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07月07日食品行業輿情信息有:
“多地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貼”引關注
近日,審計披露多地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引發社會關注。
在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在作《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時指出,2021年至2023年8月,66個縣挪用了19.51億元的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用于償還地方債務和其他支出。
審計報告指出,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審計方面,國務院重點審計了13省159縣2021年至2023年8月補助資金231.37億元,占抽審縣同期補助總金額的91%,發現三大主要問題:
一是資金被挪用,直接用于解決地方政府的財務困境。有的被直接挪用,66縣將19.51億元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等支出。有的被變相擠占,41縣和1533所學校等通過壓低供餐標準、虛構采購業務等變相截留擠占2.7億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縣教育部門與中標供應商合謀通過供應商分紅、捐贈等方式套取4216.02萬元,用于發放福利等。
二是部分供餐單位違規經營。147家供應商和部分學校食堂等供餐單位違規經營,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供餐。
三是餐食采購招標和供餐監管等不夠規范嚴格。25縣通過違規直接指定、設置不合理條款等方式,確定52家供應商向2605所學校供餐。78戶企業或個人通過違規借用資質、偽造資料、圍標串標等方式,中標35縣的101個營養餐項目。監管權力尋租,相關監管部門和77所學校的工作人員,在供餐監管等過程中涉嫌徇私枉法,謀取個人利益。
“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大豆油”上熱搜
7月2日,“記者調查罐車運輸亂象”“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油”等話題上熱搜,引發關注。
據報道,有罐車司機向媒體透露,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今年五月份,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長時間的追蹤調查,發現國內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為了節省開支,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有些食用油廠家也沒有嚴格把關,不按規定去檢查罐體是否潔凈,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污染。
打假人王海稱知名品牌藕粉里沒有藕 廠家回應、官方通報
近日,打假人王海發視頻稱在“周氏藕粉”里面未檢測出藕成分,引發關注。
王海發視頻稱,在旗艦店網購周氏藕粉直接發往實驗室檢測后,顯示產品沒有藕的成分,與此同時,在線下購買“周氏純藕粉”后,送往海關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產品含有木薯粉,但無藕的成分,王海表示通過了解得知,木薯粉與藕粉價格相差五倍。
桂林周氏順發食品有限公司回復稱,公司不認可曝光的檢測結果,后續會發布聲明。王海方則表示,送檢的兩家機構均是正規檢測機構。目前該品牌的官方店鋪已下架藕粉商品,暫不可售。
7月4日晚,廣西荔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網絡平臺出現荔浦周氏順發食品有限公司相關產品涉嫌質量問題的短視頻,引發網民關注。我局立即開展核查,依法對視頻中提及的相關產品原材料和成品進行封存,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相關規定,視頻制作方提供的證據材料不能直接作為周氏順發公司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的法定證據。下一步,我局將根據相關機構的檢測結果,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山東濱州“問題鴨腸”涉事工廠被頂格處罰
針對山東雅士享肉類食品有限公司鴨腸車間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的報道,7月3日,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聯合工作組回應查處情況及調查處置進展。
針對涉事企業生產不規范、衛生環境差等問題,相關部門依法依規立案查處,送達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并作出頂格處罰。截至目前,已召回鴨腸產品10.5噸,產品經抽檢雖為合格,但鑒于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現象,企業對召回鴨腸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聯合工作組通報稱,自6月18日開始,山東雅士享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累計投入100多萬元,對鴨腸加工車間安裝不銹鋼操作案臺和設施127套,加裝監控設備6臺,對原料投遞間、冷庫、外包間、實驗室等進行衛生改造提升。6月27日、28日,農業農村、畜牧等部門分別出具了現場核查報告及審查意見,驗收通過,具備生產條件。
