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管理局,井開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廬陵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蔬菜產業發展水平,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確保蔬菜產品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現就切實抓好2013年蔬菜產業發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支持、穩步推進”的思路,充分發揮氣候資源優勢,堅持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以保障城鎮供應,穩定物價,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通過結構調整,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蔬菜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整體效益,提升蔬菜標準化生產水平,實現蔬菜產業持續、高效發展。
二、發展目標
2013年,我市蔬菜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兩增兩穩兩保障。“兩增”:一是增加蔬菜基地面積,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59萬畝,重點建設一批標準化示范基地;二是增加設施蔬菜生產面積,新增標準鋼架大棚880個以上,全市設施蔬菜生產比例提升到25%以上。“兩穩”:穩定蔬菜產業的發展政策;穩定產業發展的扶持資金來源。“兩保障”:保障城區蔬菜供應;保障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產品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確保我市蔬菜基地建設基本滿足需要,蔬菜流通得到較大的提升,蔬菜產業進一步發展。
三、工作重點
(一)穩步擴大蔬菜生產基地
1.實行菜地保有量制度。建立嚴格的菜地保有量制度,科學規劃,避免傳統優良老蔬菜基地因征地拆遷而逐漸萎縮,和此“長”彼“消”的假擴張現象。以人均占有0.03畝菜地的標準,全市蔬菜基地最低保有量18萬畝。在保有量面積范圍內,將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定高產的菜地劃為保護區,嚴格控制占用。實施蔬菜基地占補平衡制度,劃入保護區的菜地,確須征收的,須另劃定同等面積的耕地作為補充菜地,并依法足額繳納菜地開發基金,經蔬菜生產主管部門同意后,再辦理征地手續。(由市國土局、市農業局牽頭,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2.加大蔬菜示范基地建設力度。引導和鼓勵土地向種菜能手集中,著力發展一批蔬菜生產大戶。通過區域連片開發,嚴把規劃關、建園關和產地環境質量關,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和專業化蔬菜生產基地,著力提升蔬菜生產設施化水平。每個縣(市、區)至少新增1個300畝以上集中連片的蔬菜示范基地。鼓勵示范基地實行設施栽培為主,配套實行標準化栽培技術以及高效生態栽培模式,從標牌、種植技術、產品處理到產品銷售全部實行標準化、規范化操作。(由市農業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二)健全蔬菜流通體系
1.加強蔬菜直銷點建設。要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引導生產基地與市場聯運,實現與國內外市場的對接。鼓勵農貿市場與蔬菜基地 “場地掛鉤”,連鎖超市與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超對接”,培育流通組織、經紀人,實現蔬菜生產與市場流通 “產銷結合”,加大支持蔬菜專業合作社集供銷一體進城“辦點直銷”,要在農貿市場內預留部分免費攤位,讓城郊菜農進行蔬菜鮮銷,并在城區規劃開辟場地,在不影響交通和市容市貌的情況下,允許菜農零擔小賣。通過引導和開展蔬菜產品進超市、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活動,解決蔬菜產品進城“最后一公里”問題。(由市工商局牽頭,市農業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2.加強蔬菜批發零售市場建設。各縣(市、區)按照每千人擁有農貿市場70-90平方米,每萬人擁有0.3-1個農貿市場的標準,做好蔬菜批發零售市場選址安排,加快城區農貿市場建設,各縣(市、區)負責轄區內的批零市場建設,構建以產地交易市場、城區農貿市場、區域性中心批發市場為主導,直銷點為補充的市場流通體系,暢通蔬菜從田間到市場、從農產品到商品的營銷渠道。(由市商務局牽頭,市規劃建設局、市工商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3.加強應急調控的處置能力建設。加快實施蔬菜應急機制建設,扶持采后快速處置預冷、商品化加工處理、旺季入庫冷藏保鮮、淡季上市供應和極端條件下應急調劑的冷鏈冷藏物流設施建設,努力提升應對嚴重冰凍、雨雪、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天氣的應急能力。鼓勵蔬菜企業和社會資本及其專業合作社興建冷藏物流市場,大力支持冷鏈系統建設,推進冷藏保鮮。(由市商務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三)保障蔬菜質量安全
推進蔬菜無公害和綠色生態生產,促進優質蔬菜產品產業升級。切實加強生產、流通、市場環節的有效監控,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逐步實施蔬菜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提高“菜籃子”產品的整體質量安全水平。一是要制定標準,按章操作。在嚴格執行無公害生產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編印各類生產技術規程,制定無公害質量標準,從環境條件選擇、生產過程監控和產品質量檢驗都做到有章可循,按章操作。二是要狠抓源頭,全程控制。嚴格從源頭上把好投入品關、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關、采收質量關。督促種植戶定期記好投入品原始記錄臺帳。在技術上,重點圍繞化肥、農藥殘留“雙控制”,大力推行無公害經作專用農藥、肥料,實行開方賣藥售肥。發現銷售使用違禁農藥、肥料嚴厲處罰,努力實現生產過程的無害化。從生產源頭嚴把安全用藥關、科學施肥關和栽培田間管理關。技術人員分工劃片,開展技術指導。確保在無公害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三是要抓好檢測,確保安全。在7、8、9月高溫期,重點對速生葉菜、豆莢類等蔬菜品種進行農藥超標等質量安全檢測,讓城鄉居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由市農業局牽頭,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四)增強蔬菜產業競爭力
