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工作方案》已經自治區局第二次局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5年3月26日
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工作方案
為切實加強我區食品安全監管,深入貫徹落實全區治理“餐桌污染”現場會精神,解決當前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根據自治區政府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部署要求,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用8個月時間,在全區集中開展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堅持集中治理整頓與嚴格日常監管相結合,堅持加強政府監管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相結合,堅持執法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抓住重點品種和關鍵環節推動可追溯體系建設,推動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督促地方政府落實屬地責任,監管部門依法履職,企業守法誠信經營,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食品產業健康發展。通過開展共治大行動,著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基礎水平,著力提升監管執法和技術支撐能力,著力提升食品安全各環節各部門聯動執法能力,著力提升企業全員守法誠信自律意識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水平,著力提升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知曉率和社會監督能力,著力提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能力水平,促進全區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二、主要任務及措施
各地要組織監管執法力量,從部門監管、企業主責、社會共治等方面著力構建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監管體系。
(一)部門監管。落實監管責任,強化日常監管,圍繞乳制品、白酒(按《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于開展白酒生產經營專項整治的通知》(桂食藥辦食流函〔2015〕2號)文件執行)、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米粉、豆制品等重點品種開展專項整治(各環節專項整治抽檢安排納入全年監督抽檢計劃),進一步提升基層監管執法能力和技術支撐水平。
1.食品生產監管環節。
(1)開展重點品種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加強重點品種監管,圍繞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米粉、豆制品等重點品種開展專項整治,堅持問題導向,以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原輔料購入、食品生產銷售指標數據等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檢查,并對重點食品開展現場快速檢測工作。其中,上述重點品種的食品生產企業檢查覆蓋率要達100%,在整治期間檢查企業發現問題的處置辦結率達90%以上,現場快速檢測結果上報率達100%(相關專項抽檢方案見附件)。
(2)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重點對白酒、食用植物油、熟食肉制品、米粉、豆制品小作坊進行專項整治,繼續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普查登記、備案登記和日常監管。通過經營環節排查整治,倒逼生產源頭,加大對“黑作坊”、“黑窩點”的整治力度。對食用植物油小作坊的現場快速檢測率要達90%以上,檢測結果上報率達100%。各地要按照風險等級分類監管的原則,加強日常監管,積極探索小作坊的長效監管機制,不斷規范小作坊的生產經營行為。
2. 食品流通監管環節。
(1)重點開展肉制品專項整治行動。各地要以肉及肉制品經營和貯存環節為重點,立即組織對轄區內市場肉類銷售攤點和肉制品凍庫等的巡查,市場上銷售的豬肉須具備“兩證兩章”(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肉品檢驗合格證、肉品檢驗合格印章、動物產品檢疫合格驗訖章),進口的肉類須具備出入境檢驗檢疫證及相關證明材料。監督指導肉類經營者和凍庫開辦單位(者)嚴格執行進貨查驗和臺賬登記制度,對市場內的熟肉現場制售攤點要重點督導檢查,督促其嚴格落實肉品安全責任,對外配送的熟肉制品必須附上標簽標識和相應票證。收集整理肉類經營者和凍庫的詳細信息,建立健全專門監管臺賬,要對可疑來源的肉品進行倒查,嚴厲查處銷售無檢疫檢驗合格證或檢疫檢驗不合格肉品的違法行為。
(2)嚴厲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各地要立即組織專項監督抽檢,以歷年食品安全監測中發現的問題為導向,如乳制品要重點開展三聚氰胺、防腐劑、甜味劑等項目的檢測;肉制品如熟食、肉丸等要重點開展瘦肉精、抗生素、硼砂、染色劑等添加非食用物質項目的檢測;食用植物油要開展香精項目的檢測;米粉要開展二氧化硫項目的檢測;水產品要重點開展抗生素、孔雀石綠、氯霉素等項目的檢測;散裝白酒要重點開展非法添加工業酒精和壯陽類藥物成分等項目的檢測。通過開展監督抽檢加大隱患排查力度,督促食品經營者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對抽檢不合格的要一查到底、依法處置,要通報信息,倒逼生產源頭,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
3. 食品餐飲監管環節。
(1)開展重點場所餐飲服務專項整治。以屬地管理為原則,針對學校及其周邊小餐飲、小攤販多,大型以上餐飲服務企業、集體食堂供餐數量大,旅游景區和高速公路沿線人流密集,農村衛生條件差等不同區域特點,組織開展分場所分重點的餐飲服務治理行動。著重在夏秋季開學、節慶和寒暑假期等重要時段加強開展熱點場所餐飲服務監督指導工作。對檢查發現的風險隱患點及時指出并督促企業整改到位,及時回訪確保隱患消除,嚴防嚴控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2)開展重點品種餐飲服務專項整治。以熱點問題為導向,集中力量組織人員圍繞社會關注高和監管難度大的品種開展分品種的專項整治。全面部署開展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肉制品、(鮮濕)米粉、豆制品6類重點品種專項整治行動,著重對索證索票、儲存使用等方面情況進行檢查,結合重點樣品抽樣檢測結果發現問題產品并立即組織開展追溯核查,建立全面餐飲服務食品進貨追溯核查檔案,加強環節和部門間聯動,100%處置問題產品,嚴查嚴辦對公眾安全產生危害的食品違法案件。
