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精神,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監管,保障農村食品市場消費安全,保護農民消費者合法權益,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我市流通環節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落實各級政府對農村食品安全負總責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加強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切實履行監管職能,著力提升農村食品安全整體水平,從根本上消除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為建設和諧平安撫州,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二、工作重點
以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為主線,加強流通環節食品銷售源頭和終端的監管,強化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和日常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區域為分散在縣鄉所在地、城鄉結合部和村鎮的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對象是縣級食品供應商、鄉村兩級食品經銷戶。農村食品安全整治重點品種為農副產品、兒童食品、保健食品、休閑小食品和其它副食品。
三、工作目標
(一)以創建食品安全示范縣為契機,利用食品安全示范縣構建的農村食品安全網絡,建立和健全鄉村食品安全監管“一組一站”模式,即鄉(鎮)建立鄉(鎮)長任組長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行政村設立以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任站長的食品安全監管聯絡站,充分發揮鄉(鎮)、村聘請的協管員和信息員的作用,加強農村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
(二)在各縣(區)具備條件的副食品批發行業組建行業商會,引領行業組織加強行業自律。加強對基層行業商會會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愛國、敬業、誠信、守法教育,引導和監督會員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自覺維護農村食品市場經營秩序。
(三)在農村建立管理規范、誠信守法的“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授予“食品安全示范店”牌匾,并實行動態監管。到今年年底,縣城城區建立4-6個、鄉(鎮)政府所在地建立2-3個、行政村建立1-2個食品安全示范店。
(四)建立食品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制度,依據守信、警示、失信和嚴重失信等不同情況進行區分,根據經營者的信用程度,依法實施不同的監管。
(五)建立完善食品集貿市場、超市、批發經營主體進貨索證索票制度及鄉鎮、街道和社區食品經營主體進貨臺帳制度。
(六)全面取締農村食品生產加工非法小作坊、小食雜店無證無照的經營行為。
(七)加大對農村上市食品質量的清查和監測力度,嚴厲打擊經銷假冒偽劣食品和欺詐消費者的行為,使農村食品市場安全狀況明顯好轉。
(八)加強農村12315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工商部門的12315申訴舉報熱線和基層12315舉報站的作用,及時受理和處理農村消費者的申訴舉報,適時發布農村市場消費提示、警示。
(九)建立流通領域食品經銷資料庫,由當地食品經銷會員企業、個體商戶向副食品行業商會提供其上級供應商的證照、經營食品的種類、經銷食品的流向以及購進產品的質檢報告等資料統一建檔,以便于食品監管部門的查驗。
(十)建立食品企業誠信檔案,完善信用信息評價、披露機制,建立信息通報制度,成員自律處罰制度和實施消費維權先行賠付制度。
四、工作任務
(一)開展農產品質量的整治
重點加強農藥獸藥殘留、甲醛含量、水分含量等的監督檢查;
堅決查處生產經營“瘦肉精”的非法企業和窩點,查處養殖廠(戶)在自配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瘦肉精”的行為。
(二)開展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的監測和監管
1、加強對食品經營單位主體資格的監督管理。抓好食品經營的市場準入關,對無證、無照進行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取締和查處。
2、全面開展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監督抽驗工作,加大對納入整治和監管重點食品的抽查力度,對主要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農村食品市場要進行定期檢測,并及時公布檢測結果。
3、完善食品準入和退出制度,強化對食品經營企業的經營行為和市場主辦單位的監管,實行食品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購銷臺帳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明確相關職責。
4、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市場日常巡查,按照“六查六看”的要求,及時發現問題,依法嚴肅查處。
(三)開展農村食品市場專項整治活動
1、加強對農村集貿市場和餐飲單位的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加大對無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經營食品、餐飲的違法行為,以及經營摻雜使假、無生產日期、無生產企業和無產品合格證食品的違法行為查處力度,保障農村食品安全。
2、嚴厲查處農村及城鄉結合部無證照或證照不全的食品生產加工點。依法查處市場上銷售的各種使用不合格原料、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3、開展節日期間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以“元旦”、“春節”、“五一”、“十一”、“中秋”等節日市場為重點,開展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活動,確保群眾節日期間消費安全。
4、開展農村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集中整治農村城鎮、鄉村舉辦的交易會、廟會及送貨下鄉行為。
(四)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1、按照“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加快全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區分守信企業、警示企業、失信企業、嚴重失信企業等不同情況,依法實施不同監管。對嚴重失信、制假售假食品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向社會公示,對涉嫌構成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案件,要依法及時移送公安部門查處,嚴懲制假售假違法犯罪分子。
2、充分發揮副食品行業商會的作用,引導副食品行業商會制定行業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建設,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檔案,實行食品質量和安全承諾制。
