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糧食加工業發展的意見(黑政發〔2006〕2號)

   2010-11-13 318
核心提示: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近年來,我省糧食加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在推進農業和農村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近年來,我省糧食加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在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制約糧食加工業發展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與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民增收的總體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力爭用2至3年時間,基本改變我省大量原糧出省的局面”的戰略決策,使全省上下形成共識,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進糧食產業發展,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加快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糧食加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糧食加工業的發展要堅持以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發展產業集群為重點,全面整合資源,加大扶持力度,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快把我省由糧食生產大省發展成為糧食加工大省,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改變我省大量原糧出省的局面,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城鄉居民就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二)發展目標。2007年,全省糧食加工量達到常年產量的90%左右,實現銷售收入700億元,利稅50億元,就業25萬人,帶動相關產業創收22億元;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銷售收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的15%。到2010年糧食加工量達到常年產量的95%左右,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利稅70億元,就業30萬人,帶動相關產業創收30億元;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銷售收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的20%。

  二、糧食加工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三)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提高糧食企業加工能力。圍繞我省糧食主導產業,采取措施,盡快做大做強糧食加工企業。加快糧食加工企業資產重組。糧食加工企業要通過收購、參股、控股、兼并、租賃等現代經營方式,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組建大型糧食加工企業集團,提高糧食加工業的集中度。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擴大現有糧食加工規模,提高糧食加工能力。大力推行糧食收儲加銷一體化發展。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伐,為糧食加工企業代購、代儲原料,搞好配套服務;在國有糧庫出售、租賃時要優先考慮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的需要。糧食加工企業要充分利用國有糧庫的倉儲、烘干、晾曬等閑置資產,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鼓勵和引導工商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興辦糧食加工企業,吸引省外和境外大企業來我省從事糧食深度開發,發揮它們的資金、技術、市場和管理等優勢,拉動和提升我省糧食加工業的經營水平。力爭在兩年內,全省培育出玉米、大豆、水稻加工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大型糧食加工企業10戶以上;馬鈴薯加工能力在30萬噸以上的大型加工企業3戶以上,大型糧食加工企業加工總量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1/3以上。

  (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條。瞄準國內外科技前沿,應用高新技術,推進糧食加工向深度和廣度開發。玉米向醫藥、能源、化工等領域延伸;大豆向保健、醫藥、化工等領域延伸;水稻向精細食品、醫藥、保健、能源等領域延伸;馬鈴薯向變性淀粉、快餐食品等領域延伸;雜糧向精品、飲品、復合食品等領域延伸。加大科研開發力度。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特別是省級糧食加工龍頭企業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研隊伍建設,提高自主研發與聯合研發的能力,不斷開發新產品,推進產品更新換代。加快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糧食加工龍頭企業要追蹤國際先進加工技術的發展趨勢,加快引進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改變傳統的糧食加工方式,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增強糧食加工產品市場競爭力。省級以上糧食加工龍頭企業要起到帶頭作用。加強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牢固樹立科技創新意識,加強企業科技和管理培訓,學習外地成功經驗,增強員工吸納和應用高新技術能力,努力造就科技和管理人才隊伍,特別是加快造就企業家隊伍,全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2007年,全省糧食精深加工占加工總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15%左右提高到35%左右;到2010年提高到50%左右。

  (五)積極培育推廣優良品種,加快原料基地建設。要根據糧食加工企業發展需要,切實組織好原料生產。圍繞糧食加工業需求,培育和推廣優質專用品種。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和發展優質糧食品種。小麥重點推廣適應加工需求、抗逆性強的優質專用品種;大豆重點推廣高油、高蛋白和雙高品種以及菜豆和芽豆等;玉米要以確保成熟脫水為前提,重點推廣高淀粉的優良品種;水稻重點推廣口感好、營養豐富的優良品種;馬鈴薯重點推廣高淀粉的優良品種;不斷擴大綠色糧食生產面積,擴大綠色糧食加工產品規模。加快糧食加工企業專用品種原料生產。推行“公司+協會+農戶”的模式,重點發揮農機合作公司的作用,把加工企業、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農戶有效聯結起來,堅持標準化生產,加大投入、提供服務、連片種植、規模經營,提高單位資源的產出能力,提高專用品種原料的保障能力。龍頭企業與基地要形成穩定有效的利益關系。逐步建立保護價收購、優質優價、風險共擔等機制。“訂單農業”要嚴格按合同組織生產,提高合同的履約率。積極培育中介組織,大力發展專業協會和農產品行業協會,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訂單收購等方式,把分散的糧食生產者聯結起來,形成“小規模、大群體”的格局,實現企業與農戶雙贏。2007年,全省糧食加工專用品種率要由2004年的25%提高到60%以上,標準化種植面積由60%提高到90%以上;到2010年,全省糧食加工專用品種率達到80%左右,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95%以上。

