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香港消委會發文澄清,為農夫山泉樣本歸類出現落差致歉。食品伙伴網梳理了瓶裝水在港卷入溴酸鹽風波過程和進展,以及相關行業專家的解讀。
瓶裝水“溴酸鹽”風波引關注 各方回應
7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就新一期的《選擇》月刊舉行記者會,其在會上披露,稱在本地市面上購買了30款常見的瓶裝水樣本進行測試,發現來自中國內地的百歲山和農夫山泉的瓶裝水樣本均檢出每升3微克的溴酸鹽,達到歐盟適用于經臭氧處理的天然礦泉水和泉水的溴酸鹽最大限值,但遠低于美國、日本、英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飲用水質量標準——每升10微克溴酸鹽。
7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還發布了標題為《30款瓶裝水口感性價比懸殊圖方便飲水但損環境宜三思》的新聞稿,該文指出消委會測試市面上30款瓶裝水樣本,“沒發現有害物質超出世衛的相關準則值,所有樣本可安心飲用”。
據了解,香港消委會此次測評的30款瓶裝水,包括蒸餾水、純凈水、礦物質蒸餾水、礦物質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和氣泡天然礦泉水,容量由500毫升至5500毫升不等,平均每升售價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測評結果總體比較理想。在天然礦泉水品牌測試中,農夫山泉、百歲山在17個品牌的較量中,分別排名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三,最后一名則是來自斐濟的“斐濟”牌礦泉水。農夫山泉、百歲山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為檢出了溴酸鹽,其他品牌均未檢出。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評瓶裝水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其影響也直接反應在了農夫山泉7月15日的股價上,農夫山泉當日跌4.56%,市值蒸發80.6億元。
7月16日農夫山泉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律師函,指出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三大錯誤:適用標準錯誤、標準判斷錯誤、明顯主觀誤導,并請香港消委會立即作出澄清、道歉并消除影響。其中,針對適用標準類別錯誤,農夫山泉方表示,被檢測的農夫山泉產品為飲用天然水產品,測試結果表格中該產品的成分也明確標注“天然水(深層湖水)”。但在評價時,香港消委會將檢測樣品放在“天然礦泉水”序列與不同類產品比較,并適用了歐盟“天然礦泉水”標準。
7月16日下午,百歲山回應稱,目前百歲山法務部門正在全面介入處理相關事宜。同時,百歲山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香港消委會的抽檢結果中,“百歲山”產品溴酸鹽結果檢出為0.003毫克/升,該結果遠低于中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數值,同時符合歐盟標準。
7月16日,針對瓶裝水檢測引發爭議,香港消委會方面回應媒體稱,目前正在了解事件,整理需要時間,將稍后回復。
7月16日下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就瓶裝水測評一事,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確認接獲其中1款測試樣本“農夫山泉”的代表律師所發出的信件,現正進行研究及跟進。香港消委會重申,不論月刊文章、新聞稿及其他傳訊文件,以至記者會上的發言均清楚指出,全部30款測試樣本沒發現有害物質超出世衛的相關準則值,所有樣本可安心飲用。文章的重點為各樣本的性價比和瓶裝水的膠樽對環境所構成的影響,并非產品有安全問題。該負責人稱,“如有進一步消息,消委會將適時公布。”
7月18日,香港消委會官網發布澄清聲明稱,17日香港消委會與農夫山泉的代表會面和作深入交流后,了解到有關產品既不是天然礦泉水,亦非純凈水,而是飲用天然水,而該公司采用的標準為其生產地,即內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就此,香港消委會將該樣本改列為一獨立類別“飲用天然水”并重新評分。重新評分后,該樣本的整體表現由4.5星調整至5星。香港消委會就此次測試因樣本歸類出現落差而引起的誤會,表示抱歉。
行業專家解讀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安全科普作者云無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飲用水(包括純凈水和礦泉水)中檢出溴酸鹽并不是新鮮事,真正的“天然水”中并沒有溴酸鹽,但有一些溴元素。同時,天然水中含有一些細菌,不管“水質”有多好,如果不殺菌,在運輸、保存、銷售中就會大量生長,把水變成“細菌培養液”。瓶裝水的滅菌(或除菌)是必要的。多年來,人們用漂白粉殺菌,漂白粉殺菌產生的副產物問題很多。后來發現臭氧殺菌是一種更好的方式。它的殺菌效果很出色,不過也能夠將水中的溴元素氧化成溴酸鹽。這就是飲用水中溴酸鹽的來源。對于用臭氧殺菌的飲用水,這個水平是正常的。如果是純凈水或者蒸餾水,不采用臭氧殺菌,就不會有溴酸鹽。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香港消委會應該是出現了失誤,“如果把礦泉水的標準(用來檢測)天然水的話,從品類來說出現了一個錯誤。”
資深食品安全營養專家,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后、上海杉達學院國際醫學技術學院劉少偉教授認為,香港消委會采用的溴酸鹽標準,應為礦泉水標準,這是更高標的標準。而農夫山泉等企業采用的是高于國標的“企標”,適用于企業自定的瓶裝水生產標準。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證明溴酸鹽必然致癌,因此不必過度關注其致癌性。
香港消委會就「農夫山泉」測試樣本結果的澄清
