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自治縣)衛生局、北部新區社發局、萬盛經開區衛生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市結核病防治所、市精神衛生中心、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
現將《重慶市2014年疾病預防控制、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4年3月3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重慶市2014年疾病預防控制、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工作要點
一、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
1、認真貫徹落實中編辦、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下發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指導意見》(中央編辦發〔2014〕2號),積極協助相關部門研究提出全市疾控機構編制意見,進一步規范各級疾病預防機構職能職責,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
2、加強疾控專業人員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疾病預防控制隊伍的業務水平。加強疾控機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專業指導和工作培訓,借助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層衛生人員培訓項目,將艾滋病、重癥精神病等重點疾病防治法規知識、技能納入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內容。
3、進一步發揮各級疾控機構在重大公共衛生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健全醫防協作機制,優化服務內容,完善高血壓、糖尿病、重癥精神病患者服務管理規范。切實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控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考核,科學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和權重。
4、加強疾控科研能力建設,依托大專院校科研力量,開展針對艾滋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的應用型研究,引領推動全市疾控工作。探索建立疾控相關領域首席專家制度,進一步加強專家庫建設。
5、推動出臺艾滋病、重癥精神病等重大疾病和狂犬疫苗醫保報銷、民政救助等政策,啟動《重慶市預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條例》(修訂)的立法工作。
二、加強預防接種規范化信息化建設
1、繼續做好0-6歲兒童預防接種工作,2014年“四苗”全程接種率維持在95%以上,甲肝、乙肝、乙腦、流腦疫苗接種率均維持在92%以上,乙肝、麻疹首針及時接種率達到85%以上。 開展以脊灰、麻疹防控為重點的補充免疫和查漏補種,鞏固入托入學查驗接種工作。
2、搭建市級預防接種監測管理信息平臺,增強免疫規劃能力,逐步實現市內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精細化管理。繼續開展示范門診創建和數字化接種門診試點工作,加大預防接種規范化管理力度,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務質量。
3、規范完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置和補償工作。
三、依法科學規范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1、繼續加強艾滋病、流感等重點傳染病監測檢測網絡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全年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率控制在290/10萬左右。著力提高疫情研判預測和新發(未知)傳染病檢測(鑒定)能力,及時有效處置暴發疫情。
2、完善艾滋病、結核病“三位一體”防控模式,做好醫療救治工作。以“購買服務”方式,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社會組織參與協作機制。整合國際合作項目,探索男男性傳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預模式。
3、免費治療肺結核病人2萬人,以實施高二學生結核病篩查為重點強力推進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試點開展精神疾病合并結核病防治工作。
4、繼續做好手足口病、布魯氏菌病等傳染病防控,有序推動麻風病、瘧疾、血吸蟲病等重點疾病防治規劃和行動計劃實施。
四、深入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
1、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全市全死因監測工作,各區縣報告粗死亡率達到600/10萬以上,保障我市人均期望壽命指標的準確性。
2、加強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傷害、學生營養、腫瘤登記等常規監測,擴大腦卒中篩查、城市腫瘤篩查、霧霾監測范圍,構建覆蓋生命全程的營養與慢性病監測系統,提高監測數據整合分析能力,逐步實現數據信息資源共享。
3、加強碘鹽和重點人群碘營養狀況監測,持續消除碘缺乏病危害。鞏固燃煤型和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成果。開展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考核評估。
4、繼續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計劃,加強兒童口腔綜合干預,開展健康指導員知識與技能大賽,推廣以家庭為著力點、健康生活方式為核心、基層政府為主導、團隊服務為導向的人群健康管理模式。
5、繼續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對國家及市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實行動態管理。
五、切實抓好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1、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多部門管理協作機制,加強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的服務管理。
2、創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會管理模式,加強精神衛生防治服務網絡體系和隊伍建設。
3、繼續加強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篩查、登記報告和救治管理。
4、不斷探索和加強12320等心理咨詢熱線、“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等精神衛生防治早期干預工作。
六、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工作
1、加快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體系建設,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項目計劃。
2、做好標準宣傳貫徹,開展重點標準跟蹤評價,規范和加強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管理。
3、健全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網絡,推進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與分析,提高流行病學調查水平。
