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遇到危險會鼓起身體,是不是還有點呆萌?大家可別被它的外表給迷惑了,它其實是有劇毒的,不少人為了貪圖它的這一口鮮美,甚至因它而喪!命!
每年3月份至5月份,是河豚魚產卵的季節,其卵巢具有較強的毒性,如餐飲服務經營單位違法加工食用鮮活河豚魚,存在較大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
河豚魚專項治理行動
近期,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了進一步規范餐飲服務環節鮮活河豚魚加工經營行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加強養殖紅鰭東方豚和養殖暗紋東方豚監管工作的通知》(魯海漁﹝2016﹞106號)等有關文件要求,在全市各餐飲服務經營單位開展了河豚魚專項治理行動。
▲強化監督管理力度。組織各區市進一步加大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力度,嚴格禁止任何餐飲服務單位等加工經營養殖河豚活魚和未經國家審批企業加工的河豚整魚,禁止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魚。通過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張帖禁止違法加工經營的通告、開展行政約談、教育培訓等方式督促各餐飲服務經營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落實最嚴厲的處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二)項規定,按照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對餐飲服務單位主體違規加工經營鮮活河豚魚行為開展了專項治理行動。目前,已在芝罘區、萊山、開發區、高新區、龍口市等區市有針對性的開展了突擊抽查工作,暗訪各餐飲服務經營單位31家,立案查處4起,形成有力的打擊與震懾作用。
▲實行最廣泛的宣傳。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普及河豚魚及其毒性的相關知識,在暢通投訴舉報,及時發布食品安全消費預警,增強食品經營者守法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在暢通投訴舉報,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下一步,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保持查處餐飲服務環節非法加工經營鮮活河豚魚行為的高壓態勢,嚴防河豚魚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河豚魚及其毒性相關知識
河豚魚(亦稱河鲀魚)在我國沿海各地及長江下游均有出產,屬無鱗魚的一種,在淡水、海水中均能生活。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是一種非蛋白質神經毒素,可分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河豚肝臟毒素。其中河豚卵巢毒素的毒性最強,其毒性比氰化鈉強1000倍,0.5mg可致人死亡。
通常情況下,河豚的肌肉大多不含毒素或僅含少量毒素,但產于海南的河豚不同于其它海區,肌肉中也含有毒素。河豚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胃腸道,引起局部刺激作用;河豚毒素還選擇性地阻斷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使神經傳導阻斷,呈麻痹狀態。河豚中毒特點是發病急速而劇烈,潛伏期短,一般在食后10分鐘到3小時。起初感覺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癥狀。同時伴有四肢無力、發冷、口唇、指尖和肢端知覺麻痹,并有眩暈。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以致身體搖擺、共濟麻痹、循環衰竭而死亡。死亡通常發生在發病后4-6小時,最快時1.5小時。
目前,河豚毒素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一般以排出毒素和對癥處理為主。河豚中毒多發生在沿海,以春季發生中毒的次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引起中毒的河豚有鮮魚、內臟,以及冷凍的河豚和河豚干。
日期:2023-03-16
每年3月份至5月份,是河豚魚產卵的季節,其卵巢具有較強的毒性,如餐飲服務經營單位違法加工食用鮮活河豚魚,存在較大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
河豚魚專項治理行動
近期,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了進一步規范餐飲服務環節鮮活河豚魚加工經營行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加強養殖紅鰭東方豚和養殖暗紋東方豚監管工作的通知》(魯海漁﹝2016﹞106號)等有關文件要求,在全市各餐飲服務經營單位開展了河豚魚專項治理行動。
▲強化監督管理力度。組織各區市進一步加大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力度,嚴格禁止任何餐飲服務單位等加工經營養殖河豚活魚和未經國家審批企業加工的河豚整魚,禁止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魚。通過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張帖禁止違法加工經營的通告、開展行政約談、教育培訓等方式督促各餐飲服務經營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落實最嚴厲的處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二)項規定,按照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對餐飲服務單位主體違規加工經營鮮活河豚魚行為開展了專項治理行動。目前,已在芝罘區、萊山、開發區、高新區、龍口市等區市有針對性的開展了突擊抽查工作,暗訪各餐飲服務經營單位31家,立案查處4起,形成有力的打擊與震懾作用。
▲實行最廣泛的宣傳。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普及河豚魚及其毒性的相關知識,在暢通投訴舉報,及時發布食品安全消費預警,增強食品經營者守法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在暢通投訴舉報,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下一步,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保持查處餐飲服務環節非法加工經營鮮活河豚魚行為的高壓態勢,嚴防河豚魚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河豚魚及其毒性相關知識
河豚魚(亦稱河鲀魚)在我國沿海各地及長江下游均有出產,屬無鱗魚的一種,在淡水、海水中均能生活。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是一種非蛋白質神經毒素,可分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河豚肝臟毒素。其中河豚卵巢毒素的毒性最強,其毒性比氰化鈉強1000倍,0.5mg可致人死亡。
通常情況下,河豚的肌肉大多不含毒素或僅含少量毒素,但產于海南的河豚不同于其它海區,肌肉中也含有毒素。河豚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胃腸道,引起局部刺激作用;河豚毒素還選擇性地阻斷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使神經傳導阻斷,呈麻痹狀態。河豚中毒特點是發病急速而劇烈,潛伏期短,一般在食后10分鐘到3小時。起初感覺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癥狀。同時伴有四肢無力、發冷、口唇、指尖和肢端知覺麻痹,并有眩暈。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以致身體搖擺、共濟麻痹、循環衰竭而死亡。死亡通常發生在發病后4-6小時,最快時1.5小時。
目前,河豚毒素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一般以排出毒素和對癥處理為主。河豚中毒多發生在沿海,以春季發生中毒的次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引起中毒的河豚有鮮魚、內臟,以及冷凍的河豚和河豚干。
日期: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