博主舉報錢塘龍井冒充西湖龍井涉事企業被罰50萬
網紅博主“B太”曝光的杭州西湖龍井產區亂象一事有了最新進展。
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布了杭州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杭州龍井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處罰決定。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西湖風景名勝區分局認定,該企業在對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存在當事營業員為促成交易,獲取銷售提成,提高收入,在向本案舉報人推銷龍井茶的過程中宣稱其銷售的龍井來自西湖龍井核心產區等內容。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當事人提供的進貨票據,確認涉案茶葉采購自杭州市余杭區某茶農,系錢塘龍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之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責令當事人停止虛假宣傳違法行為,并決定對當事人處以行政罰款500000元。
博主吃鹵羊頭發現異物 官方通報
6月30日,吃播網紅“貪吃瑜”稱其購買了江西撫州某店的撫州鹵羊頭,拍攝吃播視頻過程中卻發現羊頭有很多毛且羊頭里面還有草,該吃播網紅就此事聯系到店老板時,老板稱“很難說清羊頭是不是我這兒的”。
根據該網紅發布的視頻畫面可以看到,該網紅購買了三個羊頭,其中兩個羊頭里面有疑似羊咀嚼過的草。該網紅和朋友還當著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的面與店老板進行了對峙。店老板則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
7月1日,撫州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表示,昨天早上接到指令,目前正在依法依規調查,之后會通過官方渠道發布調查結果。
7月1日,撫州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2024年6月30日,某博主發布視頻,直播其吃鹵羊頭時,發現羊頭里有異物。該局高度重視,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涉事燒烤店進行現場調查。經調查核實,視頻舉報情況屬實。該局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嚴肅查處。
知名餐飲品牌廣告違規被罰 公司回應
近日,和府撈面子公司南京坤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發布的食品廣告中涉及疾病治療功能,違反了廣告內容管理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58條規定,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公司處罰款6萬元。
對此,和府撈面總部相關負責人公開回應稱,這個問題屬于原料宣傳爭議,“我們今年1月上線了新品‘衣藻面’,其中使用了食品原料‘萊茵衣藻’,該原料有輔助降糖功效,我們也有相關報告可以佐證該功能,因此在宣傳中我們將該原料的相關功能做了相應描述。有關部門認為該原料功效不可在食品中宣傳,在接到相關通知后,我們已第一時間在宣傳上做了調整。該款產品為春季新品,目前已經下架。”
網上多款熱銷螺肉被指摻雜福壽螺肉,多地市監部門回應
媒體暗訪揭露多地螺肉生產商將福壽螺剝殼后冒充田螺肉銷售后,連日來,陸續有消費者反映,多個平臺網店熱銷的螺肉疑似摻雜有福壽螺肉。
7月2日,媒體致電網售螺肉所涉生產廠家工商注冊地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其中,廣西柳州市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將落實情況和整改情況上報至柳州市市場監管局和柳州市網信辦處;湖南沅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該局重視此事,目前已移交處理。
此外,7月4日,柳州市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就燈泡廠孫姐螺螄粉疑用福壽螺事件,執法人員從網上進入報道中所提及的“孫姐螺的店”小紅書店鋪搜索查詢,發現網友爆料所稱的“燈泡廠孫姐螺螄粉”實際產品名稱為“孫姐螺柳州螺螄粉”。經核查,該產品共有4款規格,均為廣西螺螄哥商貿有限公司委托生產。執法人員對上述4種不同規格的螺螄肉進行現場抽樣。經送漁業水產專家辨認,鑒定結果為:2個樣品為田螺肉、2個樣品為石螺肉。
吉林回應擬組建鍋包肉辦公室
近日,“吉林市擬組建鍋包肉辦公室”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廣泛熱議。
據微信公眾號“吉林市發布”消息,7月1日,吉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世界鍋包肉大賽賽事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吉林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仲偉巖介紹,吉林市擬組建吉林市餐飲名品推廣辦公室暨鍋包肉辦公室。