4、組織開展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健全相關部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做好食品安全隱患風險研判工作。
現將《重慶市2014年疾病預防控制、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4年3月3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重慶市2014年疾病預防控制、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工作要點
一、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
1、認真貫徹落實中編辦、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下發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指導意見》(中央編辦發〔2014〕2號),積極協助相關部門研究提出全市疾控機構編制意見,進一步規范各級疾病預防機構職能職責,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
2、加強疾控專業人員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疾病預防控制隊伍的業務水平。加強疾控機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專業指導和工作培訓,借助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層衛生人員培訓項目,將艾滋病、重癥精神病等重點疾病防治法規知識、技能納入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內容。
3、進一步發揮各級疾控機構在重大公共衛生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健全醫防協作機制,優化服務內容,完善高血壓、糖尿病、重癥精神病患者服務管理規范。切實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控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考核,科學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和權重。
4、加強疾控科研能力建設,依托大專院校科研力量,開展針對艾滋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的應用型研究,引領推動全市疾控工作。探索建立疾控相關領域首席專家制度,進一步加強專家庫建設。
5、推動出臺艾滋病、重癥精神病等重大疾病和狂犬疫苗醫保報銷、民政救助等政策,啟動《重慶市預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條例》(修訂)的立法工作。
二、加強預防接種規范化信息化建設
1、繼續做好0-6歲兒童預防接種工作,2014年“四苗”全程接種率維持在95%以上,甲肝、乙肝、乙腦、流腦疫苗接種率均維持在92%以上,乙肝、麻疹首針及時接種率達到85%以上。 開展以脊灰、麻疹防控為重點的補充免疫和查漏補種,鞏固入托入學查驗接種工作。
2、搭建市級預防接種監測管理信息平臺,增強免疫規劃能力,逐步實現市內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精細化管理。繼續開展示范門診創建和數字化接種門診試點工作,加大預防接種規范化管理力度,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務質量。
3、規范完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處置和補償工作。
三、依法科學規范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1、繼續加強艾滋病、流感等重點傳染病監測檢測網絡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全年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率控制在290/10萬左右。著力提高疫情研判預測和新發(未知)傳染病檢測(鑒定)能力,及時有效處置暴發疫情。
2、完善艾滋病、結核病“三位一體”防控模式,做好醫療救治工作。以“購買服務”方式,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社會組織參與協作機制。整合國際合作項目,探索男男性傳播艾滋病的有效干預模式。
3、免費治療肺結核病人2萬人,以實施高二學生結核病篩查為重點強力推進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試點開展精神疾病合并結核病防治工作。
4、繼續做好手足口病、布魯氏菌病等傳染病防控,有序推動麻風病、瘧疾、血吸蟲病等重點疾病防治規劃和行動計劃實施。
四、深入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
1、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全市全死因監測工作,各區縣報告粗死亡率達到600/10萬以上,保障我市人均期望壽命指標的準確性。
2、加強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傷害、學生營養、腫瘤登記等常規監測,擴大腦卒中篩查、城市腫瘤篩查、霧霾監測范圍,構建覆蓋生命全程的營養與慢性病監測系統,提高監測數據整合分析能力,逐步實現數據信息資源共享。
3、加強碘鹽和重點人群碘營養狀況監測,持續消除碘缺乏病危害。鞏固燃煤型和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成果。開展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考核評估。
4、繼續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計劃,加強兒童口腔綜合干預,開展健康指導員知識與技能大賽,推廣以家庭為著力點、健康生活方式為核心、基層政府為主導、團隊服務為導向的人群健康管理模式。
5、繼續開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工作,對國家及市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實行動態管理。
五、切實抓好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1、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多部門管理協作機制,加強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的服務管理。
2、創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會管理模式,加強精神衛生防治服務網絡體系和隊伍建設。
3、繼續加強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篩查、登記報告和救治管理。
4、不斷探索和加強12320等心理咨詢熱線、“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等精神衛生防治早期干預工作。
六、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工作
1、加快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體系建設,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項目計劃。
2、做好標準宣傳貫徹,開展重點標準跟蹤評價,規范和加強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管理。
3、健全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網絡,推進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與分析,提高流行病學調查水平。
4、組織開展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健全相關部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做好食品安全隱患風險研判工作。