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及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把奶牛產業做大做強,日前,經縣委、縣政府研究,龍江縣委辦、政府辦聯合印發了《龍江縣推進奶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實施《黑龍江省千萬噸奶戰略工程規劃》,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手段,以奶牛擴繁和規模養殖為突破口,迅速提高全縣奶牛產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加速“畜牧業強縣”建設步伐,實現財政增收、企業發展、農民富裕的多贏目標。
實施原則是:①堅持優先發展的原則。根據縣內奶牛養殖的實際狀況,優先重點扶持發展一批基礎條件較好、積極性較高,優質奶牛存欄200—300頭的奶牛規模化養殖場。②堅持多元投入的原則。采取財政資金、社會資金、項目資金、自籌資金等多元化投入的方式,進一步加大對奶牛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的投入,全力推進奶牛產業快速發展。③堅持提質增效的原則。在發展奶牛擴繁的基礎上,重點扶持規模養殖場推廣和應用奶牛標準化生產技術:優良品種、全價日糧、科學防疫、凍配改良、規范管理。提升奶牛群體單產水平,實現奶牛存欄和奶量的“雙增”目標。
工作目標是:(一)到2015年末,全縣奶牛存欄發展到7.8萬頭,鮮奶產量實現22萬噸。
(二)全縣計劃新購入優質奶牛1000—1500頭。繼續執行《龍江縣新購奶牛補助工作實施方案》(龍辦發〔2014〕12號)文件精神,具體新購奶牛指標由牧場申報,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的形式下達。
(三)新建或完善奶牛標準化牧場(小區、合作社)30個,擇優重點扶持20個。①新建奶牛規模場標準:存欄奶牛100頭以上;標準牛舍1000㎡以上;日交售鮮奶1噸以上;青貯窖1000m3以上;草料棚500㎡或飼料倉儲間200㎡以上。②擴建奶牛牧場標準:存欄奶牛200頭以上(其中泌乳牛80頭以上);日商品奶量2噸以上;標準化牛舍2000㎡以上;養殖檔案健全;飼喂青貯、紫花苜蓿和全價精料;養殖環境良好;糞污治理到位。
(四)新建或完善啟動機械化榨乳站33個。
(五)推進科學飼養管理,努力提高奶牛群體單產水平。要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的實用養殖技術,推行“青貯飼料+紫花苜蓿+羊草(或秸稈)+精料”的科學飼養模式,擴大TMR全混日糧應用面和普及率,切實改善奶牛的飼草飼料營養結構,使奶牛飼料營養均衡,搭配合理,實現奶牛飼養科學化,管理規范化,充分發揮奶牛的生產性能,增加養殖效益。到2015年末,全縣奶牛平均單產水平力爭突破5噸。
主要措施是:(一)加強宣傳,進一步提升對奶牛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各級政府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采取合作入股、招商引資、個人投資等方式,在推進規模奶牛場建設上下功夫,將散養奶牛集中起來建成奶牛牧場、小區或合作社,力促龍江奶牛產業登臺階,上水平,實現新發展。
(二)制定扶持性政策,進一步加大奶牛產業的投入力度。龍江縣委、縣政府在原有政策基礎上,繼續加大奶牛產業扶持力度。一是對種植青貯和紫花苜蓿的規模奶牛場,繼續給予種子貨款50%補貼。二是凡是符合條件的規模奶牛場(小區、合作社)新購入優質奶牛的,繼續給予每頭4000元的補助。三是探索啟動對向縣內乳品企業交售鮮奶的,實行奶量補貼機制。四是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扶持新建和改擴建規模奶牛場。要將農業開發、扶貧開發等項目資金向奶牛產業傾斜。重點用于青貯窖建設、TMR設備選購、畜舍標準化改造、水電路改造、完善糞污處理設施等。五是各鄉鎮、村要全力幫助規模奶牛場解決實際問題,積極支持奶牛產業發展。
(三)強化飼草飼料建設,為奶牛產業發展提供飼草保障。強化對草原資源的管理,推行退耕種草和退牧還草政策。通過人工種草、封區育草、休牧禁牧等有效措施,盡快恢復草原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積極鼓勵奶牛場大力開展青貯和秸稈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為奶牛生產準備充足的青綠多汁飼料,提高產奶量,增加經濟效益。全縣種植青貯作物面積要實現3萬畝以上,生產青貯飼料10萬噸以上;新增種植紫花苜蓿1萬畝以上。
(四)強化服務職能,保障奶牛產業發展。繼續建設和完善縣、鄉、村三級畜牧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配齊配強專業技術人員,圍繞奶牛產業抓好各項技術服務。一是強化對奶牛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標準化建設的指導。二是圍繞奶牛產業開展系列化服務活動。三是要加強鄉、村防疫體系和繁育體系建設。
(五)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強力推進奶牛產業發展。進一步建立健全責任考核機制和獎勵機制。繼續將奶牛生產列入畜牧業目標管理的重要內容,并直接與鄉鎮領導任期目標掛鉤,與村干部的星級化管理掛鉤。采取一步一安排、一事一部署,強化督促檢查,跟蹤問效,確保各項任務指標的完成。對在奶牛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鄉鎮干部給予表彰獎勵,對優秀村支部書記給予加星獎勵。(龍江縣畜牧獸醫局 王有權)
日期: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