(二)企業主責。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增強企業自律誠信守法意識,提升企業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1. 食品生產環節。
(1)提升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企業強化第一責任人的意識,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督促企業采取風險防控措施,進一步推行質量授權人制度,建立該制度的重點品種企業要達95%以上;進一步健全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以進貨查驗、食品添加劑使用、生產過程關鍵控制點、出廠檢驗、銷售臺帳等為關鍵環節,實現對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的可監控、可查詢和可追溯。督促企業有效運行內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嚴把出廠檢驗關,確保生產的產品符合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等規定。推進企業信息公示,要以公示牌的形式向社會主動公開食品安全信息,便于社會監督。公示內容包括食品安全承諾、食品添加劑使用、生產許可信息、質量安全受權人信息、監管部門網格化監管責任人、監管人員、聯系電話及舉報電話等。重點品種企業信息公示率要達95%以上。各級監管部門要及時將企業在監督檢查、監督抽檢、風險監測中出現的問題信息在網站上公示,督促企業依法生產、誠信經營。
(2)督促企業提升出廠把關能力。對企業實驗室檢驗人員實行上崗“四統一”,即統一教材、統一培訓、統一考試、統一發證,要督促企業積極組織檢驗人員參加統一培訓,按要求配備檢驗人員,積極參加監管部門組織的企業實驗室能力比對驗證,企業檢驗人員持證上崗率要達100%,進一步提升企業檢驗人員和實驗室的檢驗能力,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
2. 食品流通環節。
(1)督促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各地要強化食品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和登記臺賬制度情況監督檢查,特別是食品原料、散裝食品的查驗情況,食品標簽標識查驗情況等;強化不合格食品處置情況監督檢查,特別是日常監管及投訴舉報中問題產品、超過保質期食品的下架退市處置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食品經營者切實把好食品經營進貨、儲存、銷售和退市關口。
(2)提升市場開辦方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各地要明確食品市場開辦方(含食品經營柜臺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銷會的舉辦者,下同)主體責任,要求食品市場開辦方對入場經營者的資格進行審查,定期對入場經營者的經營環境、條件、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經營食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進行檢查,督促市場開辦方主動承擔入場食品質量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3. 食品餐飲環節。
(1)明確餐飲服務單位首負責任落實。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建全首負責任制度,明確法人負第一責任、食品安全人員負管理責任、從業人員負崗位責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組織,加強對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員、廚師長、關鍵環節操作人員等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要求定期組織企業內部學習,要求從業人員100%持健康證、培訓證上崗,做到堅持晨檢、標準留樣,規范檔案,不斷推進企業食品安全自檢報告制度。引導餐飲服務單位參與“尋找笑臉就餐”活動,配合實施“黑名單”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試點實施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管理作用,促進內部管理上水平。
(2)改善餐飲服務單位硬件設施。督促餐飲服務單位不斷規范廚房流程布局和功能區分,保障清潔衛生的操作環境,完善色標管理和防鼠防蠅等設施,防止生熟不分和交叉污染。廣泛推動管理創新和硬件升級,實現“明廚亮灶”和 食品安全公示,提升社會監督作用。督促配備具有農藥殘留、吊白塊等項目豐富的快速檢測儀器和試劑,通過管理把關降低食源性中毒風險,用技術保障促進管理。
(三)社會共治。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知曉率和社會監督能力,充分調動媒體、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積極性,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1. 抓好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安全用藥月”、“12331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宣傳日”等活動,向社會公眾普及食品安全常識,宣傳12331投訴舉報平臺,引導公眾理性認知食品安全風險,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守法誠信自律典型的宣傳報道力度,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2. 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機制,自治區局,各市、縣(市、區)局要在本單位門戶網站開辟“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專欄,及時公布食品安全違法違規案件查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等信息。加強與媒體溝通,建立合作曝光機制,曝光各類食品安全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和典型案例,震懾違法分子。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舉辦新聞發布會,主動介紹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進展情況,及時向社會通報階段性成果。
