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年全省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方案》等3個方案的通知(甘政辦發〔2014〕53號)

   2014-05-05 972
核心提示: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2014年全省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方案》、《365現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2014年全省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方案》、《“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2014年實施方案》和《甘肅省草地農業發展試點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3月24日
 
  2014年全省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穩定糧食生產的決策部署,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ㄒ唬┛傮w思路。按照“穩定面積、優化結構、依靠科技、主攻單產、穩定總產、確保安全”的總體思路,突出旱作農業區糧食生產,主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把中東部旱作農業區培育成全省糧食生產的主產區和新的增長點。同時,抓好灌溉農業區糧食生產,主推高效農田節水技術和標準化栽培技術,穩定河西和沿黃灌區的糧食生產能力。突出玉米和馬鈴薯兩大高產作物,建設高產穩產基本糧田,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二)目標任務。確保2014年全省糧食面積穩定在4250萬畝以上,全省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保障全省糧食安全,實現省內糧食動態平衡,供需安全可控,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二、重點工作
 
  (一)狠抓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和省上出臺的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重點落實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對已經明確的政策和中央財政已提前預撥的補助資金,盡快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掌握惠農政策落實進度,加強跟蹤調度,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給農民的實惠不縮水。
 
 ?。ǘ┰鷮嵧七M旱作節水農業工程。在中東部旱作農業區實施1500萬畝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工程。加強旱作農業技術研發和創新,實行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穩定提高旱作農業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河西、沿黃灌區為重點,實施千萬畝農田高效節水工程,推廣膜下滴灌、壟膜溝灌、壟作溝灌三大高效農田節水技術1000萬畝,實現年節水10億方、增效8億元的目標。
 
 ?。ㄈ┘涌祚R鈴薯脫毒種薯推廣和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步伐。以原種生產為突破口,完善脫毒種薯生產供應體系,落實好 6萬畝原種擴繁、60萬畝一級種薯生產任務。加強種薯質量監管,嚴格監督種薯企業依法履行供種合同,確保種薯供應到位,確保全省馬鈴薯實現脫毒種薯高水平全覆蓋,力爭馬鈴薯鮮薯總產達到1200萬噸以上。積極推進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新建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四化”示范基地20萬畝。
 
 ?。ㄋ模┥钊胪七M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把高產創建作為集成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的重要載體,在更大規模、更廣范圍、更高層次上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大力組織實施全省耕地質量提升行動,提高糧食增產潛力。把高產創建與培育種糧大戶、發展專業合作社、推進專業化服務結合起來,逐步實現1個萬畝示范片至少有1個專業合作社,有條件的地方要將示范片做大到2—3萬畝。強化機制創新,積極探索多種創建模式,示范帶動全省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圍繞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及東部百萬畝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采取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施用土壤改良劑等措施完成2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五)全面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水平。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制定完善防災減災預案,提早做好抗災救災的資金、物資和技術準備,做到防在災害之前、救在第一時間、抗在關鍵時點、減到最低程度。充分發揮群眾服務組織的作用,加大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力度,力爭全省各類農作物病蟲專業化防治組織達到1000個,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25%以上。重點做好小麥條銹病菌源區綜合治理,加強馬鈴薯晚疫病、玉米病害、二代粘蟲等重大病蟲防治,力爭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進一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范圍,創新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提高防范自然風險的能力。
 
 ?。┐罅ν七M農業科技培訓和技術服務。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以“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為主題,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規模,重點培訓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重大實用技術。組織制定分品種、分區域、分農時糧食生產技術方案。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季節,組織開展農業科技下鄉進村活動,動員科研、教學、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專家和基層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蹲點包片,搞好科技指導服務。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按照中央和省上有關糧食生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我省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抓住關鍵技術、關鍵措施、重點環節和重要農時,全力以赴促進糧食穩定增產。省農牧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糧食局、省氣象局等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共同實施好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加大投入力度。今年國家和省上安排4.8億元資金,通過地膜補貼形式支持發展旱作農業。省上整合資金扶持馬鈴薯產業發展和灌區推廣農田節水技術。農業防災救災資金,重點防控馬鈴薯晚疫病等重大動植物疫病。各地也要整合項目和資金,努力增加糧食生產投入,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ㄈ﹦撔麦w制機制。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引導農民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提高規模經營水平。在勞務輸出較多的地方,積極組建農村專業化服務隊,開展機種機收、病蟲害統防統治、農田灌溉等生產服務,通過代耕、代種等方式幫助缺乏勞動力的農戶種足種好,杜絕耕地撂荒。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經營效益。
 