1.推進蔬菜加工能力的提升。一是要引進國內外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走引進開發之路。充分利用我市優良的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千方百計爭取一批有較強實力的客商來我市興辦加工企業。重點引進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二是要對現有的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以產權為紐帶進行整合,推動其向大企業發展。三是要引導社會資金興辦龍頭企業。在發展龍頭企業的同時,要注重發展風味食品加工廠、小型食品加工廠,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四是要健全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要充分利用現代流通手段,圍繞建設大市場,聯結大網絡,搞活大流通,建設多種所有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多功能消費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等。特別是要搞好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完備、機制健全、運行規范的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流通網絡,保證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暢通。(由市委農工部牽頭,市農業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2.推進蔬菜品牌創建能力的提升。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我市蔬菜品質較好、污染較輕、特色明顯的優勢,抓住機遇爭創名牌產品。要做好優質蔬菜基地申報工作,提高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基地面積比例,優選一批蔬菜品種創建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和品牌,提升我市蔬菜產品形象;要發揮特色效應,加大宣傳力度,拓展“吉安大葉空心菜”、“吉水螺田大蒜”、“吉州韭菜花”、“峽江蒿菜”、食用菌等地方優質產品品牌影響力;要加強品牌整合,像“永豐蔬菜”品牌那樣,實行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最大限度地發揮品牌效應,擴大品牌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由市農業局牽頭,市工商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四、保障措施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蔬菜生產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各級政府要成立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蔬菜生產示范點要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制定示范點詳實的實施方案,對示范點的生產投入、產出應詳細記載,對種植效益、發展前景要全面分析,認真積累第一手資料。
2.切實落實政策扶持。一是認真落實中央減負政策,切實減輕菜農負擔。二是創新貸款方式。把有效益、有信譽、有市場的龍頭企業和種菜大戶納入信貸重點,建立信貸檔案,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市、縣(市、區)要逐步增加本級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各縣(市、區)要制定或完善優惠政策,整合涉農項目建設資金,按照“項目捆綁,資金整合”的原則,對農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國土資源、發改委、財政、商管部門涉及農田水利、土地整理、產業化、物流等項目資金進行整合,加大對蔬菜生產、流通領域的建設力度。
3.切實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加大對蔬菜標準園和“一畝園一萬元”高效創建示范活動的宣傳力度,努力做到電視里有畫面、廣播里有聲音、報刊上有文章、網絡里有信息,擴大社會對活動的認知度。各示范點要樹立標示牌,明確示范內容、規模、目標、責任單位及責任人等。
4.切實加強技術服務。推進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蔬菜良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加強蔬菜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開展蔬菜科技培訓,使每戶菜農都能掌握3-5種蔬菜生產實用技術。建立與科研院校的聯結機制,做好科技成果引進轉化、推廣應用、技術培訓等服務工作。
5.切實加強督查和考核。為了保質、保量圓滿完成蔬菜生產各項目標任務,市里將半年進行一次檢查,平時不定期對蔬菜生產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同時,把蔬菜生產列入市對縣(市、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年底進行考評,對蔬菜產業發展先進縣(市、區)由市政府給予表彰獎勵。并將此考核結果作為市政府對縣(市、區)政府農業產業化考核的依據。
附件: 2013年吉安市蔬菜產業建設任務表
2013年3月26日
2013年吉安市蔬菜產業建設任務表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蔬菜產業發展水平,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確保蔬菜產品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現就切實抓好2013年蔬菜產業發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支持、穩步推進”的思路,充分發揮氣候資源優勢,堅持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以保障城鎮供應,穩定物價,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通過結構調整,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蔬菜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整體效益,提升蔬菜標準化生產水平,實現蔬菜產業持續、高效發展。
