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農業農村部將恩施州確定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單位以來,恩施州“四度”發力,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創建工作有序開展。
一、謀劃有高度,扛起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責任。一是高位組織推進。成立由州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下轄縣(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工作統籌。州政府先后印發《關于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的實施意見》《恩施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法》《恩施州農業生產全域綠色化實施意見》等文件,制定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推動創建工作落實落地。二是全力保障資金。2021年和2022年,州政府分別安排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專項資金200萬元和170萬元,另外安排800萬元對創建工作成效顯著的縣(市)給予獎補。同時,各縣(市)人民政府每年都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資金納入財政預算,足額保障創建工作需要。三是強化調度督辦。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列為州政府重點工作事項,納入各部門績效考核、各縣(市)鄉村振興考核,權重不低于5%。州委督查考評辦對創建工作落實情況一月一調度。2021年以來,共開展3次專項督查,并將督查發現的245個問題分別反饋給各縣(市)人民政府。
二、構架有深度,建立健全監管體系。一是合力聯動推進。八個縣(市)均制定了具體實施細則,召開專題推進會議。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對照創建方案抓落實,“各做一盤菜、共辦一桌席”。二是落實鄉鎮責任。鄉鎮人民政府每年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不少于2次,所有鄉鎮速測情況實行一月一匯總。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加掛“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牌子,其人員參照事業單位管理。目前全州90個鄉鎮均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三是強化網格化管理。印發《恩施州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化管理清單》,摸清產業布局,繪制產業分布圖,在醒目位置上墻公開網格監管責任圖,實現“掛圖作戰”。落實“網格定人”要求,每個鄉鎮落實監管員2—4名、每個村落實協管員1名,全州共落實鄉鎮監管員289名、村級協管員2498名,同時建立健全村級協管員考核機制。
三、監管有力度,落實全程管控要求。一是加強投入品管理。州政府出臺《恩施州農業生產化學投入品管理辦法》,安排專項資金80萬元建設全州統一的化學投入品監管平臺。截止目前,共1076家農資經銷商和生產主體注冊。每年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今年以來,共查辦農業投入品行政處罰案件63件。二是強化產地巡查。大力推廣和使用監管APP開展產地巡查。截止目前,2022年共開展產地巡查2151家次,覆蓋率達到98.2%,發現安全隱患200多個,已全部整改完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積47.5萬畝、嚴格管控類耕地種植結構調整面積9.2萬畝。三是強化風險排查。每年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實施方案,按總人口的1.5‰核定縣(市)定量監測任務,核定每個鄉鎮速測任務7200批次。今年以來,全州共完成定量檢測樣品4034批次,定性檢測樣品35.9萬批次,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四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示范基地1個,新制修訂《富硒辣椒生產技術規程》等一批地方標準。加快農產品“三品一標”發展,全州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企業231家,認證面積338.9萬畝,認證產品670個,推動承諾達標合格證應開盡開。
四、宣傳有廣度,全面增強主體責任意識。一是培訓全覆蓋。組織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大培訓,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和生產經營主體培訓的必修課,每年組織縣鄉監管員專題培訓3期,共培訓220人次左右。按照鄉鎮培訓為主、縣市培訓為輔的原則,對村級協管員培訓全覆蓋,共培訓村級協管員2400多人次。二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組建農業科技服務隊,建立“專家+農技人員+示范基地+示范主體+輻射帶動戶”推廣服務模式,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等技術培訓和標準宣貫培訓400余場次,培訓人數12000余人次。三是營造社會共治氛圍。通過中國移動向生產經營主體發送短信200萬條、微信廣告推送曝光50萬次等形式營造氛圍。各縣(市)根據實際情況,在高速路口、生產基地等場所廣泛宣傳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提高全民參與意識和群眾知曉率。
日期:2022-11-03
一、謀劃有高度,扛起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責任。一是高位組織推進。成立由州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下轄縣(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工作統籌。州政府先后印發《關于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的實施意見》《恩施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法》《恩施州農業生產全域綠色化實施意見》等文件,制定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推動創建工作落實落地。二是全力保障資金。2021年和2022年,州政府分別安排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專項資金200萬元和170萬元,另外安排800萬元對創建工作成效顯著的縣(市)給予獎補。同時,各縣(市)人民政府每年都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資金納入財政預算,足額保障創建工作需要。三是強化調度督辦。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列為州政府重點工作事項,納入各部門績效考核、各縣(市)鄉村振興考核,權重不低于5%。州委督查考評辦對創建工作落實情況一月一調度。2021年以來,共開展3次專項督查,并將督查發現的245個問題分別反饋給各縣(市)人民政府。
二、構架有深度,建立健全監管體系。一是合力聯動推進。八個縣(市)均制定了具體實施細則,召開專題推進會議。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對照創建方案抓落實,“各做一盤菜、共辦一桌席”。二是落實鄉鎮責任。鄉鎮人民政府每年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不少于2次,所有鄉鎮速測情況實行一月一匯總。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加掛“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牌子,其人員參照事業單位管理。目前全州90個鄉鎮均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三是強化網格化管理。印發《恩施州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化管理清單》,摸清產業布局,繪制產業分布圖,在醒目位置上墻公開網格監管責任圖,實現“掛圖作戰”。落實“網格定人”要求,每個鄉鎮落實監管員2—4名、每個村落實協管員1名,全州共落實鄉鎮監管員289名、村級協管員2498名,同時建立健全村級協管員考核機制。
三、監管有力度,落實全程管控要求。一是加強投入品管理。州政府出臺《恩施州農業生產化學投入品管理辦法》,安排專項資金80萬元建設全州統一的化學投入品監管平臺。截止目前,共1076家農資經銷商和生產主體注冊。每年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今年以來,共查辦農業投入品行政處罰案件63件。二是強化產地巡查。大力推廣和使用監管APP開展產地巡查。截止目前,2022年共開展產地巡查2151家次,覆蓋率達到98.2%,發現安全隱患200多個,已全部整改完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積47.5萬畝、嚴格管控類耕地種植結構調整面積9.2萬畝。三是強化風險排查。每年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實施方案,按總人口的1.5‰核定縣(市)定量監測任務,核定每個鄉鎮速測任務7200批次。今年以來,全州共完成定量檢測樣品4034批次,定性檢測樣品35.9萬批次,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四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示范基地1個,新制修訂《富硒辣椒生產技術規程》等一批地方標準。加快農產品“三品一標”發展,全州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企業231家,認證面積338.9萬畝,認證產品670個,推動承諾達標合格證應開盡開。
四、宣傳有廣度,全面增強主體責任意識。一是培訓全覆蓋。組織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大培訓,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和生產經營主體培訓的必修課,每年組織縣鄉監管員專題培訓3期,共培訓220人次左右。按照鄉鎮培訓為主、縣市培訓為輔的原則,對村級協管員培訓全覆蓋,共培訓村級協管員2400多人次。二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組建農業科技服務隊,建立“專家+農技人員+示范基地+示范主體+輻射帶動戶”推廣服務模式,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等技術培訓和標準宣貫培訓400余場次,培訓人數12000余人次。三是營造社會共治氛圍。通過中國移動向生產經營主體發送短信200萬條、微信廣告推送曝光50萬次等形式營造氛圍。各縣(市)根據實際情況,在高速路口、生產基地等場所廣泛宣傳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創建,提高全民參與意識和群眾知曉率。
日期: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