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
為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要求,現將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履行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告知如下:
一、嚴守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一)規范生產經營資質
1. 依法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備案資質,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示,嚴禁無證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
2. 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嚴禁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未經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的原料;嚴禁擅自改變生產許可條件或未經審查生產食品;嚴查“兩超一非”(超范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及非法添加)、標簽造假等違法行為;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貯存運輸等責任,嚴禁銷售過期食品。
(二)強化流通環節管理
1. 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如實記錄進貨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
2. 禁止線上線下銷售“三無”食品(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山寨”食品(仿冒知名品牌)、過期食品及篡改保質期食品。
3. 散裝食品須在容器顯著位置標注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信息等;冷藏冷凍類食品嚴格溫控管理;定期清查庫存食品,及時發現并處理過期食品,建立銷毀處置臺賬。
(三)加大餐飲環節監管
1. 餐飲服務提供者應保持餐飲服務場所環境整潔,嚴格遵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2. 加強對食品原料采購、儲存、加工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等關鍵環節的管理,確保餐飲食品安全;不得采購來源不明、未經檢驗檢疫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
二、重點整治內容
(一)重點整治對象
農村食品加工小作坊、農村集貿市場、校園周邊、醫院周邊經營者以及城鄉結合部、食品批發集中區、餐飲單位(如火鍋店、燒烤店)等。
(二)重點打擊行為
1. 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如“兩超一非”問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
2. 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如低價肉冒充牛羊肉、調理肉冒充純肉;豬肉、馬肉冒充驢肉等涉及食品欺詐的行為)。
3. 虛假宣傳食品功效(如宣稱減肥、降脂、壯陽等保健功能)。
4. 食品假冒(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信息)。
5. 侵權“山寨”(食品包裝標識、文字圖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誤導消費者)。
三、自查整改與社會監督
(一)立即開展自查自糾
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全面排查生產、餐飲、銷售環節風險隱患,及時下架問題食品并召回已售產品,主動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自查及整改情況。
(二)暢通舉報渠道
鼓勵群眾通過12315熱線舉報違法線索,對提供有效證據的舉報人嚴格保密。舉報范圍包括無證經營、使用非法原料、銷售過期食品、虛假宣傳等。
請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行為“零容忍”,依法從嚴從快查處,全力維護農村食品市場秩序 !
日期:2025-04-23
為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要求,現將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履行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告知如下:
一、嚴守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一)規范生產經營資質
1. 依法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備案資質,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示,嚴禁無證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
2. 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嚴禁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未經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的原料;嚴禁擅自改變生產許可條件或未經審查生產食品;嚴查“兩超一非”(超范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及非法添加)、標簽造假等違法行為;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貯存運輸等責任,嚴禁銷售過期食品。
(二)強化流通環節管理
1. 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如實記錄進貨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
2. 禁止線上線下銷售“三無”食品(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山寨”食品(仿冒知名品牌)、過期食品及篡改保質期食品。
3. 散裝食品須在容器顯著位置標注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信息等;冷藏冷凍類食品嚴格溫控管理;定期清查庫存食品,及時發現并處理過期食品,建立銷毀處置臺賬。
(三)加大餐飲環節監管
1. 餐飲服務提供者應保持餐飲服務場所環境整潔,嚴格遵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2. 加強對食品原料采購、儲存、加工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等關鍵環節的管理,確保餐飲食品安全;不得采購來源不明、未經檢驗檢疫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
二、重點整治內容
(一)重點整治對象
農村食品加工小作坊、農村集貿市場、校園周邊、醫院周邊經營者以及城鄉結合部、食品批發集中區、餐飲單位(如火鍋店、燒烤店)等。
(二)重點打擊行為
1. 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如“兩超一非”問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
2. 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如低價肉冒充牛羊肉、調理肉冒充純肉;豬肉、馬肉冒充驢肉等涉及食品欺詐的行為)。
3. 虛假宣傳食品功效(如宣稱減肥、降脂、壯陽等保健功能)。
4. 食品假冒(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信息)。
5. 侵權“山寨”(食品包裝標識、文字圖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誤導消費者)。
三、自查整改與社會監督
(一)立即開展自查自糾
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全面排查生產、餐飲、銷售環節風險隱患,及時下架問題食品并召回已售產品,主動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自查及整改情況。
(二)暢通舉報渠道
鼓勵群眾通過12315熱線舉報違法線索,對提供有效證據的舉報人嚴格保密。舉報范圍包括無證經營、使用非法原料、銷售過期食品、虛假宣傳等。
請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行為“零容忍”,依法從嚴從快查處,全力維護農村食品市場秩序 !
日期: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