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陜政發〔2010〕46號)

   2011-07-06 504
核心提示: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全省各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全省各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實施“菜籃子”工程,有力促進了蔬菜生產和流通快速發展,為保障城鄉居民消費需求、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我省蔬菜生產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依然偏低,流通設施建設滯后、供應能力不足,蔬菜價格大起大落、農民“賣菜難”和居民“買菜貴”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受自然災害頻發、農資價格上漲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蔬菜等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了城鄉居民生活負擔。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26號)精神,加快推進我省蔬菜產業發展,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切實強化“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
 
  (一)穩定和提高城市蔬菜自給能力。各市、縣、區特別是西安、寶雞、咸陽等大中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穩定和增加蔬菜種植面積,調動和保護菜農的種菜積極性,切實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要根據城區常住人口、暫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總量,科學制定“菜籃子”建設發展規劃,在城市周邊地區合理規劃建設新菜地,并實行最低保有量制度,按照城市人口增加一人新建一分菜地的標準,穩定增加蔬菜種植面積。實行更為嚴格的占補平衡和補償機制,進一步加強對老菜地的保護。征占菜地堅持“先補后占、占補平衡”原則,補償標準按當地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執行。提高城市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收取標準,收繳資金全部用于建設新菜地和發展蔬菜生產。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的支持力度。
 
  (二)加強蔬菜市場建設、服務與管理。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在保障居民消費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規劃布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保證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建設用地。按照20—30萬常住人口城區建設一個不小于10000平方米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2—3萬常住人口社區建設一個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場的標準,改造建設一批城市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西安、寶雞、咸陽等大中城市要主動與蔬菜產區加強協作,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鼓勵、支持“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場地對接”、“場企對接”,強化產銷銜接。要加大對蔬菜農貿市場建設的扶持力度,積極推進規范型菜市場發展,增加社區菜店和零售網點,在特定時段為蔬菜早市開辟專門銷售區域,探索和推行蔬菜晚市的有效方法,方便居民購買。要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整治農貿市場和超市亂收費行為,解決攤位費和進場費過高的問題。
 
  (三)強化城市蔬菜供給應急能力建設。各地要抓緊制定和完善本地區蔬菜市場供應的應急預案,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要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蔬菜儲備制度,確保主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至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西安、寶雞、咸陽等大中城市要統籌省內外市場,建立蔬菜生產和供應平衡調節機制,避免總量供求失衡和價格大幅波動。設立財政專項儲備基金,用于發生自然災害或市場異常波動時,組織貨源,平抑菜價,保障供應。制定異常情況下保障低收入群體蔬菜基本消費需求的救濟辦法,對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大中專院校家庭困難學生發放臨時補貼,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在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時不降低。
 
  (四)進一步落實“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各地要建立健全“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生產、流通各環節的綜合考核,將菜地和種植保有數量、重要蔬菜產品自給率、蔬菜價格異常波動、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等重要指標進行量化,作為市長負責制的內容,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要抓緊制定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具體工作方案,12月15日前報省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要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專項督查,指導各地抓好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工作。
 
  二、進一步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一)加大投入力度。發展改革部門要協調有關部門,整合有關資金和扶持政策,按照蔬菜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對重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改善菜田基礎設施條件,配套建設蔬菜產后預冷處理設施等,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重要時節的應急供應能力。財政部門要設立“菜籃子”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設施蔬菜生產投入,支持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水利、電力、交通部門要加強對蔬菜生產基地水、電、路的建設,改善生產條件。農業部門要按照設施蔬菜與露地蔬菜相結合的原則,研究制定蔬菜發展規劃與基地建設方案。要大力發展精細菜,注重發展適銷對路的“大路菜”、“速生菜”,穩步增加基地面積,擴大生產規模,保證蔬菜周年供應。西安、寶雞、咸陽等大中城市要在蔬菜優勢產區建立生產基地,確保供應渠道穩定。金融機構要加大對蔬菜生產的信貸支持力度,改進金融服務。保險公司要完善“銀保富”等保險產品,擴大蔬菜保險覆蓋面,積極引導菜農投保,有條件的地方對保費給予財政補貼。
 
  (二)加大科技推廣力度。農業、科技等部門要加強蔬菜種質資源創新和良種培育,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整合有關項目,支持蔬菜品種改良中心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進工廠化育苗中心和專業化育苗點建設,建立和完善蔬菜種苗繁育體系,提高優良種苗供應能力和良種覆蓋率。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各級蔬菜優勢產區要健全機構,配備人員,強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技術和服務水平。
 
