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林廳關于加快全省飼料業發展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2003〕38號)

   2011-03-07 977
核心提示: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農林廳《關于加快全省飼料業發展的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現轉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農林廳《關于加快全省飼料業發展的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三年五月二十日
 
  關于加快全省飼料業發展的意見(省農林廳  2003年4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于促進飼料業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42號)精神,促進全省農業結構調整和養殖業發展,現就加快全省飼料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飼料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1. 發展飼料業,是發展養殖業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加快飼料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種植業三元結構的建立,促進養殖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方向轉變,帶動化工、醫藥、機械等相關二三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我省飼料工業迅速發展。全省各類飼料加工企業已達到550多個,其中年單班生產能力萬噸以上的配合飼料企業近100個,飼料年產量280萬噸,對于促進養殖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從總體上看,我省飼料生產比較分散,品牌、名牌飼料較少,質量安全監管滯后,與發展現代養殖業,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不相適應。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飼料業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和促進飼料業的健康發展。
 
  2. 進一步明確飼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今后一個時期,全省飼料業發展要立足質量安全,突出改革創新,面向市場,依靠科技,不斷優化飼料生產結構和布局,綜合開發、科學利用各類飼料資源,加快建設與養殖業發展相配套的飼料生產體系;加快發展飼料加工業和飼料機械業,逐步形成門類齊全、功能完備的現代化飼料工業體系;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飼料質量標準體系、檢測體系和安全監管體系。到"十五"期末,全省工業飼料產量爭取達到320萬噸,飼料工業產值達到160億元;到2015年,工業飼料產量爭取達到400萬噸,實現工業產值200億元。
 
  二、優化飼料生產結構和布局
 
  3. 調整飼料加工業內部結構。擴大配合飼料使用面,開發研制特需和專用系列飼料產品,繼續提高濃縮飼料、預混飼料在飼料產品總量中的比重。大力發展飼料添加劑,重點發展酶制劑、微生物添加劑、有機態微量元素、飼用有機酸類添加劑、非降解寡糖類添加劑和中草藥添加劑等。限制發展生產條件差,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小飼料企業,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飼料添加劑和適度規模的添加劑預混料企業,做大做強重點飼料機械加工企業。
 
  4. 積極開發各種飼料資源。重點開發和改造丘陵山區草山草坡和沿海灘涂草地,逐步建立人工或半人工優質牧草基地。大力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擴大優質蛋白玉米等飼料作物和雙低油菜種植面積,積極開發利用棉菜餅粕和單細胞蛋白等非常規飼料資源。
 
  5. 提升飼料加工機械水平。進一步創新體制和機制,擴大聯合,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大技改力度,爭創名牌,使我省飼料機械的成套加工設備和以混合機、顆粒機等為主的單機設備,繼續在全國保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6. 優化飼料業區域布局。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原則,積極引導飼料業布局調整。蘇南地區要突出發展高附加值的飼料加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和飼料機械加工業;蘇中地區要大力發展飼料資源、濃縮飼料和預混料加工業,以及具有競爭優勢的飼料機械加工業;蘇北地區要建設飼料、飼草等原料生產基地,加快發展濃縮飼料、預混料,擴大配合飼料使用面。
 
  三、大力推進飼料業科技進步
 
  7. 加強飼料科學技術研究與新品開發。加強飼料科技攻關,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積極研制開發安全高效、低殘留、少污染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品。開發應用新型微生態制劑、低聚糖、酶制劑和中草藥制劑,研制開發環保型飼料。建立一套企業自愿、社會評價、政府推薦等符合飼料產品特點的名牌培育制度,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飼料產品。支持科研、教學單位與企業聯合,發展高新科技企業,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加快飼料企業的技術改造步伐,鼓勵生產企業通過相關質量認證體系,提升產品檔次和科技儲備能力。
 