二、發展目標
2013年,我市蔬菜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兩增兩穩兩保障。“兩增”:一是增加蔬菜基地面積,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59萬畝,重點建設一批標準化示范基地;二是增加設施蔬菜生產面積,新增標準鋼架大棚880個以上,全市設施蔬菜生產比例提升到25%以上。“兩穩”:穩定蔬菜產業的發展政策;穩定產業發展的扶持資金來源。“兩保障”:保障城區蔬菜供應;保障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產品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確保我市蔬菜基地建設基本滿足需要,蔬菜流通得到較大的提升,蔬菜產業進一步發展。
三、工作重點
(一)穩步擴大蔬菜生產基地
1.實行菜地保有量制度。建立嚴格的菜地保有量制度,科學規劃,避免傳統優良老蔬菜基地因征地拆遷而逐漸萎縮,和此“長”彼“消”的假擴張現象。以人均占有0.03畝菜地的標準,全市蔬菜基地最低保有量18萬畝。在保有量面積范圍內,將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定高產的菜地劃為保護區,嚴格控制占用。實施蔬菜基地占補平衡制度,劃入保護區的菜地,確須征收的,須另劃定同等面積的耕地作為補充菜地,并依法足額繳納菜地開發基金,經蔬菜生產主管部門同意后,再辦理征地手續。(由市國土局、市農業局牽頭,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2.加大蔬菜示范基地建設力度。引導和鼓勵土地向種菜能手集中,著力發展一批蔬菜生產大戶。通過區域連片開發,嚴把規劃關、建園關和產地環境質量關,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和專業化蔬菜生產基地,著力提升蔬菜生產設施化水平。每個縣(市、區)至少新增1個300畝以上集中連片的蔬菜示范基地。鼓勵示范基地實行設施栽培為主,配套實行標準化栽培技術以及高效生態栽培模式,從標牌、種植技術、產品處理到產品銷售全部實行標準化、規范化操作。(由市農業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二)健全蔬菜流通體系
1.加強蔬菜直銷點建設。要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引導生產基地與市場聯運,實現與國內外市場的對接。鼓勵農貿市場與蔬菜基地 “場地掛鉤”,連鎖超市與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超對接”,培育流通組織、經紀人,實現蔬菜生產與市場流通 “產銷結合”,加大支持蔬菜專業合作社集供銷一體進城“辦點直銷”,要在農貿市場內預留部分免費攤位,讓城郊菜農進行蔬菜鮮銷,并在城區規劃開辟場地,在不影響交通和市容市貌的情況下,允許菜農零擔小賣。通過引導和開展蔬菜產品進超市、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活動,解決蔬菜產品進城“最后一公里”問題。(由市工商局牽頭,市農業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2.加強蔬菜批發零售市場建設。各縣(市、區)按照每千人擁有農貿市場70-90平方米,每萬人擁有0.3-1個農貿市場的標準,做好蔬菜批發零售市場選址安排,加快城區農貿市場建設,各縣(市、區)負責轄區內的批零市場建設,構建以產地交易市場、城區農貿市場、區域性中心批發市場為主導,直銷點為補充的市場流通體系,暢通蔬菜從田間到市場、從農產品到商品的營銷渠道。(由市商務局牽頭,市規劃建設局、市工商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3.加強應急調控的處置能力建設。加快實施蔬菜應急機制建設,扶持采后快速處置預冷、商品化加工處理、旺季入庫冷藏保鮮、淡季上市供應和極端條件下應急調劑的冷鏈冷藏物流設施建設,努力提升應對嚴重冰凍、雨雪、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天氣的應急能力。鼓勵蔬菜企業和社會資本及其專業合作社興建冷藏物流市場,大力支持冷鏈系統建設,推進冷藏保鮮。(由市商務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三)保障蔬菜質量安全
推進蔬菜無公害和綠色生態生產,促進優質蔬菜產品產業升級。切實加強生產、流通、市場環節的有效監控,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逐步實施蔬菜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提高“菜籃子”產品的整體質量安全水平。一是要制定標準,按章操作。在嚴格執行無公害生產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編印各類生產技術規程,制定無公害質量標準,從環境條件選擇、生產過程監控和產品質量檢驗都做到有章可循,按章操作。二是要狠抓源頭,全程控制。嚴格從源頭上把好投入品關、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關、采收質量關。督促種植戶定期記好投入品原始記錄臺帳。在技術上,重點圍繞化肥、農藥殘留“雙控制”,大力推行無公害經作專用農藥、肥料,實行開方賣藥售肥。發現銷售使用違禁農藥、肥料嚴厲處罰,努力實現生產過程的無害化。從生產源頭嚴把安全用藥關、科學施肥關和栽培田間管理關。技術人員分工劃片,開展技術指導。確保在無公害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三是要抓好檢測,確保安全。在7、8、9月高溫期,重點對速生葉菜、豆莢類等蔬菜品種進行農藥超標等質量安全檢測,讓城鄉居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由市農業局牽頭,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四)增強蔬菜產業競爭力
