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韓城市應急管理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應急管理部關于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應急〔2021〕31號),以下簡稱《意見》,現結合陜西省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實際,提出以下要求,請結合《意見》一并認真遵照執行。
一、切實加強《意見》的貫徹執行
《意見》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和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的具體實踐,是堅持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以實戰導向和“智慧應急”為牽引的基本原則,全省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切實領會《意見》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并嚴格遵循執行。要強化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一盤棋”的大局意識,按照部省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標準、統一規范和統一要求,積極有效地開展信息化建設;要積極探索應急管理實戰應用方向,緊盯“智慧應急”建設任務,把共建共享共用作為著力點,圍繞應用和實戰加快建設,有序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集約化、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并完善應急指揮中心建設
省級應急指揮中心場所建設以及硬件建設已基本完成,并加快對各項應用系統的部署。為推動各市縣(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省廳下發了《陜西省應急管理廳關于市縣指揮中心場所內容及配套系統設備標準化建設的通知》(陜應急〔2021〕267號),對各級應急指揮中心建設中涉及到的場所和硬件需求作出了必要的規定。各市縣(區)應急管理部門應當嚴格執行,切實按照標準和規范,加快應急指揮中心場所和硬件的建設。在應急指揮中心項目建設中,要加強與省廳應急指揮中心的對接和銜接,確保省市縣(區)應急指揮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實現部省市縣(區)四級指揮中心協同聯動。要把滿足值班值守、信息接報、指揮調度、決策參謀、評估分析、信息發布等應急指揮硬件需求作為基礎支撐保障,切實增強指揮中心的實用性、擴充性和兼容性。
三、加強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感知數據的獲取
各市縣(區)要圍繞自然災害監測、城市安全監測、行業領域生產安全監測、區域風險隱患監測、應急救援現場實時動態監測等應用需求,建設全域覆蓋的感知網絡。要深入調研、強化溝通,充分利用各地、各部門已建成感知網絡基礎設施,重點推進森林、草原、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消防重點單位等領域和災害事故現場感知端建設,依托互聯網、應急通信網絡,傳輸匯集感知信息至省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實現感知對象全覆蓋、感知終端全接入、感知手段全融合、感知服務全統一,滿足風險隱患和災害事故數據的全面感知要求。
四、積極推動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建立
各市縣(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安全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城市安全工作的長期性、戰略性和系統性要求,切實擔負起城市安全發展的政治責任和屬地責任。要對標《關于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經驗做法切實加強城市安全風險防范工作的通知》(安委辦函〔2021〕45號),按照明確的工作機制、風險性監測、分析預警、聯動處置和技術保障措施等具體量化指標,自行委托專家學者、科研單位、社會團體或中介組織等對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現狀開展第三方評估,在此基礎上統籌開展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五、主動促進數據互聯互通共享
各市縣(區)在實施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保持與省級的標準規范統一,嚴格遵照《關于轉發應急管理部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基礎臺賬數據標準(試行)的通知》的要求,規劃搭建數據庫、標準化制定數據結構、預留共享數據接口。著力促進全系統、各行業應急管理信息匯聚融合到省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與應急管理部大數據應用平臺實現互聯互通。通過對業務數據進行專業化、規范化提取、清洗、關聯、比對、分析、運用,豐富平臺數據資源,實現全方位數據融合、高效應用。
六、鼓勵應用服務微創新
各市縣(區)應急管理部門在信息系統應用過程中聚焦業務實戰,緊跟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深挖業務應用場景,推動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促進應急管理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應用創新。要圍繞應急管理職能和責任加強調研,堅持把信息化與實際工作深度融合,在融合中推進信息化的應用,開展應用系統建設,增強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監管監測和預警預報能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
附件: 應急管理部關于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應急〔2021〕31號)
陜西省應急管理廳
202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