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的出臺背景、依據
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村產業興旺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新使命的重要驅動力,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生活富裕和我省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為貫徹十九大報告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廣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十三五”規劃》,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發展,引導和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提升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競爭力,我廳組織編制了《廣東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二、《規劃》的發展目標
規劃總的目標是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整體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研究與應用取得較大進展。
——擴大產業規模。到2020年,力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4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50:1。
——培育發展主體。打造一批行業領先、帶動力強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到2020年,全省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其中涉及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達到55%。
——打造發展平臺。以農產品加工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等為平臺,引導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發展。到2020年,力爭在全省創建5-10個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
三、《規劃》的主要內容
《規劃》共分為六個章節,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發展形勢分析”,內容包括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等四條內容。
第二章為“總體要求和目標”,內容包括指導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及明確2018—2025年期間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目標等三條內容。
第三章為“主要任務”,簡要列舉加快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發展、提升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強農產品副產物綜合利用、促進加工產品的多元化、推動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升級、加強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和品牌建設、促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和推進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等八條任務。
第四章為“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重點在糧食加工業、植物油脂加工業、水果加工業、蔬菜加工業、茶葉加工業、畜禽產品加工業、水產品加工業、南藥加工業和其他特色與優勢農產品加工業等九個主要行業明確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和區域布局。
第五章為“重點工程”。主要是明確農產品加工業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重點,包括專用原料基地與產地初加工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提升建設、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農產品加工質量品牌提升等。
第六章為“保障措施”。在組織領導、落實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創新、強化公共服務等四個方面提出實現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目標的保障措施。
四、貫徹落實《規劃》保障措施
規劃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我省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有利時機,圍繞主導產業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要充分利用利用農業供給側改革資金扶持鼓勵和支持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創新信貸服務模式,完善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支持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科研院校、技術研發部門加大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建設廣東省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試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農產品加工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利用實施中央財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項目,支持廣東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促進各地特色產業興村強縣建設。同時,按照農業農村部有關要求,我省將力爭組織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三年提升行動計劃,重點扶持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五、《規劃》專業指標解釋
1、農產品加工業統計范圍。根據《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關于修訂農產品加工業統計數據涵蓋范圍的通知》(農加規函〔2018〕27號)要求,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的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等11個大類為基礎,扣除其中原料不是農產品,或者初始原料包括農產品,但是與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關聯度不大的中類或者小類行業。調整后農產品加工業統計數據共涵蓋11個大類,41個中類,111個小類。
2、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簡稱“產值比”)是反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由“農業總產值”“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兩個重要經濟指標計算而來,用于客觀反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程度。其中,農業總產值反映一個區域一定時期內農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成果;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反映一個區域一定時期內農產品加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成果,是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農加工產品總量。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越大,說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越好、產業鏈延伸越長、產品附加值越高。
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村產業興旺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新使命的重要驅動力,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生活富裕和我省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為貫徹十九大報告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廣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十三五”規劃》,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發展,引導和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提升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競爭力,我廳組織編制了《廣東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二、《規劃》的發展目標
規劃總的目標是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整體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研究與應用取得較大進展。
——擴大產業規模。到2020年,力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4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50:1。
——培育發展主體。打造一批行業領先、帶動力強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到2020年,全省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其中涉及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達到55%。
——打造發展平臺。以農產品加工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等為平臺,引導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發展。到2020年,力爭在全省創建5-10個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
三、《規劃》的主要內容
《規劃》共分為六個章節,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發展形勢分析”,內容包括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等四條內容。
第二章為“總體要求和目標”,內容包括指導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及明確2018—2025年期間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目標等三條內容。
第三章為“主要任務”,簡要列舉加快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發展、提升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強農產品副產物綜合利用、促進加工產品的多元化、推動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升級、加強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和品牌建設、促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和推進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等八條任務。
第四章為“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重點在糧食加工業、植物油脂加工業、水果加工業、蔬菜加工業、茶葉加工業、畜禽產品加工業、水產品加工業、南藥加工業和其他特色與優勢農產品加工業等九個主要行業明確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和區域布局。
第五章為“重點工程”。主要是明確農產品加工業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重點,包括專用原料基地與產地初加工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提升建設、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農產品加工質量品牌提升等。
第六章為“保障措施”。在組織領導、落實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創新、強化公共服務等四個方面提出實現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目標的保障措施。
四、貫徹落實《規劃》保障措施
規劃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我省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有利時機,圍繞主導產業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要充分利用利用農業供給側改革資金扶持鼓勵和支持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創新信貸服務模式,完善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支持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科研院校、技術研發部門加大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建設廣東省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試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農產品加工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利用實施中央財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項目,支持廣東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促進各地特色產業興村強縣建設。同時,按照農業農村部有關要求,我省將力爭組織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三年提升行動計劃,重點扶持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五、《規劃》專業指標解釋
1、農產品加工業統計范圍。根據《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關于修訂農產品加工業統計數據涵蓋范圍的通知》(農加規函〔2018〕27號)要求,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的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等11個大類為基礎,扣除其中原料不是農產品,或者初始原料包括農產品,但是與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關聯度不大的中類或者小類行業。調整后農產品加工業統計數據共涵蓋11個大類,41個中類,111個小類。
2、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簡稱“產值比”)是反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由“農業總產值”“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兩個重要經濟指標計算而來,用于客觀反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程度。其中,農業總產值反映一個區域一定時期內農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成果;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反映一個區域一定時期內農產品加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成果,是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農加工產品總量。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越大,說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越好、產業鏈延伸越長、產品附加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