3. 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完善“12331”投訴舉報電話、門戶網站信箱、在線訪談等多種渠道,提升社會監督能力,及時獲取食品安全問題信息。健全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協同辦理機制,規范舉報受理流程,及時組織力量核查群眾舉報問題,及時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落實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設立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專項資金,對提供有效線索、經查證屬實的,要及時兌現獎勵,調動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積極性。
三、工作步驟
從 2015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部署啟動階段(4月1日至10日)。各地研究制定本轄區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和責任分工,開展宣傳動員,營造社會氛圍。
第二階段:監督檢查階段(4月11日至10月31日)。各地組織對轄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現場監督檢查、隱患排查和監督抽檢(抽檢要求見附件方案),督促、核查企業整改,從嚴查處監督檢查和抽檢結果不合格的企業,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自治區對市、市對縣逐級開展督導檢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1月1日至30日)。各地按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做好自查和總結,逐級上報共治行動總結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屬地責任。自治區局成立共治大行動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開展行動。各地要高度重視,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訂具體實施方案,成立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細化任務措施,迅速安排部署,扎實開展工作。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堅決防控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堅決做到大事中事不出,小事穩慎處理。
(二)協作聯動,形成共治合力。各地要充分發揮食品安全辦的組織協調作用,協調食品安全辦相關成員單位組織開展聯合監管執法行動,提升監管合力。推進系統各部門、企業各崗位、社會各單位共同投入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中,發揮好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職能作用,加強食品生產流通餐飲各環節內部協同聯動,強化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現場檢查與監督抽檢、稽查執法與刑事司法相結合,協同推進投訴舉報、新聞宣傳、信息公開、應急處置等工作,實現協作聯動無縫銜接,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
(三)依法行政,堅持嚴懲重處。共治大行動要充分體現“嚴”字當頭,嚴格監管、嚴格檢查、嚴厲處罰。各地要采取飛行檢查等方式強化監管整治,依法嚴查違法違規企業。重點打擊違法添加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查辦一批大案要案。對查出的不合格食品,要監督生產經營者采取下架停售、召回或就地銷毀等措施,未經復查或復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恢復生產經營;發現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安全隱患或重大食品添加劑質量安全問題的,在依法查處的同時要及時報告自治區局和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涉嫌犯罪的要立即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嚴禁以罰代刑。
(四)強化督導,落實責任追究。自治區局共治大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建立整治工作督查和通報機制,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督導檢查活動,重點檢查各地對共治大行動的部署和推進情況。對組織有力、實施有序、成效明顯的,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對懶政推責、組織不力、行動拖沓、進展緩慢的予以通報批評。對因不作為、亂作為導致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決追究責任,決不姑息遷就。各市縣也要逐級加強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解決。
各地要嚴格各項工作制度,嚴肅工作紀律,加強對食品安全相關信息披露的輿情評估,嚴格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發布相關信息。各地擬發布的重大案件信息統一報自治區局審核把關,不得擅自發布。各地要指定專人負責信息匯總和報送工作,各市于4月15日前報送實施方案,4至10月的每月30日前報送階段性進展情況和效果,11月15日前報送共治大行動工作總結。上述材料以紙質和電子郵件形式報自治區局食品生產監管處(電子郵箱:spsc@gxfda.gov.cn)。共治大行動行動期間的典型經驗和做法要及時上報、總結和推廣。遇到的問題、意見和建議,以及查處的重大案件要隨時報告。