  (三)加強蔬菜質量監管。要進一步加強蔬菜質量安全工作,加快建立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的蔬菜產業約束機制,建立健全蔬菜產地、銷地質量檢測及追溯機制,嚴格蔬菜市場準入準出制度,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加強對蔬菜病蟲害統防統治、菜地質量修復與平衡施肥等技術指導,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蔬菜良種和高效低殘留農藥,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重點品種免費供種供藥。支持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推進標準化生產,力爭2015年前全省建成100個標準化菜園。
 
  (四)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加快推進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建設,穩步擴大全省蔬菜種植面積,形成以茄果類和瓜菜類為主的關中中部設施蔬菜產區,以豆類、水生菜和食用菌為主的關中西部設施蔬菜產區,以瓜類和時令水果為主的關中東部設施果菜產區,以薯類和茄果類為主的陜北設施蔬菜產區,以莖菜、葉菜、茄果和食用菌為主的陜南設施蔬菜產區等五大特色設施蔬菜產區,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陜西蔬菜品牌,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三、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
 
  (一)加快蔬菜銷售市場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加快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按照每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建設一個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和每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建設一個小型蔬菜批發市場的標準,在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產地批發市場。在西安、寶雞、咸陽等產銷銜接和市場調控重要地區,升級改造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大中城市銷區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省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每年支持60個標準化蔬菜市場建設和改造。
 
  (二)加快推進蔬菜冷鏈物流發展。加強蔬菜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在優勢產區每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建設1個大型產地蔬菜預冷設施,在大型批發市場按每20萬常住人口配套建設1座冷藏設施。加強蔬菜低溫配送中心建設,推廣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車輛及相關配套設備。加強產銷兩地鐵路專用線、鐵路冷藏運輸車輛及場站設施建設,發揮鐵路運輸的比較優勢,促進蔬菜大批量、長距離鐵路運輸。
 
  (三)完善蔬菜“綠色通道”政策。進一步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在全省范圍內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對符合標準的配送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廂式貨車,通過發放特別通行證等措施,允許其24小時進城通行和便利停靠。鐵路部門要及時掌握蔬菜運輸需求,做好運力安排,優化運輸組織,適時組織開行蔬菜的專列,支持蔬菜運輸。
 
  四、提高蔬菜產銷的組織化程度
 
  省農業廳要進一步加強工作指導,扶持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不斷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省商務廳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業態,鼓勵和引導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加工企業直接進入超市、社區蔬菜零售市場、便利店,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營銷費用。積極扶持各類蔬菜產銷對接活動,引導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促進蔬菜合理有序流動。
 
  五、強化蔬菜產銷信息體系建設
 
  發展改革、農業、商務、物價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協調配合,抓緊研究建立主要蔬菜品種的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信息監測、預警和發布制度,完善產地、銷地、批發、零售網絡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覆蓋全省的蔬菜產品產銷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搜集、整理、發布蔬菜產量、質量、價格等信息,注重信息引導,促進蔬菜生產和產品流通。工商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加大對捏造、散布虛假價格信息者的監督查處力度,防止不實信息誤導市場。物價部門要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分析,完善商品成本審核,加大監管力度,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財政部門要把蔬菜信息網絡建設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給予資金扶持。
 
  六、統籌抓好當前“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
 
  今年我省部分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給蔬菜生產供應造成一定影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國發〔2010〕4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0〕18號)和《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工作的通知》(陜政發〔2010〕11號)精神,抓緊制定支持設施蔬菜大棚、畜禽圈舍、池塘網箱等災毀設施修復重建的政策措施,實行種苗補貼,搞好飼料供應,切實抓好蔬菜、肉蛋奶和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的生產與市場供應,確保價格基本穩定。要加強生產和市場監測預警,迅速發布信息,積極組織貨源,做好區域調劑,及時動用儲備,平抑市場價格大幅漲落。要加大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銷售冒充“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行為,嚴厲打擊囤積居奇、欺行霸市、串謀漲價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和價格秩序。
 
  做好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工作,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管好通脹預期、落實惠民政策、保護群眾利益的高度,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職責分工,把各項工作措施盡快落到實處,為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地區: 陜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