淺談包裝飲用水中溴酸鹽要求及管控措施
瓶裝水中的溴酸鹽你了解嗎
日期:2024-07-18
瓶裝水“溴酸鹽”風波引關注 各方回應
7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就新一期的《選擇》月刊舉行記者會,其在會上披露,稱在本地市面上購買了30款常見的瓶裝水樣本進行測試,發現來自中國內地的百歲山和農夫山泉的瓶裝水樣本均檢出每升3微克的溴酸鹽,達到歐盟適用于經臭氧處理的天然礦泉水和泉水的溴酸鹽最大限值,但遠低于美國、日本、英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飲用水質量標準——每升10微克溴酸鹽。
7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還發布了標題為《30款瓶裝水口感性價比懸殊圖方便飲水但損環境宜三思》的新聞稿,該文指出消委會測試市面上30款瓶裝水樣本,“沒發現有害物質超出世衛的相關準則值,所有樣本可安心飲用”。
據了解,香港消委會此次測評的30款瓶裝水,包括蒸餾水、純凈水、礦物質蒸餾水、礦物質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和氣泡天然礦泉水,容量由500毫升至5500毫升不等,平均每升售價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測評結果總體比較理想。在天然礦泉水品牌測試中,農夫山泉、百歲山在17個品牌的較量中,分別排名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三,最后一名則是來自斐濟的“斐濟”牌礦泉水。農夫山泉、百歲山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為檢出了溴酸鹽,其他品牌均未檢出。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評瓶裝水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其影響也直接反應在了農夫山泉7月15日的股價上,農夫山泉當日跌4.56%,市值蒸發80.6億元。
7月16日農夫山泉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律師函,指出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三大錯誤:適用標準錯誤、標準判斷錯誤、明顯主觀誤導,并請香港消委會立即作出澄清、道歉并消除影響。其中,針對適用標準類別錯誤,農夫山泉方表示,被檢測的農夫山泉產品為飲用天然水產品,測試結果表格中該產品的成分也明確標注“天然水(深層湖水)”。但在評價時,香港消委會將檢測樣品放在“天然礦泉水”序列與不同類產品比較,并適用了歐盟“天然礦泉水”標準。
7月16日下午,百歲山回應稱,目前百歲山法務部門正在全面介入處理相關事宜。同時,百歲山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香港消委會的抽檢結果中,“百歲山”產品溴酸鹽結果檢出為0.003毫克/升,該結果遠低于中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數值,同時符合歐盟標準。
7月16日,針對瓶裝水檢測引發爭議,香港消委會方面回應媒體稱,目前正在了解事件,整理需要時間,將稍后回復。
7月16日下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就瓶裝水測評一事,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確認接獲其中1款測試樣本“農夫山泉”的代表律師所發出的信件,現正進行研究及跟進。香港消委會重申,不論月刊文章、新聞稿及其他傳訊文件,以至記者會上的發言均清楚指出,全部30款測試樣本沒發現有害物質超出世衛的相關準則值,所有樣本可安心飲用。文章的重點為各樣本的性價比和瓶裝水的膠樽對環境所構成的影響,并非產品有安全問題。該負責人稱,“如有進一步消息,消委會將適時公布。”
7月18日,香港消委會官網發布澄清聲明稱,17日香港消委會與農夫山泉的代表會面和作深入交流后,了解到有關產品既不是天然礦泉水,亦非純凈水,而是飲用天然水,而該公司采用的標準為其生產地,即內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就此,香港消委會將該樣本改列為一獨立類別“飲用天然水”并重新評分。重新評分后,該樣本的整體表現由4.5星調整至5星。香港消委會就此次測試因樣本歸類出現落差而引起的誤會,表示抱歉。
行業專家解讀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安全科普作者云無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飲用水(包括純凈水和礦泉水)中檢出溴酸鹽并不是新鮮事,真正的“天然水”中并沒有溴酸鹽,但有一些溴元素。同時,天然水中含有一些細菌,不管“水質”有多好,如果不殺菌,在運輸、保存、銷售中就會大量生長,把水變成“細菌培養液”。瓶裝水的滅菌(或除菌)是必要的。多年來,人們用漂白粉殺菌,漂白粉殺菌產生的副產物問題很多。后來發現臭氧殺菌是一種更好的方式。它的殺菌效果很出色,不過也能夠將水中的溴元素氧化成溴酸鹽。這就是飲用水中溴酸鹽的來源。對于用臭氧殺菌的飲用水,這個水平是正常的。如果是純凈水或者蒸餾水,不采用臭氧殺菌,就不會有溴酸鹽。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香港消委會應該是出現了失誤,“如果把礦泉水的標準(用來檢測)天然水的話,從品類來說出現了一個錯誤。”
資深食品安全營養專家,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后、上海杉達學院國際醫學技術學院劉少偉教授認為,香港消委會采用的溴酸鹽標準,應為礦泉水標準,這是更高標的標準。而農夫山泉等企業采用的是高于國標的“企標”,適用于企業自定的瓶裝水生產標準。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證明溴酸鹽必然致癌,因此不必過度關注其致癌性。
香港消委會就「農夫山泉」測試樣本結果的澄清
淺談包裝飲用水中溴酸鹽要求及管控措施
瓶裝水中的溴酸鹽你了解嗎
日期: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