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和駐河池中直區直各單位:
《河池市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2年9月28日
河池市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2〕43號)精神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實施“五大工程”的決策部署,開創種業發展新局面,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增量提質”,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自主創新、重點突破、優化布局、企業主體、產學研結合、扶優扶強的原則,充分發揮特色農業資源優勢,突出抓好糧食安全,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農作物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水平。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建設完善以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為基地的種業科技創新與轉化平臺,引進、培育和推廣10個以上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優良品種;扶優扶強2家種業龍頭企業;以企業為主體,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2萬畝;建設市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4個;建設市級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分中心1個、縣級農作物質量監督檢驗室11個;建立健全職責明確、手段先進、保障有力的種子管理體系;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顯著增強,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7%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創新種業科研體制。以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為重點,加強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在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育種資源研究、品系開發、先進育種方法創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為形成生產力奠定基礎。支持自治區種子公司、廣西河豐種業有限公司、廣西南泥灣種業有限公司等種子企業加強與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場化、產業化育種模式開展新品種研發,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
(二)培育扶持種子企業。加大對種子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種子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扶持我市1-2個種子龍頭企業。加大對種子企業的資金投入力度,重點扶持種子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加工貯藏、精選包裝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化道路,積極進行企業和品種品牌打造。鼓勵企業通過自主研發,與科研單位聯合開發,出資購買品種使用權、開發權等形式培育自己的新品種。鼓勵企業堅持以質取勝,強化種子質量、包裝、信息、服務工作力度,提升信譽,樹立形象,打造現代農作物種子品種品牌。鼓勵企業積極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創新服務理念,完善銷售、信息和服務網絡建設,打造企業自身品牌。
(三)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科學規劃種子生產基地,逐步建立一批布局合理、設施完善、技術規范的種子生產基地。支持種子企業通過土地流轉、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等方式,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支持和引導種子企業在都安、大化等縣建立玉米種子生產基地1萬畝,在金城江、宜州、羅城等縣(市、區)建立水稻種子生產基地1萬畝。加強種子生產基地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種子基地標準化水平,增強農作物種子生產能力。
(四)健全種子管理體系。各縣(市、區)要加強種子管理機構建設,核定適當的人員編制,推進種子管理機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工作;強化農業部門的監管職能,特別是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機構的監管職能;加強種子管理工作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廉潔公正、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素質過硬和裝備精良的種子管理隊伍;將屬于公共服務范圍的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
(五)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深入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嚴格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加強種子行政許可事后監督和日常執法,強化對種子基地和購銷環節的管理,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建立種子質量例行監測制度,擴大企業監督抽查和市場檢查范圍,嚴防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建立種子生產供需監測預警體系,對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的生產面積、品種結構、價格波動、自然災害等情況進行監測與預警。建立健全市、縣兩級糧食安全應急種子儲備制度,重點儲備大宗糧油作物種子和短生育期經濟作物種子,確保種子市場安全有效供給和災后恢復生產需要。對于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市、縣兩級財政給予貸款貼息補助。
(六)加強農作物種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現代農作物種業人才培養力度,建設種業人才高地。每年引進高學歷、高層次的專業育種人才1-2人;培養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激勵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種質等科技創新資源向市內種業企業集聚,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資金和服務等生產要素,通過合伙、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企業分配。加強種子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培養綜合素質高、管理能力強的種子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七)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廣應用。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突破性新品種的育成和成果轉化步伐。集中力量進行新品種的引進篩選,研究其配套推廣應用技術,集中展示優良新品種的增產效能,以此帶動全市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大力支持農業部門開展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引導鼓勵種子企業積極探索創新種子經營模式,充分利用種子直銷商務、“農資放心店”開展技物配送直銷,促進科技成果和優良品種的轉化推廣應用。
四、實施步驟
(一)起步準備階段。(2012年6月—2012年末)
完成我市農作物種業現狀摸底調研工作,制定種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規劃。著手制定推進種業改革相關方案。健全種子管理體系,提升監管能力,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
(二)改革試點階段。(2012—2013年)
開展基礎性、公益性研究與商業化育種試點工作,探索推動種業科研體制機制創新的有效途徑。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培育和壯大一批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市場競爭力強的“育繁推一體化”骨干企業。
(三)深入實施階段。(2014—2015年)
