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白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發展的意見(白山政發[2007]31號)

   2011-04-25 360
核心提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事業單位,中省直單位:  近年來,我市畜牧業持續發展,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特別是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事業單位,中省直單位:

  近年來,我市畜牧業持續發展,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特別是以當地森林資源為依托的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為把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使之真正成為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按照國務院關于扶持發展以生豬生產為重點的“菜籃子”工程的有關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優先發展畜牧業,建設東部山區特色豬隆起帶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發展大局,以提高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以規模養殖和精深加工為重點,實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推進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數量、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加快推進我市現代牧業經濟的產業化進程。

  (二)目標任務。2007年,全市飼養總量要達到10000頭,年內出欄達到4000頭。力爭到2010年,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形成一定發展規模,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更加先進、產品質量與結構更加優化、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生產發展與森林生態更加和諧,產業地位實現跨越式提升。

  ——實現生產規?;5?010年,規模場戶達到400個,年飼養量突破10萬頭,出欄6萬頭。

  ——實現布局區域化。到2010年,林下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區域,飼養量要達到全市飼養總量的70%以上。

  ——實現產品標準化。按照“良種、良料、良舍、良法”的四配套生產方式,全面推行產品無公害生產。到2010年,長白山特種野豬產品全部達到綠色食品標準,50%以上的產品達到有機食品標準。

  ——實現經營集約化。從培育種源基地,抓好規范飼養入手,推進系列加工,打造精品名牌,全面開拓市場,延伸產業鏈條,扶持大型龍頭企業,壯大農民合作組織。2010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0個,超億元的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2個。

  ——實現發展持續化。到2010年,建設圍欄牧場100個,面積10萬畝以上;人工草地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每個縣(市)區建設圍欄牧場達到15個以上,面積達2萬畝以上;人工種草達到4000畝以上;規模養豬場的廢棄物沼氣工程處理率達到50%以上。

  ——實現效益最大化。到2010年,實現產值3億元,銷售收入2億元,利潤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0元。

  二、加強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

 ?。ㄈ├^續加強繁育基地建設。各級政府要重點支持與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相配套的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全市建設1-2處大型良種繁育場,各縣(市)區都要分別建設1處大型商品仔豬繁育場。

  (四)不斷推進集約化經營。在抓好千家萬戶生產的同時,積極鼓勵規模養殖,逐步實現由分散飼養向規?;I化、集團化、集約化發展的轉變。重點支持規模場戶、專業村屯建設。每個縣(市)區年內要分別發展10個以上規模場戶(飼養5頭以上種豬或飼養20頭以上育肥豬)。

 ?。ㄎ澹┡Ω愫脟鷻诜拍翀鼋ㄔO。發展長白山特種野豬的關鍵是建設林間圍欄放牧場。各縣(市)區政府要積極組織協調林業部門,為規模飼養戶劃定林下放牧場。對于可利用的非幼林地,特別是林間溝谷地帶和灌叢疏林地,各省屬及地方林業部門要積極配合養豬場戶搞好圍欄放牧場建設,在圍欄放牧場的規劃、使用、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

 ?。┐罅﹂_發飼草飼料資源。本著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鼓勵退耕還草。開展人工種草,實施草場改良。大力推廣籽粒筧、紫花苜蓿和飼用甜菜等優質牧草種植。推廣農作物青貯飼料和農副產物加工調制技術,加快多種飼草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ㄆ撸﹥炏劝才女a業發展項目。發改委、經委和科技部門要在年度計劃中優先安排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發展項目,落實好國家扶持中小型企業的優惠政策,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要把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列為重點支持項目,每年每個縣(市)區申報成功的項目不得少于兩個。積極爭取國家對養豬場戶“四位一體”沼氣工程項目的投入,落實建設資金補貼政策。產業相關的基本建設資金要向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傾斜。

 ?。ò耍┰黾迂斦Y金支持。各級財政每年都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畜牧業的發展。專項資金要納入財政預算,由牧業部門專戶管理,專項使用,重點支持長白山特種野豬良種繁育、牧場圍欄、人工草場等基礎性建設和規模場戶、專業村屯建設。在“十一五”期間,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良種核心繁育場的基本建設和對有關單位、有功人員的表彰獎勵。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實際,安排足額資金,扶持特種野豬產業的發展。資金主要用于大型商品仔豬繁育場建設和規模場戶的補貼。補貼項目和標準是:由牧業部門認定為用于長白山特種野豬生產的能繁母豬,在國家規定補貼50元基礎上,一次性增加補貼50元;圍欄放牧場面積100畝以上的,每延長米一次性補貼2元;人工種草每畝補貼50元。

