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寧市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動圓滿收官。期間,咸寧市市場監管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高度關心、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提升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獲得感和滿意度。
百日行動期間,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0031人次,監督檢查19458家次,發現存在風險隱患1608戶,已整改到位1604戶,其他正在整改中。開展重點品種監督抽檢428批次,立案查處75起,罰沒金額55.65萬元,約談128家。發布消費警示8期,通過短信運營商向市民發送食品安全科普短信60余萬條。
為確保整治行動取得成效,市市場局出臺《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動方案》,結合咸寧實際和疫情防控要求,對整治行動進行細化和布置,確保百日行動組織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積極與商務、交通、衛生部門加強聯動,緊盯冷鏈食品,規范經營行為,守住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關鍵環節;聯合教育部門對校園食品安全進行檢查,重點排查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隱患;聯合文旅部門對重大節假日期間景區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督查,嚴守重點時段不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底線。各縣(市、區)市場監管局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隱患排查,邊整治、邊總結、邊宣傳、邊規范,始終保持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強化重點整治 夯實食品安全基礎
一是推進小作坊改造升級工作。全市600余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通過改造升級,取得小作坊生產許可證,徹底改變了食品加工作坊“臟、亂、差”的舊貌。完成了“賀勝雞湯”、“老實老食”由小作坊到生產企業的轉型提升,“高橋蘿卜”的蔬菜制品集中生產園區、華信農批小作坊集中加工園區也正在建設之中。二是突出重點地區排查。開展了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規范管理、高速公路服務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掉色”香蔥大排查、生豬產品及腌臘肉制品監管工作、小餐飲綜合治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強有力維護市場秩序。對農村食品市場開展一次全面“大掃除”,共出動執法人員3854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3568戶次,組織監督抽檢428批次,取締“黑窩點”1戶,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案件2件,收繳假冒偽劣食品70.1公斤。三是加大檢測力度。對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糕點等10個食品大類開展監督抽檢。共抽檢119批次,其中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為98.33%。縣級食品安全快檢車對食品農產品、餐具等開展快速檢測工作,累計檢測4397批次,其中不合格44批次,合格率98.54%。
狠抓督查整改 提升整治行動效能
市級成立成立六個督查組,對全市6個縣(市、區)和高新區落實百日行動和元旦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進行專項督查,以食品生產企業、大中型餐飲企業、凍庫和農貿市場為重點對象,全面開展明察暗訪工作。累計開展督查18次,共發現各類食品安全隱患57個。3月18日-25日,督查組赴各地開展回頭看工作,隱患問題均已整改到位。
聚焦冷鏈食品 人物同防筑牢防線
為了嚴防嚴控進口冷鏈食品帶來的輸入性疫情風險,全市切實加強監管,嚴格落實“四全”“六專”職責,強化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全鏈條閉環管理,對檢查中發現的160kg無中文標識進口冷鏈食品立案查處。開展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知識全員培訓,有計劃地開展行政約談,面對面簽訂疫情防控承諾書,同時向市民發布進口冷鏈食品消費警示,提升民眾防范意識。
緊盯開學“第一餐” 守護師生舌尖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是此次百日行動集中整治的重點內容,持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障師生用餐安全是市場監管部門最近一個階段的重點任務。在為期一個月的春季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中,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214人次,開展各類聯合檢查197次,監督檢查學校(含托幼機構)食堂1207戶次,周邊食品銷售者1058戶次,餐飲服務單位618戶次,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63戶,立案5起。截至目前,全市856所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明廚亮灶率100%,自查整改率100%,實施五常、6T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單位359家,組織2437名從業人員參加餐飲質量安全管理線上培訓。通過集中整治,學校及周邊食品經營者經營資質得到規范,寄宿學校內超市小賣部嚴格按照《關于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公示證照信息,只售賣學習用品、礦泉水、純凈水、預包裝面包和牛奶等,對非寄宿學校校內設置的小賣部有序的關停和取締。
下一階段,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將緊緊抓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大契機,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同市場監管工作緊密結合,不斷提高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覆蓋率,組織開展餐飲安全隨手查活動,調動各方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日期:2021-05-12
