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廳,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26號)精神,確保我省蔬菜供應數量充足、品種豐富,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和價格基本穩定,現就我省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切實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一)穩定和提高城市蔬菜自給能力。 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增加投入,穩定和增加蔬菜種植面積,調動和保護菜農的種菜積極性,切實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2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意見》(國辦發〔2010〕18號)、《山西省設施蔬菜生產發展規劃(2009-2013)》(晉政辦發〔2009〕184號)及《山西省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10〕81號)有關要求,抓緊制訂“菜籃子”建設發展規劃,實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老菜地的保護,在城市周邊地區合理規劃建設新菜地。實行更為嚴格的占補平衡和補償機制,征占菜地的補償標準要嚴格按當地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執行。部分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進行的土地整治與城市周邊地區規劃建設新菜地結合起來,支持新菜地建設。要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的支持力度。
(二)加強城市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的建設、服務與管理。 各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在保障居民消費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規劃布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保證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建設用地。要增加零售網點,積極推進規范型菜市場發展,在特定時段為流動菜攤開辟專門銷售區域,方便居民購買。對蔬菜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建設給予必要的補貼,重點整治農貿市場和超市亂收攤位費及其他各種名目收費等不規范行為,切實解決攤位費過高的問題。要督促和引導農貿市場、社區等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為零售商販經營創造便利。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經銷商銷售冒充“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及哄抬菜價的行為依法嚴肅查處。加強對市場銷售蔬菜的檢驗檢測,保證質量安全。對符合標準的配送蔬菜等生鮮農產品的廂式貨車,要通過發放特別通行證等措施,允許其24小時進城通行和便利停靠。
(三)強化城市蔬菜供給應急能力建設。 各市人民政府要抓緊制訂和完善本地區蔬菜市場供應的應急預案,保障本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要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制定異常情況下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費需求的救濟辦法,保證其基本生活水平在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時不降低。
為保證上述措施落到實處,要建立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生產、流通各環節的綜合考核,將菜地和種植保有數量、重要蔬菜產品自給率、蔬菜價格異常波動、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等重要指標進行量化,作為市長負責制的內容。各市人民政府要抓緊制訂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具體工作方案,并在2010年12月20日前報省人民政府。
二、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一)優化蔬菜產業結構。 要在穩定蔬菜種植面積的前提下,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多樣化、優質化的目標,調整和優化蔬菜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生產 ,切實保證應季蔬菜供應。
(二)切實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十二五”期間重點以晉南、上黨、晉中、忻定和大同五大盆地內蔬菜產業具有優勢的70個縣(市、區)為核心區,進一步強力推進設施蔬菜發展,打造產業優勢區域板塊,輻射帶動其余45個農業縣(市、區),改善菜田基礎設施條件,配套建設蔬菜產后預冷處理設施等,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重要時節的應急供應能力。
農村信用社及商業銀行要加大蔬菜信貸支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并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合理利用擔保基金、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蔬菜生產發展。
(三)加大蔬菜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 在搞好科技示范、品種培育創新的基礎上,重點引進推廣一批抗病、抗蟲、高產、優質、順應市場消費需求的蔬菜新品種;提高優良種苗供應能力,利用我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引導社會各方面在“十二五”期間投資建設140個6000m?2的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提高優質種苗的覆蓋率;完善蔬菜推廣服務體系,加強各層次蔬菜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十二五”期間重點抓好全省20000名蔬菜園藝工的培訓鑒定工作,全面提升蔬菜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四)加強蔬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 以蔬菜標準園建設為主要抓手,進一步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蔬菜質量安全工作,加快建立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的蔬菜產業約束機制。加強對蔬菜病蟲害統防統治、菜地質量修復與平衡施肥等技術指導,依法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蔬菜良種和高效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有條件的可實行重點品種免費供種供藥。制訂蔬菜種植環境污染物的限量標準,并加強監測。建立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機制,嚴格產地準出制度。以農產品等級制度為重點,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銷售全過程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農業標準化推廣實施體系、檢測體系、監督服務體系、評價體系。
三、改善蔬菜流通條件