基礎性、公益性研究與商業化育種工作全面展開,現代科研育種新體制、新機制得到初步建立。“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主體地位初步確立,全市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種子企業。培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的農作物新品種,自主供種能力明顯增強。
(四)完善提高階段。(2016—2020年)
科研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建立起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結合、資源集中、運行高效的育種新體系。科研育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我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的龍頭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新品種在我市的種子市場占主導地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把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擺上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市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工信委、財政局、教育局、科技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河池市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解決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重大政策。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盡快制訂本縣(市、區)的實施方案,確保種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大對農作物種業的投入,積極籌措和整合資金,重點支持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展示推廣、種子質量檢測、市場監管等工作;加大對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發投入,支持農作物種質資源開發、優良品種培育、種業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及標準的研發;合理規劃、重點支持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種子生產基地;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育種技術、裝備和高端人才,形成農作物種業產學研鏈條;開展種子生產政策性保險補貼試點,降低種子生產風險,扶持種子企業發展。
(三)創新育種成果評價和轉化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單位要完善農作物種業科研成果評價方法,科學評價育種成果并給予獎勵。對重大科技成果要給予團隊和個人重獎,商業化育種成果可以直接享受企業的利益分配,對選育出突破性品種的育種者,給予重獎。創新育種成果轉化機制,利用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臺,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科研人員育種的積極性。
(四)強化農作物種業的政策扶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單位要加大對農作物種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對種子企業從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農、林、牧、漁業項目的生產經營所得,依法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給予稅收優惠,具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對規模大、實力強、成長性好的種子企業,在企業建設用地、稅收、信貸、種子基地建設、科研項目、品種審定、科技人員落戶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種子收儲的信貸支持;優先對種子生產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其他各有關部門也要結合自身職能,積極支持種子企業發展。
《河池市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2年9月28日
河池市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2〕43號)精神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實施“五大工程”的決策部署,開創種業發展新局面,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增量提質”,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自主創新、重點突破、優化布局、企業主體、產學研結合、扶優扶強的原則,充分發揮特色農業資源優勢,突出抓好糧食安全,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農作物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水平。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建設完善以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為基地的種業科技創新與轉化平臺,引進、培育和推廣10個以上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優良品種;扶優扶強2家種業龍頭企業;以企業為主體,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2萬畝;建設市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4個;建設市級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分中心1個、縣級農作物質量監督檢驗室11個;建立健全職責明確、手段先進、保障有力的種子管理體系;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顯著增強,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7%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創新種業科研體制。以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為重點,加強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在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育種資源研究、品系開發、先進育種方法創制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為形成生產力奠定基礎。支持自治區種子公司、廣西河豐種業有限公司、廣西南泥灣種業有限公司等種子企業加強與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場化、產業化育種模式開展新品種研發,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
(二)培育扶持種子企業。加大對種子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種子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扶持我市1-2個種子龍頭企業。加大對種子企業的資金投入力度,重點扶持種子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加工貯藏、精選包裝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化道路,積極進行企業和品種品牌打造。鼓勵企業通過自主研發,與科研單位聯合開發,出資購買品種使用權、開發權等形式培育自己的新品種。鼓勵企業堅持以質取勝,強化種子質量、包裝、信息、服務工作力度,提升信譽,樹立形象,打造現代農作物種子品種品牌。鼓勵企業積極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創新服務理念,完善銷售、信息和服務網絡建設,打造企業自身品牌。
(三)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科學規劃種子生產基地,逐步建立一批布局合理、設施完善、技術規范的種子生產基地。支持種子企業通過土地流轉、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等方式,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支持和引導種子企業在都安、大化等縣建立玉米種子生產基地1萬畝,在金城江、宜州、羅城等縣(市、區)建立水稻種子生產基地1萬畝。加強種子生產基地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種子基地標準化水平,增強農作物種子生產能力。