  (四)加強督促檢查。繼續完善糧食生產工作督導制度,創新督導方式,使督導工作與調查研究重大問題、解決生產突出困難和重大技術推廣相結合,努力提高督導效果。省上有關部門要不定期深入糧食主產區進行檢查指導,協助地方解決糧食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同時,要及時總結宣傳各地抓糧食生產和抗災救災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營造重農抓糧的良好氛圍。
 
  “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4年實施方案
 
  為了深入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確保2014年度目標任務全面落實,根據《甘肅省“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實施規劃》,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推進三個國家級示范區建設
 
 ?。ㄒ唬┖底鬓r業示范區。通過以物代資、以獎代補等方式,對全省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給予地膜補助(厚度≥0.01毫米),確保物資到位。建立中心示范區,引進試驗示范新品種、新技術,創新和豐富品種選育、病害防治、全膜覆土、培肥地力與農機配套的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大力推廣廢舊農膜回收、保護性耕作等技術,強化宣傳培訓和指導,促進可持續發展。加強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扶持發展產糧大縣,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廣玉米和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面積1500萬畝,推廣一膜兩年用面積300萬畝。
 
  (二)高效農田節水示范區。將高效農田節水技術與測土配方施肥、優良品種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控等先進適用技術組裝配套、集成推廣。在河西、沿黃灌區選擇5—6個縣區,各建設2—3個面積不少于1000畝的示范片,分區域規?;七M高效節水發展。全省推廣高效農田節水技術1000萬畝,畝均節水100方、年節水10億方。其中,新增膜下滴灌面積70萬畝,累計達到200萬畝,畝節水200方;推廣壟膜溝灌技術650萬畝、畝節水100方;推廣壟作溝灌技術150萬畝,畝節水60方。
 
  (三)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認真落實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新建圍欄430萬畝、補播改良188萬畝、建設棚圈1.4萬戶,人工飼草料地達到22萬畝,鼠蟲害防治面積達到617萬畝,完成人工種草任務260萬畝,退化草原治理面積600萬畝。新建規范化、標準化種羊種牛場3個。支持新建或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聯戶)100個。啟動草地農業發展試點工作,加快秸稈轉化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實用技術組裝配套和推廣應用,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退化草原治理率達到35%,牧業縣牛羊存欄下降0.6%,半農半牧業縣牛羊存欄增長3%,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
 
  二、壯大提升六大特色產業
 
  (一)草食畜牧業。制定出臺《甘肅省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4—2020年)》,啟動現代草食畜牧業示范縣建設。積極培育新型市場主體,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認真落實各項強牧惠牧政策,探索建立能繁母牛補貼機制。加強先進適用生產模式攻關,重點推廣“康美”肉牛生產模式、“莊園”奶牛生產模式、“隴原中天”肉羊生產模式、“正大”生豬蛋雞等發展模式,提高綜合生產效益。新建各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600個,創建部省級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80個,全省肉牛、肉羊規?;B殖水平分別達到42%和45%。完成黃牛凍配改良100萬頭,綿羊雜交改良600萬只。確保畜牧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肉蛋奶產量突破170萬噸,比上年增長6.1%。年末牛飼養量達到731萬頭,增長5.1%;羊飼養量達到3406萬只,增長6.4%;豬、禽飼養量增長4%以上。
 
 ?。ǘ┰O施蔬菜。實施面積增加工程,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5萬畝(其中新建日光溫室5萬畝,塑料大棚10萬畝),累計達到180萬畝。實施提質增效工程,加強集約化育苗設施建設,加快舊棚改造,推廣輕簡化機械化作業,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實施國家級和省級蔬菜標準園創建,建立設施蔬菜智能化生產和集約化育苗基地。實施科技支撐工程,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篩選,開展新型棚型結構研究和引進推廣工作。實施規范生產工程,健全完善設施生產標準體系,推廣普及科學、合理、安全施用農藥技術和物理防治技術,力爭設施蔬菜標準小區面積占設施蔬菜面積的8%,集約化育苗統供率達到15%以上。
 
