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北部安沛省文安縣總面積為13.9萬公頃,其中林業土地面積占75%,以丘陵地形和山區氣候非常適合肉桂樹的生長。因此,從很久以前這里就有了一大片肉桂樹林,其與瑤族同胞的生活緊密相連。
除了保持種植面積、肉桂產量及對肉桂合理地開發之外,該縣政府還為桂皮收購、桂精油加工等企業、合作社、單位提供優惠政策。每年該縣肉桂新種植面積為1500至1600公頃。全縣27個鄉和鎮的肉桂樹種植總面積為4萬公頃并成為全國最大肉桂種植產地。
靠種植肉桂致富
今天黃文草農夫跟他家人一起去收獲肉桂皮,這個時候正好是肉桂皮收獲季節。這些肉桂樹已有30多年,樹根粗大,一個人抱不過來,他們將肉桂樹鋸掉,肉桂皮厚度約1厘米的主干長52公分,這是制作三字型紫油桂板的原料,最高價為每公斤6萬越盾。其余肉桂皮比較薄,價格約為每公斤4.5萬越盾。估計每棵樹能賣出1500萬越盾,一個上午將3棵桂鋸下并脫皮,可獲得4500萬越盾的收入。桂樹的經濟效益是其他作物無法相比的。黃農夫透露,他家種植十公頃的肉桂,每年凈收入達3億越盾。
大山鄉黨委書記黎輝先生表示,黃農夫居住的團結村有200戶家庭,全部都種植肉桂,有的還種植幾十公頃,全村的70%戶家庭已經建筑堅固房間,設備齊全。與其他林業樹木相比,肉桂為“樹木之王,因為,只有種植頭兩年要除草較為辛苦,其后桂樹可自然生長,自第五年起就開始收獲桂枝、葉并出售。桂葉單價每公斤1000越盾,小桂枝用來加工桂精油或壓制成香料粉,其價格為每公斤5000越盾、脫皮之后的肉桂樹木的價格為一立方120-180萬越盾,肉桂樹年齡越大其價值越高。大山鄉因靠肉桂樹種植而導致貧困戶脫貧退出率從2015年到2019年為22.75%。春天來臨,在剛剛收獲的山丘上重新種植肉桂樹。此時來到這里,到處是新樹和老樹,樹樹交錯,葉葉相連,層層疊疊。借此該縣推出了探索肉桂園林結合于品嘗紅瑤族同胞的飲食和參與祭山林節的體驗旅游新模式。
一開始,肉桂樹被當地人民自發地種植,一對年輕夫妻分居時,父母將把一岡肉桂當成”嫁奩“送給孩子,這是當地瑤族人的好風俗。后來,基于擁有明確的生產發展目標,1960年遠山鄉已有功心和共力等兩個著名生產肉桂合作社,其中共力合作社的6個瑤族村以在發展肉桂樹中的成就而被國家授予”勞動英雄“稱號。1970年遠山鄉發起”肉桂山感謝胡志明伯伯“運動以便想念胡志明領袖并鼓勵當地人民參加種植肉桂。
因此運動已帶來高經濟效益,在該縣27鄉的瑤族人、岱依族人、赫蒙族人均接收土地進行種植肉桂,從而該縣的肉桂面積越來越大,少數民族的生活日益得到改善。目前該省的肉桂種植面積為近8萬公頃,占全省森林覆蓋率的64%以上并成為該省主力的經濟樹種。
推動可持續發展
為了穩定發展肉桂種植業,除了鼓勵當地人民以高質量桂種并按集中原材料區來種植肉桂、擴大產品銷售市場等活動之外,文安縣政府還通過對在山區各鄉產品確立地理標志權以便保護良好種子來源之事,致力于建立發展肉桂商標的戰略。2010年1月科學與技術部知識產權局決定對文安縣的肉桂產品認證地理標志。
春愛鄉人民委員會主席阮文識表示,為了提高商標價值及穩定發展,該鄉政府鼓勵當地人民將對肉桂樹噴灑除草劑的習慣改成用機械割草并且不用化肥,面向建立安全肉桂生產區目標。同時,該鄉與越南olam、山河公司、Vicimex等企業配合與實現建立達到有機標準的肉桂生產區的農民簽訂合同。以適合肉桂樹的生長的氣候和土地,特別為這里肉桂中的精油含量高等優勢,國家知識產權局及泰國知識產權局已對文安肉桂產品認證地理標志。
據文安縣人民委員會主席稱,每年文安縣收獲1萬噸肉桂鮮皮、向市場提供6000噸各種肉桂干皮,每年桂枝、桂葉的產量達6.5萬噸、肉桂精油產量為300噸、桂木產量為6.5萬立方。目前該縣有近200個加工肉桂精油、手工藝品、肉桂產品的企業、合作社、生產單位,每年為該縣帶來5000億越盾的收入。事實證明,肉桂樹種植業讓文安農民脫貧致富,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還為文安縣成功地實現2010-2020年階段新農村建設目標創造動力。(完)