1.推進蔬菜加工能力的提升。一是要引進國內外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走引進開發之路。充分利用我市優良的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千方百計爭取一批有較強實力的客商來我市興辦加工企業。重點引進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二是要對現有的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以產權為紐帶進行整合,推動其向大企業發展。三是要引導社會資金興辦龍頭企業。在發展龍頭企業的同時,要注重發展風味食品加工廠、小型食品加工廠,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四是要健全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要充分利用現代流通手段,圍繞建設大市場,聯結大網絡,搞活大流通,建設多種所有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多功能消費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等。特別是要搞好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完備、機制健全、運行規范的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流通網絡,保證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暢通。(由市委農工部牽頭,市農業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2.推進蔬菜品牌創建能力的提升。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我市蔬菜品質較好、污染較輕、特色明顯的優勢,抓住機遇爭創名牌產品。要做好優質蔬菜基地申報工作,提高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基地面積比例,優選一批蔬菜品種創建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和品牌,提升我市蔬菜產品形象;要發揮特色效應,加大宣傳力度,拓展“吉安大葉空心菜”、“吉水螺田大蒜”、“吉州韭菜花”、“峽江蒿菜”、食用菌等地方優質產品品牌影響力;要加強品牌整合,像“永豐蔬菜”品牌那樣,實行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最大限度地發揮品牌效應,擴大品牌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由市農業局牽頭,市工商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落實。)
四、保障措施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蔬菜生產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各級政府要成立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蔬菜生產示范點要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制定示范點詳實的實施方案,對示范點的生產投入、產出應詳細記載,對種植效益、發展前景要全面分析,認真積累第一手資料。
2.切實落實政策扶持。一是認真落實中央減負政策,切實減輕菜農負擔。二是創新貸款方式。把有效益、有信譽、有市場的龍頭企業和種菜大戶納入信貸重點,建立信貸檔案,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市、縣(市、區)要逐步增加本級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各縣(市、區)要制定或完善優惠政策,整合涉農項目建設資金,按照“項目捆綁,資金整合”的原則,對農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國土資源、發改委、財政、商管部門涉及農田水利、土地整理、產業化、物流等項目資金進行整合,加大對蔬菜生產、流通領域的建設力度。
3.切實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加大對蔬菜標準園和“一畝園一萬元”高效創建示范活動的宣傳力度,努力做到電視里有畫面、廣播里有聲音、報刊上有文章、網絡里有信息,擴大社會對活動的認知度。各示范點要樹立標示牌,明確示范內容、規模、目標、責任單位及責任人等。
4.切實加強技術服務。推進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蔬菜良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加強蔬菜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開展蔬菜科技培訓,使每戶菜農都能掌握3-5種蔬菜生產實用技術。建立與科研院校的聯結機制,做好科技成果引進轉化、推廣應用、技術培訓等服務工作。
5.切實加強督查和考核。為了保質、保量圓滿完成蔬菜生產各項目標任務,市里將半年進行一次檢查,平時不定期對蔬菜生產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同時,把蔬菜生產列入市對縣(市、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年底進行考評,對蔬菜產業發展先進縣(市、區)由市政府給予表彰獎勵。并將此考核結果作為市政府對縣(市、區)政府農業產業化考核的依據。
附件: 2013年吉安市蔬菜產業建設任務表
2013年3月26日
2013年吉安市蔬菜產業建設任務表
縣(市、區) | 蔬菜播種面積(萬畝) | 新增蔬菜種植面積 (萬畝) | 新增標準化基地連片規模(畝) | 新增標準大棚(個) | 其中集中連片個數(個) | 標準園創建(個) |
永豐縣 | 22 | 0.3 | 500 | 100 | 20 | 3 |
吉州區 | 6.4 | 0.18 | 500 | 100 | 20 | 2 |
青原區 | 7 | 0.18 | 500 | 100 | 20 | 2 |
吉安縣 | 13.5 | 0.25 | 500 | 80 | 20 | 2 |
泰和縣 | 15.5 | 0.25 | 500 | 80 | 20 | 2 |
吉水縣 | 14.5 | 0.25 | 500 | 80 | 20 | 2 |
永新縣 | 10.6 | 0.2 | 400 | 60 | 20 | 2 |
安福縣 | 10.5 | 0.2 | 400 | 60 | 20 | 2 |
遂川縣 | 12.4 | 0.18 | 400 | 60 | 20 | 2 |
新干縣 | 11.8 | 0.2 | 400 | 60 | 20 | 2 |
峽江縣 | 8 | 0.15 | 400 | 60 | 20 | 1 |
萬安縣 | 6.9 | 0.15 | 400 | 60 | 20 | 1 |
井岡山市 | 5.9 | 0.1 | 300 | 40 | 10 | 1 |
合 計 | 145 | 2.59 |
| 880 |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