對此,7月3日上午,吉林市委編制辦工作人員回應表示,吉林市擬組建鍋包肉辦公室是由吉林市商務局動議,目前正在研究、論證當中。該機構只是一個掛牌機構,由吉林市商務局安排局內業務相近的科室承擔,不增加任何額外編制。
上述工作人員解釋,舉辦世界鍋包肉大賽,當地沒有想到這個事能宣傳得這么好,認為應該有一個機構去專門負責、推廣這個事情,更好地去推介吉林市。
知名烘焙品牌客服回應帶包裝稱重
7月1日,“鮑師傅被曝帶包裝稱重”“鮑師傅店鋪稱變重是冷氣吹到秤上”等相關話題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據報道,近日消費者王先生爆料稱,他和朋友在廣州兩家鮑師傅糕點店鋪購買食品,卻發現店員稱重時,沒有去掉外包裝盒的重量,導致總價格變高。他表示,發現問題后,他們找到了商家,其中一家店鋪工作人員先是辯解可能是因店內有空調風吹,導致稱重出現誤差,但最后還是承認了稱重有問題。對此,媒體咨詢兩家店鋪店長,店長均否認存在稱重時不“去皮”的情況,并告訴媒體,給王先生進行了退一賠十的處理。但店長對重量偏差原因的解釋,王先生并不接受。
隨后,1日下午,鮑師傅官方客服回應稱,公司旗下門店所有產品對外銷售時都會經過“去皮”,對于網傳消息公司正在核實與調查。
知名品牌回應清水螺螄肉中疑吃出福壽螺
7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在盒馬花19.9元買的清水螺螄肉里竟然發現了福壽螺,并表示,已經退貨,商家原價賠償。
對此,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董立坤介紹,從網友曬出的圖片來看,“初步可以判斷是福壽螺”,但還是要以實物為準。董立坤稱,很多福壽螺都和田螺生活在一起,捕撈田螺時,很容易撈到福壽螺。
7月4日上午,媒體聯系上西安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網友反映的螺螄肉問題涉及采購部門,她會將問題反映給門店負責人及相關部門核查處理。
陜西省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新區分局工作人員表示,對食品中發現疑似福壽螺的問題他們高度重視,但判斷是否是福壽螺不能僅憑肉眼觀察,還需經過專業機構檢測,市場監管部門會立即安排人員到現場核查。
于東來首度回應“搟面皮”事件
近日,胖東來董事長于東來在長沙首次回應新鄉“搟面皮”事件。
他表示,涉事被辭主管已在胖東來工作25年,一步一步干到新鄉餐飲主管,但不能因為在公司這么多年就不處理。于東來表示,新鄉“搟面皮”事件對胖東來來說是“天大的事情,這么大的品牌,社會這么認可你,你還有這種事情發生,(不處理好)那是沒辦法(向公眾)交代的事情啊。”于東來現場透露,辭退的主管1999年就到胖東來上班,一步一步干到新鄉餐飲主管的崗位,“因為在公司這么多年,我就不處理了也不可能,但是你說不管了也不可能,我對員工必須有交代。”
“多地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貼”引關注
近日,審計披露多地挪用農村學生營養餐補助,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引發社會關注。
在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在作《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時指出,2021年至2023年8月,66個縣挪用了19.51億元的學生營養餐補助資金,用于償還地方債務和其他支出。
審計報告指出,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審計方面,國務院重點審計了13省159縣2021年至2023年8月補助資金231.37億元,占抽審縣同期補助總金額的91%,發現三大主要問題:
一是資金被挪用,直接用于解決地方政府的財務困境。有的被直接挪用,66縣將19.51億元用于償還政府債務、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等支出。有的被變相擠占,41縣和1533所學校等通過壓低供餐標準、虛構采購業務等變相截留擠占2.7億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縣教育部門與中標供應商合謀通過供應商分紅、捐贈等方式套取4216.02萬元,用于發放福利等。
二是部分供餐單位違規經營。147家供應商和部分學校食堂等供餐單位違規經營,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供餐。
三是餐食采購招標和供餐監管等不夠規范嚴格。25縣通過違規直接指定、設置不合理條款等方式,確定52家供應商向2605所學校供餐。78戶企業或個人通過違規借用資質、偽造資料、圍標串標等方式,中標35縣的101個營養餐項目。監管權力尋租,相關監管部門和77所學校的工作人員,在供餐監管等過程中涉嫌徇私枉法,謀取個人利益。
“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大豆油”上熱搜
7月2日,“記者調查罐車運輸亂象”“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油”等話題上熱搜,引發關注。
據報道,有罐車司機向媒體透露,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今年五月份,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長時間的追蹤調查,發現國內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為了節省開支,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有些食用油廠家也沒有嚴格把關,不按規定去檢查罐體是否潔凈,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污染。
