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解決遼西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會議”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的重大意義
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是我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思想的又一民心工程,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解決農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利益問題的重大舉措,是我市農村群眾改善生活條件、提高健康水平、推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緊迫任務。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和緊迫性,盡最大努力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讓廣大農民群眾喝上方便水、放心水。
二、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的任務
2007年我市計劃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6.05萬人,其中:正常年度計劃解決6.8萬口人(另行下達計劃),新增解決9.25萬人。按照“政府主導、廣泛參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先重后輕、分步實施、堅持標準、確保質量、強化管理、長期受益”的基本原則,具備條件者實現戶戶通自來水;對人口少,居住分散,當地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水源且工程投資過大的村屯,進行整屯搬遷解決吃水難問題;對個別無法整屯搬遷,又不具備建自來水工程條件的村屯,建基本飲水井,基本飲水井到農戶的距離以人力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為標準。今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118處。其中: 黑山縣2.06萬人,工程6處;北鎮市0.98萬人,工程17處;凌海市2.86萬人,工程33處;義縣2.22萬人,工程54處;太和區0.65萬人,工程5處;開發區0.18萬人,工程1處;松山新區0.3萬人,工程2處。
三、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5月15日—6月15日)。成立錦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名單附后),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具體負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和組織協調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指揮部和相應的工作機構,負責本縣(市)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
(二)實施階段(6月16日—11月30日)。完成各種水源工程建設唯一途徑是打井。各縣(市)區要組織有資質的打井隊伍進行施工作業,待打井工程完工后即可轉入建井房、院墻、蓄水池等土建工程。11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主、支管網和入戶安裝工作,管路溝回填前要對管網進行打壓試驗,合格后方可回填。搞好設備配套和配電工程,使之正常運行。
(三)驗收階段(2007年12月)。工程竣工后,由縣(市)區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和群眾代表對工程全面驗收,向市指揮部辦公室提交驗收報告,由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復驗。復驗數量不少于工程總數的60%,驗收資料包括:縣(市)區驗收報告、資金撥付文件、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總結、隱蔽工程資料、質量監督材料、竣工報告、竣工決算報告、當地審計部門出具的審計報告等。
四、工程建設資金籌措
按國家和省確定平均每人投資380元測算,要解決16.05萬人共需資金6099萬元,省以上投資4086.33萬元,占總投資67%;市縣配套資金1097.82萬元,占總投資18%;群眾自籌914.85萬元,占總投資15%。其中:解決9.25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共需資金3515萬元,省以上投入資金2355萬元,占總投資67%;市縣配套資金633萬元,占總投資18%;群眾自籌資金527萬元,占總投資的15%。
按照省委、省政府“不加重農民負擔”的要求,農戶只承擔入戶管道、水表、水嘴所需費用。五保戶和無力出資、投勞的嚴重困難戶等特殊群體所應承擔的費用由民政部門或縣、鄉(鎮)政府負責解決。
五、工程建設管理
(一)工程計劃管理。工程項目建設計劃由各縣(市)區水利部門根據《遼寧省農村飲水安全總體規劃》和《遼寧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進行編制,解決人口要落實到村屯,對人數實行名冊管理予以公示并報市指揮部辦公室審核。計劃建基本飲水井的工程須經市指揮部辦公室派人實地考察后再做上報,工程經省批準后應嚴格按照省批復的項目計劃組織實施,不得隨意變更。
(二)工程實施管理。各縣(市)區水利局為工程建設階段項目法人。一要做好工程設計。每項工程必須有工程設計,每處水源工程選址都要經過科學細致勘察,資料存擋。要確保水源井選址和管網設計質量,工程設計要多方案比較,確定出最經濟合理的方案。對因設計問題影響工程質量和導致供水量不足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二要嚴把工程建設質量。嚴格按照批準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參建單位必須具備相應技術等級,確保工程質量。要嚴格對投標施工隊伍的資質審查,特別是鉆井單位必須具備相應技術資質等級。所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都要實行項目法人制,都要制定施工計劃和質量控制方案,明確責任人。對集中供水工程,要實行工程監理制,對重要部位和隱蔽工程,要做好施工記錄和質量監測與回饋,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同時建立工程建設與管理監督舉報制度,使工程質量真正得到群眾、新聞媒體和社會的有效監督。三要保證材料、設備質量。采購的材料必須通過抽樣檢測后方能投入使用。管材、配套設備采購由縣(市)區指揮部組織考察、統一公開招標,統一采購。嚴禁偽劣商品進入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市場。四要搞好工程竣工驗收。縣級水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要對每處工程水源、管路、供水設備逐項進行驗收,并有受益農戶代表簽字;市水利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工程進行復驗,復驗數量不少于工程總數的60%,對驗收不合格的工程,要限期進行改建或重建,直至符合工程標準。五要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各渠道建設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設專戶存儲,封閉運行,實行工程報賬制,做到專款專用。
