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為做好新發展階段農產品“三品一標”發展思路和路徑研究,我司會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十三五”各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典型經驗進行了總結提煉,現將福建、安徽兩省強化綠色食品管理中的經驗做法編發成工作簡報,供各地學習參考借鑒。
【典型材料】
l 安徽省:規程進企入戶 助力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
l 福建省:以信息化為抓手 全面提升綠色食品審查質量和效率
安徽省:規程進企入戶
助力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徽作為規程進企入戶示范行動試點省份,高質量編制了14項區域性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以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為載體,統一將規程轉化為明白紙或農事操作歷,有效推進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落地生根,規范基地建設和管理,保障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省新獲證綠色食品企業861家、產品1465個,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達1973家,產品達3849個;其中龍頭企業占比29.3%、加工產品占比41.5%。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5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2個,打造了一批綠色食品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樣板。
一、突出能力培訓,保障進企入戶精準到位
注重檢查員、內檢員業務能力培訓,打造一支熟知綠色食品標準的隊伍。2017年起,每年舉辦一期綠色食品“兩員”培訓班和一期檢查員能力提升培訓班,將綠色食品標準宣貫及規程進企入戶列為重點培訓內容。2020年8月開展了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現場教學。2020年共有12個市舉辦內檢員培訓班16期,培訓2400余人次。
二、突出宣傳引導,保障進企入戶氛圍濃郁
將規程關鍵點及綠色食品投入品管理要求做成標識牌,樹立在田間地頭,便于生產者學習使用。省綠辦設計編印了綠色食品標準與質量管理知識系列掛圖共計1萬套,各級工作機構及龍頭企業張貼上墻,加上翻印全省共發放4萬余套。安徽農村廣播每月開展1期“三農之聲”綠色食品專題講座,每期受眾約200萬人,普及綠色食品標準知識、申報條件、監管措施等,讓綠色食品走進大眾生活。
三、突出工作融合,保障進企入戶求得實效
與標志許可及證后監管相結合,指導綠色食品申報企業將區域性生產操作規程,轉化為適用本單位的操作性更強的規程,并將規程的編制和落實作為現場檢查、材料審核、年度檢查的重點內容。與綠色防控、農技推廣、有機肥替代行動等工作相結合,將綠色食品理念、生產操作規程融入到相關政策性支持項目中。與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相結合,指導地理標志農產品證書持有人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鼓勵發展綠色食品,推動地理標志農產品與綠色食品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四、突出政策支持,保障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徽省通過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農產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民生工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58”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實施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建立品牌培育、發展、保護體系,強化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加快提升安徽品牌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公信力。2021年,省委省政府將綠色食品作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寫入《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福建省:以信息化為抓手
全面提升綠色食品審查質量和效率
2019年,福建省將綠色食品審核管理系統納入福建農業云“131”項目,建立了集手機APP端、電腦端的綠色食品審核管理系統。2020年12月在系統全面試運行。系統注冊用戶已達1273個,共有231家企業600多個產品通過該系統申報,申報時效提高50%以上,有效的推進福建省綠色食品快速發展。據測算,與綠色食品審核管理系統運行前同期相比,獲證產品數量增長超過130%,標準化規模化示范基地數增長40%以上,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數增長150%以上。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讓更多企業參與綠色食品開發,讓更多消費者享用綠色食品,使綠色食品理念、品牌、標準和制度在更大范圍得到推廣,在更廣區域發揮出示范引領作用。
一、需求引領,高起點謀劃系統建設
成立了綠色食品審核系統研發團隊,實現審查許可“四化”:一是企業申報便利化。申請實現了全程電子化管理,實施線上填寫,申報材料以電子文檔形式保存,提高企業申報效率。二是現場審核標準化。檢查員應用手機APP或電腦端對照企業申報情況逐一進行材料審核、現場檢查,促進審核高效化與標準化。三是辦公無紙化。各種報告材料均可線上查詢,審核檢查流轉全程無紙化,確實需要紙質材料時可自動打印。四是培訓常態化。系統設計了內檢員培訓子系統,申請主體若無內檢員,可以在申報前先進行培訓獲得內檢員資格證書再開始申報。
二、信息真實,高標準要求現場檢查
檢查員應用綠色食品審核系統手機APP開展現場檢查,實現了全程覆蓋、檢查規范、真實可溯。一是現場檢查全程覆蓋。檢查員對照系統中的表單內容逐一檢查,包括管理文件(生產記錄、質量管理體系等檔案材料)和實地情況(包括生產基地、生產資料庫、原料庫、成品庫等)開展檢查。二是現場檢查真實可溯。現場檢查材料實行記錄和影像保存,全程GPS形成真實的檢查行動軌跡,在無網絡信號區域,手機可以離線作業,后續連網后再上傳,而且時間和軌跡不可篡改。三是現場檢查規范有效。系統上對六大行業材料表單設計了10個以上現場檢查拍照環節,比紙質申報(6個環節)多了4個以上;系統會自動提示遺漏檢查項,完成所有項目檢查后,系統才允許生成現場檢查報告,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科學管理,高質量推進許可審查
一是高效審核。審核管理系統服務于多角色,包括企業內檢員、各級工作機構以及檢測機構、評審專家等,功能各有側重,提高審核效率和質量。二是快速流轉。所有角色、所有環節的審核流轉,均可通過短信和系統信息自動通知,包括到期前提醒及過期告知等。三是便捷服務。通過信息化審核管理,做到企業一趟不用跑,檢查員現場跑一趟,為申請人提供便捷服務,規范材料審查,縮短申報時間。自系統試運行以來,從申請人線上提交申報材料,最快只需要30多天就可以從系統上提交材料至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相關報道: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典型經驗(一)
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典型經驗(二)
