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廣西市場監管“實干創新年”。做好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對標自治區黨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和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部署安排,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堅持講政治、強監管、促發展、保安全,聚焦“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深化拓展“1145611”工作思路,努力開創市場監管工作新局面,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一、深入實施“強黨建作表率”行動,確保市場監管工作正確方向
1.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開展“不忘來時路,盡好當下責”對黨忠誠教育,實施“新征程·新理念”思想解放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拓展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抓好巡視“回頭看”整改任務落實。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鞏固提升系統行風建設成效。嚴肅查處頂風違紀、隱形變異“四風”問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實施“黨建+”工程,深入推進機關黨建與中心工作有機融合,著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市監鐵軍”。
2.扎實推進“小個專”和網約配送員群體黨建工作,探索建立廣西“小個專”及網約配送員群體黨委黨校,打造一批“小個專”黨建實訓點。
二、深入實施“抓改革優環境‘8+12+N’”行動,擦亮“營商廣西·桂在便利”品牌
3.扎實推進深化不含行政區劃企業名稱登記管理、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商品交易市場創新監管、特殊食品注冊優先審批政策、地方標準管理制度改革、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等8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加強改革方案統籌、舉措配套、節奏聯動,打造全國市場監管領域深化改革“廣西樣板”。
4.統籌推進12項自治區級改革任務,重點推進建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認證體系、中國(廣西)—東盟口岸檢驗檢測體系、食品安全風險“指南針隊伍”試點等3項自治區深改任務,深化拓展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商事登記確認制、廣西產業園區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等3項服務自貿試驗區、園區改革。開展建立與東盟國家知識產權治理聯動機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跨境電商監管服務、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試機制、粵桂兩地跨省遷移“一件事”、市場監管數據管理“一表通”等6項探索性改革。
5.加快推進市場監管各層次各領域重點改革工作,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任務方案,持續落實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等21個改革細案,推動14項牽頭任務、43項配合任務落地見效,努力取得一批標志性改革成果。
三、深入實施“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行動,筑牢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
6.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對擬由政府出臺的文件做到應審盡審,出臺《廣西公平競爭審查抽查工作指引》,推動審查主體責任落實。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破壁”專項行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守護”專項行動。開展打擊傳銷整治“回頭看”。辦好東盟國家公平競爭會議。
7.加大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力度,規范民生領域重點商品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綜合整治經營主體“內卷式”競爭。服務平臺經濟創新發展,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開展殯葬領域、機動車檢驗、重點領域廣告等專項治理。
四、深入實施“強主體促發展”行動,促進更多經營主體“生得下”“長得大”“活得好”
8.提升準入準營效率,完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創新建立知名企業名稱保護機制,優化實名登記程序。扎實推進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一件事”改革。探索登記材料“無紙化”申報,實現經營主體章程、決議系統自動生成。
9.深入推進“提質強企”行動,推動1000家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標準官,培育質量品牌優質企業4000家。
10.開展“育苗扶壯–轉型升級”專項行動,投入真金白銀支持“個轉企”。加強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為“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量身打造年化率不高于0.5%的專項融資擔保。拓展“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題銀行”建設成效,全區“主題銀行”服務點突破100家,制定“主題銀行”規范化體系標準。
11.探索構建“放心消費+信用”融資模式。推動將質量品牌信譽作為經營主體的融資依據,探索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效機制。
12.健全經營主體反映問題響應處置機制,推動組織協調機制升格,強化訴求辦理剛性約束和閉環管理,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五、深入實施“促消費惠民生”行動,在提振消費信心、擴大國內需求、增進民生福祉中發揮更大作用
13.健全消費維權機制。報請出臺廣西貫徹《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方案,制定依法規范投訴舉報處置的實施意見,探索制定線下無理由退貨和先行賠付工作指引。提高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先行和解率,探索與平臺企業售后渠道關聯。
14.營造放心消費環境。開展放心商店、放心市場、放心網店、放心餐飲及放心景區培育,在百度、騰訊地圖等發布廣西“放心消費”地圖,拓展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覆蓋面。深化拓展12315“五進”消費維權服務站建設,在商場、超市、市場、景區、鄉鎮等打造“一站式”維權服務點。組織千鄉萬村保權益促消費行動,依托全國智慧315平臺開通消費答疑直通車。健全完善邊境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打造邊境放心消費目的地。