(三)工程建設質量標準。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嚴格執行國家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標準,確保工程質量:
1.水源井建設。按農村飲水井成井規范要求打完整井,出水量保證在干旱年份滿足所供應村屯正常的生活用水要求,每人每天不少于45升水。水質各項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或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衛生部批準的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及其條文說明中的有關規定。
2.管網、設備配套。執行國家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工程所需的水泵、管材、管件、調壓裝置等材料、設備,必須選擇優質產品或合格產品。管網埋設深度在當地最大凍層深度以下。
3.管護房、院墻。為加強水源地保護,保證工程安全運行,每處工程需建設符合標準的管理房,其規格為長3.5米、寬3.5米、高2.5米。院落長10米、寬8米,墻體為砌磚或砌石勾縫。井房、院墻建設要做到造價最低、保護功能好、兼顧景觀效果。
4.蓄水池。采用鋼筋混凝土或磚石結構,規格要符合有關規定要求。
5.配電工程,按農電部門要求標準進行施工。
六、工程運行管理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要全面推行用水戶全過程參與,充分尊重用水戶的意見,調動用水戶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工程建成后,要落實管理責任制。有專門供水管理機構的縣(市),要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供水管理部門聯合物價部門充分征求受益群眾的意見,制定科學的水費征收管理辦法,本著生活用水實行成本水價的原則,核定工程水價。水費征收要建立專戶,實行專款專用,收繳和使用要向受益群眾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凡無專門供水管理機構的縣(市),工程交由鄉、村自行管理,通過受益戶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制定章程進行管理,實行費用均攤,收支公開。
七、有關要求
(一)嚴格落實工程建設責任制。各縣(市)區政府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工程投資主體和管理主體,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市政府與縣(市)區政府簽定責任狀,并將任務層層分解到鄉(鎮)、村,在工程建設組織推進中,縣(市)區政府要全面落實縣級財政配套資金、落實解決人口數量、落實工程建設數量、落實責任制、落實獎懲措施。特別要搞好縣級財政配套資金的落實,保證工程按時開工啟動。要明確工程完成時間、明確工程建設標準、明確工程建后管理機制。
(二)明確部門責任。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組織協調量大,需各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市政府有關部門的主要責任和任務是:市發改委負責加快協調解決 6.8萬飲水安全人口吃水項目納入省和國家專項計劃,爭取國家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資金;市財政局要籌集市本級配套資金,積極爭取省財政資金,建立飲水安全工程資金專戶,負責調度和管理市以上資金,同時督促各縣(市)區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其中各縣(市)區配套資金在7月底前應先到位50%,其余配套資金務于8月底前全部到位,要努力解決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除規定的農戶負擔的投資、投勞和通過一事一議確定的其他投入外,不得把缺口資金轉到農戶;市水利局負責全市飲水安全工程的年度計劃編制、規劃設計、施工指導及組織工程驗收工作,配合市發改委爭取國債資金,配合財政局爭取省財政資金;市衛生局督導水源工程的水質檢測工作,各縣(市)區衛生部門負責水質檢測工作,提供檢測報告;市監察局、審計局負責對資金的到位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督。
(三)發動群眾,搞好宣傳。要組織新聞媒介,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提高農民對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認識,激發群眾熱情,鼓勵群眾投工投勞,調動受益群眾積極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保證工程建設順利實施。
(四)認真加強督促檢查。市政府將此項工程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中,把此項工作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縣(市)區領導班子和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強對各縣(市)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督查,對工作不力的進行通報,限期整改。水利部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指導和檢查,嚴把質量關。
附件:
錦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指揮部成員名單
總指揮 劉志強 市政府市長
副總指揮
劉 偉 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王廣明 市政府副市長
馬福民 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 員
孫海濱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劉占元 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
王樹來 市發改委主任
梁春生 市農委主任
趙樹權 市財政局副局長
劉國志 市水利局局長
唐鳳君 市監察局副局長
馮曉華 市審計局局長
張寶軍 市衛生局副局長
曹惠林 市農電局副局長
王 成 市扶貧辦主任
劉開明 市政府督察室主任
指揮部設4個組:計劃資金組(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水利局、市扶貧辦);工程建設組(市水利局、市農電局、市衛生局);宣傳綜合組(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市農委);監察督導組(市政府督察室、市監察局、市審計局)。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主任劉國志(兼),副主任孫振元(市水利局副局長),電話:3317618。
