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資訊一周熱聞(12.8—12.14)

   2019-12-14 食品伙伴網沐夕647
核心提示:一、國內熱聞1、通知公告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為進一步加強調味面制品(包括俗稱的辣條類食品)質
一、國內熱聞


1、 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
為進一步加強調味面制品(包括俗稱的“辣條”類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維護和促進公眾健康,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19年虛假違法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典型案件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19年虛假違法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典型案件,涉及15個違法廣告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負責人就《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答記者問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制定出臺了規章《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統一了市場監管部門處理公眾投訴舉報的程序。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負責人就《辦法》公布實施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關于葡糖淀粉酶等28種“三新食品”的公告(2019年第6號)【解讀】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審評機構組織專家對葡糖淀粉酶等11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聚環辛烯等17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的安全性評估材料審查并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 第45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薯類和膨化食品、方便食品、餅干、食用農產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調味品、飲料、糖果制品、水果制品 、蔬菜制品、食糖、乳制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5大類食品394批次樣品,發現其中薯類和膨化食品、方便食品、餅干、食用農產品、淀粉及淀粉制品5大類食品10批次樣品不合格,檢出微生物污染、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等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

2、 食品安全·曝光臺
 
網紅“減肥咖啡”行銷20余省市:含違禁藥嚴重可致亡
“月瘦8-20斤,純植物提取、無副作用。”一款網紅“減肥咖啡”,號稱不用節食、不用運動,就能減肥瘦身,竟實為三無產品,添加國家明令禁藥,卻行銷全國20余省市。12日,浙江臺州警方在浙江省公安廳召開非法添加禁藥“減肥咖啡”案新聞發布會通報此案。(中國新聞網)
點評:經檢測,查扣的減肥咖啡中均含有國家明令禁止的禁藥西布曲明、酚酞,這類添加劑會讓人產生精神恍惚、致癌等嚴重的毒副作用。
 
舊瓶裝假“茅臺”,真的假的混著賣!上海松江警方破獲制販假酒案
近日上海松江警方破獲一起舊瓶裝假“茅臺”酒的案件,抓捕22名犯罪嫌疑人。自2015年起,李某從本市多家高檔酒店、賓館、會所等場所服務人員那,以高價回收知名品牌酒瓶、瓶蓋、外包裝等材料,運至制假窩點灌裝低檔白酒,以次充好對外銷售,并勾結酒店、賓館、會所工作人員“調包”真酒非法牟利。同時,該團伙自營酒類批發生意,在煙酒買賣圈內通過真假酒混賣的方式對外推銷、兜售,在售假過程中,即便買家發覺購買的部分“茅臺”酒系假冒,嫌疑人會以回收時看走眼為由,給買家予以調換,極具迷惑性。(新民晚報)
點評:李某等22人已被依法批準逮捕,專案組還將繼續追查涉案假酒銷售流向,對銷售網絡進行排查,不斷深挖擴案,徹底鏟除這一非法利益鏈。
 
用回收油脂制作火鍋底料 重慶乾程老火鍋館被罰10萬元
重慶市江北區乾程老火鍋館用回收的油脂制作火鍋底料,12月10日被重慶市江北區市場監管局處以行政罰款10萬元,其違法所得4670元及100斤回收油脂被沒收,其《餐飲服務許可證》被吊銷。(中國消費網)
點評:該火鍋館使用回收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的規定。
 
嬰幼兒輔食最嚴監管期,進口貨被檢出問題最多
2018年被譽為嬰幼兒輔食元年,各種輔食品牌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隨之而來的是安全監管也在加嚴,在這個最嚴輔食監管期間,南都食品安全課題組梳理2018年、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抽檢結果,及2019年海關總署通報的被拒入關嬰幼兒輔食品牌等信息發現,今年同期,市場局通報問題輔食產品多過去年,具體到品牌方面,美林輔食蟬聯黑榜冠軍,喜寶則被海關總署拒絕最多次。此外,南都記者還聯合南都熱點站站隊展開寶寶輔食消費習慣調查,結果顯示,近60%受訪者傾向自制輔食,主要是擔心食安問題。(南方都市報)
點評:檢出問題最多的是進口品牌,包括MELLIN(譯作“美林”)、爺爺的農場、艾拉廚房等。其中被檢出問題最多的是美林,產品均產自捷克,查出問題均是總鈉檢出值低于產品包裝標簽明示值的80%。美林延續去年“風格”,仍是市場局黑榜冠軍。
 
