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市場監管局、教育局、衛生健康委、公安分局,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市教委各直屬學校,各行業辦學主管(辦)單位:
為有效落實國家四部門《關于做好2024年秋季學期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鞏固前期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成果,深入推進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有效防范風險隱患,及時破解突出問題,切實保障在校師生飲食安全,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四個最嚴”要求,結合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通過全面排查校園食品安全主體的風險隱患,集中整治當前的突出問題,嚴查重處違法違規行為,完善治理長效制度機制,持續壓緊壓實校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行業管理責任、監管部門責任、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提升我市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廣大師生家長的安全感。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主體信息歸集整理更新
1.各區教育部門要及時掌握學校(含托幼機構,下同)食堂新建、改建、擴建計劃,學校食堂承包經營企業(以下簡稱食堂承包企業)、校外配餐企業、學校食堂大宗食材供應企業變更情況,并通報同級市場監管部門。
2.各區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與教育部門、行業辦學主管(辦)單位的信息共享,通過實地核查、詢問相關負責人、對比各方數據等手段,全面準確掌握轄區內學校食堂、食堂承包企業、校外配餐企業、采用校外配餐服務的學校(以下簡稱服務學校)、大宗食材供應企業的信息、數據,及時更新校園食品安全主體檔案。
3.各區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校園食品安全案件和抽檢不合格情況的梳理統計,重點關注多次受到行政處罰和抽檢出現不合格情況的校園食品安全主體。
(二)壓實行業管理責任和學校主體責任
1.各區教育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完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架構,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食堂從業人員隊伍建設,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訓,提升學校食品安全保障服務水平。
2.各區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建立完善民主監督、滿意度測評、投訴舉報、應急處置等食品安全管理機制,明確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督促學校校長(園長)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學校重要議事內容,定期組織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
3.各區教育部門會同衛生健康部門指導學校深入開展食源性疾病預防和營養健康宣傳教育;結合營養健康食堂建設,積極配備營養指導員,提供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指導建議,優化膳食結構,倡導學生餐食減油、減鹽、減糖。
4.秋季開學后一個月內,各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至少要在學生食堂或服務學校召開一次現場辦公會,實地查看了解情況、解決問題、部署工作,著力改善學生就餐環境。秋季開學后一個月內,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要適時邀請家長代表進校(園)考察評議學校食堂,面向師生家長組織開展一次食品安全滿意度測評,對反映的問題立行立改,主動接受監督。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要嚴格落實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校長(園長)要陪好餐。
5.各中小學校要在現有家長委員會、膳食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由校長(或主要負責人)、負責食品安全工作的副校長(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組成的學校食品安全委員會,參與學校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 提升共治效能。
(三)持續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1.各區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教育部門要督促指導學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業采用標準圖示、色標、五常、6T等食品安全管理方法,鼓勵學校食堂建立HACCP或ISO22000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要求新進校外配餐企業必須建立HACCP或ISO22000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確保所有校外配餐企業食品處理區(切配區、烹飪區、分餐區、餐具清洗消毒區等)監控視頻信號均接入天津餐飲服務互聯網明廚亮灶視頻監控平臺,繼續保持轄區內學校食堂、校外配餐企業“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100%。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和反食品浪費教育,倡導學校食堂按需供餐,通過采取小份菜、半份菜、套餐、自助餐等方式,推廣“桶餐到班”等新型供餐模式,減少餐飲浪費,提升師生就餐體驗。
2.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設食材驗收貯存、入庫出庫、加工烹飪、餐食分發、師生就餐等食堂全鏈條無死角實時視頻監控系統;鼓勵運用“互聯網+AI”、“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打造具有自動化晨檢、庫房傳感器監控、智能識別留樣、有害生物AI識別和防制、人員場景化培訓、食材數字化追溯管理等功能的食品安全全智能管理學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業。