 ?。ㄈ﹥炠|水果。擴大果園面積,新增優質水果面積50萬畝(蘋果園45萬畝、葡萄等5萬畝),達到780萬畝。分區域推廣現代果園輕簡化機械化栽培模式,建立蘋果無袋栽培、矮砧密植、防雹網等先進實用技術試驗示范點3處。加快老果園和密閉園改造進度。加大水果種苗基地建設力度,培育貯藏保鮮企業。力爭蘋果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優質果率達到80%以上。
 
  (四)馬鈴薯。強力扶持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完善脫毒種薯生產供應體系,建成原種擴繁生產基地6萬畝,一級種薯生產面積60萬畝,生產種薯100萬噸,推廣高級別種薯350萬畝。健全種薯質量監管體系,強化種薯質量市場監管,開展種薯質量認證,對28個馬鈴薯項目縣種薯質量檢測機構實行考核。推進商品薯標準化生產,建設新品種及脫毒種薯展示示范點。加強種薯安全貯藏設施建設,培育馬鈴薯精深加工企業,壯大專業市場,加快營銷體系建設。力爭實現1000萬畝馬鈴薯脫毒種薯高質量全覆蓋,生產鮮薯1200萬噸以上。
 
 ?。ㄎ澹┲兴幉?。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20萬畝,總面積達到350萬畝,產量達到90萬噸以上。加強道地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體系建設,圍繞道地品種,在主產縣建立良種繁育基地2萬畝,種苗繁育基地4萬畝,使集中繁育種苗供應能力達到30%以上。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主要推廣當歸膜側栽培、當歸黨參長效緩釋專用配方施肥、當歸黃芪麻口病防控、甘草節灌以及機械化栽培等技術,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100萬畝,建立示范基地10萬畝。引進外埠醫藥企業,建設提取、制藥等深加工生產線,提高加工增值能力。支持初加工企業更新清洗、脫皮、切制、烘干、包裝設備,擴大飲片加工規模,藥材初加工能力達到50%以上,年加工量40萬噸。依托現有中藥材質量檢測站(中心),提高藥材質量監督和市場監管能力,逐步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和質量追溯制度,提高藥材的質量安全水平。
 
 ?。┈F代制種和釀酒原料。新建20萬畝玉米制種“四化”基地核心示范區,完善種子監管體系、種子質量檢測體系。培育重點種子加工企業,建設商業化玉米育種中心3個。加快國家玉米制種基地(甘肅)建設,開展雜交玉米制種基地整治活動。玉米、蔬菜、花卉、小麥、啤酒大麥和油菜制種面積達到220萬畝以上。開展啤酒大麥新品種引進、選育工作,加快釀酒葡萄品種提純復壯、苗木繁育基地建設。通過加快良種推廣,推行優質釀酒原料標準化生產,努力拓展市場空間,促進釀酒原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使釀酒原料生產面積達到80萬畝以上。
 
  三、強化五大支撐體系
 
 ?。ㄒ唬┠繕巳蝿铡?br> 
  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1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群體免疫密度達到95%以上,群體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切實防控小反芻獸疫等外來動物疫病,嚴防疫情擴散。開展布病、奶牛結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凈化,鞏固防治效果。有序監測活畜禽跨區域流動,降低動物疫病傳播風險,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動物源性安全事件。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達到1000個以上,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處置率達到9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25%以上,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全省土地流轉率達到20%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7100個,較上年增長15%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49.5%。
 
 ?。ǘ┕ぷ鞔胧?。
 
  1.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省土地承包確權登記試點擴大到所有縣市區,每個縣市區各選擇1—2個鄉鎮進行試點。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市、縣三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達到3000家以上,省級達到1000家以上,重點規范和扶持60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支持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管理網絡,健全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積極探索農業保險與信貸有機結合的模式,有效化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
 
  2.強化項目資金與物資保障。重點謀劃實施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工程、旱作農業示范、旱澇保收標準農田建設、農村能源、農業信息化、新型農民培訓等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農業重大項目。加大貼息項目扶持力度,支持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新建果蔬保鮮庫、馬鈴薯良種庫120座以上,新增庫容100萬立方米。繼續實施財政貼息扶持牛羊及蔬菜產業政策,擴大受益面。
 
  3.狠抓科技應用與農民培訓。完成高產創建280個萬畝示范片建設。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等耕地質量建設工作,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面積5000萬畝,完成土壤有機質提升150萬畝。繼續抓好節本增效、加工增值、健康養殖、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加快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的研發推廣。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大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年內培訓農民100萬人次。
 
