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打造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標桿 助力張家界莓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05-16 張家界市場監管微信號661
核心提示:張家界市永定區以創建“張家界莓茶”省級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為契機,通過政策引領、標準先行、科技賦能、跨域聯動等舉措,全面構建地理標志保護體系,推動莓茶產業提質增效,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支柱產業?!ㄊ澜缡称肪W-www.cctv1204.com)
“張家界莓茶”,植物學名“顯齒蛇葡萄”,歷代以來是土家族的傳統茶飲,又稱土家神茶、長壽藤、神仙草。該植物含有天然活性黃酮成分,最高可達43.78%,是目前所有被發現的植物中黃酮含量最高的植物,被譽為“黃酮之王”。永定區是中國最大的莓茶產區,2020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永定區“莓茶之鄉”稱號。2021年“張家界莓茶”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3年獲批湖南省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項目。
 
  張家界市永定區以創建“張家界莓茶”省級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為契機,通過政策引領、標準先行、科技賦能、跨域聯動等舉措,全面構建地理標志保護體系,推動莓茶產業提質增效,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支柱產業。
 
  政策引領,夯實保護基礎
 
  永定區高度重視示范區建設,成立專項工作組,出臺《創建張家界莓茶省級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參與”的工作格局。通過建立知識產權綜合保護機制,市場監管局聯合法院、檢察院、農業等部門,構建“嚴、大、快、同”保護體系,累計開展專項執法行動20余次,查處侵權案件1起,監測并處理網絡違法宣傳線索14起,有效維護了地標產品市場秩序。
 
  標準先行,提升產品品質
 
  示范區堅持“標準化+品牌化”雙輪驅動,制定《張家界莓茶加工技術規程》等2項地方標準和《張家界莓茶總黃酮的測定》《張家界莓茶質量等級評價》等7項團體標準,建成綠色標準示范園5.5萬畝,帶動全區莓茶綠色標準化種植10萬畝。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實現莓茶“從田間到舌尖”全程監管,抽檢合格率連續三年達100%,為品牌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激發創新活力
 
  創新開展莓茶產業專利導航,分析全國1757項相關專利,發布產業技術發展報告,引導企業新增發明專利18件(其中有6件已被認定為高價值發明專利)。通過專利布局規避風險,推動莓茶深加工技術升級,延伸產業鏈條。聯合學校開展“小小宣傳員”短視頻大賽等特色活動,借助新媒體擴大品牌影響,提升品牌價值。
 
  協作聯動,構建保護機制
 
  示范區積極探索跨區域協作機制,與武陵源、慈利、桑植等區縣簽訂《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聯合開展宣傳推介和執法行動,形成“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執法聯動”保護合力。2024年,永定區與區法院、區檢察院簽署《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合作的框架協議》,建立糾紛快速調解機制,為地標產品保駕護航。充分發揮張家界莓茶協會作用,嚴格商標授權使用管理,極大地助推地標產品高質量發展。
 
  破繭成蝶,邁向產業高地
 
  “張家界莓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創建以來,新增授權企業達68家,總授權企業達100家,莓茶生產企業專用標志使用覆蓋率達88%,年綜合產值突破20億元,帶動9.06萬農戶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永定區羅塔坪鄉成功入選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張家界莓茶”品牌先后獲評“湖南省知名商標”,入選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名錄、全國商標品牌優秀案例、“一帶一路”地理標志推廣清單,成為全省地標保護的典范。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建設張家界莓茶省級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和品牌附加值,而且探索出一條“地標保護+產業振興”特色發展新路徑。永定區將持續深化地標運用,推動莓茶產業向高端化、國際化邁進,為經濟建設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日期:2025-05-16
 
地區: 湖南 張家界市
行業: 認證體系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