日期:2020-01-10
除了保持種植面積、肉桂產量及對肉桂合理地開發之外,該縣政府還為桂皮收購、桂精油加工等企業、合作社、單位提供優惠政策。每年該縣肉桂新種植面積為1500至1600公頃。全縣27個鄉和鎮的肉桂樹種植總面積為4萬公頃并成為全國最大肉桂種植產地。
靠種植肉桂致富
今天黃文草農夫跟他家人一起去收獲肉桂皮,這個時候正好是肉桂皮收獲季節。這些肉桂樹已有30多年,樹根粗大,一個人抱不過來,他們將肉桂樹鋸掉,肉桂皮厚度約1厘米的主干長52公分,這是制作三字型紫油桂板的原料,最高價為每公斤6萬越盾。其余肉桂皮比較薄,價格約為每公斤4.5萬越盾。估計每棵樹能賣出1500萬越盾,一個上午將3棵桂鋸下并脫皮,可獲得4500萬越盾的收入。桂樹的經濟效益是其他作物無法相比的。黃農夫透露,他家種植十公頃的肉桂,每年凈收入達3億越盾。
大山鄉黨委書記黎輝先生表示,黃農夫居住的團結村有200戶家庭,全部都種植肉桂,有的還種植幾十公頃,全村的70%戶家庭已經建筑堅固房間,設備齊全。與其他林業樹木相比,肉桂為“樹木之王,因為,只有種植頭兩年要除草較為辛苦,其后桂樹可自然生長,自第五年起就開始收獲桂枝、葉并出售。桂葉單價每公斤1000越盾,小桂枝用來加工桂精油或壓制成香料粉,其價格為每公斤5000越盾、脫皮之后的肉桂樹木的價格為一立方120-180萬越盾,肉桂樹年齡越大其價值越高。大山鄉因靠肉桂樹種植而導致貧困戶脫貧退出率從2015年到2019年為22.75%。春天來臨,在剛剛收獲的山丘上重新種植肉桂樹。此時來到這里,到處是新樹和老樹,樹樹交錯,葉葉相連,層層疊疊。借此該縣推出了探索肉桂園林結合于品嘗紅瑤族同胞的飲食和參與祭山林節的體驗旅游新模式。
一開始,肉桂樹被當地人民自發地種植,一對年輕夫妻分居時,父母將把一岡肉桂當成”嫁奩“送給孩子,這是當地瑤族人的好風俗。后來,基于擁有明確的生產發展目標,1960年遠山鄉已有功心和共力等兩個著名生產肉桂合作社,其中共力合作社的6個瑤族村以在發展肉桂樹中的成就而被國家授予”勞動英雄“稱號。1970年遠山鄉發起”肉桂山感謝胡志明伯伯“運動以便想念胡志明領袖并鼓勵當地人民參加種植肉桂。
因此運動已帶來高經濟效益,在該縣27鄉的瑤族人、岱依族人、赫蒙族人均接收土地進行種植肉桂,從而該縣的肉桂面積越來越大,少數民族的生活日益得到改善。目前該省的肉桂種植面積為近8萬公頃,占全省森林覆蓋率的64%以上并成為該省主力的經濟樹種。
推動可持續發展
為了穩定發展肉桂種植業,除了鼓勵當地人民以高質量桂種并按集中原材料區來種植肉桂、擴大產品銷售市場等活動之外,文安縣政府還通過對在山區各鄉產品確立地理標志權以便保護良好種子來源之事,致力于建立發展肉桂商標的戰略。2010年1月科學與技術部知識產權局決定對文安縣的肉桂產品認證地理標志。
春愛鄉人民委員會主席阮文識表示,為了提高商標價值及穩定發展,該鄉政府鼓勵當地人民將對肉桂樹噴灑除草劑的習慣改成用機械割草并且不用化肥,面向建立安全肉桂生產區目標。同時,該鄉與越南olam、山河公司、Vicimex等企業配合與實現建立達到有機標準的肉桂生產區的農民簽訂合同。以適合肉桂樹的生長的氣候和土地,特別為這里肉桂中的精油含量高等優勢,國家知識產權局及泰國知識產權局已對文安肉桂產品認證地理標志。
據文安縣人民委員會主席稱,每年文安縣收獲1萬噸肉桂鮮皮、向市場提供6000噸各種肉桂干皮,每年桂枝、桂葉的產量達6.5萬噸、肉桂精油產量為300噸、桂木產量為6.5萬立方。目前該縣有近200個加工肉桂精油、手工藝品、肉桂產品的企業、合作社、生產單位,每年為該縣帶來5000億越盾的收入。事實證明,肉桂樹種植業讓文安農民脫貧致富,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還為文安縣成功地實現2010-2020年階段新農村建設目標創造動力。(完)
日期: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