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二十六次年會暨2020年中國乳業技術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李勝利教授從疫情對國際奶業的影響、疫情對國內奶業的影響和國內奶源基地建設發展情況三個方面對當前國內外奶業形勢進行了分析。
在談到疫情對國際奶業的影響,李勝利教授表示,2020年1-7月主要奶業出口國牛奶產量1.71億噸,同比增長1.9%,未受到疫情影響。李勝利教授分析稱,2016年以來較低的飼料價格和較高的利潤空間(>0.8元RMB/kg)成為驅動全球奶源擴張的動力。另外,良好的效益和生產慣性使2020年上半年主要奶業國原奶增速。但是,乳制品供給端壓力較大,乳制品拍賣價格尤其是奶酪、黃油價格持續走低。
疫情對中國奶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奶業上下游恢復良好。2020年1-6月全國液態奶產量1189萬噸,同比下降2.39%。其中,在1到3月份影響比較大,從4月份開始恢復正增長,增長率分別是4.94%、10.85%和8.72%。另外,李勝利教授談到原奶價格正在逐步回升,與消費恢復步調基本保持一致。而奶業經濟如此快速的復蘇與宏觀經濟形勢的復蘇、政策的支持、政府對奶業的關注和重視、以及雙循環經濟模式的開啟是分不開的。
隨后,李勝利教授又介紹了產業鏈一體化和奶源基地建設的情況。李勝利教授通過養殖模式、飼喂模式、飼料結構、粗飼料資源、青貯制作水平、擠奶設備、原奶貯運等多個方面的對比,講述了中國奶業十年發生的巨大改變。智能化、信息化的產業鏈一體化模式使得中國乳品質量逐步增加,整體達到了歐盟水平。在奶源基地建設方面,大牧業企業集團發展迅速,奶牛存欄量、牛奶產量均出現增長。龍頭乳企基本完成了大牧業集團的奶源掌控,產業一體化提速。自有、可控奶源比例進一步提升。
李勝利教授提醒企業,保持奶源增長需要合理規劃。目前進口奶牛價格已處于歷史高位,購牛要考慮成本問題。乳企要根據發展規劃和市場潛力指導奶源擴張,以減少未來的博弈和產能淘汰。另外,堅持自繁自養原則,可減少國內購牛的傳染病擴散風險。
日期:2020-09-15
在談到疫情對國際奶業的影響,李勝利教授表示,2020年1-7月主要奶業出口國牛奶產量1.71億噸,同比增長1.9%,未受到疫情影響。李勝利教授分析稱,2016年以來較低的飼料價格和較高的利潤空間(>0.8元RMB/kg)成為驅動全球奶源擴張的動力。另外,良好的效益和生產慣性使2020年上半年主要奶業國原奶增速。但是,乳制品供給端壓力較大,乳制品拍賣價格尤其是奶酪、黃油價格持續走低。
疫情對中國奶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奶業上下游恢復良好。2020年1-6月全國液態奶產量1189萬噸,同比下降2.39%。其中,在1到3月份影響比較大,從4月份開始恢復正增長,增長率分別是4.94%、10.85%和8.72%。另外,李勝利教授談到原奶價格正在逐步回升,與消費恢復步調基本保持一致。而奶業經濟如此快速的復蘇與宏觀經濟形勢的復蘇、政策的支持、政府對奶業的關注和重視、以及雙循環經濟模式的開啟是分不開的。
隨后,李勝利教授又介紹了產業鏈一體化和奶源基地建設的情況。李勝利教授通過養殖模式、飼喂模式、飼料結構、粗飼料資源、青貯制作水平、擠奶設備、原奶貯運等多個方面的對比,講述了中國奶業十年發生的巨大改變。智能化、信息化的產業鏈一體化模式使得中國乳品質量逐步增加,整體達到了歐盟水平。在奶源基地建設方面,大牧業企業集團發展迅速,奶牛存欄量、牛奶產量均出現增長。龍頭乳企基本完成了大牧業集團的奶源掌控,產業一體化提速。自有、可控奶源比例進一步提升。
李勝利教授提醒企業,保持奶源增長需要合理規劃。目前進口奶牛價格已處于歷史高位,購牛要考慮成本問題。乳企要根據發展規劃和市場潛力指導奶源擴張,以減少未來的博弈和產能淘汰。另外,堅持自繁自養原則,可減少國內購牛的傳染病擴散風險。
日期: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