(四)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
各區市監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深入開展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同時兼顧高等院校和托幼機構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不放松。在9月底前完成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食堂、校外配餐企業全覆蓋檢查,對新進校外配餐企業和單餐次供餐量增長明顯、新雇員工占比較大的校外配餐企業實施重點檢查;在10月底前完成服務學校、高等院校和托幼機構食堂、食堂承包企業總部全覆蓋檢查;在秋季學期其他時間開展日常監督檢查。
1.規范食材采購,嚴格進貨查驗
各區教育部門要督促指導學校建立實施食堂大宗食材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制度和大宗食材供應企業評價退出機制,與經營資質齊全的大宗食材供應企業簽訂明確食品安全責任和義務的合同(協議),定期公示有關情況。
各區教育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學校和校外配餐企業指派專人或工作團隊負責進貨查驗,完善查驗流程和報備制度,嚴格查驗、索取并留存食材供應商加蓋公章確認的經營資質、食材合格證明文件、銷售購物憑證等,確保食材貨票相符、來源可溯、感官性狀無異常,如實記錄并完整保存進貨查驗信息。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要結合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督促學校食堂、校外配餐企業在購進肉類產品時嚴格落實索證索票要求(附件2),提示其外購肉糜、肉餡、肉丁存在的風險;嚴查購進、使用假冒牛羊肉和來源不清、來歷不明、未經檢驗檢疫、檢驗檢疫不合格畜禽肉產品的違法行為。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對抽檢不合格食品及時開展核查處置和溯源排查,督促學校食堂、校外配餐企業立即停用,及時將抽檢不合格信息通報同級教育部門;食品來源涉及外區的,要及時通報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從嚴從快查處。
學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業不得將預制菜作為食材用于制作學生餐食;嚴禁采購、使用超過保質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等的食品以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一次性餐盒、洗滌劑、消毒劑等食品相關產品。
2.嚴格從業人員管理,規范餐食加工制作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教育部門要督促學校食堂、食堂承包企業、校外配餐企業、服務學校根據供餐用餐量依法依規配齊配強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加強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教育培訓,確保新進從業人員取得有效健康證明后上崗;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實際、包含病媒生物防制內容的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嚴格執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到位。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教育部門要督促學校食堂、食堂承包企業、校外配餐企業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的要求,加強餐食加工制作過程標準化控制,規范食品工用具分類專用、冷凍肉品化凍、大米淘洗、雞蛋清洗倒筐、餐食熟制后測溫、足量留樣并如實記錄、分裝配送過程保溫、按時送餐到校等關鍵操作行為。監管執法人員在監督檢查中要抽查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并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其所屬單位。
3.優化場所布局流程,維護升級設施設備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教育部門要督促指導學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業理順各環節流程,合理布局食品處理區,設置符合實際需要的食材貯存、初加工、切配,餐食烹飪、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潔存放等場所;確保食品處理區地面、墻壁、天花板等鋪設材料符合安全要求,表面無破損,結構有利于排污、清潔需要。根據用餐供餐需求、從業人員數量和工作強度配備食品加工制作設施設備,定期開展清潔維護保養和升級改造;配齊配全食品處理區出入口空氣風幕、粘捕式滅蠅燈、防蟲紗窗、擋鼠板等設施設備,及時查找有害生物活動跡象,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和孳生。
4.規范清洗消毒保潔,保障餐飲具、工用具清潔衛生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教育部門要督促指導學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業配齊配全能夠滿足安全供餐需求的餐飲具、食品工用具清洗消毒保潔設施設備,完善相關崗位工作職責,為從業人員配備專用除渣、清洗工具,規范除渣、浸泡、清洗、消毒、保潔等各環節操作。清洗消毒后的餐飲具、食品工用具要及時瀝干(或烘干)、合理存放、保持表面潔凈。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在監督檢查清洗消毒保潔環節時,要實施“五必查”(附件3);要加大復用餐飲具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和微生物污染等問題的監督抽檢力度,及時將抽檢不合格情況通報同級教育部門;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從嚴從快查處。
