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全省生產加工醬油產品專項抽查情況的通報(甘質監食〔2010〕217號)

   2010-12-17 668
核心提示:各市、州質量技術監督局: 根據省局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第一季度食品監督抽查以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安排,省局組織對全省醬
 各市、州質量技術監督局:    根據省局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第一季度食品監督抽查以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安排,省局組織對全省醬油生產企業的醬油產品進行了專項抽查。驗證檢驗結果顯示,我省部分企業醬油產品問題突出。不合格產品檢驗報告發至相關企業后,在復議期內未收到復議申請。現結合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通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對流通環節醬油制品抽樣檢驗情況的報告》(甘工商發〔2010〕39號),就不合格醬油生產加工企業及其產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檢驗結果依據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標簽進行檢驗和判定。檢驗結果涉及我省35戶企業的112個批次的醬油產品不合格,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醬油中氨基酸態氮不達標,苯甲酸含量、菌落總數超標。
   二、檢驗情況分析
   (一)氨基酸態氮含量達不到標準要求(見附件1)。如:蘭州萬卉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陶大媽”牌黃豆醬油、蘭州西固四角亭釀造廠“四角亭”牌黃豆醬油、定西市安定區天池陳醋廠生產的黃豆醬油、甘肅武威涼都熏醋釀造廠“涼都”牌黃豆醬油、白銀萬良食品有限公司“老抽王”牌醬油等5戶企業生產的醬油產品在6至9批次的跟蹤抽查中,氨基酸態氮最低含量僅為0.01g/100ml至0.03g/100ml,幾近于零。氨基酸態氮是表明釀造醬油中大豆蛋白水解率高低的特征性指標,氨基酸態氮含量越高,醬油的質量越好,鮮味越濃。抽檢的不合格醬油中氨基酸態氮含量遠遠低于≥0.4g/100ml的國家標準要求,涉嫌造假。
    (二)19個批次產品防腐劑—苯甲酸含量超標(見附件1),《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07)規定,醬油的苯甲酸使用量應≤1.0g/kg,而實測值在 1.1g/kg 至 2.1g/kg 之間。苯甲酸是食品常用的防腐劑,過量添加對人體有害。
    (三)甘肅武威涼都熏醋釀造廠1個批次產品菌落總數不合格(見附件1)。菌落總數是反映醬油被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指標,它體現了企業在生產、包裝、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的管理水平。
    三、處理意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關于“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對“不再符合生產經營許可條件的,應當依法撤銷相關許可。”以及國家質檢總局《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注銷程序管理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第93號)第6條(已經取得生產許可但不能持續保持應當具備的條件,且逾期未改正的)、第10條(產品經國家監督抽查或者省級監督抽查不合格,經整改復查仍不合格的)“應當作出吊銷生產許可證的決定”等規定,提出如下處理意見:
    (一)建議吊銷違法情節嚴重的蘭州萬卉食品有限責任公
司等9戶企業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見附件2)。
    (二)責令平涼金江副食有限責任公司、白銀寶城調味品
廠等22戶企業,限期于7月10日前整改到位。責令該企業連續向所在地質檢機構送檢樣品,并由所在地質監部門負責,在市場抽樣進行驗證檢驗。如限期不予整改,或經抽檢產品仍不合格的,由相關市州局按有關規定辦理撤銷其食品生產許可證手續。
    (三)責令相關食品生產加工單位召回不合格產品,并通報工商部門對不合格產品予以下架。
    (四)相關市州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大檢查力度,嚴肅工作紀律,務求取得實效。對不履行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到位,以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規進行問責。
    (五)請各市州局將處理情況,于7月10日前報省局食品處。
 
     附件:1.全省醬油生企業不合格情況匯總表     
           2.建議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名單
           3.重點督促限期整改的企業名單
           
          
                                                                
 
                                                                 二O一O年六月三十日


 
地區: 甘肅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