附件:
1. 自治區局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2. 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進展情況表
3. 生產環節重點品種專項監督抽檢方案
4. 流通環節專項監督抽檢方案
5. 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重大案件報送信息表
附件1
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韋 波 自治區食品安全辦主任、自治區局黨組書記、局長
副組長:周廣能 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副主任、自治區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劍波 自治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文東旭 自治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勇強 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副主任、自治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成 員:
姚 春 食品安全總監、綜合協調處處長曾華林 辦公室主任唐春桂 政策法規處副處長(主持工作)
胡振洲 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
彭琪元 食品藥品稽查專員
黎展翔 食品流通監管處處長
楊積軍 食品餐飲監管處處長
黃建國 稽查局局長(稽查總隊總隊長)
陳世東 應急管理處處長
曾立威 科技標準與監測評價處處長
沈宏睿 新聞宣傳處處長
黎林君 規劃財務處處長
黃民堅 駐局監察室主任
黎英輝 投訴舉報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韋宇巍 信息與監控中心常務副主任
侯黨根 咨詢培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張 濤 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所所長
領導小組負責全區共治大行動的統一組織領導,研究解決共治行動中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食品生產監管處,負責共治大行動的組織、協調、綜合和督辦等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胡振洲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黎展翔、楊積軍同志兼任,成員由相關處室人員組成。
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絡員:食品生產處王超,電話:0771-5882503,18907715513,郵箱:spsc@gxfda.gov.cn;食品流通處梁學文,電話:0771-5776426,15978110008 ,郵箱:splt@gxfda.gov.cn;食品餐飲處蘭彥,電話:0771-5871990,18697993970,郵箱:letaly@qq.com。
附件:
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工作的通知.doc
《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工作方案》已經自治區局第二次局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5年3月26日
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工作方案
為切實加強我區食品安全監管,深入貫徹落實全區治理“餐桌污染”現場會精神,解決當前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根據自治區政府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部署要求,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用8個月時間,在全區集中開展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堅持集中治理整頓與嚴格日常監管相結合,堅持加強政府監管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相結合,堅持執法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抓住重點品種和關鍵環節推動可追溯體系建設,推動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督促地方政府落實屬地責任,監管部門依法履職,企業守法誠信經營,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食品產業健康發展。通過開展共治大行動,著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基礎水平,著力提升監管執法和技術支撐能力,著力提升食品安全各環節各部門聯動執法能力,著力提升企業全員守法誠信自律意識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水平,著力提升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知曉率和社會監督能力,著力提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能力水平,促進全區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二、主要任務及措施
各地要組織監管執法力量,從部門監管、企業主責、社會共治等方面著力構建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監管體系。
(一)部門監管。落實監管責任,強化日常監管,圍繞乳制品、白酒(按《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于開展白酒生產經營專項整治的通知》(桂食藥辦食流函〔2015〕2號)文件執行)、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米粉、豆制品等重點品種開展專項整治(各環節專項整治抽檢安排納入全年監督抽檢計劃),進一步提升基層監管執法能力和技術支撐水平。
1.食品生產監管環節。
