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市場監管局,機場分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2019年上海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實施。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9年4月15日
2019年上海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計劃
2019年全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和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在市場監管職能整合的大背景下,按照全國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會議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面向基層深入開展“大調研”,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努力構建以安全評估為基礎,以分類監管為抓手,以信用監管為依托,以智慧監管為支撐的新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為社會穩定提供堅實保障,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監管制度改革
(一)推行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分類監管。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和市政府關于分類監管的工作要求,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實施分類監管工作的基礎上,以消費品為重點,采取部分行業先行突破,逐步實現對全市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實施分類監管。
(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在生產領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生產企業檢查中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雙隨機、一公開”與分類監管制度的銜接,根據企業分類結果動態調整隨機比例。
(三)改革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健全銜接市、區兩級,覆蓋全市協調統一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機制,實現全市監督抽查數據信息化共享,逐步推行“抽檢分離”和抽樣過程視頻監控等措施,完善以公開招標采購為基礎的檢驗機構遴選制度。
(四)探索開展重點企業質量安全能力評估。創新監管手段,以取消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強制性認證管理的產品生產企業為重點,試點組織社會第三方機構開展以行業自律為基礎的企業質量安全能力評估,并將評估結果運用到日常監管中。
二、加強重點領域監管
(五)動態管理重點監管目錄。貫徹實施《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19年版)》,結合監管、產業、質量安全等實際情況,對本市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監管目錄進行跟蹤評審、動態管理,啟動《上海市重點產品質量監控目錄(2020年版)》制訂工作,將質量安全風險較高的產品納入重點監管范圍。
(六)加強重點產品質量監管。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全力做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保障工作。突出民生導向和問題導向,加大對青少年學生、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用品、家用電器、家具家裝、智能家居等日用消費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工業品以及食品加工機械、一次性餐盒等食品相關產品的監管力度。
(七)強化獲證企業后續監管。對保留實施的生產許可證審批事項從嚴監管,對通過簡化程序和告知承諾取證的企業,在規定時間內嚴格開展后置審查和檢查,對不合格的及時撤銷其生產許可證。嚴格獲證企業后續監督檢查,依法嚴肅處理違法行為。
(八)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以不合格發現率為導向,以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為重點,統籌協調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推進監督抽查結果納入企業信用體系,加大不合格產品處理力度,嚴格不合格產品源頭整改,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開展承檢機構工作質量評價。
(九)強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推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與共享,進一步擴大信息監測覆蓋面。以新興消費品和廣受關注的風險因素為重點,加大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力度,及時發布風險警示。通過風險調查和風險交流等形式加強質量安全形勢分析研判。
(十)組織重點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食品用紙包裝等食品相關產品以及成品油、電線電纜、防爆電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等重點工業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有效遏制和及時消除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
三、夯實監管基礎保障
(十一)推進法律法規制修訂。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產品質量法》實施情況評估,推動相關法律修訂。積極參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制(修)訂工作。
(十二)發揮信息化對監管的支撐作用。依托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雙隨機”監管系統,加強信息數據收集和分析。做好監管對象的普查排摸,摸清本市生產企業基本狀況,將企業名錄納入數據庫。根據工作實際,推進移動監管系統相關功能模塊的開發和整合,提升智慧監管能力。
(十三)加強監管隊伍能力建設。配合行政審批主管部門,加大對區級市場監管部門生產許可證審批工作的指導力度。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業務技能培訓,選擇一些行業龍頭和特色企業,設立現場教學點,提高實戰經驗。開展以提升隊伍素質為目標的應急演練實務競賽,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局面,提高基層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十四)推動監管協作聯動。加強與應急消防等部門的跨領域監管協作。深入研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創新,加強與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市場監管部門的交流合作,試點組織跨地域的聯動監督抽查和風險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多省聯合、區域聯動的監管模式。
四、健全社會共治機制
(十五)推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監督。推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監督,發揮社會各方優勢,協同合作,努力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機構、消費者等多元主體共治新格局。
(十六)探索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以落實企業追溯管理責任為基礎,以推進信息化追溯為方向,開展質量安全追溯機制研究。試點選取食品相關產品等重點工業產品,引導企業開展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工作,鼓勵生產經營企業、行業協會或第三方平臺建設互聯、共享的追溯管理信息平臺。
(十七)支持第三方開展產品質量分級試點。加強與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合作,鼓勵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探索建立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對產品質量數據進行深度加工,為消費者提供更有效的產品質量信息,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
(十八)加強產品質量安全宣傳。開展產品質量安全基本知識知曉度調查。持續深入開展消費品質量安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鎮”教育活動。加強與權威媒體、新媒體的合作互動,采取通俗、鮮明的形式,普及質量安全知識,提升公眾對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水平和防范能力。