 ?。ň牛┘哟笮刨J資金投入。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應加大對發展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的信貸扶持力度。農行、農發行每年的信貸支持都要在5000萬元以上;農村信用社要降低門檻,放寬條件,延長貸款年限,在原“五戶聯保”的基礎上,采取靈活多樣的信貸形式,為養殖戶提供及時便利的貸款支持,貸款額要達到放貸總額的30%以上,原則上對于一個規模養殖戶的貸款不少于5萬元。

  (十)扶持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飼養場(小區)的用地(不含永久性建筑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用水免收水資源費;畜舍建設所需木材,原則上由鄉鎮政府負責從所屬林場或村集體林中解決,只收取工本費,林業部門要及時辦理采伐手續。

 ?。ㄊ唬┙鉀Q好生態放養用地。在林地權屬關系不變,林木得到保護的前提下允許放養長白山特種野豬。各級政府和省屬林業企業,必須保證規模飼養戶發展長白山特種野豬所需要的放養用地。養殖戶所需圍欄牧場,由本人向村委會提出申請,報鄉鎮政府審核后,按林地權屬關系,采取管護承包形式簽訂承包協議,承包期不少于20年。三年內免收任何費用,三年后,根據效益情況,由林地所有部門和用地者雙方,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協商承包費用。地方林業部門所屬的林場、村集體林地要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對于已經實施山林管護承包的省屬林業企業和地方林業部門所屬的林地,要動員和鼓勵承包者,用于發展長白山特種野豬生產。

  (十二)全面搞好優質服務。牧業部門對轄區內長白山特種野豬飼養戶在疫病防控、免疫注射、飼料調制、飼養管理、種源調劑和證照核發等方面無償提供優質服務。三年內,免收長白山特種野豬商品豬的屠宰檢疫費。

  四、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ㄊ嵤┘庸討鹇浴4罅Πl展產品精深加工、系列開發,構建產品生產、加工、綜合利用、梯級增值的產業格局,出精品,創名牌,改變“原字號”現狀,打造白山特色品牌。

  (十四)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依托加工企業和種源繁育企業,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養殖場戶(小區)”等行之有效的產業化經營形式,建立龍頭企業與養殖場戶緊密聯結、互利雙贏的運行機制,推動長白山特種野豬飼養業向產業化邁進。

  (十五)積極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快無公害產品的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加強產品質量監測檢驗體系建設,實行從產地環境、投入品管理、飼養過程、產品加工和市場銷售的全程監管。加強養殖場和加工廠的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推廣沼氣利用技術,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十六)加快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特種野豬產業合作經濟組織,壯大經紀人隊伍。要充分發揮生產合作社、專業協會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中介機構的行業自律、維權保障、信息傳遞、技術服務、產銷銜接、開拓市場的積極作用。

  五、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ㄊ撸娀a業科技創新。依托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育種技術路線、飼養關鍵環節、疫病防控診療、提高內在品質和精深加工等方面,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打造出具有白山自主知識產權的名優產品,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ㄊ耍┘涌煜冗M實用技術普及與推廣。全面開展科技培訓,重點推廣應用長白山特種野豬飼養管理、人工授精和粗飼料開發利用等方面的配套實用技術,不斷提高科技入戶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發展升級。

  六、落實組織管理措施

 ?。ㄊ牛┘訌娊M織領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把發展長白山特種野豬產業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戰略舉措,擺上突出位置,納入重要議程,成立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做出發展規劃,落實職責任務。

 ?。ǘ┩晟瓶己酥贫取R寻l展特種野豬產業作為各級政府的年度考核內容,制定考核標準,明確考核細則,搞好檢查驗收,落實獎懲機制。對在產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在工作中敷衍塞責、行動遲緩的責任者,給予相應的處罰。

  二○○七年八月十四日



 
地區: 吉林 吉林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