打假人王海稱知名品牌藕粉里沒有藕 廠家回應、官方通報
近日,打假人王海發視頻稱在“周氏藕粉”里面未檢測出藕成分,引發關注。
王海發視頻稱,在旗艦店網購周氏藕粉直接發往實驗室檢測后,顯示產品沒有藕的成分,與此同時,在線下購買“周氏純藕粉”后,送往海關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產品含有木薯粉,但無藕的成分,王海表示通過了解得知,木薯粉與藕粉價格相差五倍。
桂林周氏順發食品有限公司回復稱,公司不認可曝光的檢測結果,后續會發布聲明。王海方則表示,送檢的兩家機構均是正規檢測機構。目前該品牌的官方店鋪已下架藕粉商品,暫不可售。
7月4日晚,廣西荔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網絡平臺出現荔浦周氏順發食品有限公司相關產品涉嫌質量問題的短視頻,引發網民關注。我局立即開展核查,依法對視頻中提及的相關產品原材料和成品進行封存,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檢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相關規定,視頻制作方提供的證據材料不能直接作為周氏順發公司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的法定證據。下一步,我局將根據相關機構的檢測結果,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山東濱州“問題鴨腸”涉事工廠被頂格處罰
針對山東雅士享肉類食品有限公司鴨腸車間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的報道,7月3日,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聯合工作組回應查處情況及調查處置進展。
針對涉事企業生產不規范、衛生環境差等問題,相關部門依法依規立案查處,送達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并作出頂格處罰。截至目前,已召回鴨腸產品10.5噸,產品經抽檢雖為合格,但鑒于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現象,企業對召回鴨腸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聯合工作組通報稱,自6月18日開始,山東雅士享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累計投入100多萬元,對鴨腸加工車間安裝不銹鋼操作案臺和設施127套,加裝監控設備6臺,對原料投遞間、冷庫、外包間、實驗室等進行衛生改造提升。6月27日、28日,農業農村、畜牧等部門分別出具了現場核查報告及審查意見,驗收通過,具備生產條件。
博主舉報錢塘龍井冒充西湖龍井涉事企業被罰50萬
網紅博主“B太”曝光的杭州西湖龍井產區亂象一事有了最新進展。
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布了杭州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杭州龍井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處罰決定。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西湖風景名勝區分局認定,該企業在對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存在當事營業員為促成交易,獲取銷售提成,提高收入,在向本案舉報人推銷龍井茶的過程中宣稱其銷售的龍井來自西湖龍井核心產區等內容。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當事人提供的進貨票據,確認涉案茶葉采購自杭州市余杭區某茶農,系錢塘龍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之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責令當事人停止虛假宣傳違法行為,并決定對當事人處以行政罰款500000元。
博主吃鹵羊頭發現異物 官方通報
6月30日,吃播網紅“貪吃瑜”稱其購買了江西撫州某店的撫州鹵羊頭,拍攝吃播視頻過程中卻發現羊頭有很多毛且羊頭里面還有草,該吃播網紅就此事聯系到店老板時,老板稱“很難說清羊頭是不是我這兒的”。
根據該網紅發布的視頻畫面可以看到,該網紅購買了三個羊頭,其中兩個羊頭里面有疑似羊咀嚼過的草。該網紅和朋友還當著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的面與店老板進行了對峙。店老板則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
7月1日,撫州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表示,昨天早上接到指令,目前正在依法依規調查,之后會通過官方渠道發布調查結果。
7月1日,撫州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2024年6月30日,某博主發布視頻,直播其吃鹵羊頭時,發現羊頭里有異物。該局高度重視,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涉事燒烤店進行現場調查。經調查核實,視頻舉報情況屬實。該局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嚴肅查處。