  4.切實做好動植物疫病防控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強化基礎免疫,加強監測預警,開展消毒滅源,規范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加強規模養殖場防疫監管,強化應急管理。組織對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確保重大病蟲害不發生大面積流行。突出抓好農產品生產關和監管關,加快推進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5.突出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進一步細化分解任務,明確工作責任,把握時間節點,加快工作節奏,持之以恒抓好落實。健全督查機制、強化跟蹤督辦,對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的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堅決防止打折扣甚至弄虛作假的不良作風,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甘肅省草地農業發展試點方案
 
  為使農牧結合更加完善緊密,土地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農畜產品產量和穩定性顯著增強,農業系統產業鏈有效延長,保障糧食和生態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全省草食畜牧業和草產業發展規劃,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全省草地農業發展試點工作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嚴格按照“糧草兼顧、牧草和秸稈利用并重、草畜協調發展”的原則,突出人工種草,加快秸稈轉化利用,推動傳統二元種植結構向“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種植結構轉變,促使農業結構更加優化、種地養地矛盾有效緩解、農業系統環境效應明顯改善,推動全省農業向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可持續方向發展。
 
 ?。ㄒ唬┰圏c縣的確定。
 
  按照納入全省牛羊產業大縣建設、草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旱作農業建設和秸稈飼料化利用規劃建設,且在各區域類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原則,選擇隴東環縣、南部臨夏縣、中部會寧縣、河西古浪縣開展試點。
 
  (二)試點任務。
 
  1.突出人工種草。樹立“立草為業”觀念,堅持耕地種草、“三荒地”種草同步,草田輪作、復種套種并舉,推動農業種植結構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以“三荒地”種草為補充,對糧食單產低于100公斤、坡度大于25度的低產田全部實行退耕還草,通過草畜轉化,提高綜合效益;堅持種草養畜、草畜結合的原則,養畜先種草,百頭以上牛場、千只以上羊場建立與養殖規模相匹配的飼草料基地,配套秸稈青貯設施。
 
  2.加快草產業開發。堅持秸稈資源轉化利用與草產品深度開發同步抓,提升秸稈青貯、氨化比例,加快玉米秸稈整株帶穗青貯、優質牧草與秸稈混合青貯推廣步伐,積極探索不同類型秸稈加工利用新模式、新途徑,努力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養殖效益;著力發展商品草業,大力培育草畜加工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進一步提高飼草料加工利用水平,提升草畜產業組織化水平和帶動能力。
 
  3.做優草地農業。加快草畜轉化,大力發展規?;B殖、標準化生產。試點縣牛羊數量快速增長,草食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牧草、秸稈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牛羊生產基礎和生態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草地農業效益明顯提高,實現地盡其利、草盡其用、養畜增效,探索出一條草多、畜多、收益多的草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環縣要充分發揮種草面積大、“三荒地”多、養羊基礎條件好的優勢,著力推進三元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種草養畜,積極探索隴東地區草畜協調發展的新模式。
 
  臨夏縣要充分發揮秸稈資源豐富、農民養羊積極性高、市場發育程度好的優勢,加快秸稈資源飼料化利用,發展秸稈養畜,延伸產業鏈,探索南部干旱區草畜轉化的新模式。
 
  會寧縣要充分發揮墾殖指數高、低產田和坡耕地資源豐富、種草面積大、秸稈資源多的優勢,加快三元結構調整,推動種草養畜和秸稈養畜,探索中部牧草和秸稈高效轉化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
 
  古浪縣要充分發揮“三荒地”多、種草面積大、秸稈資源豐富、養殖基礎好的優勢,加快三元種植結構調整,發展種草養畜和秸稈養畜,探索河西現代高效草地農業發展的新模式。
 
  (三)試點目標。
 
  到2015年底,4個試點縣種草面積達到323萬畝,糧—經—飼結構由79∶18∶3 調整到69∶18∶13,飼草種植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農作物秸稈轉化利用總量達到317.8萬噸,綜合利用率75%,提升10個百分點。培育草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6個,新增草產品生產加工能力3萬噸,草產品加工能力和品牌建設取得新進展。4個試點縣肉牛飼養量、存欄、出欄分別達到32.8萬頭、23.6萬頭和9.2萬頭,肉羊飼養量、存欄、出欄分別達到407.09萬只、253.82萬只和153.27萬只,其中肉牛、肉羊出欄增幅均達到8%以上,高于全省牛羊大縣平均增幅。
 
