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2021年我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并印發工作方案,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為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緊密布局,堅持打好“四張牌”,推動“三步走”,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加快農業綠色發展,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兩個“三品一標”;我部在組織領導、技術人才、政策支撐、項目資金投入、行動實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協力推動試點省建設,部省共建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現將有關做法整理印發,供參考。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框架協議》,推動《農業農村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工作方案(2021-2025)》明確的各項任務落實落細,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緊密布局,堅持打好“四張牌”,推動“三步走”,部省共建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一、堅持打好綠色發展“政策牌”
一是高位推動。建立部省共建聯席會議制度,由馬有祥副部長和胡強副省長擔任召集人,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江西相關部門及單位有關負責同志為聯席會議成員。將試點省工作寫入江西省委工作報告,要求全省各地深入推進試點省工作。二是部門聯動。制定部省共建試點省工作方案,明確5項重點任務、33項建設指標。細化出臺部司局和省直各部門責任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部門責任,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三是政策帶動。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在2022年預算中專門安排5000萬元支持部省共建工作,推動全省各地搶抓機遇、敢闖敢試,取得經驗成效。
二、堅持打好質量安全“護航牌”
一是推動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上線。上線運行江西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構建“數據說話”“數據監管”的大數據評價機制,推動實現“全域監管一張網、全程追溯一條鏈、全面評價一幅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在第三屆“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博覽會上,胡強副省長見證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并對大數據賦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給予了肯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近萬家規模主體納入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管理,讓“心里沒底沒譜”徹底轉變為“圖說質量安全”。二是構建基層網格化監管體系。落實“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要求,健全市級指導員、縣級管理員、鄉級監管員、村級協管員、企業內控員“五員”制度,做到網格化監管“四有”,即“有組織機構圖、有公告公示欄、有巡查巡檢制度、有風險等級評定”。三是建立風險提示分析會商機制。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風險防控,每季度組織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執法、檢測機構等部門會商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全面分析風險隱患,研究針對性措施。及時向各級黨委政府下發風險提示函,反饋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存在的風險因子,督促各地做好應對措施,及時消除區域性、系統性風險隱患。
三、堅持打好標準生產“制度牌”
一是建立監管對象名錄管理制度。制定《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名錄制度》,形成省、市、縣三級企業監管名錄,實現信息化、動態化、無盲區監管。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農業產業扶持聯動機制和“紅黑名單”制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列為各類農業項目認證認定、參選參評、評先評優的必備條件。對不接受平臺監督管、不接受隨機抽檢、不開具合格證、風險等級評定為C級的主體,實行一票否決。二是試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行“區塊鏈溯源+合格證”合二為一開具模式,落實企業主體信息、檢測結果、巡檢巡查,農事記錄“四必鏈”,鼓勵企業電商平臺鏈入。實施合格證信息精準化電子化,多維度向消費者展示產品質量狀況,實現質量安全效益轉化。推進合格證開具與市監部門“贛溯源”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推動農產品憑合格證準出與市場查驗合格證準入制度有效銜接。三是落實簡明化應用制度。推動建設56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督促農產品企業落實“三上墻”和“三到戶”(即操作規程上墻、投入品科學使用上墻、風險等級上墻;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到戶、農業標準化生產手冊發放到戶、投入品科學使用宣傳到戶),推動基地實現規范化生產、制度化管理、場景化展現。截至目前,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9個、面積866.3萬畝;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4413個、較上年凈增931個,其中綠色食品1316個、凈增252個,有機農產品2996個、凈增679個。
四、堅持打好品牌建設“宣傳牌”
一是營造濃厚氛圍。在中央及省級新聞媒體開設“部省共建在江西”專欄,多渠道多角度展現江西農業綠色發展、保障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品牌的工作成效,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宣導效應。二是強化輿論監督。引入第三方監測、監督服務,對全省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的近萬家入網企業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監測,為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研判輿情、科學決策、應急處置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數據支撐。三是推進產銷對接。依托贛鄱正品旗艦店,布局綠色有機專營店建設,加強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推介和產銷對接。省級財政安排305萬元,對入駐綠色有機專營店、參加展銷專項活動的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補助,集中展示江西綠色優質農產品形象。
下一步,江西省將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抓實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緊緊圍繞“五個全面”(全面發展綠色有機產業、全面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全面改善綠色有機農業產地環境、全面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重點實施農業產地環境治理、綠色優質農產品增量擴面、品種培優品質提升、農業標準化示范創建、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老舊檢測設備更新迭代、智慧化監管提升等七大工程。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固本強基,筑牢部省共建“四梁八柱”。2022年,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創建、智慧化監管提升工程為契入點,全面推進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基層網格化監管、生產主體“三上墻、三到戶”、區塊鏈溯源+承諾達標合格證等,夯實部省共建根基。
第二步,示范引領,樹立部省共建“氣勢形象”。2023年,以綠色優質農產品增量擴面、老舊檢測設備更新迭代工程為突破點,選擇發展基礎好、特色優勢明顯、產業集中度高的市縣開展省市(縣)共建,建立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生產體系、標準體系、追溯體系等有關制度機制,統籌推進江西綠色有機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三步,整體提升,打造部省共建“江西模式”。2024年,以實施農業產地環境治理、品種培優品質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工程為著力點,推進“五個全面”工作,力爭到2025年底,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成為生產規范、質量過硬、品牌知名、消費推崇的代名詞,江西成為全國重要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大省、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兩個“三品一標”樣板之地。
