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國務院公布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九龍治水”的局面將終結。方案提出,將食品安全辦的職責、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職責、質檢總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工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食品安全標準制定。農業部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將商務部的生豬定點屠宰監督管理職責劃入農業部。
此前國內共有4個地區開展了食品安全監管改革試點。廣東的深圳和順德搞大部制改革,建市場局,被稱為“南派”.陜西渭南和天津濱海新區搞職能整合,建食藥監局,被稱為“北派”.最終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在監管銜接和內部職能設置等方面充分吸取了渭南改革的經驗和教訓。
3月2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有關大部制改革更多新聞請見專題:聚焦食品監管“大部制”改革
食品伙伴網食品信息服務中心4月1-7日策劃了食品安全大家談第8期《食品監管大部制改革》討論話題,網友就涉及到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感謝參與此次討論的網友!http://bbs.foodmate.net/thread-641695-1-1.html
以下是部分網友的發言匯總。
一、網友們討論了現有食品監管制度和未來食品監管制度的區別。
網友“hunanmimi”表示,“現有食品監管制度和未來食品監管制度的區別主要有:第一,體制上的區別,從以前的多部門分管,有利益時爭功,有問題時推諉。整合之后,這種亂象會得到遏制。但有一個問題會依然存在,那就是與農業部門間的矛盾依然存在。農產品是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來源,但農產品的質量監控是農業部。兩者之間有監控側重點、監控方式、監控標準的不一樣。第二,執法程序的區別,整合之后,能夠保持執法程序的統一,避免重復,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企業的負擔”.網友“奈何橋孤魂”表示,“現有食品監管制度和未來食品監管制度的區別就是以前是大家管,現在是合起來管,但是還是有好幾個部分的,中間可能還會有銜接不到位的情況,或者扯皮的情況存在,拭目以待”.網友“hjx2012”表示,“以前的食品監管部門太多太多,未來的監管部門應變為農業、食藥、衛生這三個部門。這三部不整合,還是會扯皮、會推諉,區別不大”.網友“s123lfa0”深入分析表示,“食品行業關鍵還是監管到位和職責是否清晰的問題,中央此次的整合只是講部分只能整合到一起,對于責任的劃分比以往是明確了一些,但是還是擺脫不了標準、生產、流通過程中多方監管的問題,中國式的多頭監管還是一樣”.而網友“azz456789”則認為,“我認為至少可以解決法規的盲區,因為職責明確,無法扯皮;統一管,有利于標準的整合”。
網友“Vli528”表示,“這次改革,只是把職能合并在一塊了,解決了九龍治水的問題”.而網友“FoodLion”表示,“只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規范化越來越制度化”.對此,網友“lrcx626”表示贊同。網友“lilyougang”則表示,“不是現在的制度不好,歸根結底都是利益惹的禍,監管人員缺乏責任感,良心被利益包起來了。這個問題不解決怎么改都是原地踏步”。
網友“lcj4496”表示,“現有的食品監管制度應該暫時不會大有改動,未來的監管制度還不是很清楚,拭目以待”.網友“仲華”表示,“相比于以前,現在可以說是無縫連接,以前管理上的盲點,可以說已排除了,但效果如何?這個就得時間去驗證了”.網友“healthy10”表示,“發展的趨勢還不好說,只能等待下面的反應”
二、網友們討論了未來食品監管制度對食品安全監管的作用和效果。
網友“hunanmimi”表示,“新的監管體制,有利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至少在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能夠得到統一,不會為問題推諉。因此,我還是比較看好這次只能整合的”.對此,網友“lrcx626”、“foodlion”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網友“azz456789”認為,“政府的工作作風受大環境左右,但單從這種體制的管理,我認為還是優于分段管理的”.而網友“lpy1305”表示,“至少不會比現在差”。
網友“lcj4496”表示,“大部制對食品安全監管理論上會有所幫助,但實際效果如何目前我保留意見。主要是現有的食品監管的社會基礎和環境本身沒有啥變化,大部制本身不會涉及到本質的改變,效果有待觀察”.對此,網友“s123lfa0”亦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網友“吳問立”表示,“關鍵是執行”.對此,網友“嗷嗷乖乖”、“healthy10”、“plain987”、“fp_d”、“直到永遠1026”、“群群xqz1215”、“hjx2012”亦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網友“升級馬甲”表示,“不管是九龍治水,還是一龍治水,都需要專業性很強的管理。外行太多的監管是不可能奏效的”.網友“悠游草”、“s021696”、“anquanyinshi”表示贊同。“s021696”分析表示,“(還有)對利益的安排”;而“anquanyinshi”建議,“組建專業性監管隊伍,檢查員加巡查員制度。檢查員為一般執法人員,巡查員為專業技術人員。官方的檢測機構主要是保安全,嚴格執行公正,接受更為嚴格的監督。發展第三方檢測機構,主要是為企業和消費者服務”.另外,網友“aneir”表示,“如果不能制定有效監督管理機制,特別是對監管人員的監督管理人員的監管,一切都是白扯”.
網友“仲華”表示,“客觀上看好,主觀上不看好。現在是只把幾個不干活的部門合在一起,還是那些人,聽說他們要有自己的實驗室,但質檢所又單獨出來。這是增加就業嗎?”