鼓勵學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業配置洗碗機、熱力消毒房等;鼓勵采取快速檢測或第三方檢測等方式自查復用餐飲具清洗消毒效果,積極主動采取措施降低復用餐飲具監督抽檢不合格率。
5.開展校外配餐企業駐廠跟班檢查
轄區內有校外配餐企業的市場監管局在企業開啟秋季供餐一個月內,每日要向所有校外配餐企業派出監管人員開展駐廠檢查和跟班檢查;在秋季學期其他時間段,根據校外配餐企業食品安全風險實際情況安排駐廠檢查和跟班檢查。監管人員在監督檢查中要按照《天津市校外配餐企業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要求,查準找全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及時向企業反饋并督促整改,確保餐桶和保溫箱表面清潔、有效保溫,送餐專車專用、車廂清潔消毒到位等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落實到位。
6.嚴格校外配餐交接驗收、留樣、分發操作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會同教育部門要督促指導服務學校制定餐食交接驗收、應急供餐保障方案,指定專人或工作團隊會同校外配餐企業送餐人員在餐食到校后第一時間開展驗收工作;由雙方共同抽取一份餐食查驗,確認餐品內容與當日菜譜一致、感官性狀正常、中心溫度在60 ℃以上、配餐企業分餐人員健康證明合格有效等情況,并在雙方留存共同簽署的驗收證明后,立即同步進行搬運保溫箱(桶)、分發餐食、保存留樣。服務學校的每個校區都必須對配餐留樣。
對配送需要冷藏貯存食品的,服務學校還應查驗該食品到校溫度是否在食品標簽標明的溫度范圍內。對不符合驗收要求和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風險的餐食,服務學校要堅決做退餐處理,不可讓師生繼續食用,啟用應急供餐方案,保障及時供餐,降低輿情發生風險。服務學校應當會同校外配餐企業結合校區實際情況,共同研究優化餐食搬運、分發流程和保障措施,有效縮短餐食到校后至學生用餐間隔時間。服務學校應當保障分餐、就餐環境衛生整潔,最大限度降低蟲蠅和灰塵對餐食質量的影響。
校外配餐企業在配送水果時,必須告知師生是否可以直接食用;不可直接食用的,必須告知師生需要在食用前清洗消毒。
(五)著力提升輿情風險處置能力
各區相關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完善校園食品安全風險信息通報、會商、協調處置工作機制;加強輿情監測、研判和輿論引導,積極主動應對處理輿情風險;遇有校園食品安全輿情要及時組織核查處置并上報反饋情況,按照有關程序規定,及時穩妥回應社會關切。暢通學校食品安全訴求表達渠道,積極借鑒“楓橋經驗”,發揮學校屬地市場監管所“網格化”管理優勢,實施校園食品安全“接訴即辦”,快速化解學生在校用餐時產生的矛盾糾紛,防止校內事態影響擴大到校外。推廣食品安全員全程保障學生用餐、在學生食堂就餐區設立“服務監督臺”、開展滿意度問卷調查等有效經驗做法,降低校園食品安全輿情風險,切實維護和營造良好社會輿論環境。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部門協作,加強信息通報
各區相關部門要在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增強校園食品安全風險意識,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統籌協調,形成各負其責、互通信息、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區學校(包括服務學校)、托幼機構在發現校外配餐到校溫度不達標、餐食中存在異物、學生用餐后出現身體不適等食品安全問題風險后,必須及時主動實施“雙報告”,即除必須向區教育局報告情況,還必須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區教育局在收到相關情況報告后,應及時向市教委報告,同時向本區市場監管局通報。區市場監管局在收到相關情況反映后,應及時向市市場監管委報告;食品安全問題風險涉及外區校園食品安全主體的,還應及時向該主體屬地市場監管局通報。
(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各區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嚴”的主基調,對前期被檢查出問題、存在抽檢不合格情況、受到通報督辦和行政處罰、產生過輿情的單位要提高監督檢查頻次,實施“回頭看”重點檢查;對近兩年(特別是今年春季學期)監督抽檢發現不合格情況的單位,要實施“再抽檢”,切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加大重大案件查辦、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實施“溯源排查”、“追蹤三查”、“一案雙查”、“一案雙罰”,堅決糾治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未經許可從事學校食堂承包經營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追究服務學校未按要求查驗配送餐食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對一年內累計三次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的單位,要堅決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及時將受到處罰的食堂承包企業、校外配餐企業情況通報教育部門、行業辦學主管(辦)單位,建議其督促相關學校停用、更換食堂承包企業,及時停止受到處罰校外配餐企業的供餐行為,防止食品安全風險擴大。強化行紀銜接,對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職責、監管職責不到位的單位和人員嚴肅追責問責;強化行刑銜接,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的校園食品案件,嚴厲懲治違法犯罪行為。
(三)按時反饋工作情況
請各區市場監管局按照市市場監管委相關要求,準時報送工作情況。請各區教育、衛生健康、公安部門于11月9日前,將有關工作情況分別對口報送市級部門。
聯系人及電話:秦 沛(市市場監管委),24453292
劉德森(市教委),63081550
郭萌萌(市衛生健康委),23337721
張 羽(市公安局),13752196054
附件:1.國家四部門《關于做好2024年秋季學期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
2.學校食堂及其承包企業、校外配餐企業購進肉類產品索證索票要求
3.餐飲具、食品工用具清洗消毒保潔環節五必查
市市場監管委 市教委
市衛生健康委 市公安局
2024年9月13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
附件1.國家四部門《關于做好2024年秋季學期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