日期:2022-01-29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框架協議》,推動《農業農村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工作方案(2021-2025)》明確的各項任務落實落細,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緊密布局,堅持打好“四張牌”,推動“三步走”,部省共建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一、堅持打好綠色發展“政策牌”
一是高位推動。建立部省共建聯席會議制度,由馬有祥副部長和胡強副省長擔任召集人,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江西相關部門及單位有關負責同志為聯席會議成員。將試點省工作寫入江西省委工作報告,要求全省各地深入推進試點省工作。二是部門聯動。制定部省共建試點省工作方案,明確5項重點任務、33項建設指標。細化出臺部司局和省直各部門責任分工方案,進一步明確部門責任,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三是政策帶動。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在2022年預算中專門安排5000萬元支持部省共建工作,推動全省各地搶抓機遇、敢闖敢試,取得經驗成效。
二、堅持打好質量安全“護航牌”
一是推動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上線。上線運行江西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構建“數據說話”“數據監管”的大數據評價機制,推動實現“全域監管一張網、全程追溯一條鏈、全面評價一幅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在第三屆“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博覽會上,胡強副省長見證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并對大數據賦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給予了肯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近萬家規模主體納入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管理,讓“心里沒底沒譜”徹底轉變為“圖說質量安全”。二是構建基層網格化監管體系。落實“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要求,健全市級指導員、縣級管理員、鄉級監管員、村級協管員、企業內控員“五員”制度,做到網格化監管“四有”,即“有組織機構圖、有公告公示欄、有巡查巡檢制度、有風險等級評定”。三是建立風險提示分析會商機制。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風險防控,每季度組織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執法、檢測機構等部門會商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全面分析風險隱患,研究針對性措施。及時向各級黨委政府下發風險提示函,反饋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存在的風險因子,督促各地做好應對措施,及時消除區域性、系統性風險隱患。
三、堅持打好標準生產“制度牌”
一是建立監管對象名錄管理制度。制定《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名錄制度》,形成省、市、縣三級企業監管名錄,實現信息化、動態化、無盲區監管。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農業產業扶持聯動機制和“紅黑名單”制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列為各類農業項目認證認定、參選參評、評先評優的必備條件。對不接受平臺監督管、不接受隨機抽檢、不開具合格證、風險等級評定為C級的主體,實行一票否決。二是試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行“區塊鏈溯源+合格證”合二為一開具模式,落實企業主體信息、檢測結果、巡檢巡查,農事記錄“四必鏈”,鼓勵企業電商平臺鏈入。實施合格證信息精準化電子化,多維度向消費者展示產品質量狀況,實現質量安全效益轉化。推進合格證開具與市監部門“贛溯源”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推動農產品憑合格證準出與市場查驗合格證準入制度有效銜接。三是落實簡明化應用制度。推動建設56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督促農產品企業落實“三上墻”和“三到戶”(即操作規程上墻、投入品科學使用上墻、風險等級上墻;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到戶、農業標準化生產手冊發放到戶、投入品科學使用宣傳到戶),推動基地實現規范化生產、制度化管理、場景化展現。截至目前,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9個、面積866.3萬畝;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4413個、較上年凈增931個,其中綠色食品1316個、凈增252個,有機農產品2996個、凈增679個。
四、堅持打好品牌建設“宣傳牌”
一是營造濃厚氛圍。在中央及省級新聞媒體開設“部省共建在江西”專欄,多渠道多角度展現江西農業綠色發展、保障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品牌的工作成效,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宣導效應。二是強化輿論監督。引入第三方監測、監督服務,對全省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的近萬家入網企業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監測,為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研判輿情、科學決策、應急處置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數據支撐。三是推進產銷對接。依托贛鄱正品旗艦店,布局綠色有機專營店建設,加強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推介和產銷對接。省級財政安排305萬元,對入駐綠色有機專營店、參加展銷專項活動的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補助,集中展示江西綠色優質農產品形象。
下一步,江西省將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抓實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緊緊圍繞“五個全面”(全面發展綠色有機產業、全面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全面改善綠色有機農業產地環境、全面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重點實施農業產地環境治理、綠色優質農產品增量擴面、品種培優品質提升、農業標準化示范創建、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老舊檢測設備更新迭代、智慧化監管提升等七大工程。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固本強基,筑牢部省共建“四梁八柱”。2022年,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創建、智慧化監管提升工程為契入點,全面推進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基層網格化監管、生產主體“三上墻、三到戶”、區塊鏈溯源+承諾達標合格證等,夯實部省共建根基。
第二步,示范引領,樹立部省共建“氣勢形象”。2023年,以綠色優質農產品增量擴面、老舊檢測設備更新迭代工程為突破點,選擇發展基礎好、特色優勢明顯、產業集中度高的市縣開展省市(縣)共建,建立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生產體系、標準體系、追溯體系等有關制度機制,統籌推進江西綠色有機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三步,整體提升,打造部省共建“江西模式”。2024年,以實施農業產地環境治理、品種培優品質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工程為著力點,推進“五個全面”工作,力爭到2025年底,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成為生產規范、質量過硬、品牌知名、消費推崇的代名詞,江西成為全國重要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大省、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兩個“三品一標”樣板之地。
日期:20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