三、網友們討論了食品監管大部改革對企業產生的實際影響。
網友“lpy1305”表示,“目前的食品監管制度是分段監管,政出多門,還相互矛盾。企業在進行一個動作的時候,需要遵照幾個、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文件的要求,如果各文件之間的要求有沖突的話,企業就完全無所適從了。未來的食品監管制度,在這方面應該會有很大的改善。另外,企業的產品在不同的環節不會出現面臨截然不同要求的情況,這是益處。不好的可能是現有的許可制度可能會有大改動,到時候企業又有的折騰了。還一個好處是企業去咨詢的時候,少了2個被踢皮球的目標,可以提高一點咨詢效率”.網友“奈何橋孤魂”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網友“s123lfa0”表示,“至于對企業的影響,估計就是各類審批和備案的地方要從新找下,時間也會在短時間內增加不少,畢竟不是以前部門了,那些新接手的人,辦事效率估計不會高,而且資料是否完好,流程是否一致也不好說”。
網友“lcj4496”表示,“大部制改革對合法規范的企業來說應該是有好處的,也應該對不規范的企業和違法企業有限制和打擊的效果。但具體效果有待觀察”.網友“仲華”表示,“理論上來講,這對企業更加嚴格了,因為現在從生產到流通都是一個部門說的算,不像以前踢球了,所以企業必需做好了,才有生存的空間。但政策是政策,對策也會有的。所以,靜觀奇變”.對此,網友“ghs19812004”亦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網友“s021696”表示,“基礎要求提高,大企業更容易發展,小企業面臨淘汰,行業整合”.網友“azz456789”亦認為,“對于小企業是挑戰”.網友“lrcx626”表示,“對企業有積極促進的影響,拋開暗箱操作不談,能促進企業規范經營。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更強烈,短期內成本會上升”.而網友“hunanmimi”表示,“對監管的法律法規能更好的理解,更有利于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從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管理成本;能促進企業的改進”.
網友“healthy10”表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企業這段時間的跟主管部門打交道的工作會滯后,然后還是得等待”。
在網友自由討論的環節中,網友們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xiaohu6861514”表示,“改革有利于食品流通統一監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九龍治水的局面。革在上層次管理機構(中央、省局)有一定效果,統一制定并發布監管法令,減少互相推諉的機會。但到市局、縣局食品的監管效果就沒那么明顯了,還是原來那樣。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大部分基層工商、質監的執法人員不專業,不了解,不熟悉食品,不懂工藝流程,qs審核從何說起,都是不著邊際的。不知道食品廠家在生產過程中,哪些關鍵的工序或配料會造假,哪些生產設施會對食品安全造成影響。第二,現在權利基本下放到基層,基層辦事員的權利大了,加上自己又不是很懂,并且與當地食品企業老總熟悉,不是很明顯的違法就過去,執法人員不清楚這些就會造成食品不安全的。地方保護主義就來了,能松肯定不會緊的原則辦事。第三,貪污腐化肯定更嚴重,只是沒有那么明目張膽了。第四,食品企業基本都有配備質檢部,但是質檢部是食品企業自己服務的,老板發工資的,能怎么樣,只要不違反食品安全能松的肯定就松了,你嚴格起來老板就要走人了。綜上,我覺得改革在上層建筑能起到一定成效,但到基層意義不大。個人建議,增強基層執法人員專業知識培訓,招收執法人員的時候最好在基層如食品廠有干過活的。食品監察機構秘密聘用檢驗員駐廠,檢驗員除了對公司老總負責,質量上還需對當地質監部門負責。直接一線監督匯報,定能大大減少安全違法事件”。
網友“zhiqiangsun6”表示,“現行監管制度,意在對企業原料采購、生產過程、出廠檢驗、銷售流通都進行監督管理,本意是好,但是實際情況是監管人員與被監管的對象數量嚴重不成正比,即使再加強培訓學習,也不可能成為多個食品行業的專家,面面俱到。建議將過程監管改為產品監管,不論企業自身如何采購、生產、檢驗,保證出廠產品質量合格才是最重要的,發現不合格產品即嚴懲,必然倒逼企業把好前端環節。當然要對過程的相關記錄進行檢查,保證產品質量可追溯。如大家所說,雖然機構調整了,但是整體行業水平并沒變。大企業可以規范,那么小企業小作坊的規范和淘汰過程則需要用心斟酌。滿街的小作坊,大多是夫妻店,都是下崗職工,這種情況,一味取締嗎?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看,國家對于機構調整的三定方案、人員調整、檢驗機構合并、法律法規配套修訂,包括依法行政、權力制約等方面都有規劃,但問題是,規劃真正實施起來恐怕需要一段時間,而且現實需要調整和處理的細節也很多難度和未知,壯士斷腕,需要勇氣,也需要斷腕之后的措施與智慧。確實不容易。對于企業來講,規范的市場環境必然是有利于進一步發展,從機構改革的出發點上看,應該能減輕企業負擔,辦事效率提高,但是不排除新的政策要求會給企業帶來新成本負擔(比如過去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營養標簽通則的先后頒布)。不管怎么說,中央領導的想法和出發點是好的,未來的食品安全形勢也必然向好。只是時間和效果都不確定”.
網友“zj2635”表示,“大部制并非問題的實質,地方保護主義、違法成本低的問題仍然存在。也許大部制能夠推進技術標準規范化,至于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還有待觀察”.
網友“輕舟”表示,“不管什么部制,市場的就交給市場辦,政府應該注重立法,誰花錢買到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食品,收到安全食品的威脅,受到不安全食品的危害,誰就可以依法索賠,而不是政府監管,政府說了算,權大于法只能產生腐敗”。
以上是部分網友的發言和觀點的匯總,感謝參與此次討論的網友。食品監管的大部改革的動機是值得肯定的,但實際效果關鍵還是要看執行力。
日期: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