五、實施步驟
我市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動員部署階段(2008年4月)。各縣(區)和金巢經濟開發區要認真做好實施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的動員部署工作,并制定好具體的實施方案。工商、衛生、食藥監、質監、農業、商業等監管部門和鄉(鎮、街道)也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召開專題會議,并制定實施方案。
(二)組織實施階段(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我市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由各級工商部門具體實施。衛生、食藥監、質監、農業、商業等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綜合監督,密切協調配合。各地要針對當前群眾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果斷措施,全面開展各種專項整治行動,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上述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
(三)總結驗收階段(2008年12月)。各縣(區)和金巢經濟開發區要認真做好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和專項整治的總結驗收工作,并將總結材料于2008年12月30日前報市政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各地各部門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的認識,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切實把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級工商、衛生、食藥監、質監、農業、商業等監管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監管,又要密切協同配合,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同時,要充分發揮各級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強食品質量、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宣傳,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進行披露和曝光,形成全社會關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監管,嚴格落實責任。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承擔起責任,依法行政,清正廉潔,秉公辦事,嚴懲行政執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制止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行為。要加強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監管,嚴格責任追究制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給當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當地政府和行政部門負責人的責任,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附件:“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組織結構示意圖。
附件:
“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組織結構示意圖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落實各級政府對農村食品安全負總責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加強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切實履行監管職能,著力提升農村食品安全整體水平,從根本上消除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為建設和諧平安撫州,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二、工作重點
以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為主線,加強流通環節食品銷售源頭和終端的監管,強化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和日常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區域為分散在縣鄉所在地、城鄉結合部和村鎮的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對象是縣級食品供應商、鄉村兩級食品經銷戶。農村食品安全整治重點品種為農副產品、兒童食品、保健食品、休閑小食品和其它副食品。
三、工作目標
(一)以創建食品安全示范縣為契機,利用食品安全示范縣構建的農村食品安全網絡,建立和健全鄉村食品安全監管“一組一站”模式,即鄉(鎮)建立鄉(鎮)長任組長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行政村設立以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任站長的食品安全監管聯絡站,充分發揮鄉(鎮)、村聘請的協管員和信息員的作用,加強農村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
(二)在各縣(區)具備條件的副食品批發行業組建行業商會,引領行業組織加強行業自律。加強對基層行業商會會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愛國、敬業、誠信、守法教育,引導和監督會員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自覺維護農村食品市場經營秩序。
(三)在農村建立管理規范、誠信守法的“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授予“食品安全示范店”牌匾,并實行動態監管。到今年年底,縣城城區建立4-6個、鄉(鎮)政府所在地建立2-3個、行政村建立1-2個食品安全示范店。
(四)建立食品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制度,依據守信、警示、失信和嚴重失信等不同情況進行區分,根據經營者的信用程度,依法實施不同的監管。
(五)建立完善食品集貿市場、超市、批發經營主體進貨索證索票制度及鄉鎮、街道和社區食品經營主體進貨臺帳制度。
(六)全面取締農村食品生產加工非法小作坊、小食雜店無證無照的經營行為。
(七)加大對農村上市食品質量的清查和監測力度,嚴厲打擊經銷假冒偽劣食品和欺詐消費者的行為,使農村食品市場安全狀況明顯好轉。
(八)加強農村12315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工商部門的12315申訴舉報熱線和基層12315舉報站的作用,及時受理和處理農村消費者的申訴舉報,適時發布農村市場消費提示、警示。
(九)建立流通領域食品經銷資料庫,由當地食品經銷會員企業、個體商戶向副食品行業商會提供其上級供應商的證照、經營食品的種類、經銷食品的流向以及購進產品的質檢報告等資料統一建檔,以便于食品監管部門的查驗。
(十)建立食品企業誠信檔案,完善信用信息評價、披露機制,建立信息通報制度,成員自律處罰制度和實施消費維權先行賠付制度。
