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四部門關于印發原糧運輸減損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國糧倉〔2024〕271號)

   2024-12-30 852
核心提示: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等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指導做好原糧運輸減損工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四部門印發原糧運輸減損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局)、交通運輸廳(局、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各垂直管理局,各地區鐵路監督管理局,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各鐵路局集團公司,河南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輕工大學:

現將《原糧運輸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遵照執行。2023年6月19日印發的《糧食運輸技術指南(試行)》同時廢止。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交 通 運 輸 部

國 家 鐵 路 局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原糧運輸減損技術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等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指導做好原糧運輸減損工作,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節糧減損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執行糧食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創新為動力,強化國內原糧運輸過程管理,加快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應用,減少運輸環節原糧損失損耗。到2027年,原糧運輸技術水平實現新進步,原糧運輸技術支撐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原糧運輸減損降耗取得新成效。到2030年,原糧運輸技術水平實現顯著提升,原糧運輸技術支撐體系基本完善,原糧運輸減損降耗取得重大進展。

二、做好原糧運輸準備工作

(一)做好裝運準備。托運人應選用適宜載具運輸原糧,承運人配合托運人按規定做好原糧運輸必要防護處理并備好包裝物、鋪墊物等。鋪墊物不應破損,宜用麻袋片或塑料編織片等不易吸潮的材料,不得使用谷殼、篾片、葦席或其他不適宜的鋪墊物。加強包裝物、鋪墊物和必備用品管理,確保質量良好。

(二)檢查運輸載具狀態。托運人、承運人應加強對汽車、火車、船舶等運輸載具檢查,確保狀態良好。認真檢查運輸載具門、窗、艙蓋等處,確保無漏雨雪、漏糧、水濕、污染等異狀,車輛、船只等運輸載具的裝載空間規整完好,包裝袋、集裝袋、集裝箱等完整無破損,內部空間清潔干燥,衛生條件良好,確保運輸途中不開裂破損。及時檢查車輛、船只鋪墊物及防雨設施,避免原糧撒漏或濕損風險。做好原糧接卸和輸送設備維護,確保傳動、承載、運輸設備狀態良好。

(三)落實原糧運輸衛生要求。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相關要求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原糧儲運衛生規范》。運輸糧食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糧食運輸的技術規范,減少糧食運輸損耗,不得造成原糧污染。

(四)加強托運前檢查。托運人要加強運輸原糧質量安全管理,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質量檢驗。不得違規托運真菌毒素、農藥殘留、重金屬或其他危害物質超標的原糧,霉變或色澤、氣味異常的原糧,以及儲存期間使用儲糧藥劑未滿安全間隔期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原糧。對于指定非食用用途的原糧,要嚴格執行安全運輸要求,確保不流入口糧市場。高水分糧、蟲糧等,由托運人在托運前進行妥善處理,并將有關情況如實告知承運人。按有關規定落實糧食、包裝物、運輸工具相關的防疫檢測。

三、做好原糧接發減損工作

(一)做好清理抑塵和輸送降碎。做好原糧裝卸、入倉過程降塵清理,可使用高效環保原糧清理系統、密閉高效輸送設備或其他除塵和抑塵技術裝備降塵。裝船、裝車機具設備落糧處宜加裝降碎抑塵裝置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輸送設備可采用彈性擋板等設施,降低原糧破碎率。

(二)做好原糧出倉質量管理。庫存原糧質量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出倉時如發現原糧遭受污染、水濕、蟲霉變質等情況,該部分風險糧食須分類處置。根據原糧污染因素、水濕程度和質量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理、搶救,防止損失擴大。

(三)做好原糧出倉作業管理。平房倉儲存的原糧出倉前應進行通風散氣,嚴格遵守作業規程,防止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糧堆或糧芯溫度與環境溫度差異較大時,應降低出倉速度,避免結露。提前檢修扒谷機等機械設備,做好輸送帶等設備橋接,安排好開機順序,防止出現遺撒。作業時應及時清掃糧倉和場地,收集遺撒原糧。

(四)做好港口中轉作業。加強港口作業設備檢修維護,確保運行狀態良好。合理設置設備啟動順序,減少不必要停機,降低作業環節拋撒損失。鼓勵應用物聯網技術,采用散糧物流管控一體化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實現運輸、倉儲及作業數據流的高度融合、動態作業協同,及時掌握設備運行情況,做到設備預測性管理和預防性維護。

四、加強原糧在途減損工作

(一)預防在途原糧損失。原糧運輸應遵守各項相關管理要求。鐵路運輸,應確保車輛密封性能良好,保證裝車后篷布苫蓋質量良好,繩索固定系牢,行駛過程中遮蓋牢固,有效防風、防雨雪、防危害物質混入。船舶運輸,應做到糧面全覆蓋,做好密封,防止受潮、淋雨或風吹落水。公路運輸,應確保篷布妥善安裝,繩索固定系牢,整體密閉性好,途經積水及劣質路段,減速慢行,避免因水濺浸或顛簸造成原糧受潮、散落。集裝箱運載原糧,應檢查鎖扣和箱體狀態,防止松脫、破損。散糧汽車運載原糧,應檢查倉口和車廂狀態,防止發生松脫和受潮。

(二)預防在途原糧品質劣變。承運人根據托運人要求,按照原糧品種和運輸周期,有針對性地采取隔熱、保溫、抑菌等技術手段,避免原糧品質劣變,降低運輸過程中原糧結露、發熱、霉變和蟲害等風險。不得在運輸途中使用國家禁止的化學藥劑或違規使用化學藥劑進行保質殺蟲等作業。

(三)及時處置突發情況。托運人、承運人要按約定加強原糧發運、運輸、接收的數量、質量管理。一車一船或一箱(大船按艙)宜裝載同一品種、同一性質的原糧,如遇特殊情況拼裝時,需采取相應隔離措施并有明顯標識。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應按照托運人要求,保持原糧品質,遇到異常情況,應及時與托運人聯系進行處理,避免損失擴大。在運輸途中,根據約定做好巡檢和記錄,消除原糧質量風險因素。

五、強化原糧運輸減損技術支撐

(一)加強技術培訓。加強原糧運輸作業人員培訓,確保相關人員了解掌握作業流程。從事原糧物流運輸的駕駛人員須按規定持證上崗。糧食倉儲物流從業人員須熟悉原糧特性,掌握儲糧害蟲防治技術、防霉技術、安全儲藏技術、安全檢測技術,并按規定具備相應技能。從事原糧物流機械化裝卸、搬運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熟練掌握設備操作和維護技能,熟悉操作規程,滿足相應從業要求。

(二)完善糧食多式聯運硬件設施。統籌推進散糧運輸、集裝運輸、多式聯運等協調發展,鼓勵裝卸點應用集裝箱翻轉機、固定式集裝箱裝箱站、固定式集裝箱卸箱站等裝卸新技術、新裝備,減少傳統運輸模式裝卸、搬運次數,有效降低原糧轉運過程損失。

(三)提升運輸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在原糧運輸過程中,鼓勵采用基于北斗時空定位及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物聯網監測系統、基于云平臺的糧情數據存儲平臺等信息技術手段,及時提供運輸糧情監控與預測服務。深化糧食物流信息化建設,暢通各環節之間的銜接與協調,形成靈活高效的糧食物流服務體系。

(四)加強原糧運輸技術管理。鼓勵各類創新主體研發原糧運輸減損新技術、新裝備,促進多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攻關,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成果,提升原糧運輸技術水平。加強原糧運輸技術宣傳教育和相關技能培訓,營造推動技術應用的良好氛圍。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