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從客戶魚塘拋魚拿去抽檢,十個魚塘有九個魚塘是抽檢不過關,抽檢出含有微量的孔雀石綠,搞得現在我們抓魚都不知要怎么抓了”,一佛山黃顙魚流通商抱怨道。該流通商坦言,很多客戶都是比較熟的客戶,一直都有在這些客戶處抓魚,而且有好幾個客戶,自己也一直在跟進養殖情況,從放苗到抓魚,用過什么藥都有跟進,孔雀石綠是從來都沒用過,但是最后抓魚前抽檢時卻出現藥殘問題。流通商和養戶一時也蒙了,究竟在什么環節出現了問題?
據調查了解,佛山一帶養殖黃顙魚最多,目前拿去抽檢的魚出現藥殘問題也偏多。期間,不排除有在養殖途中使用過禁藥,但是使用孔雀石綠的卻少之又少,畢竟養戶清楚一旦使用孔雀石綠藥殘是一個主要的問題,而且近幾年查的嚴,養戶不可能拿石頭砸自己腳吧。很多養戶也表示很無辜,明明魚塘是沒用過孔雀石綠的,為何在最后賣魚抽檢時會檢測處有微量的孔雀石綠。
早在2013年年7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羅湖分局對羅湖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檢查,發現部分批發行銷售的黃骨魚、桂花魚、草魚等涉嫌添加孔雀石綠等有毒、有害非法添加物質。當年9月,市食品安全監管局開展專項執法,針對前期排查時發現的疑似銷售問題水產品的商戶進行抽檢,結果顯示林某培、張某、鄭某、鄭某團的批發行樣品中含有孔雀石綠成分。隨后,近百名執法人員再度對羅湖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突擊檢查,查封上述四家批發行,批發行的負責人也被移送公安部門立案調查。該案最后宣判,4名店主被判6個月至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于1000元至1萬元不等的罰金。
這是血的教訓,相信一般人都不敢知法犯法。有流通商表示,運輸途中并沒有添加孔雀石綠,因為如果將有藥殘的魚交到水產品商戶處,一經查出問題,主要責任是在流通商處,并會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流通商都不敢鋌而走險。
養殖戶很無助,流通商很無奈,究竟藥殘問題出現在哪里?究竟是誰的責任?難道這條魚就不養了嗎?不可能牙疼就把牙齒都拔了吧,而應該是要考慮牙疼的根源在哪里以及如何去治疼。眾所周知,佛山一帶有很多的紡織廠,是否有可能導致藥殘的根源是這些廠排出的水質流到魚塘所致?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關于藥殘問題,行業里似乎還沒形成一個真正的標準。早在之前就有流通商反應過,同一塘的魚,拿去不同地方進行抽檢,既然出現兩種結果,究竟是魚的問題還是檢測設備的問題,亦或是每個地方檢測藥殘的標準不同?養殖和流通本是一環扣一環的,養戶知道養殖過程中使用了違禁藥是出不了魚。流通商也清楚,一旦交易了有違禁藥物的水產品,輕則罰款重則坐牢。那是否主要問題出現在環境上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關于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動物
孔雀石綠是一種殺真菌劑,又是染料,易溶于水,溶液呈藍綠色。漁民都用它來預防魚的某些疾病,但不法商販為了使鱗受損的魚延長生命,在運輸過程中和存放池內也常使用孔雀石綠。這樣一來,即使魚死亡后顏色也很鮮亮。科學研究表明,孔雀石綠在魚內殘留時間非常長,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我國禁止將孔雀石綠用于所有食品動物。
除儀器檢測外,市民用肉眼也可大致辨別是否“孔雀石綠水產”:
1.看魚鱗的創傷是否著色,受創傷的魚經過濃度大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后,表面會發綠,嚴重的呈現青草綠色;
2.看魚的鰭條,正常情況下,魚的鰭條應是白色,而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后的魚鰭條易著色;
3.如果水產通體色澤發亮,也很可能受過孔雀石綠污染。
日期:2017-09-11
據調查了解,佛山一帶養殖黃顙魚最多,目前拿去抽檢的魚出現藥殘問題也偏多。期間,不排除有在養殖途中使用過禁藥,但是使用孔雀石綠的卻少之又少,畢竟養戶清楚一旦使用孔雀石綠藥殘是一個主要的問題,而且近幾年查的嚴,養戶不可能拿石頭砸自己腳吧。很多養戶也表示很無辜,明明魚塘是沒用過孔雀石綠的,為何在最后賣魚抽檢時會檢測處有微量的孔雀石綠。
早在2013年年7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羅湖分局對羅湖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檢查,發現部分批發行銷售的黃骨魚、桂花魚、草魚等涉嫌添加孔雀石綠等有毒、有害非法添加物質。當年9月,市食品安全監管局開展專項執法,針對前期排查時發現的疑似銷售問題水產品的商戶進行抽檢,結果顯示林某培、張某、鄭某、鄭某團的批發行樣品中含有孔雀石綠成分。隨后,近百名執法人員再度對羅湖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突擊檢查,查封上述四家批發行,批發行的負責人也被移送公安部門立案調查。該案最后宣判,4名店主被判6個月至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于1000元至1萬元不等的罰金。
這是血的教訓,相信一般人都不敢知法犯法。有流通商表示,運輸途中并沒有添加孔雀石綠,因為如果將有藥殘的魚交到水產品商戶處,一經查出問題,主要責任是在流通商處,并會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流通商都不敢鋌而走險。
養殖戶很無助,流通商很無奈,究竟藥殘問題出現在哪里?究竟是誰的責任?難道這條魚就不養了嗎?不可能牙疼就把牙齒都拔了吧,而應該是要考慮牙疼的根源在哪里以及如何去治疼。眾所周知,佛山一帶有很多的紡織廠,是否有可能導致藥殘的根源是這些廠排出的水質流到魚塘所致?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關于藥殘問題,行業里似乎還沒形成一個真正的標準。早在之前就有流通商反應過,同一塘的魚,拿去不同地方進行抽檢,既然出現兩種結果,究竟是魚的問題還是檢測設備的問題,亦或是每個地方檢測藥殘的標準不同?養殖和流通本是一環扣一環的,養戶知道養殖過程中使用了違禁藥是出不了魚。流通商也清楚,一旦交易了有違禁藥物的水產品,輕則罰款重則坐牢。那是否主要問題出現在環境上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關于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動物
孔雀石綠是一種殺真菌劑,又是染料,易溶于水,溶液呈藍綠色。漁民都用它來預防魚的某些疾病,但不法商販為了使鱗受損的魚延長生命,在運輸過程中和存放池內也常使用孔雀石綠。這樣一來,即使魚死亡后顏色也很鮮亮。科學研究表明,孔雀石綠在魚內殘留時間非常長,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我國禁止將孔雀石綠用于所有食品動物。
除儀器檢測外,市民用肉眼也可大致辨別是否“孔雀石綠水產”:
1.看魚鱗的創傷是否著色,受創傷的魚經過濃度大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后,表面會發綠,嚴重的呈現青草綠色;
2.看魚的鰭條,正常情況下,魚的鰭條應是白色,而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后的魚鰭條易著色;
3.如果水產通體色澤發亮,也很可能受過孔雀石綠污染。
日期: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