四、工作任務
(一)開展農產品質量的整治
重點加強農藥獸藥殘留、甲醛含量、水分含量等的監督檢查;
堅決查處生產經營“瘦肉精”的非法企業和窩點,查處養殖廠(戶)在自配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瘦肉精”的行為。
(二)開展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的監測和監管
1、加強對食品經營單位主體資格的監督管理。抓好食品經營的市場準入關,對無證、無照進行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取締和查處。
2、全面開展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監督抽驗工作,加大對納入整治和監管重點食品的抽查力度,對主要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農村食品市場要進行定期檢測,并及時公布檢測結果。
3、完善食品準入和退出制度,強化對食品經營企業的經營行為和市場主辦單位的監管,實行食品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購銷臺帳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明確相關職責。
4、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市場日常巡查,按照“六查六看”的要求,及時發現問題,依法嚴肅查處。
(三)開展農村食品市場專項整治活動
1、加強對農村集貿市場和餐飲單位的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加大對無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經營食品、餐飲的違法行為,以及經營摻雜使假、無生產日期、無生產企業和無產品合格證食品的違法行為查處力度,保障農村食品安全。
2、嚴厲查處農村及城鄉結合部無證照或證照不全的食品生產加工點。依法查處市場上銷售的各種使用不合格原料、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3、開展節日期間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以“元旦”、“春節”、“五一”、“十一”、“中秋”等節日市場為重點,開展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活動,確保群眾節日期間消費安全。
4、開展農村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集中整治農村城鎮、鄉村舉辦的交易會、廟會及送貨下鄉行為。
(四)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1、按照“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加快全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區分守信企業、警示企業、失信企業、嚴重失信企業等不同情況,依法實施不同監管。對嚴重失信、制假售假食品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向社會公示,對涉嫌構成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案件,要依法及時移送公安部門查處,嚴懲制假售假違法犯罪分子。
2、充分發揮副食品行業商會的作用,引導副食品行業商會制定行業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建設,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檔案,實行食品質量和安全承諾制。
五、實施步驟
我市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動員部署階段(2008年4月)。各縣(區)和金巢經濟開發區要認真做好實施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的動員部署工作,并制定好具體的實施方案。工商、衛生、食藥監、質監、農業、商業等監管部門和鄉(鎮、街道)也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召開專題會議,并制定實施方案。
(二)組織實施階段(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我市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由各級工商部門具體實施。衛生、食藥監、質監、農業、商業等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綜合監督,密切協調配合。各地要針對當前群眾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果斷措施,全面開展各種專項整治行動,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上述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
(三)總結驗收階段(2008年12月)。各縣(區)和金巢經濟開發區要認真做好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和專項整治的總結驗收工作,并將總結材料于2008年12月30日前報市政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各地各部門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的認識,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切實把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級工商、衛生、食藥監、質監、農業、商業等監管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監管,又要密切協同配合,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同時,要充分發揮各級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強食品質量、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宣傳,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進行披露和曝光,形成全社會關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監管,嚴格落實責任。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承擔起責任,依法行政,清正廉潔,秉公辦事,嚴懲行政執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制止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行為。要加強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監管,嚴格責任追究制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給當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當地政府和行政部門負責人的責任,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附件:“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組織結構示意圖。
附件:
“農村食品安全縣鄉聯動工程”組織結構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