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辦應急發〔2011〕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
2010年我部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食物中毒事件)報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7起。與2009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減少18.82%和32.92%,死亡人數增加1.66%?,F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全年食物中毒事件報告情況
(一)食物中毒事件報告季度分布。
季 度 | 報告起數 | 中毒人數 | 死亡人數 |
1 | 32 | 792 | 27 |
2 | 59 | 1947 | 59 |
3 | 97 | 3331 | 80 |
4 | 32 | 1313 | 18 |
合 計 | 220 | 7383 | 184 |
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分別占全年總數的44.09%、45.12%和43.48%。
(二)食物中毒事件報告月份分布。
月 份 | 報告起數 | 中毒人數 | 死亡人數 |
1 | 11 | 369 | 7 |
2 | 9 | 192 | 8 |
3 | 12 | 231 | 12 |
4 | 19 | 630 | 15 |
5 | 18 | 772 | 19 |
6 | 22 | 545 | 25 |
7 | 25 | 465 | 34 |
8 | 39 | 1247 | 31 |
9 | 33 | 1619 | 15 |
10 | 9 | 553 | 5 |
11 | 14 | 415 | 10 |
12 | 9 | 345 | 3 |
合 計 | 220 | 7383 | 184 |
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報告起數居前三位的月份依次為8月、9月和7月,3個月報告起數占全年總數的44.09%;食物中毒事件報告中毒人數居前三位的月份依次為9月、8月和5月,3個月報告中毒人數占全年總數的49.28%;食物中毒死亡人數居前三位的月份依次為7月、8月和6月,3個月報告中毒死亡人數占全年總數的48.91%。
(三)食物中毒原因分類。
中毒原因 | 報告起數 | 中毒人數 | 死亡人數 |
微生物性 | 81 | 4585 | 16 |
化學性 | 40 | 682 | 48 |
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 | 77 | 1151 | 112 |
不明原因 | 22 | 965 | 8 |
合 計 | 220 | 7383 | 184 |
2010年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最多,分別占總數的36.82%和62.10%;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死亡人數最多,占總數的60.87%。與2009年相比,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31.36%、41.83%和20.00%;化學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27.27%、38.17%和27.27%;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分別減少4.94%、9.30%,死亡人數增加20.43%;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增加29.41%、28.15%,死亡人數減少6人。
(四)食物中毒場所分類。
中毒場所 | 報告起數 | 中毒人數 | 死亡人數 |
集體食堂 | 37 | 2117 | 0 |
家 庭 | 106 | 1260 | 145 |
飲食服務單位 | 27 | 1621 | 3 |
其 他 | 50 | 2385 | 36 |
合 計 | 220 | 7383 | 184 |
2010年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中,發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起數和死亡人數最多,分別占總數的48.18%和78.80%;發生在集體食堂的中毒人數最多,占總數的28.67%。
與2009年相比,發生在集體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減少26.00%和28.91%,死亡人數減少7人;發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26.90%、69.56%和5.84%;發生在飲食服務單位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47.06%、42.54%和40.00%;發生在其他場所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增加100.00%、123.11%和140.00%。
(五)學生食物中毒事件情況。
中毒原因 | 報告起數 | 中毒人數 | 死亡人數 |
微生物性 | 17 | 972 | 0 |
化學性 | 2 | 78 | 0 |
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 | 10 | 604 | 0 |
不明原因 | 8 | 432 | 1 |
合 計 | 37 | 2086 | 1 |
2010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7起,中毒2086人,死亡1人。其中26起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中毒1541人,無死亡。
二、食物中毒情況分析
(一)從食物中毒原因來看,2010年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最多,分別占總數的36.82%和62.1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由食物污染或變質、生熟交叉污染等原因引起。
(二)2010年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死亡人數最多,占死亡總數的60.87%.與2009年相比,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減少4.94%、9.30%,死亡人數增加20.43%.其中,誤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占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起數的半數以上。毒蘑菇中毒多為農村群眾自行采摘野蘑菇食用,又缺乏鑒別毒蘑菇的知識和能力,從而誤食引起食物中毒。
(三)從食物中毒發生的場所看,2010年發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報告起數和死亡人數均最多,分別占總數的48.18%和78.80%.家庭食物中毒多發生于農村地區,且病死率較高,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區群眾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基層醫療救治條件有限,交通不便,重癥中毒病例難以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容易發生死亡。
(四)與往年相同,第三季度是2010年食物中毒報告起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最多的季度,分別占全年總數的44.09%、45.12%、43.48%.第三季度,氣溫較高、氣候潮濕,適于細菌生長繁殖,食物易于腐敗變質,一旦食物儲存、加工不當,極易發生由副溶血性弧菌、蠟樣芽胞桿菌、變形桿菌和沙門氏菌等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同時,第三季度也正值各種有毒植物的采摘期,如果采摘者缺乏相應的毒物鑒別能力,容易發生誤食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三、工作要求
(一)有針對性地加強食物中毒事件監測和防控工作。各級衛生部門要認真組織分析本地區食物中毒事件發生風險,確定高發地區、高發季節以及高發食物中毒的種類和原因,根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制定、完善監測和防控方案,進行專業人員培訓和演練,做好救治藥物等儲備,加強重點地區、重點環節、重點時段、重點人群的食品安全監管和風險溝通力度,有效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二)全力做好國慶等節假日和大型活動期間的食物中毒預防控制工作。有關地區衛生部門要開展節假日和大型活動舉辦期間食物中毒事件的風險評估,切實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和區域聯防聯動,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做好監測和應急準備工作,有效防范和處置食物中毒事件,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三)進一步加強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教育工作。食物中毒與公眾的生活、衛生習慣和食品安全意識密切相關。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結合當地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以及氣候特點等,通過多種形式,有針對性的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改善公眾的衛生意識和飲食習慣,有效減少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
日期:201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