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陜西省食藥監局關于2018年4月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分析情況的通告

   2018-04-26 陜西省食藥監局825
核心提示:  2018年4月( 3月 21日 - 4 月20 日 )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1115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1048批次,不合格樣品67批
   2018年4月( 3月 21日 - 4 月20 日 )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1115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1048批次,不合格樣品67批次,樣品合格率為93.99%。 
  抽檢的1115批次食品樣品共涉及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等21大類,其中14大類334批次樣品全部合格,分別是糧食加工品27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39批次,乳制品28批次,餅干1批次,罐頭5批次,速凍食品13批次,糖果制品2批次,茶葉及相關制品36批次,酒類81批次,水果制品31批次,糕點制品34批次,豆制品1批次,蜂產品3批次,食用農產品33批次。
 
  抽檢的7大類涉及不合格,分別是調味品79批次,不合格2批次;肉制品79批次,不合格1批次;飲料216批次,不合格11批次;蔬菜制品117批次,不合格9批次;蛋制品4批次,不合格1批次;水產品11批次,不合格1批次;餐飲食品275批次,不合格42批次。
 
  在抽檢發現問題的67批次不合格樣品中,一是檢出其他微生物超標52批次。包括料碗、面碗、飯勺、大盆、大盤、小盤等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香醋中菌落總數超標。飲用水中檢出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是最常見的食品微生物指標,反映食品的衛生狀況,超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不達標造成污染,也可能是運輸貯藏過程中二次污染。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規定銅綠假單胞菌不得檢出。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水體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不當所致。二是檢出質量指標不達標2批次。包括飲用水中檢出界限指標不達標。飲用天然礦泉水是一種寶貴的地下資源。《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08)中規定,飲用天然礦泉水中的鋰、鍶、鋅等8個界限指標應有一項(或一項以上)指標符合標準規定。三是檢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7批次。包括滿口香醬腌菜中苯甲酸,黃花菜中二氧化硫超標。苯甲酸是最常見的食品防腐劑,國家對其在部分食品中的使用限量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超范圍或者超限量添加使用。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使用后產生二氧化硫殘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蔬菜干制品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0.2g/kg。二氧化硫進入人體后最終轉化為硫酸鹽并隨尿液排出體外,少量二氧化硫進入人體不會對身體帶來健康危害,但若過量食用可能引起如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四是檢出重金屬等元素污染物2批次。包括皮凍中檢出鉻超標。食品中檢出鉻超標可能原因是原料本底代入,也可能是生產加工或儲運過程二次污染。五是檢出農藥殘留2批次。包括芹菜、茄子中檢出毒死蜱。毒死蜱是葉菜類蔬菜較為常用的農藥,也是比較容易濫用的農藥,檢出超標提示種植過程中存在濫用現象。六是檢出獸藥殘留1批次。包括鮮蛋中檢出氟苯尼考。氟苯尼考可作為獸藥用于部分動物的養殖過程,但國家標準規定氟苯尼考在雞蛋中不得檢出。七是檢出非食用物質1批次。包括水產品魷魚中檢出甲醛。甲醛為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檢出系生產銷售者為達到保鮮而非法添加所致。
 
  針對以上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經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化解風險。加強對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加大跟蹤抽檢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特此通告。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4月25日



日期:2018-04-26
 
地區: 陜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