一、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的重大意義
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是我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思想的又一民心工程,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解決農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利益問題的重大舉措,是我市農村群眾改善生活條件、提高健康水平、推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緊迫任務。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和緊迫性,盡最大努力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讓廣大農民群眾喝上方便水、放心水。
二、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的任務
2007年我市計劃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6.05萬人,其中:正常年度計劃解決6.8萬口人(另行下達計劃),新增解決9.25萬人。按照“政府主導、廣泛參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先重后輕、分步實施、堅持標準、確保質量、強化管理、長期受益”的基本原則,具備條件者實現戶戶通自來水;對人口少,居住分散,當地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水源且工程投資過大的村屯,進行整屯搬遷解決吃水難問題;對個別無法整屯搬遷,又不具備建自來水工程條件的村屯,建基本飲水井,基本飲水井到農戶的距離以人力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為標準。今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118處。其中: 黑山縣2.06萬人,工程6處;北鎮市0.98萬人,工程17處;凌海市2.86萬人,工程33處;義縣2.22萬人,工程54處;太和區0.65萬人,工程5處;開發區0.18萬人,工程1處;松山新區0.3萬人,工程2處。
三、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5月15日—6月15日)。成立錦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名單附后),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具體負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和組織協調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指揮部和相應的工作機構,負責本縣(市)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
(二)實施階段(6月16日—11月30日)。完成各種水源工程建設唯一途徑是打井。各縣(市)區要組織有資質的打井隊伍進行施工作業,待打井工程完工后即可轉入建井房、院墻、蓄水池等土建工程。11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主、支管網和入戶安裝工作,管路溝回填前要對管網進行打壓試驗,合格后方可回填。搞好設備配套和配電工程,使之正常運行。
(三)驗收階段(2007年12月)。工程竣工后,由縣(市)區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和群眾代表對工程全面驗收,向市指揮部辦公室提交驗收報告,由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復驗。復驗數量不少于工程總數的60%,驗收資料包括:縣(市)區驗收報告、資金撥付文件、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總結、隱蔽工程資料、質量監督材料、竣工報告、竣工決算報告、當地審計部門出具的審計報告等。
四、工程建設資金籌措
按國家和省確定平均每人投資380元測算,要解決16.05萬人共需資金6099萬元,省以上投資4086.33萬元,占總投資67%;市縣配套資金1097.82萬元,占總投資18%;群眾自籌914.85萬元,占總投資15%。其中:解決9.25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共需資金3515萬元,省以上投入資金2355萬元,占總投資67%;市縣配套資金633萬元,占總投資18%;群眾自籌資金527萬元,占總投資的15%。
按照省委、省政府“不加重農民負擔”的要求,農戶只承擔入戶管道、水表、水嘴所需費用。五保戶和無力出資、投勞的嚴重困難戶等特殊群體所應承擔的費用由民政部門或縣、鄉(鎮)政府負責解決。
五、工程建設管理
(一)工程計劃管理。工程項目建設計劃由各縣(市)區水利部門根據《遼寧省農村飲水安全總體規劃》和《遼寧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進行編制,解決人口要落實到村屯,對人數實行名冊管理予以公示并報市指揮部辦公室審核。計劃建基本飲水井的工程須經市指揮部辦公室派人實地考察后再做上報,工程經省批準后應嚴格按照省批復的項目計劃組織實施,不得隨意變更。
(二)工程實施管理。各縣(市)區水利局為工程建設階段項目法人。一要做好工程設計。每項工程必須有工程設計,每處水源工程選址都要經過科學細致勘察,資料存擋。要確保水源井選址和管網設計質量,工程設計要多方案比較,確定出最經濟合理的方案。對因設計問題影響工程質量和導致供水量不足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二要嚴把工程建設質量。嚴格按照批準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參建單位必須具備相應技術等級,確保工程質量。要嚴格對投標施工隊伍的資質審查,特別是鉆井單位必須具備相應技術資質等級。所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都要實行項目法人制,都要制定施工計劃和質量控制方案,明確責任人。對集中供水工程,要實行工程監理制,對重要部位和隱蔽工程,要做好施工記錄和質量監測與回饋,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同時建立工程建設與管理監督舉報制度,使工程質量真正得到群眾、新聞媒體和社會的有效監督。三要保證材料、設備質量。采購的材料必須通過抽樣檢測后方能投入使用。管材、配套設備采購由縣(市)區指揮部組織考察、統一公開招標,統一采購。嚴禁偽劣商品進入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市場。四要搞好工程竣工驗收。縣級水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要對每處工程水源、管路、供水設備逐項進行驗收,并有受益農戶代表簽字;市水利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工程進行復驗,復驗數量不少于工程總數的60%,對驗收不合格的工程,要限期進行改建或重建,直至符合工程標準。五要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各渠道建設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設專戶存儲,封閉運行,實行工程報賬制,做到專款專用。
