細胞的能力以及對毒性因子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為今后在特殊食品中合理使用抑菌劑和實現有害菌的生物防控提供了理論基礎。南開大學副研究員王津在《食品營養與膳食干預》的報告中介紹了食品營養與膳食干預的研究進展、基于人群營養干預,詳述了人群隊列分析和精準健康管理研究以及功能食品如功能微生物、藥食新資源和營養素等的功能探究、營養與免疫調節研究。食品伙伴網創新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王文偉在《創新視角下的乳飲市場:熱門品類的策略解析》報告中,利用食品伙伴網產品數據庫,梳理了2024年以來乳品飲料市場的新動向,聚焦果蔬汁、茶飲料、含乳飲料、中式養生水、調制乳、滅菌乳、發酵乳等熱門品類新品,通過具體產品案例,從口味創新、工藝改進、營養價值及市場營銷策略等多維度,深入探討了品類背后的創新動力和策略布局。


  感官應用研討會專題報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張穎彬老師主持專題報告(一):感官評價應用概況及發展趨勢。江南大學鐘芳教授介紹了近年來感知生理學、認知心理學和智能感知技術飛速發展,傳統分析型食品感官分析方法面臨結果有效性和執行效率的雙重挑戰,多元感知交互策略在食品創新設計中被廣泛關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馮濤教授從范式變革、技術杠桿、關鍵命題、產業重構、人才升級方面介紹了機器學習研究進展及感官評價數字化趨勢,并表示感官科學家不會消失,但固守經驗主義的感官科學家會——因為數據,正在重新定義“風味”的邊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農業食品標準化研究所助理工程師項雅科老師講述了團隊采用專業品評與消費察、M值與多元統計相結合的技術,逐步聚焦構建地理標志紅富士蘋果的感官風味輪圖。提出基于消費驅動的快速感官評價方法,為全面表達不同品質差異紅富士蘋果提供了技術支撐與方向引領。天津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侯惠讓老師帶來《基于電子鼻的食品氣味智能感知技術》的精彩分享,侯老師分享了項目基礎、電子鼻的應用領域及自研電子鼻的優勢。南開大學副教授呂瑩爽老師分享了基于感官組學中“化學計量-感知機制解析”的核心邏輯,通過電子舌客觀量化味覺特征,結合消費者對風味、質地的偏好評價與理化指標進行關聯建模。這種“感官-理化-工藝”的多維映射,為精準優化加工參數提供了科學支撐,體現了感官組學在食品研發中“從現象到機制”的閉環應用價值。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陳艷萍老師分享了《如何讓食品健康又美味?》。圍繞食品風味物質基礎、風味物質感知機制、風味交互協同增效機制三個方面,討論前期關于食品健康美味的相關工作。
 
  圓桌論壇


  食品感官研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張穎彬老師主持本次的話題訪談:食品感官研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西南大學 王洪偉、北京林業大學 朱保慶、天津大學 侯惠讓、上海交通大學 陳艷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項雅科參與了本次話題討論。通過各位老師的精彩分享以及學員的積極互動,讓在場參會代表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從左到右:項雅科、陳艷萍、侯惠讓、朱保慶、王洪偉、張穎彬
 
  4月10日精彩預告(論壇分會場)
 
  益生菌創新分論壇
 
  功能食品分論壇
 
  合成生物與創新原料分論壇
 
  政策法規分論壇
 
  藥食同源分論壇
 
  未來食品發酵分論壇
 
  感官評價實踐應用分論壇



日期:2025-04-10
 
地區: 江蘇 南京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