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應急管理局,有關企業:
根據《應急管理部2022年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結合我省實際,省應急管理廳制定了《2022年全省危險化學品、石油天然氣開采、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西省應急管理廳
2022年1月25日
2022年全省危險化學品、石油天然氣開采、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2022年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化工、醫藥、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安全監管工作,以深入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為中心任務,以“一防三提升”(防控重大安全風險、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提升人員技能素質水平、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為著力點,進一步夯實企業安全基礎,切實提高監管工作質量,持續深化“打非治違”,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有效降低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一、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
按照國務院安委會的統一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重點解決安全發展理念不牢、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兩大類突出問題和生產儲存、運輸、廢棄處置、化工園區等“四個環節”重大安全風險。有關企業應認真落實《山西省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方案》確定的具體措施,應急部門高質量完成牽頭的產業轉移項目專項整治、高危細分領域安全風險專項治理、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企業老舊裝置安全風險防控專項整治、深化油氣儲存基地安全風險評估等治理任務,11月底前全部完成各方案規定的任務。
二、著力強化重大安全風險防控
(一)強化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管控。督促企業通過完善DCS自動化控制、緊急切斷和安全儀表系統,實現重大危險源遠程監控、報警聯鎖、操作記錄可查,確保重大危險源實時處于受控狀態;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制,堅持每日按時承諾,及時消除報警,確保視頻監控在線,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安全儀表系統投用到位,日常檢查到位,消防和應急設備維護到位;組織開展兩次“消地協作”重大危險源專項檢查,企業按照要求全面開展重大危險源檢查,提高自查質量和整改質量;實行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人履職記錄線上錄入,實施靶向分類精準監管。
(二)強化高危細分領域安全風險管控。督促硝酸銨生產企業嚴格落實五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硝酸銨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強生產、儲存、銷售、購買、運輸安全管理,對硝化企業專家指導服務中發現的企業隱患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督促硝化、氯化、重氮化企業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改造,有關企業對氯乙烯多節氣柜改造和液氯儲存場所封閉化改造、雙氧水工作液與堿液配置釜設計缺陷整改等情況進行自查;加強生產使用硝基物、固體光氣、硫化鈉、硫酸二甲酯的企業排查,防止硝基物受高熱分解爆炸,光氣、硫化氫、硫酸二甲酯意外泄露造成事故;督促高毒化學品企業采用密閉取樣器,對危險化學品裝置人工排液必須采取自動化操作,或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有效杜絕爆炸、中毒事故的發生。
(三)強化成品油庫、帶危化品儲罐的危化經營企業安全風險管控。一是開展評估整改和復核工作。2022年6月底前,成品油庫、帶危化品儲罐的危化經營企業要全面完成企業自評、深度評估、督導核查所發現問題隱患的整改工作,實現外部安全距離不足等重大隱患清零,全部配齊應用氣體檢測、視頻監控、緊急切斷、雷電預警“四個系統”。省、市應急部門組織對所負責評估企業的整改情況進行復核。二是深入開展智能化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按照應急部《油氣儲存企業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指南》要求,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企業端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實現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三是建立常態化安全風險評估長效機制。按照應急部《油氣儲存企業安全管理規范》要求,實施相關企業每年開展一次自評工作,省、市應急管理部門每3年開展一次深度評估,持續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四)強化化工產業轉移安全風險管控。