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中共山東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2020年我省扎實推進“守護舌尖安全”整治,全力打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90.6萬余家、食用農產品種植單位11.3萬余家,組織抽檢監測71.6萬批次,取締無證生產經營業戶7129家,兌現舉報獎金44萬余元,偵辦食品犯罪案件119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183人,移送起訴1593人,確保了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全省各市黨委政府均圍繞《實施意見》制定“守護舌尖安全”年度整治方案和攻堅行動具體方案,細化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完成時限,全面落實2020年攻堅行動目標任務。將原省食安委調整為省食藥安委,進一步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省食藥安委每季度召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會商會,通報各成員單位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情況,研判風險隱患。
二是強化協調聯動,做好源頭把控。各部門積極行動,依據職責分工開展本領域“守護舌尖安全”整治和攻堅行動。省生態環境廳完成53家涉鎘等重金屬問題企業整治。全省共無害化處理病死豬702萬頭,養殖環節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省農業農村廳強化農業投入品管控,農藥使用量連續五年下降,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5%以上。省糧食和儲備局總投資8.93億元,建成280家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和65個縣級糧食質檢機構。濟南海關完成進口商品風險監測樣品1721份。濟南市構建病蟲監測預警體系,預報準確率達85%以上。東營、濰坊、泰安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濟寧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2.3%,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臨沂市建立耕地酸化治理示范區2.5萬畝,著力提升耕地質量。聊城市22家農藥生產企業通過印制二維碼,實現可追溯管理。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嚴抓過程監管。全國食品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工作現場會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座談會在煙臺市召開,向全國推介了山東經驗。全省選取12家乳制品生產企業和40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體系檢查。印發《關于加強學校大宗食品統一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見》,保障學校食品供應安全。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開展秋季學期學校食品安全大檢查,分8個組對全省16市每市各抽取一個縣(市、區)的4家學校食堂。開展全省網絡訂餐監測,累計監控店鋪288萬余家次,全省食品經營許可證未公示率由2月份的2.5%下降至12月份的1.36%,合格率明顯提升。省供銷社結合經營服務網點延伸工作,檢查村級經營網點,杜絕假冒偽劣商品和不安全食品通過供銷社網絡流入農村市場。淄博市推廣農村大集“集長制”,強化主體責任。威海市形成了“鎮街吹哨,部門報到”的監管新模式,共劃設網格6016個,建立網格員隊伍5986人,發現線索1490條。日照市開展食用農批市場“雙落實、五提升”行動,對全市64處大集、1511戶食品攤點進行了規范化提升。濱州市印發了關于在全市中小學周邊建立食品安全“嚴管區”的意見,建立嚴管區468個,設立公示牌281個。
四是深化行刑銜接,治理突出問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完善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機制,加強協作配合。各級行政部門移送公安機關案件線索數量質量均明顯提升,在公安機關偵辦的刑事案件中,行政部門移送的有328起,占案件總數的27.7%。省公安廳在全省范圍內部署開展“昆侖2020”專項行動,打掉窩點717個、摧毀犯罪團伙546個、涉案價值12.1億余元。截至2020年11月份,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共立案查辦食品案件19636件,罰沒款4.4億余元,同比分別增長53.8%、331.9%,實現了全省食品安全執法辦案質量和辦案數量雙提高。青島海關2020年1-11月共立案偵辦凍品、農產品等涉及食品的走私案件35起。
五是聚焦質量提升,助推產業發展。全省共登記備案“三小”經營者22.2萬余家,規范提升17.5萬余家,整體規范提升率78.8%。實施奶業提質增效建設工程,省畜牧局爭取省以上財政資金2809萬元,改造提升奶牛養殖場240個。省商務廳積極推進“中央廚房+冷鏈配送+餐飲門店”的配送模式,全省已建成中央廚房約65家。全省累計投入約18億元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實現了一市一廠任務目標。東營五個縣區均建設“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在線抽查監督。棗莊市積極開展“健康餐館”創建活動。德州市全力打造“食安德州”品牌,在德城、樂陵等5個縣市區建立品牌運營展示中心。菏澤市在12家冷鏈物流示范企業新建、改建冷庫27萬噸,新增冷鏈車100輛,冷鏈物流監控數據直采率達100%。