珠海一豆制品廠售出291斤問題食品,官方:將敦促企業盡快收回
12月12日,一則問題食品或流入市場的微信聊天截圖,在珠海人的朋友圈廣為流傳,并引發熱議。當日晚10時許,“珠海香洲”發布通報:珠海粵淇食品有限公司12月11日23時至12日1時生產的油炸豆制品(油泡)存在食品安全隱患,該批產品已部分(約291斤)流向市場。已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責令該公司封存尚未出廠的涉事產品,召回已出售涉事產品并立即停產整頓。截至目前,涉事產品已召回203斤。經專業部門檢測,召回產品暫未發現異常。(南方都市報客戶端)
點評:通報表示,為保障市民生命健康,請避免食用該公司上述時間段生產的油炸豆制品(油泡);如已購買,請及時按原渠道退回。將繼續敦促企業盡快收回涉事產品,繼續加強在全區范圍內的食品安全檢查排查力度,及時公布后續相關處理情況。
 
匯總|前三季度26556千克不合格進口葡萄酒未準入境,食品添加劑問題、包裝不合格居多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19年1月-9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統計顯示,前三季度,9批次不合格進口葡萄酒未準入境,重量總計26556千克。(食品伙伴網)
點評:未準入境產品不合格原因主要涉及包裝不合格、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標簽不合格、污穢腐敗、鉛超標。其中,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4批次,包裝不合格2批次。

蘭州獸醫研究所被指發生疑似布魯菌病感染 65人抗體檢查呈陽性 【中國農科院成立調查組】
近日有網友反映稱,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很多師生在布魯菌病的檢測中,發現抗體呈陽性。(央廣網)
點評:布魯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主要表現為發燒,及時治療可以痊愈,9成患者不會再復發。但如果嚴重,可能會導致失去生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3、 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辣條國標來了,“南北之爭”結束!總局:劃入調味面制品管理
辣條到底算什么食品?辣條中禁用哪些添加劑?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辣條正式被劃入“調味面制品”,自此持續了多年的辣條“南北之爭”終畫上句號。(北京日報客戶端)
點評:將辣條劃入調味面制品后,也就意味著,辣條生產企業將不得再使用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這兩種防腐劑。此外,食品生產中常用的添加劑甜蜜素,由于攝入過量會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于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更為明顯,因此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限定為1.6(g/kg)。
 
 “怕上火喝王老吉”可以注冊為商標嗎?
歷時6年,經過商標駁回、駁回復審、行政訴訟及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審查與又一輪行政訴訟,“怕上火喝王老吉”能否作為商標注冊這一紛爭有了新的進展。根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日前公開的判決顯示,廣藥集團的主張最終未能得到法院支持,原商評委對第10833851號“怕上火喝王老吉”商標予以駁回的重審決定得以維持。(中國知識產權報/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
點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涉案商標由“怕上火喝”和“王老吉”組成,其中“王老吉”系商標標志,“怕上火喝”在于強調“王老吉”商標,用以鼓勵相關公眾購買相關商品。涉案商標不同于一般的簡單文字、圖形或其組合,其包含另外的商標“王老吉”,相關公眾通常會認為其系廣告用語或宣傳口號,而不會將其作為商標認知。不同于商標用來識別和區分商品來源,廣告用語或宣傳口號的作用在于強調企業和商品信息、鼓勵或刺激相關公眾購買欲望。即使“怕上火喝王老吉”具有指向廣藥集團來源的作用,其亦由其中“王老吉”商標所指向,而非涉案商標本身。而且即便如廣藥集團所述該用語系由其獨創,其整體上無法起到區分商品來源的作用,不具有商標的固有顯著性。
 
兒童醬油 噱頭還是商機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淘寶發現,千禾味業推出了兒童版千禾有機醬油,該產品在原料、生產標準方面與普通千禾有機醬油相同;在氨基酸態氮含量方面低于普通千禾有機醬油(氨基酸態氮是醬油營養價值和鮮味的主要來源,含量越高品質越好)。而在價格方面,卻比普通千禾有機醬油略高。(北京商報)
點評:隨著兒童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兒童市場,醬油企業也不例外,諸如千禾、海天、加加食品等企業均推出了自己的兒童醬油產品。但一些企業為了利益夸大宣傳,推出一些偽概念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行業發展。因此,兒童食品行業標準亟須規范。
 
你家炒菜用的是勾兌料酒嗎?快看看有沒有這個標志! 
繼今年4月《谷物釀造料酒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后,中國酒業協會于12月12日正式首發了證明商標。從此,消費者可以一眼看出釀造料酒和勾兌料酒的區別。(中新經緯)
點評:相比現行的行業標準《烹飪黃酒QB/T2745-2005》和《調味料酒SB/T 10416-2007》而言,《谷物釀造料酒團體標準》從標準定義就明確了只有谷物釀造料酒的生產配料為不能添加食用酒精(包括香辛料提取工藝)產品,提升了料酒的生產工藝。中國酒業協會制定了一系列谷物釀造料酒生產和技術規范,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注冊了“谷物釀造料酒證明商標”,證明商標是協會集行業的力量來建立中國谷物釀造料酒的規范。
 
