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中央:
關于推進生豬產業與飼料行業發展的提案收悉。經商衛生健康委,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開發重大戰略新品種種豬
我國地方豬種資源豐富,大多具有繁殖力強、肉質優良、耐粗飼和適應性強等優良特性,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目前,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共收錄42個國家級保護豬品種,各地先后公布了115個省級保護豬品種。近年來,我部高度重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堅持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保護的思路,開展地方豬種保護、選育和雜交利用,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優質豬肉市場需求。我部印發并持續推進實施《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09—2020年》,以核心育種場、擴繁場、資源場為基礎,全國種豬遺傳評估中心、改良站為支撐,質量檢測中心、種公豬站為保障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初步形成。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高端豬肉消費已成為一種消費潮流,高端消費市場正逐漸形成。“精氣神”“壹號土豬”和湖南湘村高科等一批企業已經開始搶占先機謀劃布局。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進一步加大優質地方品種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力度,支持相關單位開展運用基因編輯等分子技術研究應用,提高地方豬種瘦肉率、料肉比等關鍵指標。
二、關于采取措施實現生豬養豬零污染
國家高度重視生豬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 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7〕48號),明確加強財稅政策支持,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自2016年開始,中央財政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通過整合優化資金,以畜牧大縣為重點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提升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能力,推廣“三改兩分”技術模式,推進源頭減排,探索有效治理模式。目前,全國585個畜牧大縣整縣治理已實現全覆蓋,畜禽糞污收集、存貯、處理、利用等設施裝備不斷完善,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能力不斷提升。
下一步,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強化生豬養豬環境設施設備研發推廣,加大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兩型飼料研發應用力度,適時組織制定畜禽糞污處理利用中微生物菌劑相關標準,促進生豬養殖業綠色發展。
三、關于發展抗生素替代技術產業
為切實保障畜禽產品安全,減少抗生素等藥物殘留,我部自2018年起實施了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行動,每年創建100個達標養殖場,并實施獸藥殘留監控計劃,監測范圍基本覆蓋主要城市、主要產區及主要畜產品。2019年7月,我部發布第194號公告,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獸藥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進口獸藥代理商停止進口相應獸藥產品,同時注銷相應的獸藥產品批準文號和進口獸藥注冊證書。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2017年以來,我部組織有關科研教學機構和飼料養殖企業,從動物種源、飼料加工、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等全環節入手,制定實施養殖業全鏈條抗生素減量替代綜合技術方案,并開展示范應用。同時,鼓勵企業和研發機構加快生物飼料、酶制劑、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等抗生素替代產品開發,推動全行業抗生素減量替代,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下一步,我部將加快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體系,營造激勵創新的政策和制度范圍,支持和鼓勵抗生素替代產品研發和養殖技術模式推廣。
四、關于創新豬在器官移植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文化和社會治理結構的器官移植工作體系,包括人體器官捐獻、獲取與分配、移植臨床服務、移植后注冊和移植監管等五大體系。通過與中國紅十字會密切協作,建立了器官捐獻體系并初見成效;成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建立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將患者病情緊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醫學指標作為分配器官資源的唯一準則,確保了器官分配過程透明、公正。建立了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為拯救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進一步加強移植服務體系和技術能力建設;成立移植數據中心,強化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監管體系,實現器官可溯源管理。截止2019年3月底,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2.25萬余例,捐獻大器官近6.5萬個;累計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超過6萬例。2018年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6302例,較2017年增加23%,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達到4.64,創歷史新高。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0110例,比上年增加20.5%,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此外,我國在異種器官移植方面已開展積極探索和研究。
下一步,衛生健康委將積極配合科技部等部門,在國家科技計劃中強化異種器官移植基礎研究布局,加大支持力度。同時,在研究工作中嚴格按照臨床科研有關要求,在學術論證的基礎上綜合平衡受試者獲益和風險,按照倫理審查和技術監管要求依法依規開展。
感謝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支持我部工作。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0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010-59191800