六是強化宣傳引導,推進社會共治。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全省共舉辦保健食品科普宣傳1422場次,參加人數74485人,發放宣傳材料份189541份。提升信息公布科學性,國抽信息公布率保持100%、省抽信息公布率達95%以上、市縣農產品信息公布率達90%以上,實現了抽檢信息應公開盡公開。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4月份建立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群眾投訴舉報快速回應機制,做好受理和處置工作,5-11月,24小時回應率100%,有效引導和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整治行動。各市探索“紅黑榜”公示制度,對規范經營的單位和條件不達標的單位分類曝光,進一步強化食品經營主體責任意識。青島市開展“雙周查餐廳”活動,在電視臺定期播放“走進后廚,眼見為食”節目,2020年已播出30期。組織開展全省乳制品生產企業開展“提升乳品質量、企業公開承諾”活動,乳制品協會和4家大型乳企負責人現場作出鄭重承諾,嚴格落實主體責任。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全省各市黨委政府均圍繞《實施意見》制定“守護舌尖安全”年度整治方案和攻堅行動具體方案,細化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完成時限,全面落實2020年攻堅行動目標任務。將原省食安委調整為省食藥安委,進一步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省食藥安委每季度召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會商會,通報各成員單位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情況,研判風險隱患。
二是強化協調聯動,做好源頭把控。各部門積極行動,依據職責分工開展本領域“守護舌尖安全”整治和攻堅行動。省生態環境廳完成53家涉鎘等重金屬問題企業整治。全省共無害化處理病死豬702萬頭,養殖環節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省農業農村廳強化農業投入品管控,農藥使用量連續五年下降,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5%以上。省糧食和儲備局總投資8.93億元,建成280家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和65個縣級糧食質檢機構。濟南海關完成進口商品風險監測樣品1721份。濟南市構建病蟲監測預警體系,預報準確率達85%以上。東營、濰坊、泰安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濟寧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2.3%,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臨沂市建立耕地酸化治理示范區2.5萬畝,著力提升耕地質量。聊城市22家農藥生產企業通過印制二維碼,實現可追溯管理。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嚴抓過程監管。全國食品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工作現場會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座談會在煙臺市召開,向全國推介了山東經驗。全省選取12家乳制品生產企業和40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體系檢查。印發《關于加強學校大宗食品統一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見》,保障學校食品供應安全。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開展秋季學期學校食品安全大檢查,分8個組對全省16市每市各抽取一個縣(市、區)的4家學校食堂。開展全省網絡訂餐監測,累計監控店鋪288萬余家次,全省食品經營許可證未公示率由2月份的2.5%下降至12月份的1.36%,合格率明顯提升。省供銷社結合經營服務網點延伸工作,檢查村級經營網點,杜絕假冒偽劣商品和不安全食品通過供銷社網絡流入農村市場。淄博市推廣農村大集“集長制”,強化主體責任。威海市形成了“鎮街吹哨,部門報到”的監管新模式,共劃設網格6016個,建立網格員隊伍5986人,發現線索1490條。日照市開展食用農批市場“雙落實、五提升”行動,對全市64處大集、1511戶食品攤點進行了規范化提升。濱州市印發了關于在全市中小學周邊建立食品安全“嚴管區”的意見,建立嚴管區468個,設立公示牌281個。
四是深化行刑銜接,治理突出問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完善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機制,加強協作配合。各級行政部門移送公安機關案件線索數量質量均明顯提升,在公安機關偵辦的刑事案件中,行政部門移送的有328起,占案件總數的27.7%。省公安廳在全省范圍內部署開展“昆侖2020”專項行動,打掉窩點717個、摧毀犯罪團伙546個、涉案價值12.1億余元。截至2020年11月份,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共立案查辦食品案件19636件,罰沒款4.4億余元,同比分別增長53.8%、331.9%,實現了全省食品安全執法辦案質量和辦案數量雙提高。青島海關2020年1-11月共立案偵辦凍品、農產品等涉及食品的走私案件35起。
五是聚焦質量提升,助推產業發展。全省共登記備案“三小”經營者22.2萬余家,規范提升17.5萬余家,整體規范提升率78.8%。實施奶業提質增效建設工程,省畜牧局爭取省以上財政資金2809萬元,改造提升奶牛養殖場240個。省商務廳積極推進“中央廚房+冷鏈配送+餐飲門店”的配送模式,全省已建成中央廚房約65家。全省累計投入約18億元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實現了一市一廠任務目標。東營五個縣區均建設“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在線抽查監督。棗莊市積極開展“健康餐館”創建活動。德州市全力打造“食安德州”品牌,在德城、樂陵等5個縣市區建立品牌運營展示中心。菏澤市在12家冷鏈物流示范企業新建、改建冷庫27萬噸,新增冷鏈車100輛,冷鏈物流監控數據直采率達100%。
六是強化宣傳引導,推進社會共治。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全省共舉辦保健食品科普宣傳1422場次,參加人數74485人,發放宣傳材料份189541份。提升信息公布科學性,國抽信息公布率保持100%、省抽信息公布率達95%以上、市縣農產品信息公布率達90%以上,實現了抽檢信息應公開盡公開。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4月份建立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群眾投訴舉報快速回應機制,做好受理和處置工作,5-11月,24小時回應率100%,有效引導和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整治行動。各市探索“紅黑榜”公示制度,對規范經營的單位和條件不達標的單位分類曝光,進一步強化食品經營主體責任意識。青島市開展“雙周查餐廳”活動,在電視臺定期播放“走進后廚,眼見為食”節目,2020年已播出30期。組織開展全省乳制品生產企業開展“提升乳品質量、企業公開承諾”活動,乳制品協會和4家大型乳企負責人現場作出鄭重承諾,嚴格落實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