15.開展“守護消費”鐵拳行動,打擊民生商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網絡侵權假冒、虛假宣傳等行為,開展加油機、“民用三表”等計量器具治理,推進電子計價秤“稱心”行動,配合總局在全國推廣應用廣西“查真假”執法軟件,查辦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
六、深入實施“提質量強產業”行動,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建圈強鏈和開放發展
16.加強質量強桂建設統籌謀劃,發揮質量強桂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促進產業、財政、金融、科技、貿易等政策與質量政策協同,協調40個成員單位及各地推動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提升。深化自治區質量督察考核。
17.報請印發強化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專項行動方案、加強新形勢下廣西地方標準化工作意見等重要文件。
18.加強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加快標準提檔升級,高效承擔深化地方標準管理制度改革國家試點,圍繞鋁、機械等傳統產業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健全一批產業標準體系,實施一批標準穩鏈標志性項目。
19.加強計量基礎能力建設,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80項、地方計量技術規范15項。鞏固綠色低碳認證全國領先優勢,服務產業數智化、綠色化轉型。
20.加快升級廣西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布局建設一批產業轉型升級亟需的質量基礎設施。深化開展質量品牌“五強”活動,做好第七屆自治區主席質量獎評選表彰,加大質量品牌優質企業培育力度。推動蔗糖、林木、鋁產業等重點產業鏈上下游質量聯動提升。提升質量服務“一站式”平臺服務效能,創新開展“一園區一站點”試點。
21.以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等園區為重點,建設特殊食品聯合審批綠色工作站,推動全國特殊食品注冊優先審批政策常態化落地見效。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鏈招商提質增效。
七、深入實施“知識產權賦能創新”行動,更好支撐高水平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22.健全制度機制,落實落細自治區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省部共建”重點任務,高標準召開推進大會。推動廣西知識產權廳際聯席會議升格為自治區級議事協調機構。制定出臺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等高質量發展政策文件。
23.激發創造活力,強化“專利轉化+標準+認證+商標+市場拓展”有機結合,推動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15件,注冊商標突破60萬件,地理標志突破220個。新增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100家以上,專利備案產品突破1900件
24.依托廣西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加快建設知識產權科技創新成果融合發展工作站,力爭實現自治區高校全覆蓋。支持各地加強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探索建立廣西知識產權運營基金。
25.推進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計劃和“百個地理標志千家企業運用”行動,舉辦“廣西品牌天下行”活動,全面提升“桂有優品”品牌競爭力。
26.提升保護能力,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建成運行國家級南寧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加快建設廣西、柳州市、防城港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深化“守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行動。推動建設南寧知識產權法庭,探索設立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商學院。
八、深入實施“市場監管助力開放發展”行動,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27.構建多元化開放平臺。發揮東盟國家標準化合作交流中心、“一帶一路”國家計量測試研究中心以及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檢測認證聯盟等平臺作用,建設中國標準海外應用試點,與相關機構共同在老撾等東盟國家建設香蕉、百香果、菠蘿蜜、毛豆等農作物標準化種植示范區10萬畝,共研一批農業標準。辦好第四屆面向東盟的國際標準化論壇,進一步健全完善與東盟國家雙多邊標準化合作機制,有力支撐國家標準委面向東盟開展區域標準化合作交流。完善中國—東盟/RCEP標準云平臺、市場經營便利地技術性貿易措施紅綠燈平臺功能,更新標準題錄7000條以上,標準題錄累計達9萬條。打造一批認證檢測“小而美”互認合作項目。
28.穩步擴大標準制度型開放。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協定實施,爭取與柬埔寨等東盟國家機構簽訂合作文件2份,舉辦高級別標準化活動4次以上。與東盟國家加強現代農業、傳統醫藥、電動車、跨境電商、跨境物流等領域標準共研共享,開展軌道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標準化研究與技術標準轉化應用。聯合國內外相關機構,同老撾等東盟國家研究編譯一批急需的中國標準外文版、東盟國家標準中文版,為標準化國際合作創造有利條件。與越南加快中越雙語跨境快遞物流3項團體標準實施應用,拓展跨境電商領域標準共建覆蓋范圍。推動投資、貿易、消費、資金流動、人員往來、物流暢通等“六個便利”重點領域標準建設。探索形成人工智能中國標準的小語種版本。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集標準、認證、物流、銷售及體驗于一體的供需對接平臺,構建全方位對接合作機制。
29.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機制建設,研究制訂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南,護航企業更好“走出去”。
30.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探索粵桂兩地企業跨省遷移登記“一件事”改革,深度參與共建“信用大灣區”,深化區域消費維權合作,與廣東省簽訂質量基礎設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規則銜接和資源共享。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認證促進中心廣西分中心”作用,推動“灣區認證”和香港優質高端品質認證提質擴面。
九、深入實施“防風險保安全”行動,堅決守穩筑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線
31.加強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著力構建“法治化+智慧化+信用化+網格化+社會化+專業化+預防化”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鞏固拓展食品安全排查整治行動成效,持續推進肉類產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劑、校園食品、農村食品、網絡訂餐、市場(網絡)銷售食用農產品等綜合治理,嚴懲重處非法添加、生產經營有毒有害食品等嚴重違法行為,掛牌督辦大案要案。
