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市及順德區衛生計生局(委)、質監部門、糧食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職業病防治院:
為做好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等有關部門《2014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國衛食品發〔2013〕38號)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省衛生計生委會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管理,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監測任務;要根據《方案》,配合承擔監測任務的機構開展采樣和檢測工作。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協助監測人員進入食品生產、流通以及餐飲服務場所采集樣品和收集相關信息。承擔監測任務的技術機構要加強計劃實施中的組織管理和質量控制,并按計劃要求及時上報監測數據。數據匯總機構要及時匯總分析各檢驗機構報送的監測數據。各部門要利用會商機制及時相互通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
省衛生計生委
省 質 監 局
省 糧 食 局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2014年4月4日
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
本實施方案適用于2014年廣東省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監測,耐藥性監測和致病菌分子分型監測。食源性疾病監測實施方案另文下發。
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的監測范圍涵蓋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餐飲服務等環節,重點針對我省食品中有害元素、稀土元素、生物毒素、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材料和容器、食品加工工具與設備,食品相關產品生產加工過程危害因素、生產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食品中禁用藥物、非食用物質,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等項目開展監測。
一、監測目的
(一)了解我省2014年食品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確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來源,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進行風險預警;
(二)掌握我省食品從生產、流通到餐飲各環節和進口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分布情況,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和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三)建立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溯源分析數據庫,為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傳染源的追蹤溯源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四)對我省已投入運行的核電站周圍食品中的放射性水平及在建核電站周圍食品放射性本底進行監測,為我省放射性物質水平評估提供依據,并及時作出風險預警。
二、監測任務
(一)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監測。
1.常規監測。監測項目包括食品中有害元素、稀土元素、生物毒素、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食品包裝材料污染物、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食品添加劑、衛生指示菌、食源性致病菌、寄生蟲和病毒等指標。監測樣品包括糧食及其制品、豆類、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與肉制品、蛋與蛋制品、乳與乳制品、嬰幼兒食品、食用植物油、水產品、茶葉、堅果、酒類、調味品、飲料、餐飲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等17大類。
2.專項監測。監測項目包括食品中有害元素、有機污染物、食品包裝材料污染物、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禁用藥物、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劑、衛生指示菌和食源性致病菌等。監測樣品包括糧食及其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肉與肉制品、乳與乳制品、水產及其制品、食品添加劑、特殊膳食食品、餐飲食品和保健食品等23大類。同時,對進、出口食品開展專項監測。
3.食品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監測項目包括二噁英及其類似物、指示性多氯聯苯等。監測樣品包括嬰幼兒配方食品、海魚等。
監測詳細任務內容見附件1。
(二)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監測。
在已投入運行和在建核電站周邊,對7類食品開展放射性核素監測。監測詳細任務內容見附件2。
(三)耐藥性監測。
監測對象為食品中檢出的沙門氏菌分離株。
(四)致病菌分子分型監測。
監測對象為食品中檢出的沙門氏菌分離株。
三、任務分工
由各相關部門通過指定、委托或購買服務等方式向省及各地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分配相關工作。
(一)衛生(衛生計生)部門承擔的監測工作。
1.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含常規監測和專項監測)。
由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疾控中心組織全省21個地級市及順德區疾控中心進行樣品采集,省疾控中心、深圳市疾控中心、惠州市疾控中心、中山市疾控中心、江門市疾控中心、湛江市疾控中心、茂名市疾控中心、肇慶市疾控中心及廣東質檢院等9家檢驗機構負責檢驗工作,分配情況見附件1。
2.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含常規監測和專項監測)。
由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疾控中心組織全省17個地級市(汕尾、陽江、揭陽、云浮市除外)及順德區疾控中心進行樣品采集及相應的檢驗工作,分配情況見《2014年廣東省衛生計生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手冊》(以下簡稱《2014年工作手冊》省疾控中心另文下發)。
3.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監測。
由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職業病防治院承擔監測工作。
4.耐藥性監測和致病菌分子分型監測。
由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疾控中心開展食品風險監測中致病菌沙門氏菌的耐藥性監測和分子分型監測,具體工作安排見《2014年工作手冊》。
(二)質監部門承擔的監測工作。
省質監局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方案制定具體監測計劃,另文下發。
(三)糧食局承擔的監測工作。
具體監測計劃另文下發。
(四)食品藥品監管局承擔的監測工作。
