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約有3億居民面臨營養失衡問題[1]。營養失衡是導致慢性疾病因素之一,而通過向食品中添加營養強化劑來補充和平衡膳食營養,是我國解決營養不良與失衡的重要手段,這種做法在國際上也較為認可。那么,營養強化劑究竟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呢?本期,食品伙伴網注冊部帶您走進“營養強化劑”的世界。
1 我國食品營養強化的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在設計嬰兒代乳粉時,就通過添加骨粉或乳酸鈣的方式來強化乳粉中的鈣質;另外,在給嬰兒配制喂養餐時,通過添加魚肝油來補充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D,這開創了我國食品營養強化的先河[2]。至此,我國開始進行小規模食品營養強化,而營養素強化的來源則為高含量的食物或藥物營養素。
20世紀80年代,一些企業開始在面粉等主食中強化鈣、鐵、賴氨酸等,與此同時,鐵強化醬油、碘鹽等方面的試驗也在開展。但這個時期對于添加的營養素無確切的質量標準和使用量限制,市場上產品也良莠不齊。1986年底,原衛生部開始頒布一系列標準法規,如《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等,以規范管理營養相關食品與營養強化劑,使營養強化劑的研發、生產、應用步入正軌。
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商品化的營養素產量得到大幅度增長,食品營養強化劑的使用與生產技術不斷成熟。
2營養強化劑、營養素補充劑、營養補充品介紹
這里再補充一下:我們在市面上還能看到一些針對特殊人群的營養補充品,如:輔食營養補充品、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等。這兩種產品的介紹如下。
3 營養強化劑有哪些作用?
①彌補食品在正常加工、儲存時造成的營養素損失。例如:小麥磨粉中會有多種營養素損失,而且往往食品加工精度越高、儲存時間越長,營養素損失就越多,而通過加入營養強化劑可以補充營養素中間過程流失,保持食物原有營養特性。
②改善因地域性營養攝入不足或缺乏導致的人群健康問題。由于不同地域人們的飲食習慣、食物種類及食品生產加工方式的不同,日常飲食很難做到包含各種營養素,這往往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營養缺乏,進而影響人體健康,甚至造成營養性疾病。通過補充營養強化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種情況,例如:對缺碘地區人群采取食鹽加碘的方式可大大降低甲狀腺腫的發病率,用維生素B1預防以大米為主食人群的維生素B1缺乏癥等等。
③滿足不同人群對營養素的需要。人們對營養素的需求因性別、年齡、職業等因素常有不同的需求,例如:長期從事水下作業的工作人員,因特殊的勞動環境,容易缺乏維生素,通過在食物中添加相應的維生素強化劑可以滿足機體的需要。
④補充和調整特殊膳食用食品中營養素和(或)其他營養成分的含量。例如:挑食或偏食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而在嬰兒輔食中添加強化鐵營養素可調節膳食結構、降低因營養缺乏導致的疾病發生風險。
4 營養強化劑主要有哪些種類?
根據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及營養強化劑的相關增補公告,營養強化劑可主要劃分為以下幾類。
5 營養強化劑的認識誤區
營養強化劑可以改善食品營養結構,增強食品營養價值,但是營養強化劑不能濫用,否則可能會破壞食物營養平衡,導致食用人群營養失衡,甚至增加疾病風險。人體對營養素和其他營養成分的需求量是有一定范圍的,不是補充的越多越好,例如:脂溶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E若攝入過多會儲存在脂肪細胞里,無法隨尿液排出體外,持續攝入達到一定劑量會產生蓄積毒性。總之,在對食品進行營養強化時要根據存在的公共營養問題、目標人群特點、當地食品消費習慣等,確定添加的營養素的種類、數量和載體食品。
另外,大眾對營養強化劑的認識誤區表現在:有的認為“添加總比不添加好”,盲目地接受營養強化劑,也有的認為“人為添加不如日常飲食攝入”而抗拒營養強化劑。因此,仍需通過廣泛的教育來引導消費者對營養強化劑的正確認知,促使消費者科學認識選購營養強化食品。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普通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各類食物達到均衡標準才能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然而,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如減肥、素食主義、三餐飲食不規律、加班熬夜等人群,他們的營養均衡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積極改善膳食模式,這時可以適當地選擇營養強化食品、營養素補充劑等,來改善營養失衡、攝入不足等情況。對于孕婦、乳母、幼兒、老年人等,因其生理時期特殊,應咨詢(醫院、保健中心)營養師、營養專家或醫生,合理進行營養調整,調理手段可包括調整膳食、營養補充、合理運動等。營養補充是日常膳食的一種輔助手段,但不可盲目,建議存在營養方面問題的人群及特殊人群,咨詢專業營養師或者醫生,在科學判斷的基礎上進行調理才是正確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JC Ruelbergeron,GA Stevens,JD Sugimoto, et al. Global updat and Trends of Hidden Hunger,1995-2011: The Hidden Hunger Index[J]. PLOS ONE,2015,10(12):e0143497.