知名餐飲品牌廣告違規被罰 公司回應
近日,和府撈面子公司南京坤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發布的食品廣告中涉及疾病治療功能,違反了廣告內容管理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58條規定,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公司處罰款6萬元。
對此,和府撈面總部相關負責人公開回應稱,這個問題屬于原料宣傳爭議,“我們今年1月上線了新品‘衣藻面’,其中使用了食品原料‘萊茵衣藻’,該原料有輔助降糖功效,我們也有相關報告可以佐證該功能,因此在宣傳中我們將該原料的相關功能做了相應描述。有關部門認為該原料功效不可在食品中宣傳,在接到相關通知后,我們已第一時間在宣傳上做了調整。該款產品為春季新品,目前已經下架。”
網上多款熱銷螺肉被指摻雜福壽螺肉,多地市監部門回應
媒體暗訪揭露多地螺肉生產商將福壽螺剝殼后冒充田螺肉銷售后,連日來,陸續有消費者反映,多個平臺網店熱銷的螺肉疑似摻雜有福壽螺肉。
7月2日,媒體致電網售螺肉所涉生產廠家工商注冊地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其中,廣西柳州市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將落實情況和整改情況上報至柳州市市場監管局和柳州市網信辦處;湖南沅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該局重視此事,目前已移交處理。
此外,7月4日,柳州市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通報稱,就燈泡廠孫姐螺螄粉疑用福壽螺事件,執法人員從網上進入報道中所提及的“孫姐螺的店”小紅書店鋪搜索查詢,發現網友爆料所稱的“燈泡廠孫姐螺螄粉”實際產品名稱為“孫姐螺柳州螺螄粉”。經核查,該產品共有4款規格,均為廣西螺螄哥商貿有限公司委托生產。執法人員對上述4種不同規格的螺螄肉進行現場抽樣。經送漁業水產專家辨認,鑒定結果為:2個樣品為田螺肉、2個樣品為石螺肉。
吉林回應擬組建鍋包肉辦公室
近日,“吉林市擬組建鍋包肉辦公室”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廣泛熱議。
據微信公眾號“吉林市發布”消息,7月1日,吉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世界鍋包肉大賽賽事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吉林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仲偉巖介紹,吉林市擬組建吉林市餐飲名品推廣辦公室暨鍋包肉辦公室。
對此,7月3日上午,吉林市委編制辦工作人員回應表示,吉林市擬組建鍋包肉辦公室是由吉林市商務局動議,目前正在研究、論證當中。該機構只是一個掛牌機構,由吉林市商務局安排局內業務相近的科室承擔,不增加任何額外編制。
上述工作人員解釋,舉辦世界鍋包肉大賽,當地沒有想到這個事能宣傳得這么好,認為應該有一個機構去專門負責、推廣這個事情,更好地去推介吉林市。
知名烘焙品牌客服回應帶包裝稱重
7月1日,“鮑師傅被曝帶包裝稱重”“鮑師傅店鋪稱變重是冷氣吹到秤上”等相關話題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據報道,近日消費者王先生爆料稱,他和朋友在廣州兩家鮑師傅糕點店鋪購買食品,卻發現店員稱重時,沒有去掉外包裝盒的重量,導致總價格變高。他表示,發現問題后,他們找到了商家,其中一家店鋪工作人員先是辯解可能是因店內有空調風吹,導致稱重出現誤差,但最后還是承認了稱重有問題。對此,媒體咨詢兩家店鋪店長,店長均否認存在稱重時不“去皮”的情況,并告訴媒體,給王先生進行了退一賠十的處理。但店長對重量偏差原因的解釋,王先生并不接受。
隨后,1日下午,鮑師傅官方客服回應稱,公司旗下門店所有產品對外銷售時都會經過“去皮”,對于網傳消息公司正在核實與調查。
知名品牌回應清水螺螄肉中疑吃出福壽螺
7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在盒馬花19.9元買的清水螺螄肉里竟然發現了福壽螺,并表示,已經退貨,商家原價賠償。
對此,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董立坤介紹,從網友曬出的圖片來看,“初步可以判斷是福壽螺”,但還是要以實物為準。董立坤稱,很多福壽螺都和田螺生活在一起,捕撈田螺時,很容易撈到福壽螺。
7月4日上午,媒體聯系上西安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網友反映的螺螄肉問題涉及采購部門,她會將問題反映給門店負責人及相關部門核查處理。
陜西省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新區分局工作人員表示,對食品中發現疑似福壽螺的問題他們高度重視,但判斷是否是福壽螺不能僅憑肉眼觀察,還需經過專業機構檢測,市場監管部門會立即安排人員到現場核查。
于東來首度回應“搟面皮”事件
近日,胖東來董事長于東來在長沙首次回應新鄉“搟面皮”事件。
他表示,涉事被辭主管已在胖東來工作25年,一步一步干到新鄉餐飲主管,但不能因為在公司這么多年就不處理。于東來表示,新鄉“搟面皮”事件對胖東來來說是“天大的事情,這么大的品牌,社會這么認可你,你還有這種事情發生,(不處理好)那是沒辦法(向公眾)交代的事情啊。”于東來現場透露,辭退的主管1999年就到胖東來上班,一步一步干到新鄉餐飲主管的崗位,“因為在公司這么多年,我就不處理了也不可能,但是你說不管了也不可能,我對員工必須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