(1)開展重點品種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加強重點品種監管,圍繞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米粉、豆制品等重點品種開展專項整治,堅持問題導向,以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原輔料購入、食品生產銷售指標數據等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檢查,并對重點食品開展現場快速檢測工作。其中,上述重點品種的食品生產企業檢查覆蓋率要達100%,在整治期間檢查企業發現問題的處置辦結率達90%以上,現場快速檢測結果上報率達100%(相關專項抽檢方案見附件)。
(2)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重點對白酒、食用植物油、熟食肉制品、米粉、豆制品小作坊進行專項整治,繼續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普查登記、備案登記和日常監管。通過經營環節排查整治,倒逼生產源頭,加大對“黑作坊”、“黑窩點”的整治力度。對食用植物油小作坊的現場快速檢測率要達90%以上,檢測結果上報率達100%。各地要按照風險等級分類監管的原則,加強日常監管,積極探索小作坊的長效監管機制,不斷規范小作坊的生產經營行為。
2. 食品流通監管環節。
(1)重點開展肉制品專項整治行動。各地要以肉及肉制品經營和貯存環節為重點,立即組織對轄區內市場肉類銷售攤點和肉制品凍庫等的巡查,市場上銷售的豬肉須具備“兩證兩章”(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肉品檢驗合格證、肉品檢驗合格印章、動物產品檢疫合格驗訖章),進口的肉類須具備出入境檢驗檢疫證及相關證明材料。監督指導肉類經營者和凍庫開辦單位(者)嚴格執行進貨查驗和臺賬登記制度,對市場內的熟肉現場制售攤點要重點督導檢查,督促其嚴格落實肉品安全責任,對外配送的熟肉制品必須附上標簽標識和相應票證。收集整理肉類經營者和凍庫的詳細信息,建立健全專門監管臺賬,要對可疑來源的肉品進行倒查,嚴厲查處銷售無檢疫檢驗合格證或檢疫檢驗不合格肉品的違法行為。
(2)嚴厲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各地要立即組織專項監督抽檢,以歷年食品安全監測中發現的問題為導向,如乳制品要重點開展三聚氰胺、防腐劑、甜味劑等項目的檢測;肉制品如熟食、肉丸等要重點開展瘦肉精、抗生素、硼砂、染色劑等添加非食用物質項目的檢測;食用植物油要開展香精項目的檢測;米粉要開展二氧化硫項目的檢測;水產品要重點開展抗生素、孔雀石綠、氯霉素等項目的檢測;散裝白酒要重點開展非法添加工業酒精和壯陽類藥物成分等項目的檢測。通過開展監督抽檢加大隱患排查力度,督促食品經營者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對抽檢不合格的要一查到底、依法處置,要通報信息,倒逼生產源頭,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
3. 食品餐飲監管環節。
(1)開展重點場所餐飲服務專項整治。以屬地管理為原則,針對學校及其周邊小餐飲、小攤販多,大型以上餐飲服務企業、集體食堂供餐數量大,旅游景區和高速公路沿線人流密集,農村衛生條件差等不同區域特點,組織開展分場所分重點的餐飲服務治理行動。著重在夏秋季開學、節慶和寒暑假期等重要時段加強開展熱點場所餐飲服務監督指導工作。對檢查發現的風險隱患點及時指出并督促企業整改到位,及時回訪確保隱患消除,嚴防嚴控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2)開展重點品種餐飲服務專項整治。以熱點問題為導向,集中力量組織人員圍繞社會關注高和監管難度大的品種開展分品種的專項整治。全面部署開展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肉制品、(鮮濕)米粉、豆制品6類重點品種專項整治行動,著重對索證索票、儲存使用等方面情況進行檢查,結合重點樣品抽樣檢測結果發現問題產品并立即組織開展追溯核查,建立全面餐飲服務食品進貨追溯核查檔案,加強環節和部門間聯動,100%處置問題產品,嚴查嚴辦對公眾安全產生危害的食品違法案件。
(二)企業主責。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增強企業自律誠信守法意識,提升企業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1. 食品生產環節。
(1)提升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企業強化第一責任人的意識,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督促企業采取風險防控措施,進一步推行質量授權人制度,建立該制度的重點品種企業要達95%以上;進一步健全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以進貨查驗、食品添加劑使用、生產過程關鍵控制點、出廠檢驗、銷售臺帳等為關鍵環節,實現對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的可監控、可查詢和可追溯。督促企業有效運行內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嚴把出廠檢驗關,確保生產的產品符合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等規定。推進企業信息公示,要以公示牌的形式向社會主動公開食品安全信息,便于社會監督。公示內容包括食品安全承諾、食品添加劑使用、生產許可信息、質量安全受權人信息、監管部門網格化監管責任人、監管人員、聯系電話及舉報電話等。重點品種企業信息公示率要達95%以上。各級監管部門要及時將企業在監督檢查、監督抽檢、風險監測中出現的問題信息在網站上公示,督促企業依法生產、誠信經營。
(2)督促企業提升出廠把關能力。對企業實驗室檢驗人員實行上崗“四統一”,即統一教材、統一培訓、統一考試、統一發證,要督促企業積極組織檢驗人員參加統一培訓,按要求配備檢驗人員,積極參加監管部門組織的企業實驗室能力比對驗證,企業檢驗人員持證上崗率要達100%,進一步提升企業檢驗人員和實驗室的檢驗能力,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
2. 食品流通環節。
(1)督促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各地要強化食品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和登記臺賬制度情況監督檢查,特別是食品原料、散裝食品的查驗情況,食品標簽標識查驗情況等;強化不合格食品處置情況監督檢查,特別是日常監管及投訴舉報中問題產品、超過保質期食品的下架退市處置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食品經營者切實把好食品經營進貨、儲存、銷售和退市關口。