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各地發展改革委要安排專項資金加強產地蔬菜預冷設施、批發市場冷藏設施、城市蔬菜低溫配送中心建設,推廣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車輛及相關配套設備。在“十二五”期間,繼續加大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對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的支持力度,依托優勢產業區和重點基地縣,重點支持區域性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和輻射全省及周邊市縣大中型流通企業,11個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建設農產品、農資、日用消費品和糧油綜合型或專業型配送中心。鐵路、公路等部門要加強產銷地專用線、冷藏運輸車輛及場站設施建設,發揮優勢,促進大批量、長距離蔬菜的運輸暢通。
四、完善“綠色通道”政策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開通“綠色通道”的政策措施,確保境內線路暢通。對整車運輸鮮瓜果、蔬菜、活的家禽家畜、水產品(不含加工品)、生鮮蛋、鮮奶(不含奶制品)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
五、提高蔬菜產銷的組織化程度
大力發展蔬菜等農產品流通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興建和參加各種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不斷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和專業蔬菜運銷隊伍,為農民提供信息、運銷等綜合性服務。
積極發展新型流通方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業態,鼓勵和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加工企業直接進入超市、社區蔬菜零售市場、便利店。鼓勵有條件的大型超市、學校、酒店、大企業和便利店、社區蔬菜零售市場直接與蔬菜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加大對傳統農產品零售市場的改造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城市農貿市場改建成生鮮超市。
六、強化蔬菜信息體系建設
加強對蔬菜產業發展的信息引導和政策支持。進一步改進蔬菜產品信息服務工作,抓緊研究建立覆蓋主要蔬菜品種的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信息監測、預警和發布制度,對種植面積、產量、交易量、庫存量及價格進行及時監測,擴大監測品種和范圍,在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主要蔬菜品種的交易量、批發價格的日監測制度,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強化對蔬菜生產、市場和價格走勢的分析預警,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通過政府和部門網站、主流媒體以及手機報等新興傳播平臺,加強輿論引導,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積極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穩定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市場預期;要積極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提倡節約,減少浪費。加大對捏造、散布虛假價格信息的新聞媒體、經營者或個人的監督查處力度,防止不實信息誤導市場。規范和落實農業生產灌溉用水、用電、用油價格,各地、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亂加價、亂收費。加強對農資價格的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牟取暴利、哄抬價格等價格違法行為。
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26號)精神,確保我省蔬菜供應數量充足、品種豐富,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和價格基本穩定,現就我省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切實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一)穩定和提高城市蔬菜自給能力。 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增加投入,穩定和增加蔬菜種植面積,調動和保護菜農的種菜積極性,切實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2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實施意見》(國辦發〔2010〕18號)、《山西省設施蔬菜生產發展規劃(2009-2013)》(晉政辦發〔2009〕184號)及《山西省設施蔬菜百萬棚行動計劃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10〕81號)有關要求,抓緊制訂“菜籃子”建設發展規劃,實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老菜地的保護,在城市周邊地區合理規劃建設新菜地。實行更為嚴格的占補平衡和補償機制,征占菜地的補償標準要嚴格按當地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執行。部分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進行的土地整治與城市周邊地區規劃建設新菜地結合起來,支持新菜地建設。要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的支持力度。
(二)加強城市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的建設、服務與管理。 各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在保障居民消費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規劃布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保證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建設用地。要增加零售網點,積極推進規范型菜市場發展,在特定時段為流動菜攤開辟專門銷售區域,方便居民購買。對蔬菜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建設給予必要的補貼,重點整治農貿市場和超市亂收攤位費及其他各種名目收費等不規范行為,切實解決攤位費過高的問題。要督促和引導農貿市場、社區等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為零售商販經營創造便利。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經銷商銷售冒充“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及哄抬菜價的行為依法嚴肅查處。加強對市場銷售蔬菜的檢驗檢測,保證質量安全。對符合標準的配送蔬菜等生鮮農產品的廂式貨車,要通過發放特別通行證等措施,允許其24小時進城通行和便利停靠。
(三)強化城市蔬菜供給應急能力建設。 各市人民政府要抓緊制訂和完善本地區蔬菜市場供應的應急預案,保障本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要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制定異常情況下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費需求的救濟辦法,保證其基本生活水平在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時不降低。