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典型經驗(三)
日期:2021-11-30
【典型材料】
l 安徽省:規程進企入戶 助力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
l 福建省:以信息化為抓手 全面提升綠色食品審查質量和效率
安徽省:規程進企入戶
助力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徽作為規程進企入戶示范行動試點省份,高質量編制了14項區域性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以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為載體,統一將規程轉化為明白紙或農事操作歷,有效推進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落地生根,規范基地建設和管理,保障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省新獲證綠色食品企業861家、產品1465個,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達1973家,產品達3849個;其中龍頭企業占比29.3%、加工產品占比41.5%。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5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2個,打造了一批綠色食品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樣板。
一、突出能力培訓,保障進企入戶精準到位
注重檢查員、內檢員業務能力培訓,打造一支熟知綠色食品標準的隊伍。2017年起,每年舉辦一期綠色食品“兩員”培訓班和一期檢查員能力提升培訓班,將綠色食品標準宣貫及規程進企入戶列為重點培訓內容。2020年8月開展了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現場教學。2020年共有12個市舉辦內檢員培訓班16期,培訓2400余人次。
二、突出宣傳引導,保障進企入戶氛圍濃郁
將規程關鍵點及綠色食品投入品管理要求做成標識牌,樹立在田間地頭,便于生產者學習使用。省綠辦設計編印了綠色食品標準與質量管理知識系列掛圖共計1萬套,各級工作機構及龍頭企業張貼上墻,加上翻印全省共發放4萬余套。安徽農村廣播每月開展1期“三農之聲”綠色食品專題講座,每期受眾約200萬人,普及綠色食品標準知識、申報條件、監管措施等,讓綠色食品走進大眾生活。
三、突出工作融合,保障進企入戶求得實效
與標志許可及證后監管相結合,指導綠色食品申報企業將區域性生產操作規程,轉化為適用本單位的操作性更強的規程,并將規程的編制和落實作為現場檢查、材料審核、年度檢查的重點內容。與綠色防控、農技推廣、有機肥替代行動等工作相結合,將綠色食品理念、生產操作規程融入到相關政策性支持項目中。與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相結合,指導地理標志農產品證書持有人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鼓勵發展綠色食品,推動地理標志農產品與綠色食品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四、突出政策支持,保障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徽省通過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農產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民生工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58”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實施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建立品牌培育、發展、保護體系,強化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加快提升安徽品牌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公信力。2021年,省委省政府將綠色食品作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寫入《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福建省:以信息化為抓手
全面提升綠色食品審查質量和效率
2019年,福建省將綠色食品審核管理系統納入福建農業云“131”項目,建立了集手機APP端、電腦端的綠色食品審核管理系統。2020年12月在系統全面試運行。系統注冊用戶已達1273個,共有231家企業600多個產品通過該系統申報,申報時效提高50%以上,有效的推進福建省綠色食品快速發展。據測算,與綠色食品審核管理系統運行前同期相比,獲證產品數量增長超過130%,標準化規模化示范基地數增長40%以上,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數增長150%以上。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讓更多企業參與綠色食品開發,讓更多消費者享用綠色食品,使綠色食品理念、品牌、標準和制度在更大范圍得到推廣,在更廣區域發揮出示范引領作用。
一、需求引領,高起點謀劃系統建設
成立了綠色食品審核系統研發團隊,實現審查許可“四化”:一是企業申報便利化。申請實現了全程電子化管理,實施線上填寫,申報材料以電子文檔形式保存,提高企業申報效率。二是現場審核標準化。檢查員應用手機APP或電腦端對照企業申報情況逐一進行材料審核、現場檢查,促進審核高效化與標準化。三是辦公無紙化。各種報告材料均可線上查詢,審核檢查流轉全程無紙化,確實需要紙質材料時可自動打印。四是培訓常態化。系統設計了內檢員培訓子系統,申請主體若無內檢員,可以在申報前先進行培訓獲得內檢員資格證書再開始申報。
二、信息真實,高標準要求現場檢查
檢查員應用綠色食品審核系統手機APP開展現場檢查,實現了全程覆蓋、檢查規范、真實可溯。一是現場檢查全程覆蓋。檢查員對照系統中的表單內容逐一檢查,包括管理文件(生產記錄、質量管理體系等檔案材料)和實地情況(包括生產基地、生產資料庫、原料庫、成品庫等)開展檢查。二是現場檢查真實可溯。現場檢查材料實行記錄和影像保存,全程GPS形成真實的檢查行動軌跡,在無網絡信號區域,手機可以離線作業,后續連網后再上傳,而且時間和軌跡不可篡改。三是現場檢查規范有效。系統上對六大行業材料表單設計了10個以上現場檢查拍照環節,比紙質申報(6個環節)多了4個以上;系統會自動提示遺漏檢查項,完成所有項目檢查后,系統才允許生成現場檢查報告,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科學管理,高質量推進許可審查
一是高效審核。審核管理系統服務于多角色,包括企業內檢員、各級工作機構以及檢測機構、評審專家等,功能各有側重,提高審核效率和質量。二是快速流轉。所有角色、所有環節的審核流轉,均可通過短信和系統信息自動通知,包括到期前提醒及過期告知等。三是便捷服務。通過信息化審核管理,做到企業一趟不用跑,檢查員現場跑一趟,為申請人提供便捷服務,規范材料審查,縮短申報時間。自系統試運行以來,從申請人線上提交申報材料,最快只需要30多天就可以從系統上提交材料至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相關報道: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典型經驗(一)
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典型經驗(二)
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典型經驗(三)
日期: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