危險的褪黑素:電商銷售大部分片劑超出推薦用量,最高差10倍
龐大的失眠人群背后,是對優質睡眠的渴求,這帶動了助眠商品的“大賣”。褪黑素能夠幫助失眠者入眠,但專家提醒,服用大劑量的褪黑素對身體是有影響的。(華夏時報)
點評:在中國,褪黑素被允許作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要求純度為99.5%以上,每日推薦用量為1-3mg,申報的保健功能限定為改善睡眠。由于中國市場上現有的褪黑素都以保健品形式出現,它的劑量因此更不可控,一般保健品內褪黑素的劑量都會偏大,再加上商家“無副作用”的宣傳,消費者往往會超劑量服用褪黑素,這中間存在隱患。
 
“開袋即食”紅棗真的能開袋即食嗎?有人為這事鬧上了法庭
2016年1月份,南京市民韓某在A超市連鎖店分別購買了某品牌珍珠棗18件,貢棗6件,金額總共為2736元。該商品的外包裝上標注該商品執行標準代號為:GB/T5835,食用方法為開袋即食或煲湯、泡茶、做餡。保質期:12個月。自己開袋食用上述紅棗時發現有雜質,韓某經網絡查詢發現執行標準與食用方法存在矛盾。韓某經查詢明白了買的是干制紅棗并非免洗紅棗,遂向南京市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A超市連鎖店。(荔枝網)
點評:鼓樓法院審理后,判決如下:一、被告A超市連鎖店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退還原告韓某貨款664元,賠償其他損失35元。原告韓某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將余貨珍珠棗五件、貢棗一件退還被告A超市連鎖店;二、被告A超市公司對被告A超市連鎖店上述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清償責任;三、駁回原告韓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職業打假人買兩箱假劍南春索十倍賠償,一審二審都敗訴,再審贏了
“職業打假人”買到假酒后,以假酒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由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商家“退一賠十”。一審二審敗訴后申請再審,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支持職業打假人訴求。(中國消費者報微信號)
點評:本案中申某在景山名酒店購買的案涉劍南春酒經鑒定為假冒產品,即系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申某有權向經營者要求“退一賠十”。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美國召回可能受沙門氏菌污染的水果產品
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消息,2019年12月8日,美國FDA發布召回通報稱,Tailor Cut Produce正在召回可能受沙門氏菌污染的水果產品。(食品伙伴網)
點評:美國FDA建議已購買受召回影響產品的消費者不要食用,可撥打電話732246-2002與相關公司聯系。
 
波蘭出口雞蛋中疑似檢出腸炎沙門氏菌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19年12月10日,波蘭通過RASFF通報本國出口的雞蛋不合格,因為這些雞蛋中疑似檢測出腸炎沙門氏菌。據了解不合格產品除在波蘭銷售外、還銷至了荷蘭和德國(食品伙伴網)
點評:按照歐盟規定,食品中不得檢出沙門氏菌。食品伙伴網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控制加工工藝,規范衛生操作要求,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印度FSSAI:魚類中甲醛限量制定將于明年8月前完成
2019年12月10日,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FSSAI)發布消息,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將于2020年8月前完成對魚類中甲醛允許限量的設定。(食品伙伴網)
點評:此次標準制定于2019年7月3日開始,涵蓋72種主要商業魚類,約占印度生產和消費魚類的90%。目前,已對來自四個州31種魚類的116個樣本進行了測試,印度食品安全標準局表示需要收集兩個季節的魚類數據,還要考慮到魚的年齡、性別,水的溫度和含鹽量等因素造成的影響。
 
2019年11月美國FDA自動扣留我國食品情況(11月匯總)
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消息,11月份以來,美國FDA對我國多家企業產品實施自動扣留。(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食品生產加工,注意食品種的農藥殘留及有害物,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2019年12月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12月9日更新)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新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通報多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19年第49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19年第49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8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注意食品中致病菌的存在以及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2019年10月我國食品違反澳大利亞進口食品控制法情況
近日,澳大利亞農業部更新10月份進口食品違規情況,通報我國多批次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保證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2、國際食品
 