貫徹執行《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風險防控指南》,建立市級新建項目安全風險防控制度;按照《山西省危險化學品產業轉移項目和化工園區安全風險防控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安全設計診斷,完成精細化工企業“四個清零”整治措施回頭看,重點治理反應安全風險評估措施不落實、自動化改造不徹底、自動化控制系統不運行等突出問題;推動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企業實施全流程自動化改造提升;推動新建項目規范準入、現有企業隱患清零、化工園區整治提升,確保在安全發展中承接轉移、在產業轉移中實現升級;認定的化工園區要落實承接地化工園區“一園一案”整治提升方案,年底前達到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等級;按照部省聯動機制,對重點縣在項目準入管理、項目設計診斷和區域風險防控方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五)強化老舊裝置安全風險管控。開展企業自查和省級深度評估,確定老舊裝置安全風險等級,實施“一裝置一策”整治,實現淘汰退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常態化嚴格管控一批;動態管理老舊裝置安全風險臺賬,落實企業定期評估與部門行政許可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建立防控長效機制。
(六)開展工業充裝氣體安全風險評估。以“摸清企業底數、制定評估標準、動員部署培訓、企業對標自評、監管部門深度評估”的工作方式,對全省162家涉及工業氣體充裝的危化經營企業開展安全風險評估,通過改造提升一批、淘汰關閉一批,進一步提升全省工業氣體充裝的危化經營企業安全管理和本質安全水平。
(七)強化天然氣開采企業安全風險管控。聚焦管控井噴失控和火災爆炸事故,開展深度安全評估和井控安全專項治理。一是開展安全風險評估。按照應急部制定的井場和站場安全風險分級評估細則,對天然氣開采企業井場和站場開展全覆蓋安全風險評估,建立重點管控井場、站場清單,督促企業制定并落實“一場一策”整改提升方案,實現重大隱患和高風險等級井場、站場清零。二是開展井控安全專項治理。指導企業評估確定每口井的安全風險等級,建立實施鉆井天然氣層作業分級審批、專家分類巡井、重點井駐隊盯井、外包隊伍井控能力核驗、井控設備檢驗等制度,2022年底前“三高”氣井要全面淘汰使用10年以上的防噴器等井控設備。
(八)強化油氣長輸管道安全風險管控。一是各級應急部門要發揮同級政府安委辦綜合協調督導作用,督促各相關政府部門、油氣長輸管道企業按照《山西省油氣長輸管道安全風險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開展油氣長輸管道外部保護和管道本體的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全面識別人員密集高后果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等高風險區域,基本建立政企聯動安全風險管控工作機制。二是開展油氣長輸管道安全設施“三同時”專項治理。要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制定推進方案、明確責任人員,確保2022年底前各油氣長輸管道企業完成所屬管道安全設施“三同時”手續。
(九)防范即將政策性關閉企業安全風險。實施不間斷重點檢查,嚴防4.3m焦爐企業借最后時間不顧安全,放松管理。年初開展專項檢查,發現沒有按照《4.3米焦爐焦化企業控制室改造安全論證會議紀要》完成操作室搬遷的,責令停產整頓,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
(十)防范特殊作業安全風險。動火、進入受限空間、登高、抽堵盲板等特殊作業是我省化工事故發生的主要環節,要認真吸取2021年華新集團山西燃氣集團晉城天煜新能源有限公司“10·20”受限空間窒息事故和臨汾染化集團“12·28”較大爆炸事故教訓。重點檢查企業分廠、車間、維修工段的票證和作業人員證件,對企業特殊作業不使用票證、人員無證操作、安全措施沒有現場確認和落實的一律依法從嚴處罰。
三、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一)開展化工園區整治提升。配合省工信廳做好全省化工園區的認定工作;根據應急部《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改造方案》,對認定的化工園區進行評估復核,開展“十有兩禁”提升整治,落實化工園區項目管理要求。
(二)開展非法違法“小化工”整治攻堅。持續深入開展“打非治違”,要對市際交界地帶、長期閑置的工廠倉庫等可能存在的非法小化工持續保持高壓打擊力度。對危險化學品重點縣、承接化工產業轉移項目的化工園區、非法違法“小化工”被責令停產整頓的企業,利用電力大數據、社會監督等手段,健全常態化聯動監管機制,開展集中整治攻堅,防止死灰復燃,鞏固提升整治成效。
(三)全面完成三年行動任務。督促企業高質量完成2022年的各項任務和組織開展三年行動“回頭看”,確保三年行動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四)開展重點縣專家指導服務。對重點工作、薄弱地方開展專家指導服務;完成應急部專家指導服務后續監督整改工作;深入推進重點縣建設一支本地化專家隊伍。
(五)開展標準化達標創建。推動企業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作為夯實企業安全基礎的重要手段,督促企業按照化工過程安全管理要素進行管理。合成氨、氯堿(劇毒)、液化天然氣企業、危險化工工藝精細化工企業積極創建二級標準化,其他化工、醫藥生產企業要全面開展三級標準化創建工作;對標準化企業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開展抽查檢查,督促企業持續運行標準化體系。對降低安全標準的,要撤銷標準化證書。
四、提升人員能力素質水平
(一)深入推進安全培訓網絡建設。一是推動15家培訓空間試點企業,通過學習觀摩、培訓指導等措施,建成符合企業實際、具有特色的培訓空間。二是持續推動化工安全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利用各類支持政策,初步建成符合區域特點,功能較為完備,具備培考兩用的實訓基地。三是充分利用應急部建成的“國家危險化學品數字培訓資源共享平臺”有關資源,為我省危化企業推進培訓空間和實訓基地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二)企業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以嚴格人員資質條件為抓手,以實施工傷預防能力提升培訓工程為載體,強化學歷提升教育和集中輪訓,推動重點人員能力提升。一是與人社部門聯合啟動工傷預防能力提升培訓工程,利用工傷預防費支持政策,按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人培訓要點》要求,年內實現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人輪訓全覆蓋。二是以精細化工和重大危險源企業為重點,督促企業通過學歷提升、內部調整、人員招錄等方式,推進崗位操作人員安全資質條件達標。三是各市要充分利用省廳所公告的7所大專院校,并結合實際,多種形式搭建適合本地區的化工專業學歷提升平臺,大力推動企業與院校聯合辦班、化工園區與院校合作辦學,督促企業從業人員參加化工學歷教育,確保按期完成危化從業人員學歷提升工作。