2019年上海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計劃
現將《2019年上海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實施。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9年4月15日
2019年上海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計劃
2019年全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和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在市場監管職能整合的大背景下,按照全國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會議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面向基層深入開展“大調研”,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努力構建以安全評估為基礎,以分類監管為抓手,以信用監管為依托,以智慧監管為支撐的新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為社會穩定提供堅實保障,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監管制度改革
(一)推行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分類監管。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和市政府關于分類監管的工作要求,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實施分類監管工作的基礎上,以消費品為重點,采取部分行業先行突破,逐步實現對全市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實施分類監管。
(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在生產領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生產企業檢查中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雙隨機、一公開”與分類監管制度的銜接,根據企業分類結果動態調整隨機比例。
(三)改革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健全銜接市、區兩級,覆蓋全市協調統一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機制,實現全市監督抽查數據信息化共享,逐步推行“抽檢分離”和抽樣過程視頻監控等措施,完善以公開招標采購為基礎的檢驗機構遴選制度。
(四)探索開展重點企業質量安全能力評估。創新監管手段,以取消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強制性認證管理的產品生產企業為重點,試點組織社會第三方機構開展以行業自律為基礎的企業質量安全能力評估,并將評估結果運用到日常監管中。
二、加強重點領域監管
(五)動態管理重點監管目錄。貫徹實施《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19年版)》,結合監管、產業、質量安全等實際情況,對本市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監管目錄進行跟蹤評審、動態管理,啟動《上海市重點產品質量監控目錄(2020年版)》制訂工作,將質量安全風險較高的產品納入重點監管范圍。
(六)加強重點產品質量監管。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全力做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保障工作。突出民生導向和問題導向,加大對青少年學生、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用品、家用電器、家具家裝、智能家居等日用消費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工業品以及食品加工機械、一次性餐盒等食品相關產品的監管力度。
(七)強化獲證企業后續監管。對保留實施的生產許可證審批事項從嚴監管,對通過簡化程序和告知承諾取證的企業,在規定時間內嚴格開展后置審查和檢查,對不合格的及時撤銷其生產許可證。嚴格獲證企業后續監督檢查,依法嚴肅處理違法行為。
(八)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以不合格發現率為導向,以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為重點,統籌協調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推進監督抽查結果納入企業信用體系,加大不合格產品處理力度,嚴格不合格產品源頭整改,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開展承檢機構工作質量評價。
(九)強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推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與共享,進一步擴大信息監測覆蓋面。以新興消費品和廣受關注的風險因素為重點,加大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力度,及時發布風險警示。通過風險調查和風險交流等形式加強質量安全形勢分析研判。
(十)組織重點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食品用紙包裝等食品相關產品以及成品油、電線電纜、防爆電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等重點工業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有效遏制和及時消除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
三、夯實監管基礎保障
(十一)推進法律法規制修訂。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產品質量法》實施情況評估,推動相關法律修訂。積極參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制(修)訂工作。
(十二)發揮信息化對監管的支撐作用。依托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雙隨機”監管系統,加強信息數據收集和分析。做好監管對象的普查排摸,摸清本市生產企業基本狀況,將企業名錄納入數據庫。根據工作實際,推進移動監管系統相關功能模塊的開發和整合,提升智慧監管能力。
(十三)加強監管隊伍能力建設。配合行政審批主管部門,加大對區級市場監管部門生產許可證審批工作的指導力度。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業務技能培訓,選擇一些行業龍頭和特色企業,設立現場教學點,提高實戰經驗。開展以提升隊伍素質為目標的應急演練實務競賽,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局面,提高基層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十四)推動監管協作聯動。加強與應急消防等部門的跨領域監管協作。深入研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創新,加強與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市場監管部門的交流合作,試點組織跨地域的聯動監督抽查和風險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多省聯合、區域聯動的監管模式。
四、健全社會共治機制
(十五)推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監督。推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監督,發揮社會各方優勢,協同合作,努力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機構、消費者等多元主體共治新格局。
(十六)探索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以落實企業追溯管理責任為基礎,以推進信息化追溯為方向,開展質量安全追溯機制研究。試點選取食品相關產品等重點工業產品,引導企業開展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工作,鼓勵生產經營企業、行業協會或第三方平臺建設互聯、共享的追溯管理信息平臺。
(十七)支持第三方開展產品質量分級試點。加強與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合作,鼓勵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探索建立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對產品質量數據進行深度加工,為消費者提供更有效的產品質量信息,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
(十八)加強產品質量安全宣傳。開展產品質量安全基本知識知曉度調查。持續深入開展消費品質量安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鎮”教育活動。加強與權威媒體、新媒體的合作互動,采取通俗、鮮明的形式,普及質量安全知識,提升公眾對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水平和防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