哥斯達黎加:消費新鮮蔬菜1/4檢出農藥殘留
由哥斯達黎加植物檢疫部門近日發布的“關于國產和有意向進口的新鮮蔬菜中農藥殘留的分析報告”顯示,在哥斯達黎加消費的新鮮蔬菜中,有1/4含有農藥成分。(南美僑報網)
點評:報告指出,殺蟲劑氯氰菊酯(化學式為C22H19CL2NO3,又稱“滅百可”、“安綠寶”)是檢出的最主要的農藥成分,其次是(按照殘留量排序)殺真菌劑“多菌靈”(又名“棉萎靈”)、殺蟲劑“吡蟲啉”和“毒死蜱”、殺真菌劑“霜霉威”和“立克秀”、殺蟲劑“溴蟲腈”、殺菌劑嘧菌酯,以及殺蟲劑溴氰菊酯、聯苯菊酯(又稱“畢芬寧”)和乙酰甲胺磷(又名“高滅磷”)等。
 
英國農場發生輕度禽流感疫情將捕殺2.7萬只雞
綜合英媒消息,當地時間12月10日,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發布消息稱,在該國東部的薩??丝ぐl生輕度禽流感疫情,但禽類及其制品仍可安全食用。(中國新聞網)
點評:英格蘭衛生局指出,此次禽流感對公民健康沒有重大危險。英國食品標準局說,禽流感不會造成食品安全風險,徹底煮熟的家禽和家禽產品,包括雞蛋,可以安全食用。
 
俄羅斯通報中國公民隨身攜帶入俄的產品中含檢疫性有害生物
據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和猶太自治區獸醫和植物檢疫監督局(Rosselkhoznadzor)地方分局最新消息,該局在對來自中國的某船只進行檢疫檢查過程中發現其中一名中國公民隨身攜帶的產品中含有檢疫性有害生物:活體四紋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食品伙伴網)
點評:為防止疫情擴散,目前被查獲的15公斤產品已被全部密封,在船只離開俄羅斯領海之前相關部門對產品不作另行處置。
 
法國超市四類豬肉產品“染菌”下架三大超市召回相關產品
據法媒報道,由于李氏桿菌感染,包括家樂福、歐尚和Casino在內的三大超市正在召回四類豬肉產品。涉及產品目前已經下架,但下架之前,11月份某些產品已經在出售。(歐洲時報網)
點評:涉事品牌建議購買涉事產品的消費者將產品銷毀或退回超市獲得補償。
 
澳超市43%羊肉末中含危險寄生蟲或致腦損傷及精神分裂
英國《每日郵報》11日報道,研究人員近日對澳洲商店出售的羊肉進行了檢測,發現43%的羊肉樣本中含有弓形蟲。這種寄生蟲以被貓攜帶而知名,可以在體內存在一輩子,嚴重時會引起眼睛問題、精神分裂癥甚至腦損傷。(澳洲網)
點評:專家警告,人們必須小心處理冷凍肉或確保肉煮熟,以消滅所有寄生蟲。
 
越南某公司旗下的多種保健食品涉嫌廣告違法宣傳被整治
據越南食品安全局官方信息:該局于2019年11月20日對多種涉嫌廣告違法宣傳的保健食品,采取了吊銷食品流通許可證的嚴厲處罰。(食品伙伴網)
點評:目前食品安全局已勒令涉事公司立即停產,涉嫌違規產品均被召回。
 
三、食品科技 
 
 “熱水浴”能減少蘋果真菌腐爛
近日,奧地利格拉茨環境生物技術研究所與奧地利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合作,找到一種改善蘋果存儲的生態方法,為蔬菜水果儲存不用化學處理開辟了一條新路。研究人員經過實驗,找到一種用熱水處理和生物制劑結合的方法。他們將蘋果短暫浸入熱水浴中,這種“熱激”刺激了蘋果的自然防御機制,有效減少蘋果的真菌腐爛。雖然熱水處理原理尚未完全闡明,但事實證明可有效抑制多種真菌滋生。(科技日報)
 
25個基因參與調控油菜氮效率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徐芳森課題組聯合基因組重測序和轉錄組測序技術深入揭示了調控油菜氮效率的生物學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Plant,Cell & Environment上。(中國科學報)
 
最新!美國宣稱研發出非洲豬瘟疫苗,保護率100%
據報道,由美國國土安全部梅島動物疫病中心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非常有希望的非洲豬瘟候選疫苗。研究成果已公開發布。(國際畜牧網微信號)
 
瓜兒為什么這樣甜?科學家揭秘“甜蜜”基因馴化歷史
近日,《自然-遺傳學》以兩篇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兩項由中國農科院領銜開展的瓜類作物基因組研究成果。兩項研究分別構建了甜瓜和西瓜的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兩種水果的馴化歷史及果實品質的遺傳分子機制。上述成果的發表,將進一步強化我國在瓜類作物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工人日報)




日期:2019-12-14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