關于推進生豬產業與飼料行業發展的提案收悉。經商衛生健康委,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開發重大戰略新品種種豬
我國地方豬種資源豐富,大多具有繁殖力強、肉質優良、耐粗飼和適應性強等優良特性,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目前,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共收錄42個國家級保護豬品種,各地先后公布了115個省級保護豬品種。近年來,我部高度重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堅持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保護的思路,開展地方豬種保護、選育和雜交利用,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優質豬肉市場需求。我部印發并持續推進實施《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09—2020年》,以核心育種場、擴繁場、資源場為基礎,全國種豬遺傳評估中心、改良站為支撐,質量檢測中心、種公豬站為保障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初步形成。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高端豬肉消費已成為一種消費潮流,高端消費市場正逐漸形成。“精氣神”“壹號土豬”和湖南湘村高科等一批企業已經開始搶占先機謀劃布局。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進一步加大優質地方品種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力度,支持相關單位開展運用基因編輯等分子技術研究應用,提高地方豬種瘦肉率、料肉比等關鍵指標。
二、關于采取措施實現生豬養豬零污染
國家高度重視生豬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 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7〕48號),明確加強財稅政策支持,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自2016年開始,中央財政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通過整合優化資金,以畜牧大縣為重點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提升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能力,推廣“三改兩分”技術模式,推進源頭減排,探索有效治理模式。目前,全國585個畜牧大縣整縣治理已實現全覆蓋,畜禽糞污收集、存貯、處理、利用等設施裝備不斷完善,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能力不斷提升。
下一步,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強化生豬養豬環境設施設備研發推廣,加大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兩型飼料研發應用力度,適時組織制定畜禽糞污處理利用中微生物菌劑相關標準,促進生豬養殖業綠色發展。
三、關于發展抗生素替代技術產業
為切實保障畜禽產品安全,減少抗生素等藥物殘留,我部自2018年起實施了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行動,每年創建100個達標養殖場,并實施獸藥殘留監控計劃,監測范圍基本覆蓋主要城市、主要產區及主要畜產品。2019年7月,我部發布第194號公告,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獸藥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進口獸藥代理商停止進口相應獸藥產品,同時注銷相應的獸藥產品批準文號和進口獸藥注冊證書。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2017年以來,我部組織有關科研教學機構和飼料養殖企業,從動物種源、飼料加工、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等全環節入手,制定實施養殖業全鏈條抗生素減量替代綜合技術方案,并開展示范應用。同時,鼓勵企業和研發機構加快生物飼料、酶制劑、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等抗生素替代產品開發,推動全行業抗生素減量替代,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下一步,我部將加快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體系,營造激勵創新的政策和制度范圍,支持和鼓勵抗生素替代產品研發和養殖技術模式推廣。
四、關于創新豬在器官移植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文化和社會治理結構的器官移植工作體系,包括人體器官捐獻、獲取與分配、移植臨床服務、移植后注冊和移植監管等五大體系。通過與中國紅十字會密切協作,建立了器官捐獻體系并初見成效;成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建立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將患者病情緊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醫學指標作為分配器官資源的唯一準則,確保了器官分配過程透明、公正。建立了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為拯救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進一步加強移植服務體系和技術能力建設;成立移植數據中心,強化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監管體系,實現器官可溯源管理。截止2019年3月底,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2.25萬余例,捐獻大器官近6.5萬個;累計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超過6萬例。2018年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6302例,較2017年增加23%,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達到4.64,創歷史新高。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0110例,比上年增加20.5%,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此外,我國在異種器官移植方面已開展積極探索和研究。
下一步,衛生健康委將積極配合科技部等部門,在國家科技計劃中強化異種器官移植基礎研究布局,加大支持力度。同時,在研究工作中嚴格按照臨床科研有關要求,在學術論證的基礎上綜合平衡受試者獲益和風險,按照倫理審查和技術監管要求依法依規開展。
感謝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支持我部工作。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0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010-591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