  (六)充分利用糧食資源,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糧食加工企業要切實轉變生產經營觀念和生產方式,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無污染的產品。發展資源節約型企業。糧食加工企業要注重發展節能、節水經濟,節約糧食資源和土地資源。搞好綜合利用。擴大糧食加工范圍,充分利用稻草、稻殼、米糠、玉米芯、薯渣等副產品,提高資源利用率。大型水稻加工企業,要開發稻殼綜合利用項目,廣泛利用生物能源,提高經濟效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高起點、高水平建設新上項目,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不斷完善生產標準,切實推行潔凈生產,控制廢物排放,減少環境污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七)增強市場信譽,提高糧食加工產品的競爭力。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糧食加工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相應標準;出口企業要執行出口地產品質量標準;加工企業內控標準要高于國家相應標準和出口地標準。省級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在執行標準上要起到帶頭作用,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嚴格企業內部質量管理。根據國家和國際標準,完善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利用先進的檢測、檢驗手段,搞好原料、加工、銷售各環節的監控,確保產品質量。積極培育我省的糧食加工產品品牌。繼續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積極組織和參加國內外農產品展銷會,大力宣傳我省糧食產品特別是非轉基因產品的優勢,擴大我省糧食加工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整合糧食產品品牌,尤其是大米品牌,做好品牌(商標)的保護性注冊,爭創國家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2007年,全省糧食加工企業力爭創建1至2個國家馳名商標、3個中國名牌;糧食加工品出口創匯達到5億美元。到2010年,力爭創建3至4個國家馳名商標、5個中國名牌;糧食加工品出口創匯達到10億美元。

  三、發展糧食加工業的政策措施

  (八)各級政府要逐年增加糧食加工業發展的扶持資金,對從省域外引資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給予企業所在地政府10%的借款扶持。農業開發資金、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綠色食品發展資金重點支持糧食加工業發展,把符合信用擔保條件的糧食加工企業納入扶持范圍,重點支持省級糧食加工大企業和精深加工、資產重組項目、專用品種原料基地建設。對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所收購、兼并或控股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庫存陳化糧,由省優先安排競價銷售,實現的利潤全部留給糧食購銷企業,發生的價差劃轉同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掛賬,利息由省從糧食風險基金列支。

  (九)進一步調整信貸結構,對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要簡化貸款手續,縮短貸款審批時間,適時放貸到位,解決糧食加工企業收購原料資金不足等問題。省農業發展銀行要加快對糧食加工企業的貸款資格認定工作,省國家開發銀行要加快實施省政府或部分市級政府信用協議擔保貸款,積極支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加工業發展。對暫不具備貸款條件的企業,要按照“合同收購、風險共擔”的原則,開展合作經營或委托收購,通過貸款給糧食購銷企業,間接支持糧食加工業發展。

  (十)認真落實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國家級龍頭企業的稅收政策。認真執行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做好糧食加工品出口退稅工作。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糧食加工企業引進技術和進口糧食加工設備,符合國家有關稅收政策規定的,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重點糧食加工骨干企業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所得,要按國家有關規定落實免征3至5年企業所得稅的政策。同時要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實施多元化申報繳稅方式,提高辦稅效率。

  (十一)放寬糧食加工企業經營范圍,降低注冊資本,降低動產抵押成本,把好上市產品的準入關,取締“三無”產品,堅決打擊強買強賣、欺行霸市等行為。支持糧食加工企業申報國家馳名商標,創建省著名商標。支持糧食加工企業申報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省名牌。在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質量檢驗、計量器具檢定、標準制定及備案等方面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對申辦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優先受理、優先考核、優先發證,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無標生產等違法行為。對糧食加工企業用地指標按項目計劃優先保證建設用地。為新建擴建的具有一定規模和產業拉動作用的糧食加工項目做好電力供應。加快建立糧食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保證重點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的鐵路運輸需要。支持具備條件的糧食加工企業早日上市。

  四、切實加強對糧食加工業發展的領導

  (十二)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糧食加工業發展問題,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認真落實中央及省近年來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其是產糧大縣(市),應把糧食加工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主導產業來抓。要搞好新產品研究和開發,特別要做好大項目的研發、儲備工作,積極爭取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項目扶持。要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強化扶持服務力度,堅決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濫檢查等行為,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建立行政一條龍服務辦公大廳,陽光操作,提高審批辦公效率。省發展改革委、經委要做好糧食加工大項目的前期工作,更多地爭取國家對我省糧食加工大項目的支持。省農委、糧食局、中小企業局等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加強指導、搞好服務,形成糧食產業化發展合力,努力做好糧食加工轉化的宏觀指導和組織協調工作,解決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推動我省糧食加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006年1月16日



 
地區: 黑龍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