(2)提升市場開辦方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各地要明確食品市場開辦方(含食品經營柜臺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銷會的舉辦者,下同)主體責任,要求食品市場開辦方對入場經營者的資格進行審查,定期對入場經營者的經營環境、條件、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經營食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進行檢查,督促市場開辦方主動承擔入場食品質量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3. 食品餐飲環節。
(1)明確餐飲服務單位首負責任落實。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建全首負責任制度,明確法人負第一責任、食品安全人員負管理責任、從業人員負崗位責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組織,加強對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員、廚師長、關鍵環節操作人員等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要求定期組織企業內部學習,要求從業人員100%持健康證、培訓證上崗,做到堅持晨檢、標準留樣,規范檔案,不斷推進企業食品安全自檢報告制度。引導餐飲服務單位參與“尋找笑臉就餐”活動,配合實施“黑名單”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試點實施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管理作用,促進內部管理上水平。
(2)改善餐飲服務單位硬件設施。督促餐飲服務單位不斷規范廚房流程布局和功能區分,保障清潔衛生的操作環境,完善色標管理和防鼠防蠅等設施,防止生熟不分和交叉污染。廣泛推動管理創新和硬件升級,實現“明廚亮灶”和 食品安全公示,提升社會監督作用。督促配備具有農藥殘留、吊白塊等項目豐富的快速檢測儀器和試劑,通過管理把關降低食源性中毒風險,用技術保障促進管理。
(三)社會共治。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知曉率和社會監督能力,充分調動媒體、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積極性,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1. 抓好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安全用藥月”、“12331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宣傳日”等活動,向社會公眾普及食品安全常識,宣傳12331投訴舉報平臺,引導公眾理性認知食品安全風險,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守法誠信自律典型的宣傳報道力度,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2. 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機制,自治區局,各市、縣(市、區)局要在本單位門戶網站開辟“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專欄,及時公布食品安全違法違規案件查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等信息。加強與媒體溝通,建立合作曝光機制,曝光各類食品安全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和典型案例,震懾違法分子。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舉辦新聞發布會,主動介紹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進展情況,及時向社會通報階段性成果。
3. 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完善“12331”投訴舉報電話、門戶網站信箱、在線訪談等多種渠道,提升社會監督能力,及時獲取食品安全問題信息。健全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協同辦理機制,規范舉報受理流程,及時組織力量核查群眾舉報問題,及時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落實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設立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專項資金,對提供有效線索、經查證屬實的,要及時兌現獎勵,調動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積極性。
三、工作步驟
從 2015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部署啟動階段(4月1日至10日)。各地研究制定本轄區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和責任分工,開展宣傳動員,營造社會氛圍。
第二階段:監督檢查階段(4月11日至10月31日)。各地組織對轄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現場監督檢查、隱患排查和監督抽檢(抽檢要求見附件方案),督促、核查企業整改,從嚴查處監督檢查和抽檢結果不合格的企業,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自治區對市、市對縣逐級開展督導檢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1月1日至30日)。各地按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做好自查和總結,逐級上報共治行動總結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屬地責任。自治區局成立共治大行動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開展行動。各地要高度重視,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訂具體實施方案,成立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細化任務措施,迅速安排部署,扎實開展工作。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堅決防控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堅決做到大事中事不出,小事穩慎處理。