(三)基層安全監管人員專業能力建設。以化工園區為重點,綜合利用聘用技術檢查員、嚴格準入門檻、強化專業培訓等手段,逐步解決危險化學品基層監管力量薄弱、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一是認真落實《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技術檢查員和社會監督員工作規定(試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聘用行業專家、技術檢查員、第三方專業機構等措施,強化本地專業執法力量。二是利用現有政策,明確人員準入條件,打通公務員特殊職位招錄、區域集中專項招錄、專業人才引進等通道,建立專業人才補充長效機制。三是貫徹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人員系統性、模塊化、階梯式培訓大綱,重點市縣要建立區域性培養培訓基地和現場教學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落實入職培訓3個月、每年復訓2周制度。
五、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
(一)提升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應用水平。發揮預警系統線上監管的作用,開展巡查和抽查,對每日承諾的高風險企業進行重點檢查,對未承諾、報警處置不及時、不正常離線等不履行包保責任制的企業從嚴監管;區分特別管控(紅色)、重點關注(黃色)和一般監管(綠色),建立重大危險源企業常態化分級監管機制,每日動態分級管控,推動實現部、省、市、縣、園區及企業上下貫通、聯網管控。
(二)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試點建設。按照《“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特殊作業許可與作業過程管理系統建設應用指南(試行)》《“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智能巡檢系統建設應用指南(試行)》《“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人員定位系統建設應用指南(試行)》要求,全面推進山西信發化工有限公司、潞寶興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紫羅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靈石中煤化工有限公司4家試點企業做好試點工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可做為省級試點,推進特殊作業許可與作業過程管理、人員定位、智能巡檢等應用場景的建設應用。
(三)推進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總結山西龍智化工有限公司、華陽集團氮基合成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芮城分公司、國藥集團威奇達藥業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銷售侯馬油庫和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石油分公司晉城油庫等6戶試點企業的經驗做法,在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中全面推行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
六、強化企業安全監管
(一)加大對普通化工、醫藥化工和試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將這類企業全部納入檢查范圍,明確安全監管主體,依法依規實施監管,消除監管盲區。督促企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基礎,開展安全設計診斷、落實安全措施和安全設施;督促試生產企業制定試生產方案、生產前開展“三查四定”和落實安全準備措施,建立安全管理體系,依法依規合法生產。
(二)推行主要負責人計分考核辦法。出臺《危險化學品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考核記分辦法》,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職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履行主體責任。
(三)嚴格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加強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流向管理,督促企業健全完善購買、生產、經營易制毒化學品的儲存數量、購銷臺賬等基礎信息;涉及出租廠房、設備、器材、倉庫等事項的,要按照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及時向屬地監管部門報告;配合公安部門,加大檢查力度,嚴防不法分子利用有關場所、設備和產品生產毒品。
(四)加大安全監管執法力度。將全年重點安全監管工作納入檢查內容,發現企業存在違法行為的應依法予以處罰,對限期不能整改完成的,應予以停產整頓,對存在重大隱患的,要實施停產措施,限期仍不能整改到位的,提請地方人民政府予以關閉。
請各市結合自身實際,列出工作清單。在6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別報送本地半年和全年工作進展情況。
山西省應急管理廳
2022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