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廣州市食安辦溫馨提醒:切莫捕食野生河豚魚

   2021-07-22 廣州市場監管微信號794
核心提示:廣州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市民: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切勿輕信個人“經驗”而冒險食用來源不明的河豚魚,更不要自行捕撈和食用河豚魚,避免發生食物中毒。
河豚遇到危險會鼓起身體是不是還有點呆萌?大家可別被它的外表給迷惑了,它其實是有劇毒的,不少人為了貪圖它的這一口鮮美,發生食物中毒。甚至因它而喪命!
 
  溫馨提醒
 
  廣州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市民: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切勿輕信個人“經驗”而冒險食用來源不明的河豚魚,更不要自行捕撈和食用河豚魚,避免發生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名“河鲀”)
 
  在我國主要產于沿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其主要特征是:體型渾圓(或橢圓形),頭胸部大,腹尾部小,吻短口小,體表無鱗,光滑或有刺,背部有鮮艷的斑紋或色彩,在不利環境下,腹部能吸水和空氣而膨脹呈球型。
 
  多數河豚魚體內部都含有河鲀毒素,這是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是毒性極強的非蛋白類毒素,其毒性約為劇毒氰化物的1250倍,0.5克即可致人死亡。河豚毒素化學性質穩定,烹飪、鹽腌或者日曬均不能使其破壞。因此,無論是食用新鮮的或是冷凍的河豚魚,抑或是河豚魚干都容易引起中毒。春夏季節是河豚魚產卵期,此時毒性最強。
 
  河豚魚中毒起病急速而劇烈,中毒癥狀一般出現在進食河豚魚10分鐘到3個小時之間,早期癥狀為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有刺痛感,隨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繼而口唇麻痹加劇,說話困難,運動失調加重,肢端癱瘓,直到直覺喪失,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目前,河豚魚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誤食河豚魚后出現惡心等上述不適癥狀的,千萬不能輕視,應及時用手指、筷子刺激咽后壁誘導催吐,清除胃內殘留河豚魚,并盡快到醫院診治。



日期:2021-07-22
 
地區: 廣東 廣州市
行業: 漁業水產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