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制定相應的食品藥品監管系統風險監測具體實施方案(另文下發),組織有關承檢機構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五)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承擔的監測工作。
遵照《方案》實施。
四、監測點的選擇
各監測任務承擔部門應根據《2014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要求,結合我省人口分布情況、食品生產特點、地域分布和實驗室檢測能力等因素,選擇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監測點。
其中,2014年,省衛生計生委確定全省21個地級市及順德區為監測城市,共96個監測點(每個監測城市計劃選取1-7個中心城區、2-3個縣/市作為監測點),具體監測點名單及每個監測點樣品采集品種參見《2014年工作手冊》。
五、樣品采集要求及檢驗方法
檢測數據可靠與否不僅受檢測方法影響,與樣品的代表性、數量、采集方法及分析部位也有直接關系,通常對大多數樣品,采樣誤差對結果的影響往往大于分析誤差,因此樣品采集工作將嚴重影響數據的準確性。擔監測任務的部門應按照《方案》的規定和采樣環節組織樣品采集。
為使檢測結果具有可比性,規范檢驗過程,承擔樣品檢測任務的部門應按照附表的注解以及《2014年國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風險工作手冊》推薦的檢驗方法開展檢驗工作。
六、數據報送
(一)省衛生計生委承擔的監測任務,按附件中規定的時間上報監測數據。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除上報監測數據外,還要向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送陽性菌株。報送信息模板參見《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手冊》。
(二)質監部門報送數據按《方案》的要求執行。
(三)糧食局報送數據按《方案》的要求執行。
(四)食品藥品監管局報送數據按本系統具體監測方案(另文下發)要求執行。
(五)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報送數據按《方案》的要求執行。
七、質量控制、培訓及督導
(一)承擔監測任務的部門,應組織對所承擔的監測項目進行培訓和實驗室間比對或質量控制考核。
(二)承擔監測任務的部門,應組織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對本部門所指定承擔檢測任務的檢驗機構進行督導。
八、各部門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一)省衛生計生委聯系人:劉卓、黃熙,聯系電話:020-83826210、83813351,電子郵箱:spc204@163.com。
(二)省質監局聯系人:張衛洪,聯系電話:020-38835590
電子郵箱:spxgqs@163.com。
(三)省糧食局聯系人:劉淑影,聯系電話:020-83566492
電子郵箱:kejichuyunchu@163.com。
(四)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聯系人:羅力、戴光偉,聯系電話:020-37886985、37886532、13580420036、13560049806,電子郵箱:sac83838358@163.coom。
(五)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系人:劉琳琳,聯系電話:020-38290425,電子郵箱:liull@gdciq.gov.cn。
(六)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系人:鄧小玲、聞劍,聯系電話:020-31051262、31051136、18922341049、18922341046,電子郵箱:food-section@163.com。
(七)省職業病防治院聯系人:楊宇華、黃偉旭,聯系電話:020-84186919、34063090、13925003634、18927588197,電子郵箱:13925003634@163.com。
附件下載:1.2014年廣東省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監測實施方案
2.2014年廣東省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監測實施方案
為做好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等有關部門《2014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國衛食品發〔2013〕38號)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省衛生計生委會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管理,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監測任務;要根據《方案》,配合承擔監測任務的機構開展采樣和檢測工作。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協助監測人員進入食品生產、流通以及餐飲服務場所采集樣品和收集相關信息。承擔監測任務的技術機構要加強計劃實施中的組織管理和質量控制,并按計劃要求及時上報監測數據。數據匯總機構要及時匯總分析各檢驗機構報送的監測數據。各部門要利用會商機制及時相互通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
省衛生計生委
省 質 監 局
省 糧 食 局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2014年4月4日
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
本實施方案適用于2014年廣東省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監測,耐藥性監測和致病菌分子分型監測。食源性疾病監測實施方案另文下發。
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的監測范圍涵蓋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餐飲服務等環節,重點針對我省食品中有害元素、稀土元素、生物毒素、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材料和容器、食品加工工具與設備,食品相關產品生產加工過程危害因素、生產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食品中禁用藥物、非食用物質,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等項目開展監測。
一、監測目的
(一)了解我省2014年食品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確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來源,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進行風險預警;
(二)掌握我省食品從生產、流通到餐飲各環節和進口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分布情況,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和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三)建立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溯源分析數據庫,為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傳染源的追蹤溯源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四)對我省已投入運行的核電站周圍食品中的放射性水平及在建核電站周圍食品放射性本底進行監測,為我省放射性物質水平評估提供依據,并及時作出風險預警。
二、監測任務
(一)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監測。