(四)健全種子管理體系。各縣(市、區)要加強種子管理機構建設,核定適當的人員編制,推進種子管理機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工作;強化農業部門的監管職能,特別是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機構的監管職能;加強種子管理工作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廉潔公正、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素質過硬和裝備精良的種子管理隊伍;將屬于公共服務范圍的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
(五)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深入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嚴格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加強種子行政許可事后監督和日常執法,強化對種子基地和購銷環節的管理,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建立種子質量例行監測制度,擴大企業監督抽查和市場檢查范圍,嚴防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建立種子生產供需監測預警體系,對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的生產面積、品種結構、價格波動、自然災害等情況進行監測與預警。建立健全市、縣兩級糧食安全應急種子儲備制度,重點儲備大宗糧油作物種子和短生育期經濟作物種子,確保種子市場安全有效供給和災后恢復生產需要。對于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市、縣兩級財政給予貸款貼息補助。
(六)加強農作物種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現代農作物種業人才培養力度,建設種業人才高地。每年引進高學歷、高層次的專業育種人才1-2人;培養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激勵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種質等科技創新資源向市內種業企業集聚,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資金和服務等生產要素,通過合伙、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企業分配。加強種子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培養綜合素質高、管理能力強的種子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七)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廣應用。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突破性新品種的育成和成果轉化步伐。集中力量進行新品種的引進篩選,研究其配套推廣應用技術,集中展示優良新品種的增產效能,以此帶動全市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大力支持農業部門開展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引導鼓勵種子企業積極探索創新種子經營模式,充分利用種子直銷商務、“農資放心店”開展技物配送直銷,促進科技成果和優良品種的轉化推廣應用。
四、實施步驟
(一)起步準備階段。(2012年6月—2012年末)
完成我市農作物種業現狀摸底調研工作,制定種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規劃。著手制定推進種業改革相關方案。健全種子管理體系,提升監管能力,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
(二)改革試點階段。(2012—2013年)
開展基礎性、公益性研究與商業化育種試點工作,探索推動種業科研體制機制創新的有效途徑。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培育和壯大一批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市場競爭力強的“育繁推一體化”骨干企業。
(三)深入實施階段。(2014—2015年)
基礎性、公益性研究與商業化育種工作全面展開,現代科研育種新體制、新機制得到初步建立。“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主體地位初步確立,全市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種子企業。培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的農作物新品種,自主供種能力明顯增強。
(四)完善提高階段。(2016—2020年)
科研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建立起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結合、資源集中、運行高效的育種新體系。科研育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我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的龍頭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新品種在我市的種子市場占主導地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把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擺上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市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農業局、發展改革委、工信委、財政局、教育局、科技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河池市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解決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重大政策。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盡快制訂本縣(市、區)的實施方案,確保種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大對農作物種業的投入,積極籌措和整合資金,重點支持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展示推廣、種子質量檢測、市場監管等工作;加大對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發投入,支持農作物種質資源開發、優良品種培育、種業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及標準的研發;合理規劃、重點支持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種子生產基地;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育種技術、裝備和高端人才,形成農作物種業產學研鏈條;開展種子生產政策性保險補貼試點,降低種子生產風險,扶持種子企業發展。
(三)創新育種成果評價和轉化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單位要完善農作物種業科研成果評價方法,科學評價育種成果并給予獎勵。對重大科技成果要給予團隊和個人重獎,商業化育種成果可以直接享受企業的利益分配,對選育出突破性品種的育種者,給予重獎。創新育種成果轉化機制,利用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臺,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科研人員育種的積極性。
(四)強化農作物種業的政策扶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單位要加大對農作物種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對種子企業從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農、林、牧、漁業項目的生產經營所得,依法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給予稅收優惠,具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對規模大、實力強、成長性好的種子企業,在企業建設用地、稅收、信貸、種子基地建設、科研項目、品種審定、科技人員落戶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種子收儲的信貸支持;優先對種子生產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其他各有關部門也要結合自身職能,積極支持種子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