(二)協作聯動,形成共治合力。各地要充分發揮食品安全辦的組織協調作用,協調食品安全辦相關成員單位組織開展聯合監管執法行動,提升監管合力。推進系統各部門、企業各崗位、社會各單位共同投入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中,發揮好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職能作用,加強食品生產流通餐飲各環節內部協同聯動,強化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現場檢查與監督抽檢、稽查執法與刑事司法相結合,協同推進投訴舉報、新聞宣傳、信息公開、應急處置等工作,實現協作聯動無縫銜接,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
(三)依法行政,堅持嚴懲重處。共治大行動要充分體現“嚴”字當頭,嚴格監管、嚴格檢查、嚴厲處罰。各地要采取飛行檢查等方式強化監管整治,依法嚴查違法違規企業。重點打擊違法添加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查辦一批大案要案。對查出的不合格食品,要監督生產經營者采取下架停售、召回或就地銷毀等措施,未經復查或復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恢復生產經營;發現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安全隱患或重大食品添加劑質量安全問題的,在依法查處的同時要及時報告自治區局和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涉嫌犯罪的要立即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嚴禁以罰代刑。
(四)強化督導,落實責任追究。自治區局共治大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建立整治工作督查和通報機制,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督導檢查活動,重點檢查各地對共治大行動的部署和推進情況。對組織有力、實施有序、成效明顯的,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對懶政推責、組織不力、行動拖沓、進展緩慢的予以通報批評。對因不作為、亂作為導致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決追究責任,決不姑息遷就。各市縣也要逐級加強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解決。
各地要嚴格各項工作制度,嚴肅工作紀律,加強對食品安全相關信息披露的輿情評估,嚴格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發布相關信息。各地擬發布的重大案件信息統一報自治區局審核把關,不得擅自發布。各地要指定專人負責信息匯總和報送工作,各市于4月15日前報送實施方案,4至10月的每月30日前報送階段性進展情況和效果,11月15日前報送共治大行動工作總結。上述材料以紙質和電子郵件形式報自治區局食品生產監管處(電子郵箱:spsc@gxfda.gov.cn)。共治大行動行動期間的典型經驗和做法要及時上報、總結和推廣。遇到的問題、意見和建議,以及查處的重大案件要隨時報告。
附件:
1. 自治區局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2. 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進展情況表
3. 生產環節重點品種專項監督抽檢方案
4. 流通環節專項監督抽檢方案
5. 廣西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重大案件報送信息表
附件1
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韋 波 自治區食品安全辦主任、自治區局黨組書記、局長
副組長:周廣能 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副主任、自治區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劍波 自治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文東旭 自治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勇強 自治區食品安全辦副主任、自治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成 員:
姚 春 食品安全總監、綜合協調處處長曾華林 辦公室主任唐春桂 政策法規處副處長(主持工作)
胡振洲 食品生產監管處處長
彭琪元 食品藥品稽查專員
黎展翔 食品流通監管處處長
楊積軍 食品餐飲監管處處長
黃建國 稽查局局長(稽查總隊總隊長)
陳世東 應急管理處處長
曾立威 科技標準與監測評價處處長
沈宏睿 新聞宣傳處處長
黎林君 規劃財務處處長
黃民堅 駐局監察室主任
黎英輝 投訴舉報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韋宇巍 信息與監控中心常務副主任
侯黨根 咨詢培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張 濤 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所所長
領導小組負責全區共治大行動的統一組織領導,研究解決共治行動中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食品生產監管處,負責共治大行動的組織、協調、綜合和督辦等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胡振洲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黎展翔、楊積軍同志兼任,成員由相關處室人員組成。
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絡員:食品生產處王超,電話:0771-5882503,18907715513,郵箱:spsc@gxfda.gov.cn;食品流通處梁學文,電話:0771-5776426,15978110008 ,郵箱:splt@gxfda.gov.cn;食品餐飲處蘭彥,電話:0771-5871990,18697993970,郵箱:letaly@qq.com。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