(三)工程建設質量標準。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嚴格執行國家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標準,確保工程質量:
1.水源井建設。按農村飲水井成井規范要求打完整井,出水量保證在干旱年份滿足所供應村屯正常的生活用水要求,每人每天不少于45升水。水質各項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或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衛生部批準的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及其條文說明中的有關規定。
2.管網、設備配套。執行國家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工程所需的水泵、管材、管件、調壓裝置等材料、設備,必須選擇優質產品或合格產品。管網埋設深度在當地最大凍層深度以下。
3.管護房、院墻。為加強水源地保護,保證工程安全運行,每處工程需建設符合標準的管理房,其規格為長3.5米、寬3.5米、高2.5米。院落長10米、寬8米,墻體為砌磚或砌石勾縫。井房、院墻建設要做到造價最低、保護功能好、兼顧景觀效果。
4.蓄水池。采用鋼筋混凝土或磚石結構,規格要符合有關規定要求。
5.配電工程,按農電部門要求標準進行施工。
六、工程運行管理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要全面推行用水戶全過程參與,充分尊重用水戶的意見,調動用水戶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工程建成后,要落實管理責任制。有專門供水管理機構的縣(市),要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供水管理部門聯合物價部門充分征求受益群眾的意見,制定科學的水費征收管理辦法,本著生活用水實行成本水價的原則,核定工程水價。水費征收要建立專戶,實行專款專用,收繳和使用要向受益群眾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凡無專門供水管理機構的縣(市),工程交由鄉、村自行管理,通過受益戶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制定章程進行管理,實行費用均攤,收支公開。
七、有關要求
(一)嚴格落實工程建設責任制。各縣(市)區政府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工程投資主體和管理主體,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市政府與縣(市)區政府簽定責任狀,并將任務層層分解到鄉(鎮)、村,在工程建設組織推進中,縣(市)區政府要全面落實縣級財政配套資金、落實解決人口數量、落實工程建設數量、落實責任制、落實獎懲措施。特別要搞好縣級財政配套資金的落實,保證工程按時開工啟動。要明確工程完成時間、明確工程建設標準、明確工程建后管理機制。
(二)明確部門責任。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組織協調量大,需各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市政府有關部門的主要責任和任務是:市發改委負責加快協調解決 6.8萬飲水安全人口吃水項目納入省和國家專項計劃,爭取國家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資金;市財政局要籌集市本級配套資金,積極爭取省財政資金,建立飲水安全工程資金專戶,負責調度和管理市以上資金,同時督促各縣(市)區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其中各縣(市)區配套資金在7月底前應先到位50%,其余配套資金務于8月底前全部到位,要努力解決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除規定的農戶負擔的投資、投勞和通過一事一議確定的其他投入外,不得把缺口資金轉到農戶;市水利局負責全市飲水安全工程的年度計劃編制、規劃設計、施工指導及組織工程驗收工作,配合市發改委爭取國債資金,配合財政局爭取省財政資金;市衛生局督導水源工程的水質檢測工作,各縣(市)區衛生部門負責水質檢測工作,提供檢測報告;市監察局、審計局負責對資金的到位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督。
(三)發動群眾,搞好宣傳。要組織新聞媒介,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提高農民對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認識,激發群眾熱情,鼓勵群眾投工投勞,調動受益群眾積極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保證工程建設順利實施。
(四)認真加強督促檢查。市政府將此項工程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中,把此項工作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縣(市)區領導班子和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強對各縣(市)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督查,對工作不力的進行通報,限期整改。水利部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指導和檢查,嚴把質量關。
附件:
錦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指揮部成員名單
總指揮 劉志強 市政府市長
副總指揮
劉 偉 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王廣明 市政府副市長
馬福民 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 員
孫海濱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劉占元 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
王樹來 市發改委主任
梁春生 市農委主任
趙樹權 市財政局副局長
劉國志 市水利局局長
唐鳳君 市監察局副局長
馮曉華 市審計局局長
張寶軍 市衛生局副局長
曹惠林 市農電局副局長
王 成 市扶貧辦主任
劉開明 市政府督察室主任
指揮部設4個組:計劃資金組(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水利局、市扶貧辦);工程建設組(市水利局、市農電局、市衛生局);宣傳綜合組(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市農委);監察督導組(市政府督察室、市監察局、市審計局)。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主任劉國志(兼),副主任孫振元(市水利局副局長),電話:33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