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6年4月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匯總情況分析

   2016-05-09 山西省食藥監局721
核心提示:2016年4月,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15類食品開展監督抽檢,共抽檢食品樣品339批次,分別按照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產品明示
2016年4月,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15類食品開展監督抽檢,共抽檢食品樣品339批次,分別按照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產品明示標準等進行檢驗,共發現不合格樣品6批次,不合格率為1.77%。檢出問題的食品類別為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熟肉制品、豆芽、鮮蛋四類。抽檢發現的主要問題,一是1批次醬豬肉中檢出食品添加劑苯甲酸超標,二是1批次白芝麻中檢出霉菌微生物超標,三是1批次豆芽中檢出農藥殘留6—芐基腺嘌呤, 四是3批次雞蛋中檢出獸藥殘留氟苯尼考。
 
  苯甲酸為食品添加劑,起防腐作用,可用在調味品類、面醬類、果醬類、醬菜類食品中。醬豬肉中苯甲酸超標,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保質期超范圍使用或加工過程中原輔料帶入累積所致。
 
  霉菌,即“發霉的真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霉菌和酵母在自然界很常見,霉菌可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價值。白芝麻中霉菌超標,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生產過程工藝控制不嚴,產品儲存條件不當造成,也可能是流通環節儲運條件控制不當導致。
 
  6—芐基腺嘌呤是一種添加于植物生長培養基的細胞分裂素,具有抑制植物葉內葉綠素、核酸、蛋白質分解的作用,廣泛用在農業、果樹和園藝作物從發芽到收獲的各個階段。2015年4月1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農業部、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關于豆芽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的公告(2015年第11號)》, 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霉素等物質作為低毒農藥登記管理并限定使用范圍,目前豆芽生產過程中使用上述物質的安全性尚無結論。生產者不得在豆芽生產過程中使用6-芐基腺嘌呤、赤霉素等物質,豆芽經營者不得經營含有6-芐基腺嘌呤、赤霉素等物質的豆芽。豆芽中檢出6—芐基腺嘌呤超標問題,可能是培育過程中違規使用禁限農藥的因素。
 
  氟苯尼考是一種農業部批準使用的動物專用抗菌藥,按質量標準、產品使用說明書規定,用于敏感細菌所致的豬、雞、魚的細菌性疾病,尤其對呼吸系統感染和腸道感染療效明顯,但產蛋家禽禁止使用氟苯尼考。經分析,雞蛋中檢出氟苯尼考可能是企業違規使用了獸藥氟苯尼考或飼料帶入,導致殘留積累在雞蛋中。
 
  針對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我局已通報食用農產品監管部門,并責成企業所在地食品藥品  監管部門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處置:一是督促企業查找原因、排查隱患并及時整改,防控食品安全風險。二是第一時間發布監督抽檢結果,同時進行風險解讀和消費提示方便消費者選擇和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情況見附表)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6年5月9日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6年4月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匯總情況

序號

食品類別

監督抽檢樣品

總量1(批次)

不合格樣品

量2(批次)

不合格項目

1

糧食加工品      

22

0

 

2

食用油及其制品  

17

0

 

3

肉及肉制品            

53

1

苯甲酸

4

蛋及蛋制品            

10

3

氟苯尼考

5

蔬菜及其制品          

40

1

6—芐基腺嘌呤

6

水果及其制品          

4

0

 

7

飲料                  

18

0

 

8

調味品                

5

0

 

9

酒類                  

37

0

 

10

罐頭          

3

0

 

11

糕點

7

0

 

12

豆制品

2

0

 

13

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    

12

1

霉菌

14

復用餐飲具     

30

0

 

15

餐飲食品              

79

0

 

合計

/

339

6

 





日期:2016-05-09
 
地區: 山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