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水產貿易機構Union Forsea Corp.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3月,韓國自中國進口水產品總量達20,967噸,同比增長7%,展現出中韓水產品貿易的持續活力與中國供應鏈的穩定實力。今年一季度累計進口量達到61,425噸,雖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中國仍穩居韓國第一大水產品進口來源國,占其進口總量的26%。
貝類鮮活,冷凍產品承壓:結構性變化日趨明顯
數據顯示,韓國市場對中國水產品的品類需求呈現明顯分化。作為過去長期主力品類的冷凍鮟鱇魚,3月進口量為12,949噸,同比下滑8%,或反映出韓國需求調整。
與此同時,鮮活貝類表現強勁,特別是在餐飲市場復蘇與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活蛤進口量達5,999噸,同比增長4%,硬殼蛤則增長9%至3,925噸,顯示出韓方市場對“高鮮度、高體驗”型產品的偏好日益增強。
但并非所有產品都乘風而上。冷凍魷魚進口量出現斷崖式下降,同比減少19%至3,769噸。業內人士指出,這可能與東南亞國家提供更具價格競爭力的替代貨源相關。
價格博弈加劇,出口結構亟待優化
盡管3月中國水產對韓出口量上漲,但從金額來看,增速略顯乏力。3月出口額為7,237萬美元,同比增長5%,但2025年第一季度總出口額為2.1049億美元,同比微降1%。與此同時,平均進口單價從去年同期的3.46美元/公斤微降至3.43美元/公斤。
這反映出中國水產在保持份額的同時,正在面臨“量增價壓”的挑戰。Union Forsea分析指出:“中國出口企業通過靈活調整品類結構穩定市場地位,但未來需警惕來自新興國家在中低端市場的價格沖擊。”
展望Q2旺季:中國水產出口的“結構戰”與“價值戰”
隨著韓國第二季度消費旺季臨近,市場需求重心正逐步向鮮活、便利與高附加值產品傾斜。預計韓方進口商將擴大對活貝類、即食水產及深加工品的采購力度。
對中國出口企業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價格競爭中守住傳統冷凍品類的市場陣地,同時加強對高端市場的產品創新與品牌建設,將成為未來發力的關鍵方向。
在全球水產貿易格局不斷演變之際,中國水產在韓國市場的表現體現出強勁的供應韌性與靈活的市場應對能力。但面對消費升級與區域競爭雙重壓力,品類升級、附加值提升與差異化競爭策略將成為贏得未來的關鍵。
日期:2025-04-21
貝類鮮活,冷凍產品承壓:結構性變化日趨明顯
數據顯示,韓國市場對中國水產品的品類需求呈現明顯分化。作為過去長期主力品類的冷凍鮟鱇魚,3月進口量為12,949噸,同比下滑8%,或反映出韓國需求調整。
與此同時,鮮活貝類表現強勁,特別是在餐飲市場復蘇與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活蛤進口量達5,999噸,同比增長4%,硬殼蛤則增長9%至3,925噸,顯示出韓方市場對“高鮮度、高體驗”型產品的偏好日益增強。
但并非所有產品都乘風而上。冷凍魷魚進口量出現斷崖式下降,同比減少19%至3,769噸。業內人士指出,這可能與東南亞國家提供更具價格競爭力的替代貨源相關。
價格博弈加劇,出口結構亟待優化
盡管3月中國水產對韓出口量上漲,但從金額來看,增速略顯乏力。3月出口額為7,237萬美元,同比增長5%,但2025年第一季度總出口額為2.1049億美元,同比微降1%。與此同時,平均進口單價從去年同期的3.46美元/公斤微降至3.43美元/公斤。
這反映出中國水產在保持份額的同時,正在面臨“量增價壓”的挑戰。Union Forsea分析指出:“中國出口企業通過靈活調整品類結構穩定市場地位,但未來需警惕來自新興國家在中低端市場的價格沖擊。”
展望Q2旺季:中國水產出口的“結構戰”與“價值戰”
隨著韓國第二季度消費旺季臨近,市場需求重心正逐步向鮮活、便利與高附加值產品傾斜。預計韓方進口商將擴大對活貝類、即食水產及深加工品的采購力度。
對中國出口企業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價格競爭中守住傳統冷凍品類的市場陣地,同時加強對高端市場的產品創新與品牌建設,將成為未來發力的關鍵方向。
在全球水產貿易格局不斷演變之際,中國水產在韓國市場的表現體現出強勁的供應韌性與靈活的市場應對能力。但面對消費升級與區域競爭雙重壓力,品類升級、附加值提升與差異化競爭策略將成為贏得未來的關鍵。
日期: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