為保證上述措施落到實處,要建立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生產、流通各環節的綜合考核,將菜地和種植保有數量、重要蔬菜產品自給率、蔬菜價格異常波動、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等重要指標進行量化,作為市長負責制的內容。各市人民政府要抓緊制訂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具體工作方案,并在2010年12月20日前報省人民政府。
二、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一)優化蔬菜產業結構。 要在穩定蔬菜種植面積的前提下,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多樣化、優質化的目標,調整和優化蔬菜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生產 ,切實保證應季蔬菜供應。
(二)切實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十二五”期間重點以晉南、上黨、晉中、忻定和大同五大盆地內蔬菜產業具有優勢的70個縣(市、區)為核心區,進一步強力推進設施蔬菜發展,打造產業優勢區域板塊,輻射帶動其余45個農業縣(市、區),改善菜田基礎設施條件,配套建設蔬菜產后預冷處理設施等,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重要時節的應急供應能力。
農村信用社及商業銀行要加大蔬菜信貸支持力度,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并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合理利用擔保基金、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蔬菜生產發展。
(三)加大蔬菜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 在搞好科技示范、品種培育創新的基礎上,重點引進推廣一批抗病、抗蟲、高產、優質、順應市場消費需求的蔬菜新品種;提高優良種苗供應能力,利用我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引導社會各方面在“十二五”期間投資建設140個6000m?2的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提高優質種苗的覆蓋率;完善蔬菜推廣服務體系,加強各層次蔬菜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十二五”期間重點抓好全省20000名蔬菜園藝工的培訓鑒定工作,全面提升蔬菜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四)加強蔬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 以蔬菜標準園建設為主要抓手,進一步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蔬菜質量安全工作,加快建立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的蔬菜產業約束機制。加強對蔬菜病蟲害統防統治、菜地質量修復與平衡施肥等技術指導,依法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蔬菜良種和高效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有條件的可實行重點品種免費供種供藥。制訂蔬菜種植環境污染物的限量標準,并加強監測。建立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機制,嚴格產地準出制度。以農產品等級制度為重點,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銷售全過程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農業標準化推廣實施體系、檢測體系、監督服務體系、評價體系。
三、改善蔬菜流通條件
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各地發展改革委要安排專項資金加強產地蔬菜預冷設施、批發市場冷藏設施、城市蔬菜低溫配送中心建設,推廣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車輛及相關配套設備。在“十二五”期間,繼續加大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對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的支持力度,依托優勢產業區和重點基地縣,重點支持區域性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和輻射全省及周邊市縣大中型流通企業,11個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建設農產品、農資、日用消費品和糧油綜合型或專業型配送中心。鐵路、公路等部門要加強產銷地專用線、冷藏運輸車輛及場站設施建設,發揮優勢,促進大批量、長距離蔬菜的運輸暢通。
四、完善“綠色通道”政策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開通“綠色通道”的政策措施,確保境內線路暢通。對整車運輸鮮瓜果、蔬菜、活的家禽家畜、水產品(不含加工品)、生鮮蛋、鮮奶(不含奶制品)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
五、提高蔬菜產銷的組織化程度
大力發展蔬菜等農產品流通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興建和參加各種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不斷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和專業蔬菜運銷隊伍,為農民提供信息、運銷等綜合性服務。
積極發展新型流通方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業態,鼓勵和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加工企業直接進入超市、社區蔬菜零售市場、便利店。鼓勵有條件的大型超市、學校、酒店、大企業和便利店、社區蔬菜零售市場直接與蔬菜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加大對傳統農產品零售市場的改造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城市農貿市場改建成生鮮超市。
六、強化蔬菜信息體系建設
加強對蔬菜產業發展的信息引導和政策支持。進一步改進蔬菜產品信息服務工作,抓緊研究建立覆蓋主要蔬菜品種的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信息監測、預警和發布制度,對種植面積、產量、交易量、庫存量及價格進行及時監測,擴大監測品種和范圍,在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主要蔬菜品種的交易量、批發價格的日監測制度,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強化對蔬菜生產、市場和價格走勢的分析預警,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通過政府和部門網站、主流媒體以及手機報等新興傳播平臺,加強輿論引導,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積極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穩定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市場預期;要積極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提倡節約,減少浪費。加大對捏造、散布虛假價格信息的新聞媒體、經營者或個人的監督查處力度,防止不實信息誤導市場。規范和落實農業生產灌溉用水、用電、用油價格,各地、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亂加價、亂收費。加強對農資價格的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牟取暴利、哄抬價格等價格違法行為。
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