1.常規監測。監測項目包括食品中有害元素、稀土元素、生物毒素、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食品包裝材料污染物、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食品添加劑、衛生指示菌、食源性致病菌、寄生蟲和病毒等指標。監測樣品包括糧食及其制品、豆類、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與肉制品、蛋與蛋制品、乳與乳制品、嬰幼兒食品、食用植物油、水產品、茶葉、堅果、酒類、調味品、飲料、餐飲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等17大類。
2.專項監測。監測項目包括食品中有害元素、有機污染物、食品包裝材料污染物、加工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禁用藥物、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劑、衛生指示菌和食源性致病菌等。監測樣品包括糧食及其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肉與肉制品、乳與乳制品、水產及其制品、食品添加劑、特殊膳食食品、餐飲食品和保健食品等23大類。同時,對進、出口食品開展專項監測。
3.食品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監測項目包括二噁英及其類似物、指示性多氯聯苯等。監測樣品包括嬰幼兒配方食品、海魚等。
監測詳細任務內容見附件1。
(二)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監測。
在已投入運行和在建核電站周邊,對7類食品開展放射性核素監測。監測詳細任務內容見附件2。
(三)耐藥性監測。
監測對象為食品中檢出的沙門氏菌分離株。
(四)致病菌分子分型監測。
監測對象為食品中檢出的沙門氏菌分離株。
三、任務分工
由各相關部門通過指定、委托或購買服務等方式向省及各地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分配相關工作。
(一)衛生(衛生計生)部門承擔的監測工作。
1.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含常規監測和專項監測)。
由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疾控中心組織全省21個地級市及順德區疾控中心進行樣品采集,省疾控中心、深圳市疾控中心、惠州市疾控中心、中山市疾控中心、江門市疾控中心、湛江市疾控中心、茂名市疾控中心、肇慶市疾控中心及廣東質檢院等9家檢驗機構負責檢驗工作,分配情況見附件1。
2.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含常規監測和專項監測)。
由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疾控中心組織全省17個地級市(汕尾、陽江、揭陽、云浮市除外)及順德區疾控中心進行樣品采集及相應的檢驗工作,分配情況見《2014年廣東省衛生計生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手冊》(以下簡稱《2014年工作手冊》省疾控中心另文下發)。
3.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監測。
由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職業病防治院承擔監測工作。
4.耐藥性監測和致病菌分子分型監測。
由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疾控中心開展食品風險監測中致病菌沙門氏菌的耐藥性監測和分子分型監測,具體工作安排見《2014年工作手冊》。
(二)質監部門承擔的監測工作。
省質監局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方案制定具體監測計劃,另文下發。
(三)糧食局承擔的監測工作。
具體監測計劃另文下發。
(四)食品藥品監管局承擔的監測工作。
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制定相應的食品藥品監管系統風險監測具體實施方案(另文下發),組織有關承檢機構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五)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承擔的監測工作。
遵照《方案》實施。
四、監測點的選擇
各監測任務承擔部門應根據《2014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要求,結合我省人口分布情況、食品生產特點、地域分布和實驗室檢測能力等因素,選擇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監測點。
其中,2014年,省衛生計生委確定全省21個地級市及順德區為監測城市,共96個監測點(每個監測城市計劃選取1-7個中心城區、2-3個縣/市作為監測點),具體監測點名單及每個監測點樣品采集品種參見《2014年工作手冊》。
五、樣品采集要求及檢驗方法
檢測數據可靠與否不僅受檢測方法影響,與樣品的代表性、數量、采集方法及分析部位也有直接關系,通常對大多數樣品,采樣誤差對結果的影響往往大于分析誤差,因此樣品采集工作將嚴重影響數據的準確性。擔監測任務的部門應按照《方案》的規定和采樣環節組織樣品采集。
為使檢測結果具有可比性,規范檢驗過程,承擔樣品檢測任務的部門應按照附表的注解以及《2014年國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風險工作手冊》推薦的檢驗方法開展檢驗工作。
六、數據報送
(一)省衛生計生委承擔的監測任務,按附件中規定的時間上報監測數據。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除上報監測數據外,還要向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送陽性菌株。報送信息模板參見《2014年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手冊》。
(二)質監部門報送數據按《方案》的要求執行。
(三)糧食局報送數據按《方案》的要求執行。
(四)食品藥品監管局報送數據按本系統具體監測方案(另文下發)要求執行。
(五)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報送數據按《方案》的要求執行。
七、質量控制、培訓及督導
(一)承擔監測任務的部門,應組織對所承擔的監測項目進行培訓和實驗室間比對或質量控制考核。
(二)承擔監測任務的部門,應組織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對本部門所指定承擔檢測任務的檢驗機構進行督導。
八、各部門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一)省衛生計生委聯系人:劉卓、黃熙,聯系電話:020-83826210、83813351,電子郵箱:spc204@163.com。
(二)省質監局聯系人:張衛洪,聯系電話:020-38835590
電子郵箱:spxgqs@163.com。
(三)省糧食局聯系人:劉淑影,聯系電話:020-83566492
電子郵箱:kejichuyunchu@163.com。
(四)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聯系人:羅力、戴光偉,聯系電話:020-37886985、37886532、13580420036、13560049806,電子郵箱:sac83838358@163.coom。
(五)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系人:劉琳琳,聯系電話:020-38290425,電子郵箱:liull@gdciq.gov.cn。
(六)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系人:鄧小玲、聞劍,聯系電話:020-31051262、31051136、18922341049、18922341046,電子郵箱:food-section@163.com。
(七)省職業病防治院聯系人:楊宇華、黃偉旭,聯系電話:020-84186919、34063090、13925003634、18927588197,電子郵箱:13925003634@163.com。

2.2014年廣東省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監測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