32.開展特色食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規范特殊食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自查與報告。
33.推進畜禽產品智慧化聯動溯源監管,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創新開展百姓滿意農貿市場“十個一”監管服務舉措,開展食品安全信用積分管理及先行賠付試點。
34.持續開展“校園餐”食品安全整治,推進學校食堂“三無三有”食品安全工作指南落實。
35.打造“八桂食安”志愿服務品牌。鞏固提升食品安全跨區域合作治理能力。承辦廣西食品安全與產業發展大會,積極承辦第十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做好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
36.嚴格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重要工業產品準入管理和源頭治理,提高重點產品監督抽查批次。加強電動自行車、燃氣灶具、電線電纜、消防產品、化肥、兒童和學生用品等質量安全監管。推進膠合板、蠶絲被產品質量分級試點,實施電線電纜等9類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嚴厲打擊各類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推動全鏈條風險隱患治理。
37.加強特種設備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深入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持續推進特種設備“兩個規定”落實,開展化工企業特種設備、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游樂設施等問題隱患專項治理,深入推進電梯安全筑底行動,鞏固拓展燃氣安全專項整治成效,加快住宅電梯、鍋爐等老舊設備淘汰更新,建設特種設備云服務“一體化”平臺,推進安全監察隊伍能力提升,完善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十、深入實施“市場監管治理效能提升”行動,一體推進提升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和網格化監管
38.加快標準化條例立法、專利條例修訂。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優化“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全面落實市場監管領域分級分類檢查制度,推進簡單事項“一表通查”,推行“掃碼入企”。
39.縱深推進“有溫度的執法”新模式,完善事前事中事后服務、柔性執法制度適用規則、“認罰從輕”等配套制度。動態更新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探索設立“三品一特”安全“專業法庭”,消費維權“巡回法庭”。
40.建立并實施信用檔案、信用分類、信用評價和信用公示等“四項制度”。出臺信用引領經營主體合規守信指導意見,探索創建廣西經營主體信用建設中心,打造“信用看得見”多元運用場景。建立信用信息采集和應用機制,打造“信用積分銀行”。制定《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地方標準,開展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改革試點。
41.加快推進智慧監管(一期)項目落地,優化完善公共應用支撐智慧化平臺,建設市場監管數據資源中心。優化市場監管準入一體化平臺功能,加強八桂食安、價格檢查、執法辦案等系統建設應用,積極拓展“AI+市場監管”應用場景,提升以人工智能為支撐的穿透式監管、非現場監管能力。
42.推動將“三品一特”安全監管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建立健全專(兼)職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隊伍,構建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的網格化監管機制。
43.協調檢察機關以《檢察建議書》等方式,對監管薄弱、工作遲滯的地方進行檢察監督。
44.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高質量編制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全力爭取項目資金支持,高效推進項目落地實施。各地要加強對基層市場監管所執法車輛、執法裝備、食品快檢室、危舊辦公場所修繕、統一標識等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支撐,進一步推進基層市場監管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十一、深入實施“強人才創業績”行動,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引領全體干部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
45.加強人才隊伍的規劃,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工作機制,搭建擔當實干平臺,不斷創新職級干部管理辦法,以激勵擔當為導向,大力選拔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走上一線、走到重要崗位。
46.加強“一院兩校”建設,積極爭取政策性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加快中高職融合發展。
47.加快市場監管“智庫”建設,分門別類建立全系統執法辦案、登記注冊、法治建設、質量安全、食品安全、應急處置、知識產權等專家庫和人才儲備庫,深化拓展國內外高端“智庫”的交流,提升人才保障水平。加快電子數據中心實驗室和“數字+執法”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升級“送教下基層”培訓品牌,持續開展崗位大練兵大比武,強化評價使用激勵工作,暢通人才成長通道。
48.加強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東盟基地建設,做好“十五五”市場監管規劃重大課題、重要事項研究,辦好第二屆“建言獻策”活動。
十二、深入實施“樹形象展風貌”行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講好廣西市場監管故事,唱響市場監管“好聲音”
49.加強政治宣傳,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講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市場監管實踐的生動故事。圍繞提信心、促消費,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題宣傳。圍繞激活力、穩預期,開展“營商廣西·桂在便利”服務品牌專題宣傳。圍繞重實干、謀創新,開展“知識產權·桂在創新”專題宣傳。圍繞強品牌、提質量,開展第二屆“桂有優品”廣告創作大賽。圍繞保安全、促發展,開展“食在廣西·桂在安全”專題宣傳。圍繞強監管、穩秩序,開展“鐵拳·桂在真打”及新《廣告法》實施十周年等系列宣傳,充分展示市場監管部門全面履職盡責新風貌、新成效。
50.完善分類分級、上下貫通的輿情監測處置機制,舉辦湘桂“兩省三市九縣”輿情應急演練。編制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輿情應急處置指南。探索建立市場監管領域敏感重大輿情應急處置啟動機制,提高應急響應效率和輿情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