  8. 積極推廣飼料生產、使用的先進、適用技術。組織實施飼料業科技推廣項目,大力推廣安全高效、低殘留、少污染、增產增收效果顯著的先進實用技術,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對飼料產業增長的貢獻率。鼓勵科研、教學單位、大中型飼料加工企業和各類中介組織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技術推廣和咨詢服務。
 
  9. 搞好飼料業技術培訓。各級飼料管理部門要分層次做好飼料執法人員、飼料企業負責人等的法規知識培訓和飼料生產管理技術培訓。繼續開展飼料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與培訓,認真執行關鍵崗位持證上崗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到"十五"期末,飼料行業特有工種人員全部實行持證上崗。
 
  四、依法強化飼料安全的質量監管
 
  10. 加強飼料標準化工作。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飼料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協作,共同做好飼料標準化工作。抓緊組織制定飼料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規范,加強對企業制標工作的指導。強化飼料衛生標準、飼料標簽等強制性標準的貫徹實施,加快研究飼料及其添加劑中禁用藥品的速測技術和方法。
 
  11. 加快飼料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整合現有質檢資源,建立以省(部)級飼料質量檢測機構為骨干,區域性飼料檢測中心為基礎的飼料質量檢測體系。逐步把飼料檢測機構建設成為產品質量檢測評價中心、市場信息發布中心、技術咨詢服務中心和專業人才培訓中心,提高全省飼料質量檢測體系的整體水平。
 
  12. 加大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加強對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的監督管理,實行關口前移,從源頭上確保飼料安全。全面貫徹《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在畜禽生產中禁止使用違禁藥物的決定》,嚴禁非法制售與使用違禁藥物,嚴格執行飼料添加劑使用規范。加強飼料市場的綜合整治和依法懲處,防止假冒偽劣飼料產品和禁用藥品流入市場,堅決取締無生產許可證、無產品批準文號的飼料添加劑、預混料企業及其產品,取締無執行標準、無產品合格證的配合飼料、濃縮飼料等企業及其產品。各級飼料管理部門要制定飼料安全突發事件防范預案,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各級公安、工商、藥監、質監、環保等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配合,齊抓共管,嚴防動物產品殘留中毒事件的發生。
 
  五、加快飼料企業機制創新
 
  13. 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快國有飼料企業改組和改制步伐,鼓勵發展非公有制飼料企業。對國有控股中小飼料企業,以明晰產權關系、加快國有資本退出為目標,盡快實現企業股權的多元化。對已初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飼料企業,大力促進股權轉讓流動,使經營者、經營層和技術骨干多持股、持大股和控股經營。引導股份合作制飼料企業加快向"兩頭"轉化,規模較小的轉為私營企業,規模較大的轉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公司制企業。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中小企業,要通過兼并、拍賣、破產等多種形式,促其退出市場。
 
  14. 提高飼料業產業化水平。加強飼料企業與養殖大戶、養殖企業的聯合,發展產業化經營,通過股份制合作或橫向聯營,形成一批生產規模大、產品檔次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支持飼料企業與專業大戶和經紀人等聯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培植壯大飼料企業,使之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充分利用我省飼料添加劑和飼料機械產品的競爭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飼料業。
 
  六、加強對飼料工作的領導
 
  15. 加強對飼料業發展和飼料安全工作的領導。加強規劃,搞好指導和服務,切實解決飼料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飼料業持續、健康發展。明確飼料管理職能部門,完善工作機構,建立工作責任制,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飼料管理職能部門要加強監管,嚴格把關,確保飼料產品質量安全。
 
  16.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級飼料行業協會,充分發揮飼料行業協會聯系政府、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組織開展產業標準化、科技推廣、對外交流和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加強行業自律,建立企業誠信,促進產業發展。
 
  17. 增加對飼料業的政策扶持。繼續實行國家對飼料行業的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扶持研制開發高效、無毒飼料新產品。金融部門要充分發揮信貸的扶持作用,努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積極扶持多種經濟成份的飼料企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飼料業,加快飼料業利用外資的步伐。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3年5月21日印發


 
地區: 江蘇
標簽: 農業 養殖 飼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