百日行動期間,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0031人次,監督檢查19458家次,發現存在風險隱患1608戶,已整改到位1604戶,其他正在整改中。開展重點品種監督抽檢428批次,立案查處75起,罰沒金額55.65萬元,約談128家。發布消費警示8期,通過短信運營商向市民發送食品安全科普短信60余萬條。
為確保整治行動取得成效,市市場局出臺《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動方案》,結合咸寧實際和疫情防控要求,對整治行動進行細化和布置,確保百日行動組織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積極與商務、交通、衛生部門加強聯動,緊盯冷鏈食品,規范經營行為,守住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關鍵環節;聯合教育部門對校園食品安全進行檢查,重點排查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隱患;聯合文旅部門對重大節假日期間景區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督查,嚴守重點時段不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底線。各縣(市、區)市場監管局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隱患排查,邊整治、邊總結、邊宣傳、邊規范,始終保持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強化重點整治 夯實食品安全基礎
一是推進小作坊改造升級工作。全市600余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通過改造升級,取得小作坊生產許可證,徹底改變了食品加工作坊“臟、亂、差”的舊貌。完成了“賀勝雞湯”、“老實老食”由小作坊到生產企業的轉型提升,“高橋蘿卜”的蔬菜制品集中生產園區、華信農批小作坊集中加工園區也正在建設之中。二是突出重點地區排查。開展了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規范管理、高速公路服務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掉色”香蔥大排查、生豬產品及腌臘肉制品監管工作、小餐飲綜合治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強有力維護市場秩序。對農村食品市場開展一次全面“大掃除”,共出動執法人員3854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3568戶次,組織監督抽檢428批次,取締“黑窩點”1戶,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案件2件,收繳假冒偽劣食品70.1公斤。三是加大檢測力度。對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糕點等10個食品大類開展監督抽檢。共抽檢119批次,其中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為98.33%。縣級食品安全快檢車對食品農產品、餐具等開展快速檢測工作,累計檢測4397批次,其中不合格44批次,合格率98.54%。
狠抓督查整改 提升整治行動效能
市級成立成立六個督查組,對全市6個縣(市、區)和高新區落實百日行動和元旦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進行專項督查,以食品生產企業、大中型餐飲企業、凍庫和農貿市場為重點對象,全面開展明察暗訪工作。累計開展督查18次,共發現各類食品安全隱患57個。3月18日-25日,督查組赴各地開展回頭看工作,隱患問題均已整改到位。
聚焦冷鏈食品 人物同防筑牢防線
為了嚴防嚴控進口冷鏈食品帶來的輸入性疫情風險,全市切實加強監管,嚴格落實“四全”“六專”職責,強化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全鏈條閉環管理,對檢查中發現的160kg無中文標識進口冷鏈食品立案查處。開展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知識全員培訓,有計劃地開展行政約談,面對面簽訂疫情防控承諾書,同時向市民發布進口冷鏈食品消費警示,提升民眾防范意識。
緊盯開學“第一餐” 守護師生舌尖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是此次百日行動集中整治的重點內容,持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障師生用餐安全是市場監管部門最近一個階段的重點任務。在為期一個月的春季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中,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3214人次,開展各類聯合檢查197次,監督檢查學校(含托幼機構)食堂1207戶次,周邊食品銷售者1058戶次,餐飲服務單位618戶次,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63戶,立案5起。截至目前,全市856所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明廚亮灶率100%,自查整改率100%,實施五常、6T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單位359家,組織2437名從業人員參加餐飲質量安全管理線上培訓。通過集中整治,學校及周邊食品經營者經營資質得到規范,寄宿學校內超市小賣部嚴格按照《關于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公示證照信息,只售賣學習用品、礦泉水、純凈水、預包裝面包和牛奶等,對非寄宿學校校內設置的小賣部有序的關停和取締。
下一階段,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將緊緊抓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大契機,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同市場監管工作緊密結合,不斷提高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覆蓋率,組織開展餐飲安全隨手查活動,調動各方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日期: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