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情況:
2016年5月21日至6月20日共抽檢監測3439批次樣品,其中合格3199批次,不合格240批次,樣品不合格率6.98%。
二、監督抽檢結果分析
(一)各類食品監測情況。從樣品檢測的總體情況來看,本月所抽檢的調味品、乳制品、食用農產品食品安全狀況良好。通過對抽檢數據的分析,我省此次抽檢的食品中,餐飲食品、蜂產品、薯類和膨化食品檢出不合格率較高,不合格率分別為15.86%、15.15%、10.99%。(詳見下表)
各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
序號 | 食品類別1 | 監督抽檢樣品 總量2(批次) | 不合格樣品 數量3(批次) | 不合格率4 | 備注 |
1 | 糧食加工品 | 257 | 2 | 0.78% | ? |
2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170 | 2 | 1.18% | ? |
3 | 調味品 | 7 | 0 | 0% | ? |
4 | 肉制品 | 114 | 2 | 1.75% | ? |
5 | 乳制品 | 70 | 0 | 0% | ? |
6 | 飲料 | 259 | 2 | 0.77% | ? |
7 | 方便食品 | 0 | 0 | / | ? |
8 | 餅干 | 0 | 0 | / | ? |
9 | 罐頭 | 0 | 0 | / | ? |
10 | 冷凍飲品 | 0 | 0 | / | ? |
11 | 速凍食品 | 0 | 0 | / | ? |
12 | 薯類和膨化食品 | 91 | 10 | 10.99% | ? |
13 | 糖果制品 | 0 | 0 | / | ? |
14 | 茶葉及相關制品 | 0 | 0 | / | ? |
15 | 酒類 | 72 | 1 | 1.39% | ? |
16 | 蔬菜制品 | 0 | 0 | / | ? |
17 | 水果制品 | 0 | 0 | / | ? |
18 | 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 | 0 | 0 | / | ? |
19 | 蛋制品 | 0 | 0 | / | ? |
20 | 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 | 0 | 0 | / | ? |
21 | 食糖 | 0 | 0 | / | ? |
22 | 水產制品 | 0 | 0 | / | ? |
23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0 | 0 | / | ? |
24 | 糕點 | 42 | 1 | 2.38% | ? |
25 | 豆制品 | 0 | 0 | / | ? |
26 | 蜂產品 | 33 | 5 | 15.15% | ? |
27 | 保健食品 | 0 | 0 | / | ? |
28 |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 0 | 0 | / | ? |
29 | 嬰幼兒配方食品 | 0 | 0 | / | ? |
30 | 特殊膳食食品 | 0 | 0 | / | ? |
31 | 餐飲食品 | 1343 | 213 | 15.86% | ? |
32 | 食用農產品 | 981 | 2 | 0.20% | ? |
33 | 食品添加劑 | 0 | 0 | / | ? |
34 | 其他5(請在備注標注類別) | 0 | 0 | / | ? |
合 計 | 3439 | 240 | 6.98% | ? |
(二)各環節抽檢情況。生產環節共抽檢樣品17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0批次;流通環節共抽檢樣品2392批次,其中不合格57批次,不合格率2.38%;餐飲環節共抽檢樣品1030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183批次,不合格率17.77%。
三、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危害分析
(一)2016年6月份抽檢監測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詳見下表)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監測不合格項目分布表
食品品種 | 不合格項 |
糧食加工品 | 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2)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苯并[a]芘(2) |
肉制品 | 大腸菌群(1),菌落總數(1) |
飲料 | 溴酸鹽(2) |
薯類和膨化食品 | 菌落總數(6),鋁的殘留量(以干基計)(1),大腸菌群(9) |
酒類 | 乙酰磺胺酸鉀(安賽蜜)(1) |
糕點 | 菌落總數(1),大腸菌群(1) |
蜂產品 | 果糖和葡萄糖(1),苯甲酸(4) |
餐飲食品 | 大腸菌群(168),動物源性成分鑒定[牛源、羊源、豬源、雞源、鴨源、其他(視情況而定)(1),糖精鈉(5),鉻(1),二氧化硫(2),菌落總數(3),鋁的殘留量(以干基計)(1),檸檬黃(2),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4) |
食用農產品 | 恩諾沙星(1),鉛(1) |
現制現售食品 | 二氧化硫(5),檸檬黃(2),菌落總數(1),苯甲酸(5),亞硝酸鹽(3),酸價(以脂肪計)(1),過氧化值(以脂肪計)(1),硼砂(以硼計)(1),大腸菌群(6),日落黃(2),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1),霉菌計數(2),鋁的殘留量(以干基計)(3),硼砂(以硼計)(1) |
(二)主要不合格項目危害分析:
1、大腸菌群:大腸菌群數的高低,表明了食品中糞便污染的程度。糞便內除一般正常細菌外,可能還會存在一些腸道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糞便污染,可能潛伏著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脅,能引起腹瀉、腸胃感染。
2、菌落總數:菌落總數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及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以便對被檢樣品做出適當的衛生學評價。各種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多種途徑污染食品,并不斷地利用食品中的豐富營養進行侵入、生長繁殖,最后導致食品發生腐敗變質,人食用變質的食物后引起各種食物中毒。消費者食用微生物超標嚴重的食品,很容易患痢疾等腸道疾病,可能引起嘔吐、腹瀉等癥狀,危害人體健康安全。
3、糖精鈉:糖精鈉是一種甜味劑。可能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調味階段超范圍、超量使用。糖精鈉是有機化工合成產品,除了在味覺上引起甜的感覺外,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相反,當食用較多的糖精時,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欲減退。
4、苯甲酸:苯甲酸及其鹽是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防腐保鮮劑。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防腐工藝階段超范圍、超量使用。一般情況下,苯甲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引起腹瀉、肚痛、心跳快等癥狀,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腎臟的慢性損害。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從項目看,主要問題是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超標。微生物污染問題,主要是生產環境和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儲存過程和銷售終端未能保持儲存條件,包裝不嚴、破損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因。
(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苯甲酸)、增色劑(日落黃、檸檬黃)、甜味劑(甜蜜素、糖精鈉)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檢驗結果顯示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主要是生產經營者對法規、標準認知度不夠或者存在主觀故意,為延長保質期或提升產品感官品相口感,違反規定濫用食品添加劑。
日期: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