【2】黃建, 霍軍生, 孫靜,等。 食品營養強化劑在中國的應用現狀及前景[J]. 中國食品工業, 2008(02):49-52.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原創文章,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
日期:2021-02-05
1 我國食品營養強化的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在設計嬰兒代乳粉時,就通過添加骨粉或乳酸鈣的方式來強化乳粉中的鈣質;另外,在給嬰兒配制喂養餐時,通過添加魚肝油來補充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D,這開創了我國食品營養強化的先河[2]。至此,我國開始進行小規模食品營養強化,而營養素強化的來源則為高含量的食物或藥物營養素。
20世紀80年代,一些企業開始在面粉等主食中強化鈣、鐵、賴氨酸等,與此同時,鐵強化醬油、碘鹽等方面的試驗也在開展。但這個時期對于添加的營養素無確切的質量標準和使用量限制,市場上產品也良莠不齊。1986年底,原衛生部開始頒布一系列標準法規,如《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等,以規范管理營養相關食品與營養強化劑,使營養強化劑的研發、生產、應用步入正軌。
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商品化的營養素產量得到大幅度增長,食品營養強化劑的使用與生產技術不斷成熟。
2營養強化劑、營養素補充劑、營養補充品介紹
這里再補充一下:我們在市面上還能看到一些針對特殊人群的營養補充品,如:輔食營養補充品、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等。這兩種產品的介紹如下。
3 營養強化劑有哪些作用?
①彌補食品在正常加工、儲存時造成的營養素損失。例如:小麥磨粉中會有多種營養素損失,而且往往食品加工精度越高、儲存時間越長,營養素損失就越多,而通過加入營養強化劑可以補充營養素中間過程流失,保持食物原有營養特性。
②改善因地域性營養攝入不足或缺乏導致的人群健康問題。由于不同地域人們的飲食習慣、食物種類及食品生產加工方式的不同,日常飲食很難做到包含各種營養素,這往往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營養缺乏,進而影響人體健康,甚至造成營養性疾病。通過補充營養強化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種情況,例如:對缺碘地區人群采取食鹽加碘的方式可大大降低甲狀腺腫的發病率,用維生素B1預防以大米為主食人群的維生素B1缺乏癥等等。
③滿足不同人群對營養素的需要。人們對營養素的需求因性別、年齡、職業等因素常有不同的需求,例如:長期從事水下作業的工作人員,因特殊的勞動環境,容易缺乏維生素,通過在食物中添加相應的維生素強化劑可以滿足機體的需要。
④補充和調整特殊膳食用食品中營養素和(或)其他營養成分的含量。例如:挑食或偏食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而在嬰兒輔食中添加強化鐵營養素可調節膳食結構、降低因營養缺乏導致的疾病發生風險。
4 營養強化劑主要有哪些種類?
根據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及營養強化劑的相關增補公告,營養強化劑可主要劃分為以下幾類。
5 營養強化劑的認識誤區
營養強化劑可以改善食品營養結構,增強食品營養價值,但是營養強化劑不能濫用,否則可能會破壞食物營養平衡,導致食用人群營養失衡,甚至增加疾病風險。人體對營養素和其他營養成分的需求量是有一定范圍的,不是補充的越多越好,例如:脂溶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E若攝入過多會儲存在脂肪細胞里,無法隨尿液排出體外,持續攝入達到一定劑量會產生蓄積毒性。總之,在對食品進行營養強化時要根據存在的公共營養問題、目標人群特點、當地食品消費習慣等,確定添加的營養素的種類、數量和載體食品。
另外,大眾對營養強化劑的認識誤區表現在:有的認為“添加總比不添加好”,盲目地接受營養強化劑,也有的認為“人為添加不如日常飲食攝入”而抗拒營養強化劑。因此,仍需通過廣泛的教育來引導消費者對營養強化劑的正確認知,促使消費者科學認識選購營養強化食品。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普通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各類食物達到均衡標準才能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然而,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如減肥、素食主義、三餐飲食不規律、加班熬夜等人群,他們的營養均衡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積極改善膳食模式,這時可以適當地選擇營養強化食品、營養素補充劑等,來改善營養失衡、攝入不足等情況。對于孕婦、乳母、幼兒、老年人等,因其生理時期特殊,應咨詢(醫院、保健中心)營養師、營養專家或醫生,合理進行營養調整,調理手段可包括調整膳食、營養補充、合理運動等。營養補充是日常膳食的一種輔助手段,但不可盲目,建議存在營養方面問題的人群及特殊人群,咨詢專業營養師或者醫生,在科學判斷的基礎上進行調理才是正確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JC Ruelbergeron,GA Stevens,JD Sugimoto, et al. Global updat and Trends of Hidden Hunger,1995-2011: The Hidden Hunger Index[J]. PLOS ONE,2015,10(12):e0143497.
【2】黃建, 霍軍生, 孫靜,等。 食品營養強化劑在中國的應用現狀及前景[J]. 中國食品工業, 2008(02):49-52.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原創文章,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
日期: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