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引導和規范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履行知識產權保護義務,市知識產權局會同市版權局、市商務委研究起草了規范性文件——《上海市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若干意見(試行)(草案)》(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草案)》),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必要性
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都有重要作用。制定《若干意見(草案)》,在堅持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下,引導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當事人依法正當行使權利、履行知識產權保護義務,有利于促進電子商務平臺經營活動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二、起草過程
2019年5月,市知識產權局牽頭啟動《若干意見(草案)》起草工作。起草工作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開展學習調研。深入學習了《電子商務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政策性文件,赴阿里巴巴集團、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市電子商務協會等單位進行了實地調研走訪,深入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二是廣泛征求意見。在學習調研的基礎上,草擬形成了《若干意見(草案)》初稿,通過意見征詢函等方式聽取了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市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行業組織、法律顧問單位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并在市知識產權局官網公布了草案征求意見稿及其起草說明等材料,向社會公眾公開征詢意見。經反復研究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若干意見(草案)》。
三、主要內容
《若干意見(草案)》共15條,以強化對電商平臺經營者履行知識產權保護義務的指導為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引導電商平臺經營者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引導電商平臺建立知識產權投訴舉報機制,健全身份認證、信息發布、糾紛處理等管理機制,制定并公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及時處理知識產權糾紛。
二是引導電商平臺主動監測和防范知識產權風險。鼓勵電商平臺發揮技術優勢,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大數據系統、侵權商品和服務識別系統,梳理評估平臺內商品和服務的知識產權風險,采取有效技術手段過濾和攔截包括“高仿”“假貨”“盜版”等字樣的侵權商品鏈接、被投訴成立后再次上架的侵權商品鏈接;對于平臺內經營者多次、故意侵害知識產權的,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有權采取終止交易和服務的措施。
三是引導電商平臺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細化“侵權通知”和“不侵權聲明”的一般構成要件,引導電商平臺根據知識產權權利類型、商品或者服務的特點等,制定平臺內通知與聲明機制的具體執行措施,督促電商平臺嚴格落實通知刪除規則和反通知義務的履行;同時配合執法部門依法提供平臺內經營者或者商品、服務的數據信息。
四是明確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維權援助機構等對電商平臺履行知識產權保護義務的指導和支持作用。
四、意見征詢情況
2020年3月11日-4月11日,市知識產權局在其官網發布了《上海市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若干意見(試行)》(征求意見稿)和起草說明,公開征詢社會公眾的意見。意見征詢期滿后,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政策文件的最新要求,結合收集到的意見建設情況,我們對《若干意見(草案)》的主要內容做了較大的修改,2021年1月4日-2月18日,市知識產權局在其官網公布了《若干意見(草案)》(征求意見稿)和起草說明等材料,再次公開征詢社會公眾意見。在此期間,未收到任何意見反饋。
五、公平競爭審查情況
經自查,未違反公平競爭審查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