  二、建設內容
 
 ?。ㄒ唬┡涮淄晟屏挤N繁育體系。
 
  1.牧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環縣、會寧、古浪縣建設標準化苜蓿等良種牧草繁育基地3.3萬畝、引導建設3個規模化草種加工廠,良種牧草選育和擴繁能力提高30%,建成全省有影響力的牧草良種繁育基地。
 
  2.牛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試點縣建設原種奶牛、肉牛場2個,原種肉羊場18個,牛羊供種能力提高30%以上,配套完善牛羊人工授精站點137個,重點鄉鎮實現全覆蓋。加強良種場標準化圈舍、種畜性能測定和糞污處理能力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
 
  3.實施肉牛肉羊良種補貼。試點縣黃牛改良所需凍精、液氮實行全額補貼,對良種肉羊實行差額補貼。每年完成黃牛凍配改良7.2萬頭以上,推廣良種肉羊6700只以上。
 
 ?。ǘ┘訌娨幠;a基地建設。
 
  1.優質牧草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試點縣新建和改造規?;瘍炠|牧草生產基地33.3萬畝,畝產平均提高13%;配套建設儲草棚2.3萬平方米、庫房1.3萬平方米,配套耕種收割、打捆機械95臺套。
 
  2.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試點縣新建標準化奶牛、肉牛養殖場49個,新建肉羊場110個,新增適度規?;A母牛養殖戶(10頭以上)420戶、母羊養殖戶(50只以上) 4600戶。
 
 ?。ㄈ┘涌旖斩掞暳匣谩T圏c縣新建青貯窖、氨化池容量17萬立方米,建設秸稈飼料儲備庫12個,購置青貯氨化機械設備1500臺。
 
 ?。ㄋ模┡嘤菪螽a品加工龍頭企業。試點縣扶持建設草畜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6個、草畜產業專業合作組織38個,初步形成以大中型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為龍頭、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農牧戶為基礎的“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促進草畜產品生產加工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轉變。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資金扶持,推動試點工作開展。加大資金投入,整合試點縣農牧和扶貧資金,每縣安排1000萬元切塊資金用于草地農業試點。實施退耕還草補貼政策,在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實施退耕還草,按照退耕還林補貼標準進行補助。優先安排扶持項目,目前實施的農牧業項目向試點縣傾斜,種草、秸稈加工、養畜機械納入農機具補貼范圍。
 
 ?。ǘ┘涌鞓藴驶幠Ia,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要求,加快牛羊標準化生產,支持試點縣創建省部級示范場,增加試點縣標準化養殖、菜籃子項目數量和資金額度。按照“布局區域化、牧草良種化、生產機械化、加工品牌化”要求,推動優質牧草規?;a,草原獎補、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等項目向試點縣傾斜,逐步形成以大型現代草畜企業為引領、標準化規模場(基地)為紐帶、適度規模家庭經營為中堅力量的草地農業發展新格局。
 
  (三)加快秸稈轉化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全面推廣窖貯、袋貯、揉絲打捆、青貯合作社、青貯銀行等多種秸稈加工利用模式,大力培育秸稈收貯專業作業隊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引導飼料企業進入秸稈飼料生產領域,大力發展裹包青貯、顆粒飼料、壓塊飼料等秸稈商品飼料。試點縣納入2014年秸稈養畜示范縣建設。
 
 ?。ㄋ模┘訌妼嵱眉夹g組裝配套,提升科技貢獻率。堅持以設施技術為基礎、良種技術為核心、飼草料技術為支撐,強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引進、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廣,優化草畜結構,提高附加值,提升競爭力。加強標準化養殖、秸稈青貯等十大主推技術的應用普及和示范推廣工作,推進草地農業科技普及和成果轉化。
 
 ?。ㄎ澹┘訌娊M織領導,確保重點工作任務落實。省上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牧廳、省扶貧辦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草地農業建設試點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草地農業試點工作。各試點縣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試點工作方案,落實建設任務,及時總結經驗,為全面推進草地農業發展提供借鑒。


 
地區: 甘肅
標簽: 農業 糧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